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角接触球轴承沟形完整性磨削方法分析
1
作者 尹延经 李文超 +1 位作者 张振强 徐润润 《轴承》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5-37,40,共4页
针对角接触球轴承沟道磨削时可能存在沟形不完整的问题,通过分析初次磨削后沟位置、砂轮位移以及砂轮形状之间的关系,提出以下改进措施:沟位置偏大时采用锁口重合法或最低锁口法,沟位置偏小时增加砂轮进给量。实例分析的结果表明:沟位... 针对角接触球轴承沟道磨削时可能存在沟形不完整的问题,通过分析初次磨削后沟位置、砂轮位移以及砂轮形状之间的关系,提出以下改进措施:沟位置偏大时采用锁口重合法或最低锁口法,沟位置偏小时增加砂轮进给量。实例分析的结果表明:沟位置对沟底直径减小量影响较大,应严格控制;沟道半径对沟底直径减小量影响较小,初次磨削时可采用较小的沟道半径,后续磨削时可适当增大沟道半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角接触球轴承 沟道 圆弧 磨削
下载PDF
角接触球轴承密封空间体积通用计算方法及填脂量确定 被引量:1
2
作者 徐润润 尹延经 +2 位作者 蔡素然 张振强 敖正红 《轴承》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共4页
通过对密封角接触球轴承结构差异的分析,采用MATLAB GUIDE构建了角接触球轴承密封空间体积计算界面;运用SOLIDWORKS建立了密封角接触球轴承密封空间体积三维模型,得到了密封空间体积通用计算方法。通过计算典型型号轴承密封空间体积,验... 通过对密封角接触球轴承结构差异的分析,采用MATLAB GUIDE构建了角接触球轴承密封空间体积计算界面;运用SOLIDWORKS建立了密封角接触球轴承密封空间体积三维模型,得到了密封空间体积通用计算方法。通过计算典型型号轴承密封空间体积,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及适用性。并基于填脂率对密封角接触球轴承摩擦力矩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确定了密封角接触球轴承填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接触球轴承 密封 体积 通用模型 摩擦力矩 填脂量
下载PDF
今天,为什么还要读诗写诗 被引量:1
3
作者 徐润润 徐楠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34,共6页
诗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诗是人类的文明之母,是最古老的文学样式,诗性精神之光照亮文学、艺术乃至生活的一切领域;学诗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要了解中国,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乃至中国古代文化,应该从学诗入手;中... 诗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诗是人类的文明之母,是最古老的文学样式,诗性精神之光照亮文学、艺术乃至生活的一切领域;学诗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要了解中国,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乃至中国古代文化,应该从学诗入手;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诗教传统的国家,古人讲究"言修身当先学诗"。在当今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要培养当代青年健康的道德情操,更应该大力提倡读诗写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方式 文学样式 诗教 商品经济 文化市场
下载PDF
在颠倒与错谬中认知当下农村的现实——论《石榴树上结樱桃》的反讽艺术 被引量:2
4
作者 徐润润 徐楠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43-50,共8页
反讽既是小说《石榴树上结樱桃》中运用最娴熟的一种艺术手法,也是这部长篇最为显著的艺术风格。文章从标题反讽、叙事反讽、言语反讽和情景反讽等四个方面,分析、探讨了作家是如何娴熟、巧妙地运用反讽手法,在颠倒与错谬中艺术地表现... 反讽既是小说《石榴树上结樱桃》中运用最娴熟的一种艺术手法,也是这部长篇最为显著的艺术风格。文章从标题反讽、叙事反讽、言语反讽和情景反讽等四个方面,分析、探讨了作家是如何娴熟、巧妙地运用反讽手法,在颠倒与错谬中艺术地表现自己对当下乡土中国社会现实的思考和认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树 樱桃 标题反讽 叙事反讽 言语反讽 情景反讽
下载PDF
诗人的创作心境 被引量:1
5
作者 徐润润 徐楠 吴礼庆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63-68,共6页
心境会给诗人在创作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和过程都敷上一层情绪的底色。不管是对生活的观察、诗料的选择,还是在作品的构思、情感基调的定位,乃至创作方法的使用、审美理想的表达,都与心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的心境对诗歌创作会产生... 心境会给诗人在创作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和过程都敷上一层情绪的底色。不管是对生活的观察、诗料的选择,还是在作品的构思、情感基调的定位,乃至创作方法的使用、审美理想的表达,都与心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的心境对诗歌创作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诗人应根据自己创作实际及时调节自己的心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心境 积极情绪 消极情绪 虚静 调节
下载PDF
关于中国古代诗歌批评方法理论模式建构的思考 被引量:1
6
作者 徐润润 徐楠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2011年第1期1-6,共6页
为了探视中国古代诗歌批评方法的概貌,全面研究中国古代批评方法的丰厚遗产,文章提出以"可解"、"不可解"、"不必解"三种类型为支架,建构中国古代诗歌批评方法理论模式的设想。这个理论模式既有完整囊括... 为了探视中国古代诗歌批评方法的概貌,全面研究中国古代批评方法的丰厚遗产,文章提出以"可解"、"不可解"、"不必解"三种类型为支架,建构中国古代诗歌批评方法理论模式的设想。这个理论模式既有完整囊括所有中国古代诗歌批评方法的广阔空间,又具以简驭繁,以少统多的功效,且在逻辑上显得层次清晰,井然有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批评方法 理论模式 可解 不可解 不必解
下载PDF
“多义性的诠释”不是脱离文本的随意阐释——为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指瑕 被引量:1
7
作者 徐润润 徐楠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43-47,共5页
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被视为当代文学史研究在90年代以来获得突破性进展的标志性著作",毋庸讳言,该书在解读、评价《百合花》、《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李双双小传》等作品时,多处出现脱离文本的过度阐释... 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被视为当代文学史研究在90年代以来获得突破性进展的标志性著作",毋庸讳言,该书在解读、评价《百合花》、《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李双双小传》等作品时,多处出现脱离文本的过度阐释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思和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脱离文本 过度阐释
下载PDF
审美通感与诗歌创作 被引量:2
8
作者 徐润润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64-69,共6页
通感是诗人在感知生活的过程中出现的某种特殊的心理现象 ,审美通感是诗人在审美活动中通过艺术想象得到的一种艺术感受。从诗歌创作角度看 ,审美通感意象可分成直觉型、想象型、比喻型、象征型、多重型等五类。诗人可从四个方面入手 ,... 通感是诗人在感知生活的过程中出现的某种特殊的心理现象 ,审美通感是诗人在审美活动中通过艺术想象得到的一种艺术感受。从诗歌创作角度看 ,审美通感意象可分成直觉型、想象型、比喻型、象征型、多重型等五类。诗人可从四个方面入手 ,感受、捕捉审美通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通感 诗歌创作 诗人 心理现象 审美活动 艺术想象 直觉型 想象型 比喻型 文艺心理学
下载PDF
十七年新诗创作概观 被引量:1
9
作者 徐润润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8-21,共4页
十七年的诗歌理论大力提倡的是对诗歌社会效用的关注,在这种理论的指导、规范下,十七年的诗歌创作主要有两大类作品:政治抒情诗和叙事、写实诗。
关键词 十七年 诗歌理论 政治抒情诗 叙事诗 写实诗 颂歌 战歌
下载PDF
几副嘴脸混社会的人——王安忆《长恨歌》中长脚的人物形象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润润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63-67,共5页
长脚是王安忆在长篇小说《长恨歌》中塑造的一个在都市生活中混社会的人物形象 ,他在社会上扮演多重角色 ,每天都要以不同的嘴脸在几种社会层面穿梭往返 ,小说在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时候情节设计有不周全之处 ,使这一人物形象在整体上给... 长脚是王安忆在长篇小说《长恨歌》中塑造的一个在都市生活中混社会的人物形象 ,他在社会上扮演多重角色 ,每天都要以不同的嘴脸在几种社会层面穿梭往返 ,小说在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时候情节设计有不周全之处 ,使这一人物形象在整体上给人一种闪烁不定、扑朔迷离的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忆《长恨歌》 长脚 人物形象分析 都市生活 悲剧 长篇小说 性格特征
下载PDF
诗人的审美感悟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润润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31-36,共6页
文章追溯了感悟这种中国诗人传统的审美思维方式形成、发展的渊源 ,归纳了这种思维方式的主要特点 ,并探讨了在学诗、写诗过程中 。
关键词 诗人 思维方式 审美感悟 诗歌创作 审美态度 诗悟
下载PDF
满装向心轴承圆周总间隙及锁量计算
12
作者 徐润润 马小梅 +2 位作者 马延波 李江斌 王宝磊 《轴承》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5-18,共4页
原满装向心轴承圆周总间隙及锁量计算方法由于假设滚动体相切点均布在其节圆直径上,存在一定的误差,在原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几何关系推导出圆周总间隙及锁量的精确计算方法,并确定了滚动体节圆直径范围。最后以3005,3072,3096满装圆... 原满装向心轴承圆周总间隙及锁量计算方法由于假设滚动体相切点均布在其节圆直径上,存在一定的误差,在原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几何关系推导出圆周总间隙及锁量的精确计算方法,并确定了滚动体节圆直径范围。最后以3005,3072,3096满装圆柱滚子轴承为例分析,圆周总间隙及锁量计算值与实测值无误差,说明了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满装滚动体轴承 向心轴承 滚动体 间隙 自锁
下载PDF
运用症候批评的方法研究《人生》中黄亚萍人物形象塑造的得失
13
作者 徐润润 徐楠 王慧灵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44-51,共8页
黄亚萍在面对自己的人生问题——恋爱婚姻问题时,毅然作出舍张取高的抉择具有相当的合理性。但此后她的性格却发生了骤变,行为举止也显得非常龃龉、乖谬。文章运用症候批评方法研究在黄亚萍身上出现的诸多症状,揭示作家出于表现歌颂土... 黄亚萍在面对自己的人生问题——恋爱婚姻问题时,毅然作出舍张取高的抉择具有相当的合理性。但此后她的性格却发生了骤变,行为举止也显得非常龃龉、乖谬。文章运用症候批评方法研究在黄亚萍身上出现的诸多症状,揭示作家出于表现歌颂土地、歌颂农民的主题,并从反面向人们发出关于爱情、婚姻和人生意义的警示的目的,才故意安排黄亚萍扮演反面人物来"衬托"高加林的命运悲剧的,加上自身生活面较狭窄和创作功力不足的局限,所以导致小说中出现了诸多损害人物形象真实性的败笔。小说对黄亚萍恋爱观的批评指责,也暴露了作家创作思想中某些守旧与落后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候批评 黄亚萍 高加林 张克南 巧珍 恋爱婚姻 人物形象塑造
下载PDF
现代诗歌鉴赏批评指南
14
作者 徐润润 王慧灵 徐楠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51-57,共7页
诗歌鉴赏批评是一种创造性的审美活动,其过程可以分为审美的感性阅读、理性的反思阐释和历史的综合考察等三个阶段。在这个从头到尾,又从尾到头的反复咀嚼、再三品味的过程中,应该辨证地处理好各种关系。
关键词 感性阅读 反思阐释 阐释循环 客观意义 象征寓意 机械比附
下载PDF
鲁迅自我形象书写的演变轨迹
15
作者 徐润润 徐楠 吴凑春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46-56,2,共11页
鲁迅自我书写和认定的形象,比他人书写和认定的鲁迅形象更为真实、可靠。它是鲁迅对自己人生思考的结晶,是鲁迅对自己生命价值的认定,也是鲁迅精神的具体体现。鲁迅自我形象书写的素材留存于鲁迅的自传、序跋、书信、诗词作品,以及他人... 鲁迅自我书写和认定的形象,比他人书写和认定的鲁迅形象更为真实、可靠。它是鲁迅对自己人生思考的结晶,是鲁迅对自己生命价值的认定,也是鲁迅精神的具体体现。鲁迅自我形象书写的素材留存于鲁迅的自传、序跋、书信、诗词作品,以及他人的回忆录中。将这些宝贵的材料抽丝剥茧般地整理出来,再结合鲁迅的作品以及其他有关的历史材料,我们可以发现鲁迅自我形象的建构过程:从"破落户子弟"到"精神界之战士";从学者到作家;从杂文作者到杂感家;从"同路人"到同盟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自我形象 书写 演变轨迹
下载PDF
一体两翼的诗歌本质论
16
作者 徐润润 宋星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43-50,共8页
从情、理、事三方面梳理古今各家诗论之说,分别论述诗歌的抒情性、明理性、叙事性的本质。并指出:抒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明理、叙事都是为抒情服务的。由此提出以抒情为主体、明理、叙事为两翼的诗歌本质观。
关键词 诗歌 抒情性 叙事性 诗论 本质论 一体两翼 矛盾 主要方面 理性 主体
下载PDF
重读赵树理的《“锻炼锻炼”》
17
作者 徐润润 徐楠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71-78,共8页
文章对上个世纪末以来在阐释赵树理的《"锻炼锻炼"》中最有代表性的两种观点进行辨析,肯定"小腿疼"、"吃不饱"的外号"暗示了农民劳动积极性低下和生活待遇的低下"的观点,否定赵树理在创作中&qu... 文章对上个世纪末以来在阐释赵树理的《"锻炼锻炼"》中最有代表性的两种观点进行辨析,肯定"小腿疼"、"吃不饱"的外号"暗示了农民劳动积极性低下和生活待遇的低下"的观点,否定赵树理在创作中"怎么想就怎么写"的看法,认为小说"利用了当时一般文学创作惯用的歪曲生活真实的方法,曲折地反映出作家的民间立场"的观点确有"拔高"作家创作意图的嫌疑。指出在解读《"锻炼锻炼"》时,注意到由于政治话语、启蒙话语和民间话语的矛盾、裂隙产生的张力,导致作品出现歧义和多义的现象,才能避免得出偏执一端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树理 创作意图 多重身份 政治话语 启蒙话语 民间话语
下载PDF
诗人的审美感受
18
作者 徐润润 徐楠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40-44,共5页
文章阐述了决定诗歌创作成败的重要命题——诗人审美感受的概念内涵,从感觉、情感、智性等三个层面剖析了审美感受的结构组成,并对如何有效捕获新颖、独特的审美感受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审美感受 感觉 感情 智性 捕捉
下载PDF
从子夏学诗看孔子究其“精微”的《诗》教思想
19
作者 徐润润 徐楠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100-105,110,共7页
据古代文献中散存的子夏学诗的记载,孔子运用"兴于诗"的方法,引导弟子积极兴发自己的精神、情绪,运用联想引申的运思方式,主动探求蕴藏在《诗》中精深的意蕴旨趣。只有秉持"悉心尽志"的态度,才能把握《诗》中微言... 据古代文献中散存的子夏学诗的记载,孔子运用"兴于诗"的方法,引导弟子积极兴发自己的精神、情绪,运用联想引申的运思方式,主动探求蕴藏在《诗》中精深的意蕴旨趣。只有秉持"悉心尽志"的态度,才能把握《诗》中微言大义的重要性。孔子运用断章取义的方法,根据"近之"的原则讲《诗》、释《诗》、论《诗》,使学生在审美愉悦中接受礼乐方面的道德教育,从而一步步地达到究其"精微"的境界的过程。孔子究其"精微"的《诗》教思想对历史悠久的《诗》学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诗教思想 话语行为理论 子夏《诗》
下载PDF
从《孟子》引诗看孟子的《诗》阐释思想
20
作者 徐润润 徐楠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84-88,共5页
文章根据西方阐释学理论,采用细读的方法,研究《孟子》中孟子引诗时是怎样理解、解释和运用《诗》的,并进而反窥其《诗》阐释思想。孟子引诗取义时方法灵活多样:有时强调忠实于原作;有时则取比喻义、引申义、转借义,乃至曲解义给自己的... 文章根据西方阐释学理论,采用细读的方法,研究《孟子》中孟子引诗时是怎样理解、解释和运用《诗》的,并进而反窥其《诗》阐释思想。孟子引诗取义时方法灵活多样:有时强调忠实于原作;有时则取比喻义、引申义、转借义,乃至曲解义给自己的论说作依据。其引诗取义所持的态度和方法首先取决于他宣扬王道仁政的需要,其次才是审美的需要。孟子从未直接否定过"断章取义"的命题,只要方便,他在引诗论说时并不顾忌运用"过度阐释"方法为自己服务。因此,认为"以意逆志"说是孟子针对"有人将赋诗言志活动中盛行的‘断章取义’的‘用’诗方法当作‘说’诗的方法,将诗的引用义和引申义当作了诗的本义"的现象,才"提出了如何正确地理解和阐释诗的"方法的见解,其实是不能成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引诗 阐释学 取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