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琼脂/纳他霉素抗菌膜的性能表征及应用评价
1
作者 宋雪健 王欣卉 +6 位作者 王春圻 王洪江 曹家宝 李志江 徐玮东 文昌典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2-141,共10页
该研究采用纳他霉素与琼脂进行复配制备抗菌保鲜膜,探究不同湿度对抗菌膜的力学性能及阻隔性的影响,并评价了抗菌膜对鲜切哈密瓜的保鲜效果,得出以下结果,随着纳他霉素含量的增加,抗菌膜对黑曲霉和酿酒酵母的抑菌直径从0mm增加到约28 m... 该研究采用纳他霉素与琼脂进行复配制备抗菌保鲜膜,探究不同湿度对抗菌膜的力学性能及阻隔性的影响,并评价了抗菌膜对鲜切哈密瓜的保鲜效果,得出以下结果,随着纳他霉素含量的增加,抗菌膜对黑曲霉和酿酒酵母的抑菌直径从0mm增加到约28 mm。在20%、50%及90%的相对湿度条件下,随着纳他霉素含量的增加,抗菌膜的透氧系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当纳他霉素含量为0.66%(m/m),抗菌膜的抗拉强度分别为24.20、17.05、5.73MPa,将该抗菌膜结合包装设计对鲜切哈密瓜进行保鲜研究,结果表明,在4℃和20℃的条件下,当储藏14d和72h时,抗菌膜组的菌落数为9.26lgCFU/g和9.12lgCFU/g明显低于其他处理组,并且能减缓可溶性固形物及硬度的降低速率。因此,试验制备的包装膜具有一定的抑菌功能并且能延长鲜切哈密瓜的货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他霉素 琼脂 抗菌膜 鲜切哈密瓜
下载PDF
不同接种量的清酒乳杆菌对风干肠理化特性及感官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徐玮东 丁一 +2 位作者 黄莉 王松 杨明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9-23,共5页
研究了不同接种量(104,106,108 cfu/g)的清酒乳杆菌对风干肠pH值、蛋白降解、质构特性以及感官特性的影响。添加发酵剂的风干肠pH值降低的速度比对照组的快(P<0.05),在4天即可完成发酵过程;在发酵过程中,添加发酵剂的肌肉蛋白降解程... 研究了不同接种量(104,106,108 cfu/g)的清酒乳杆菌对风干肠pH值、蛋白降解、质构特性以及感官特性的影响。添加发酵剂的风干肠pH值降低的速度比对照组的快(P<0.05),在4天即可完成发酵过程;在发酵过程中,添加发酵剂的肌肉蛋白降解程度比对照组大,并且随着接种量增加而增大,主要表现为非蛋白氮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肌原纤维蛋白SDS-PAGE电泳图中相应的条带强度减弱;添加发酵剂的风干肠硬度值较对照组要高,改善了风干肠的质构特性;基于感官评价得分,确定风干肠中清酒乳杆菌的最佳接种量为106 cf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干肠 清酒乳杆菌 蛋白质降解 感官品质
下载PDF
低温红肠在天然可食性膜包装条件下的货架寿命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徐玮东 夏秀芳 +1 位作者 王颖 姚笛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2011年第1期9-12,共4页
以壳聚糖、海藻酸钠、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制备天然可食性膜,通过测定可食性膜的水溶性、透明度、膜的厚度筛选出贮藏低温肉制品最优的可食性膜,并通过测定不同贮藏期低温红肠的感官评价、细菌总数、脂肪氧化值(TBARS)、H2S等指标研究可... 以壳聚糖、海藻酸钠、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制备天然可食性膜,通过测定可食性膜的水溶性、透明度、膜的厚度筛选出贮藏低温肉制品最优的可食性膜,并通过测定不同贮藏期低温红肠的感官评价、细菌总数、脂肪氧化值(TBARS)、H2S等指标研究可食性对低温肉制品货架期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红肠制品用1组(2%壳聚糖+1%冰乙酸)、2组(2%海藻酸钠+3%甘油+2%氯化钙)、3组(5%大豆分离蛋白+3%甘油)处理后,货架期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海藻酸钠 大豆分离蛋白 低温肉制品
下载PDF
不同添加量的亚硝酸盐和番茄粉对哈尔滨红肠品质特性及氧化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徐玮东 孔保华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2013年第1期10-14,共5页
研究了在红肠中添加不同含量的亚硝酸盐(150 mg/kg、100 mg/kg和50 mg/kg),同时补充添加不同含量的番茄红素(0%、2%和4%)对其色泽和感官品质的影响,通过pH值、色差、质构特性以及感官评价等得出最佳的添加量为:100mg/kg亚硝酸盐和2%番... 研究了在红肠中添加不同含量的亚硝酸盐(150 mg/kg、100 mg/kg和50 mg/kg),同时补充添加不同含量的番茄红素(0%、2%和4%)对其色泽和感官品质的影响,通过pH值、色差、质构特性以及感官评价等得出最佳的添加量为:100mg/kg亚硝酸盐和2%番茄粉素;然后将用该配方生产的红肠与只添加150 mg/kg亚硝酸盐的红肠在4℃贮藏1、7、15、30和45天,结果表明添加番茄红素的红肠氧化程度较低,从成色和抗氧化的角度而言,番茄粉可部分替代亚硝酸盐生产低硝红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粉 红肠 红度值 抗氧化
下载PDF
浅谈素质拓展训练活动在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徐玮东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年第2期147-147,共1页
素质拓展训练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越来越受到当代大学生的喜爱,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利用素质拓展训练的教育模式,加强校企合作,提高高职生的综合素质,是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 素质拓展训练 高职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鲁氏酵母对豆酱品质及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志江 赵婧 +3 位作者 戴凌燕 周雯君 徐玮东 鹿保鑫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0-36,共7页
采用人工接种方式,研究鲁氏酵母(Zygosaccharomyces rouxii)对豆酱品质和挥发性香气的影响,以期提高豆酱质量。在工厂化生成条件下,在酱醅发酵第7天时接入Z.rouxii,继续发酵至14,21,28天后,分别测定豆酱总酸、总酯、氨基酸态氮和感官指... 采用人工接种方式,研究鲁氏酵母(Zygosaccharomyces rouxii)对豆酱品质和挥发性香气的影响,以期提高豆酱质量。在工厂化生成条件下,在酱醅发酵第7天时接入Z.rouxii,继续发酵至14,21,28天后,分别测定豆酱总酸、总酯、氨基酸态氮和感官指标,并采用气质联用方法测定豆酱挥发性香气成分。结果表明:添加Z.rouxii可以显著提升豆酱的理化和感官指标。当接种量为2.0×106个/g、发酵至28天时,酱醅中总酸含量为2.96g/100g,总酯含量为6.66g/100g,氨基酸态氮含量为2.38g/100g,接种鲁氏酵母可显著增加豆酱的感官指标。添加Z.rouxii后,豆酱中的挥发性香气物质种类增加12种,且含量显著增加,酯类和酚类化合物贡献较大。研究结果为鲁氏酵母在豆酱生产中的应用、品质和风味的改善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氏酵母 豆酱 品质 挥发性香气
下载PDF
天然防腐剂-尼鲜宝在乳制品方面的应用
7
作者 徐玮东 李福慧 马明孝 《科技信息》 2006年第02X期7-8,共2页
Nisin是目前唯一被允许使用于食品防腐的抗菌素。本文介绍了红梅生物科技公司所生产的天然食品防腐荆尼鲜宝(Nisin)的特性厦其抗茵机理,井就其在乳制品(鲜奶和搅拌型酸奶)中的应用做了较为详细的研究。
关键词 尼鲜宝 乳酸链球菌素Nisin
下载PDF
高粱醇溶蛋白/卡拉胶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宋雪健 曹家宝 +7 位作者 王春圻 王洪江 李志江 徐玮东 王欣卉 魏甜甜 文昌典 于金哲 《现代食品》 2022年第21期38-40,共3页
为了提高高粱的综合利用率,拓宽可降解包装材料的种类,研究采用高粱醇溶蛋白与卡拉胶进行复配,将其作为主要的成膜基质,甘油作为增塑剂,纳他霉素、乳酸链球菌素作为抗菌剂,通过共混的方式来制备具有抑菌功能的可降解复合膜。结果表明,... 为了提高高粱的综合利用率,拓宽可降解包装材料的种类,研究采用高粱醇溶蛋白与卡拉胶进行复配,将其作为主要的成膜基质,甘油作为增塑剂,纳他霉素、乳酸链球菌素作为抗菌剂,通过共混的方式来制备具有抑菌功能的可降解复合膜。结果表明,复合膜的机械性能与光学性能较为突出,可适用于对紫外线敏感食品的包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醇溶蛋白 卡拉胶 复合膜
下载PDF
专业必修课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的研究——以国家级一流本科生课程“肉品科学与技术”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赵梦娜 石硕 +3 位作者 徐玮东 刘骞 孔保华 夏秀芳 《食品工业》 CAS 2022年第9期190-194,共5页
课程思政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提高专业人才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的有效途径,将专业必修课与思政元素相融合进行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对提高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肉品科学与技术”的课程特色,围绕专业课程的目标和任务,深度... 课程思政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提高专业人才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的有效途径,将专业必修课与思政元素相融合进行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对提高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肉品科学与技术”的课程特色,围绕专业课程的目标和任务,深度挖掘肉品专业必修课程的思政元素,进行肉品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摸索出提高食品类本科生分析解决专业问题能力、提高肉类食品精深加工的创新和设计能力、提升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责任感的新路径,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学目的。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建设为食品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肉品科学与技术 教学设计 课程目标 国家级一流课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