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荨麻疹253例临床表现特点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徐炽友 孙琦巍 +2 位作者 刘丛林 乔建涛 李振鲁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4年第28期129-130,共2页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阶段感染性急性荨麻疹的临床特征,探寻急性荨麻疹与感染的关系。方法: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急性荨麻疹患者25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253例急性荨麻疹中感染引起的有104例(41.1%),血常规以白细胞、...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阶段感染性急性荨麻疹的临床特征,探寻急性荨麻疹与感染的关系。方法: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急性荨麻疹患者25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253例急性荨麻疹中感染引起的有104例(41.1%),血常规以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升高为主,提示患者多有细菌感染,其变化对预后有指导意义。风团数量评分和瘙痒程度以儿童和>60岁的老人为重,这可能与儿童免疫功能尚未健全、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有关。结论:急性荨麻疹以细菌感染居多,其中年老、体弱、幼儿病情相对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急性 感染
下载PDF
322例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指导下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徐炽友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3年第3期358-360,共3页
目的:探讨在临床路径原则下采用不同用药方法对带状疱疹患者的疗效、病程和毒副作用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至2012年在许昌市中心医院住院并确诊的符合带状疱疹临床路径的322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阿昔洛韦、单磷酸阿糖腺苷、阿昔... 目的:探讨在临床路径原则下采用不同用药方法对带状疱疹患者的疗效、病程和毒副作用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至2012年在许昌市中心医院住院并确诊的符合带状疱疹临床路径的322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阿昔洛韦、单磷酸阿糖腺苷、阿昔洛韦联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进入临床路径进行疗效观察分析。结果:322例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采用阿昔洛韦和单磷酸阿糖腺苷联用治疗的疗效最好,住院天数最短,副作用相对较少。结论:指导临床医师正确高效的选择路径,并且采用阿昔洛韦联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住院天数缩短,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临床路径 阿昔洛韦联用单磷酸阿糖腺苷
下载PDF
带状疱疹447例临床分析
3
作者 徐炽友 刘丛林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3年第2期233-234,共2页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诱发因素与年龄、季节、原发疾病种类,劳动强度及自身免疫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447例带状疱疹患者资料,包括主诉、现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447例患者中,男女比例1∶1.07,其中20...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诱发因素与年龄、季节、原发疾病种类,劳动强度及自身免疫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447例带状疱疹患者资料,包括主诉、现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447例患者中,男女比例1∶1.07,其中20岁以下占3%,20~40岁占13%,41~60岁占45%,61岁以上占38%,其诱发因素有其规律性,与过度劳累、既往有原发疾病史、感染性疾病、突发事件、季节性特点、男女性生理特点、年龄及不同好发部位、自身免疫状态等关系密切。结论:带状疱疹的致病因素可早期实施一级预防,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临床分析 一级预防
下载PDF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特定电磁波治疗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孙琦巍 李书云 徐炽友 《中国医药导刊》 2011年第9期1481-1482,共2页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特定电磁波治疗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IV)的临床疗效。方法:对PHIV患者采取分组对照研究,治疗组28例,采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特定电磁波照射;对照组28例,用维生素B1肌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特定电磁波治疗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IV)的临床疗效。方法:对PHIV患者采取分组对照研究,治疗组28例,采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特定电磁波照射;对照组28例,用维生素B1肌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9.2%对照组有效率为35.7%(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29,P<0.01)。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特定电磁波照射是治疗PHIV的有效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 复方甘草酸苷 电磁波
下载PDF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2076例变应原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徐炽友 胥华 +3 位作者 孙琦巍 李书云 王心声 张伟 《临床医学》 CAS 2013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常见过敏原分布特点,及其与年龄、性别、季节、环境及不同过敏性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德国MORA-saper生物共振过敏诊断治疗仪对许昌市中心医院皮肤科门诊2010年11月至2012年2月就诊的皮炎、湿疹、荨麻疹等... 目的探讨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常见过敏原分布特点,及其与年龄、性别、季节、环境及不同过敏性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德国MORA-saper生物共振过敏诊断治疗仪对许昌市中心医院皮肤科门诊2010年11月至2012年2月就诊的皮炎、湿疹、荨麻疹等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进行变应原检测。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病例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处理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76例过敏性疾病患者中发现阳性率前十位的过敏原组是:螨和昆虫、甜味剂、霉菌、蔬菜类、调料和草药、肉类、海鲜类、豆制品、花粉,食品添加剂,前十位的过敏原是:粉尘螨、屋尘粉、异麦芽酮糖、红辣椒、鸡蛋、大豆制品、胡椒、羊肉、根霉菌属、韭葱。结论①不同年龄组常见过敏原阳性率,胡椒和红辣椒中老年组高于青少年组,而粉尘螨、屋尘螨、异麦芽酮糖青少年组高于中老年组。②不同性别间常见过敏原阳性率,粉尘螨、异麦芽酮糖、胡椒女性高于男性,屋尘螨、红辣椒、根霉菌属男性高于女性,鸡蛋、大豆制品、羊肉和韭葱等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不同季节常见过敏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传统致敏物质螨(粉尘螨和屋尘螨)和昆虫、霉菌、花粉、肉类、海鲜类、豆类制品仍是主要过敏原,其中虫媒、花粉类季节性较明显,人们饮食习惯的季节性变化,对食源性过敏原有相关性;但各种甜味剂、蔬菜、食品添加剂、三餐调料、化妆品、动物皮毛等致敏物季节性变化不明显。④不同疾病如皮炎湿疹,荨麻疹变应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粉尘螨、鸡蛋、大豆制品、胡椒、羊肉和韭葱在荨麻疹患者中高于皮炎湿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不同地区、环境、前十位过敏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要表现排序不同,这与当地生活习惯、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工业化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原 变态反应性疾病 检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