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城市交通与机动车排气污染调查 被引量:17
1
作者 刘昶 徐渭芳 王书惠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12期554-557,共4页
上海市机动车保有量逐年增加,车辆的排气污染愈来愈严重。据调查,1997年机动车排放的CO、NMHC、NO_x和PM分别达到58.6、9.08、6.20和0.23万吨。中心城区机动车排放的CO、NMHC和NO_x污染物50%以上来自于小型车,是影响上海城区环境空气... 上海市机动车保有量逐年增加,车辆的排气污染愈来愈严重。据调查,1997年机动车排放的CO、NMHC、NO_x和PM分别达到58.6、9.08、6.20和0.23万吨。中心城区机动车排放的CO、NMHC和NO_x污染物50%以上来自于小型车,是影响上海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源。摩托车和助动车的CO、NMHC排放量占中心城区机动车排放的20%以上。据调查估计,上海的机动车还将继续增加,排气污染将更趋严重,因此,降低小型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和限制摩托车、助动车的数量,应成为上海市优先考虑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车保有量 尾气污染 上海 排气污染 城市交通
下载PDF
上海市在用车I/M计划管理体系的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昶 黎俊伯 徐渭芳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2-93,97,共3页
在用机动车监测与维修制度(I/M计划)是减少机动车污染排放的最主要措施。借鉴美国I/M计划取得的经验,提出上海市在用车I/M计划管理体系,建立上海市I/M计划管理中心和监测中心。
关键词 I/M制度 集中式 上海 车用机动车 I/M计划管理体系
下载PDF
饮食业油烟净化设备技术性能的探讨 被引量:7
3
作者 蒋长敏 王海红 徐渭芳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16-318,共3页
按照HJ/T62-2001的要求,通过油烟净化设备实验室检测系统,比较了国内4种饮食业油烟净化设备的去除效率、本体阻力等技术性能指标,并结合用户调查,对目前国内饮食业油烟治理技术的特点及局限性作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复合式净化设备... 按照HJ/T62-2001的要求,通过油烟净化设备实验室检测系统,比较了国内4种饮食业油烟净化设备的去除效率、本体阻力等技术性能指标,并结合用户调查,对目前国内饮食业油烟治理技术的特点及局限性作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复合式净化设备油烟的去除效率较高,静电式净化设备的本体阻力较小,而湿式净化设备的维护较为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性能 饮食业 油烟净化设备 废气治理
下载PDF
上海市环境空气中多环芳烃与苯并[a]芘的监测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钱华 伏晴艳 +5 位作者 马伯文 陈明华 蒋火明 李德 徐渭芳 邬坚平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779-784,共6页
对实施汽油无铅化前后上海市环境空气中苯并[a]芘和多环芳烃的浓度变化进行了追踪研究。用中流量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超细玻璃纤维滤膜连续3季(1999-2000年的春、秋、夏)监测了3个监测点环境空气中7组8种多环芳烃{(PAHs)-苯并[a]芘(BaP... 对实施汽油无铅化前后上海市环境空气中苯并[a]芘和多环芳烃的浓度变化进行了追踪研究。用中流量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超细玻璃纤维滤膜连续3季(1999-2000年的春、秋、夏)监测了3个监测点环境空气中7组8种多环芳烃{(PAHs)-苯并[a]芘(BaP)、荧蒽(FLT)、苯并[a]蒽(BAA)、屈(CRY)、苯并[b]荧蒽(BBF)、苯并[k]荧蒽(BKF)、二苯并[a,h]蒽(DBA)和苯并[ghi]苝(BGP)}的浓度,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共获得81个PAHs的数据。结果表明,PAHs和BaP的浓度与监测点位车流量相关,呈现规律为秋>春>夏。BaP的最大值出现在交通繁忙区,为7.3ng/m3;次大值出现在交通与商业混合区,为6ng/m3;清洁对照点出现的最大值为4.3ng/m3,是27个样品中的第3高值。在3季监测的样本中,3个相同的最小值(0.1ng/m3)均出现在清洁对照点。BBF和BGP的浓度在每一季节、每个点上都达到最高值和次高值,而DBA和BaP浓度则出现最低值和次低值。通过与历史数据的比较,论述了上海市环境空气中BaP污染形成原因、影响因素以及控制对策。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上海通过调整城市工业布局、老城区拆迁、实行无燃煤区和基本无燃煤区等政策,以及推行中小燃煤锅炉改造(包括除尘技术、设备的进步和效率的提高)和市区居民生活100%燃气化等多项措施,先后关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环境空气 多环芳烃 苯并[A]芘 大气监测 微小颗粒物 高效液体色谱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