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中国民族歌剧的美学精神 被引量:3
1
作者 徐瑞岳 黄健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6-93,共8页
20世纪的中国民族歌剧,始终坚持民族化和大众化的审美选择与价值取向,以体现高昂时代主旋律的审美创造,显示出感人至深的精神力量和审美效应。中国民族歌剧经受着时代和中外文化的共同影响,在文化选择、美学追求、精神内涵、审美功能等... 20世纪的中国民族歌剧,始终坚持民族化和大众化的审美选择与价值取向,以体现高昂时代主旋律的审美创造,显示出感人至深的精神力量和审美效应。中国民族歌剧经受着时代和中外文化的共同影响,在文化选择、美学追求、精神内涵、审美功能等诸多因素的交融和整合过程中,形成并逐渐完善了美学风格:以歌唱为主,多元综合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悲壮”、“优美”和兼容于二者之中的“幽默”这3种审美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民族歌剧 审美选择 审美效应 美学风格
下载PDF
困境与突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反思 被引量:1
2
作者 徐瑞岳 王艳芳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6-114,共9页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大致可分为“认定”(1919- 194 9)、“界定”(194 9- 1978)和“确定”(1978- )三个时期 ,前两期奠定了研究的基础 ,后期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现代文学的研究格局和深度。 80年代中期以后 ,研究领域的局限、方法论...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大致可分为“认定”(1919- 194 9)、“界定”(194 9- 1978)和“确定”(1978- )三个时期 ,前两期奠定了研究的基础 ,后期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现代文学的研究格局和深度。 80年代中期以后 ,研究领域的局限、方法论的危机、思想性的缺席以及彼此之间的失衡 ,造成了现代文学研究发展中的困境。新的文化语境下的现代文学研究必须史料、经典、思想性和学术性并重 ,在新的学术生长点的寻求中实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研究 文学史 全球化语境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先进文化的不朽遗产——脞谈对鲁迅的评价和研究问题 被引量:1
3
作者 徐瑞岳 梁伟峰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43-47,共5页
 鲁迅形象既具有历史意义又具有现实意义,对20-21世纪之交质疑鲁迅的现象要具体分析。毛泽东评价鲁迅的权威话语进入大众接受语境后,越来越显示出某个特定时空的色彩,被实践证明具有一定的阐释上的局限性。21世纪里应该首先从鲁迅是20...  鲁迅形象既具有历史意义又具有现实意义,对20-21世纪之交质疑鲁迅的现象要具体分析。毛泽东评价鲁迅的权威话语进入大众接受语境后,越来越显示出某个特定时空的色彩,被实践证明具有一定的阐释上的局限性。21世纪里应该首先从鲁迅是20世纪中国先进文化中一笔宝贵的遗产这个角度去理解其不朽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毛泽东 先进文化 权威 遗产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跨世纪之思考
4
作者 徐瑞岳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3期72-77,111,共7页
回顾了70多年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进程并总结了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认为在共和国成立前的“认定时期”,初步孕育了现代文学的研究雏型;建国后直至60年代前期的“界定时期”,其研究才逐渐走上了专门化的道路;新时期以来的“确定... 回顾了70多年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进程并总结了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认为在共和国成立前的“认定时期”,初步孕育了现代文学的研究雏型;建国后直至60年代前期的“界定时期”,其研究才逐渐走上了专门化的道路;新时期以来的“确定时期”,则取得了拓展性的实绩。在深切反思这一研究领域的不足和误区时,指出极“左”思潮以及封闭的思维模式、单一的研究视角和单调的研究方法,是应该永远记取的深刻教训。还前瞻了新世纪开展这一研究工作的前景,认为今后必须以全新的开放观念进行研究,扩大研究视野,更新研究方法,注意普及工作,努力培养一批跨世纪研究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研究 世纪 回顾 前瞻
下载PDF
学习鲁迅 追求真理
5
作者 徐瑞岳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3期19-20,共2页
学习鲁迅追求真理徐瑞岳近年来,在改革开放的大潮里,思想文化界出现了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鲁迅著作的出版又掀起了一个令人可喜的热潮,包括青年学生在内的广大读者,自觉阅读鲁迅的书,学习鲁迅的精神,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 学习鲁迅追求真理徐瑞岳近年来,在改革开放的大潮里,思想文化界出现了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鲁迅著作的出版又掀起了一个令人可喜的热潮,包括青年学生在内的广大读者,自觉阅读鲁迅的书,学习鲁迅的精神,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新思考。鲁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鲁迅 改造国民性 追求真理 精神文明建设 中国的脊梁 徐瑞岳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横眉冷对千夫指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
下载PDF
刘半农生平年表 被引量:2
6
作者 徐瑞岳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35-41,共7页
今年七月十四日为刘半农先生逝世五十周年,特发此年表,以示纪念.
关键词 刘半农 北京大学 钱玄同 新青年 周作人 江阴 小说 蔡元培 沈尹默 文学革命
下载PDF
江苏省召开第二届瞿秋白研究学术讨论会 被引量:1
7
作者 徐瑞岳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5年第1期301-303,共3页
江苏省第二届瞿秋白研究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四年十月九日至十四日,在徐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八十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所涉及的问题较为广泛,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关于瞿秋白生平、著作方面的史料研究。丁景... 江苏省第二届瞿秋白研究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四年十月九日至十四日,在徐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八十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所涉及的问题较为广泛,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关于瞿秋白生平、著作方面的史料研究。丁景唐等向会议提交了论文《关于瞿秋白若干史实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讨论会 一九 关于鲁迅 评述性 中国共产党早期 史料研究 革命民主主义 小说体 文学创作 英勇就义
下载PDF
刘半农生平年表(续) 被引量:1
8
作者 徐瑞岳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86-96,共11页
一九二一年(民国10年辛酉)三十一岁三月二十日长诗《十二个》译讫,寄岂明,托他在国内发表。同时给他写了一封长信,谈及对于译诗的一些见解。五月二十日民歌专集《瓦釜集》编成。夏从英国伦敦“转赴法兰西,入巴黎大学,兼在法兰西学院听讲... 一九二一年(民国10年辛酉)三十一岁三月二十日长诗《十二个》译讫,寄岂明,托他在国内发表。同时给他写了一封长信,谈及对于译诗的一些见解。五月二十日民歌专集《瓦釜集》编成。夏从英国伦敦“转赴法兰西,入巴黎大学,兼在法兰西学院听讲”(魏建功《刘先生行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大 魏建功 巴黎大学 北京大学 北平大学 学院院长 校务 中央研究院 刘半农 周年纪念
下载PDF
试论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道路
9
作者 徐瑞岳 李程骅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4期41-46,共6页
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中,“无产阶级文学”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常被与“左翼文学”、“革命文学”等同起来。本文从历史事实出发,对它进行了新的界定,分别论述了其发生与发展,同时对无产阶级文学的价值估断等问题,也表述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无产阶级文学 三十年代 革命文学论争 发展道路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文学创作 小资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理论 新文学
下载PDF
“五四”时期江苏散文家琐论
10
作者 徐瑞岳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37-45,共9页
本文简要论述了1919年至1927年间江苏籍散文作家的历史性贡献。着重指出当时独树一帜的杂文家刘半农、报告文学先行者瞿秋白、革命的时论家张闻天,以及被文坛誉为“美文”大家的朱自清、叶圣陶等人。无论在其散文理论和创作实践上,都对... 本文简要论述了1919年至1927年间江苏籍散文作家的历史性贡献。着重指出当时独树一帜的杂文家刘半农、报告文学先行者瞿秋白、革命的时论家张闻天,以及被文坛誉为“美文”大家的朱自清、叶圣陶等人。无论在其散文理论和创作实践上,都对中国现代散文的确立和发展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实践 散文集 学生运动 瞿秋白 刘半农 文学革命 撰稿人 莫斯科 旧中国 朱自清
下载PDF
“五四”时期的江苏诗歌琐论——《江苏新文学史》之一节
11
作者 徐瑞岳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27-33,39,共8页
本文主要论述了1919年至1927年间江苏籍诗人在新诗开创期的历史性贡献,并着重指出刘半农作为一位早春的播种者、朱自清作为一位年轻的现实主义诗人和瞿秋白作为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初期的伟大歌手,其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都对新诗的创立和发... 本文主要论述了1919年至1927年间江苏籍诗人在新诗开创期的历史性贡献,并着重指出刘半农作为一位早春的播种者、朱自清作为一位年轻的现实主义诗人和瞿秋白作为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初期的伟大歌手,其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都对新诗的创立和发展产生过一定影响和起到过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半农 新文学史 瞿秋白 朱自清 诗歌创作 五四 初期白话诗 诗歌理论 无产阶级革命 无韵诗
下载PDF
刘半农的治学生涯
12
作者 徐瑞岳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3期52-56,共5页
一九二○年初,在“五四”文学革命中“很打了几次大仗”的刘半农,被北京大学派往欧洲留学,从此便开始了他的治学生涯,从一位颇有成就的诗人一跃成为刻苦攻读的学者。这成了他一生中一个突出的转折点。
关键词 北京大学 刘半农 转折点 文学革命 研究工作 魏建功 学人 书斋 祖国 学术著作
下载PDF
浅谈鲁迅的几篇文言论文
13
作者 徐瑞岳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3期98-103,共6页
(一) 一九○二年四月,二十一岁的鲁迅,在“风雨如磐黯故园”的情况之下,怀抱着“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救国救民之心,毅然“走异路,逃异地”,飘洋过海,东渡日本。先学医,后从文。针对古老华夏的沉疴痼疾,他先后开出科学救国、医学救国。
关键词 鲁迅 帝国主义 科学史 论文 资产阶级改良派 文言 振兴中华 中国人民 救国救民 哲学社会科学版
下载PDF
巴金、陈残云访问记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晨 徐瑞岳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4期43-48,共6页
石榴花盛开的时候,上海的武康路显得安宁、静谧。五月二十八日,在这儿一所极普通的院子里,我们陪同三十年代的老诗人吴奔星教授、陈芦荻教授拜访了巴金同志。揿响门旁的电铃后,巴金的妹妹把我们引进了客厅。巴金同志立刻从楼上下来了。
关键词 三十年代 文学作品 巴金 文艺界 生命力 香港 繁荣文艺 访问记 吴奔星 四人帮
下载PDF
从《“友邦惊诧”论》谈鲁迅杂文的教学
15
作者 徐瑞岳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2期49-55,共7页
鲁迅杂文,在语文课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如何搞好鲁迅杂文的分析和教学,是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现以《“友邦惊诧”论》为例,谈谈教学鲁迅杂文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 鲁迅杂文 帝国主义者 国民党政府 友邦 蒋介石集团 日本帝国主义 学生运动 中国人民 毛主席 历史背景
下载PDF
刘半农研究十题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瑞岳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40-52,92,共14页
"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闯将、著名的新文学家和语言学家刘半农(1891—1934),逝世半个多世纪以来,曾经引起过人们的关注或非议,海内外学术界对他的了解和认识,也往往不够全面和正确。十年来,笔者在前辈学者的指导和前... "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闯将、著名的新文学家和语言学家刘半农(1891—1934),逝世半个多世纪以来,曾经引起过人们的关注或非议,海内外学术界对他的了解和认识,也往往不够全面和正确。十年来,笔者在前辈学者的指导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曾致力于这一研究课题,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不少问题上仍然有待于深化和讨论。以下几个问题,有的是研究心得,有的是史料钩沉,有的是舛误辨析,有的是作品探微,都和刘半农的生平、思想或著作有关,供研究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半农 新文学家 海内外学术界 前辈学者 研究心得 钱玄同 阿英文集 初期白话诗稿 赛金 胡适之
原文传递
抗战时期国统区文艺界纪念鲁迅的活动
17
作者 徐瑞岳 陈洁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3-188,共6页
“——死者倘不埋在活人的心里,那就真正的死掉了。这个人,在死后,曾有千百万后死者悲伤地在他的灵前:学生、青年、作家、工人,以及各种样地敬爱他的人,含着泪向他致最后的敬礼。呆立在他的遗骸前不肯离去。——这些后死者的心里... “——死者倘不埋在活人的心里,那就真正的死掉了。这个人,在死后,曾有千百万后死者悲伤地在他的灵前:学生、青年、作家、工人,以及各种样地敬爱他的人,含着泪向他致最后的敬礼。呆立在他的遗骸前不肯离去。——这些后死者的心里,永远地活着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 鲁迅 作家 纪念 抗战时期 国统区 悲伤 活动
原文传递
大干的战鼓 跃进的号角——学习《贵在鼓劲》
18
作者 徐瑞岳 《教学与研究》 1977年第4期29-31,35,共4页
岳阳县毛田区,在湖南省东北部,地处大云、相思、铜鼓三坐大山之间,是一个极为穷僻的山区。在六十年代初期,为了坚持和保卫三面红旗,培养典型,树立样板,反击右倾机会主义者的猖狂挑战,鼓舞和教育群众沿着毛主席所指引的革命航向胜利前进... 岳阳县毛田区,在湖南省东北部,地处大云、相思、铜鼓三坐大山之间,是一个极为穷僻的山区。在六十年代初期,为了坚持和保卫三面红旗,培养典型,树立样板,反击右倾机会主义者的猖狂挑战,鼓舞和教育群众沿着毛主席所指引的革命航向胜利前进,当时任湖南省委书记兼湘潭地委书记的华国锋同志,从一九六二年冬月到一九六三年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区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毛泽东思想 毛主席 革命 华国锋 学习 六十年代 马列主义 右倾机会主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