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PLC法测定川黄柏不同炮制品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 被引量:9
1
作者 亚莉 徐烔烔 张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川黄柏不同炮制品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的测定结果。方法以生川黄柏、盐炙川黄柏、川黄柏炭、清炒川黄柏为对照,Agilent-C_(18)(250 mm×4.6 mm, 2.5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0.1%磷酸缓冲溶液(55∶45),检测波长为265 nm,柱... 目的探讨中药川黄柏不同炮制品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的测定结果。方法以生川黄柏、盐炙川黄柏、川黄柏炭、清炒川黄柏为对照,Agilent-C_(18)(250 mm×4.6 mm, 2.5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0.1%磷酸缓冲溶液(55∶45),检测波长为265 nm,柱温25℃,进样量为15μL。结果 (1)盐酸小檗碱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4.032 8×10^(6)X+1.998 7×10^(5)(r=0.999 8),在0.467 9~4.679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较好;(2)与生川黄柏比较,川黄柏炭中的盐酸小檗碱含量最低,清炒川黄柏含量最高,盐炙川黄柏次之;(3)随着温度的升高,不同炮制品中的盐酸小檗碱的含量会逐渐降低。结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准确测定川黄柏不同炮制品中有效成分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方法简单,易行,结果准确,同时测定出经清炒后的川黄柏中小檗碱的含量是最高的,从而为川黄柏不同炮制品在临床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黄柏 不同炮制品 高效液相色谱 盐酸小檗碱
下载PDF
重组人干扰素治疗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2
2
作者 徐烔烔 吴安娜 倪舒芹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2861-2864,2868,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医院2016年3月-2018年4月收治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儿80例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医院2016年3月-2018年4月收治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儿80例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连续治疗6 d。比较两组患儿的预后及治疗效果。观察患儿治疗前、治疗第3天、第6天炎症指标:半胱氨酸白三烯(CysLTs)、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免疫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表达变化。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5.00%(χ2=4.505,P=0.011);治疗第3天、第6天两组患儿炎症指标血清IL-6、TNF-α、CysLTs、ECP均较治疗前呈下降趋势,治疗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患儿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升高,CD8+和IgE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疗效确切,利于减轻患儿气管炎症,提高其机体免疫力,且经雾化吸入给药,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重组人干扰素Α-1B 气管炎症
原文传递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患者Th1/Th2和HMGB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徐烔烔 林丽君 黄盈盈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2589-2593,共5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对患者辅助性T淋巴细胞1/辅助性T淋巴细胞2(Th1/Th2)失衡及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3月医院收治的7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5例。患者入院后均...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对患者辅助性T淋巴细胞1/辅助性T淋巴细胞2(Th1/Th2)失衡及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3月医院收治的7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5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补液、抗感染、营养支持、纠正电解质紊乱、原发病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静脉注射治疗,持续治疗7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三天、第七天,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转录因子T-bet/转录因子GATA-3及HMGB1表达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IFN-γ/IL-4、 T-bet/GATA-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三天两组患者IFN-γ/IL-4、 T-bet/GATA-3均较治疗前呈下降趋势,并在治疗第七天时回升,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HMGB1表达均呈下降趋势,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对减轻患者Th1向Th2方向漂移有一定价值,能够促进患者Th1/Th2尽早恢复平衡,对维持患者机体免疫力的稳定有一定价值;同时药物还能够抑制脓毒症患者HMGB1表达,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乌司他丁 TH1/TH2失衡 IFN-Γ/IL-4 T-BET/GATA-3 HMGB1
原文传递
2016-2018年浙江省某医院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徐烔烔 朱紫菀 范钊坤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9期1047-1050,共4页
目的收集2016-2018年浙江省某医院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变迁情况,以指导对铜绿假单胞菌合理的选择应用喹诺酮类药物。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该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230例,分别采集患者的血液... 目的收集2016-2018年浙江省某医院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变迁情况,以指导对铜绿假单胞菌合理的选择应用喹诺酮类药物。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该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230例,分别采集患者的血液、尿液、痰液、脓液等样本,进行病原菌培养与药敏试验,记录3年间医院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3年间230例住院治疗患者的临床样本中共分离出510株铜绿假单胞菌,痰液样本占比最高,依次为尿液样本、血液样本、脓液样本,其中包括同一位患者2种样本检出、同一位患者3种样本检出的情况,2种样本检出主要为痰液+尿液,3种样本检出主要为痰液+尿液+血液。3年间该医院230例检出铜绿假单胞菌的患者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室、呼吸科、神经内科,占比分别为34.78%、20.43%、17.39%。3年间该医院51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主要喹诺酮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其中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相对较低。2016年、2017年、2018年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分别为30.39%(155/510)、32.55%(166/510)、37.06%(189/510),呈逐年递增趋势。2017年铜绿假单胞菌对主要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较2016年整体降低,但在2018年耐药率下降趋势放缓。结论2016-2018年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自患者痰液、尿液及血液,重症监护室、呼吸科、神经内科是其主要定植科室,病原菌对喹诺酮类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且不同时间段病原菌的感染可能呈上升趋势,临床应重视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防控,合理给予患者喹诺酮类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喹诺酮类药物 分布 耐药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