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麻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行为学、生物化学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袁红 刘平 +8 位作者 许建阳 梁立武 张韶峰 纪慧茹 丁红 王梅康 李春雷 徐瑰翎 白丽敏 《武警医学》 CAS 2008年第3期239-242,共4页
目的探讨天麻剂量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行为学及生物化学的影响及防治的机制。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大鼠模拟帕金森病,治疗2周后,分别进行行为学(阿朴吗啡引起的旋转数目)和神经化学(高压液相测定纹状体多巴胺及代谢物含量)的研究。结果... 目的探讨天麻剂量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行为学及生物化学的影响及防治的机制。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大鼠模拟帕金森病,治疗2周后,分别进行行为学(阿朴吗啡引起的旋转数目)和神经化学(高压液相测定纹状体多巴胺及代谢物含量)的研究。结果天麻小剂量组能降低阿朴吗啡引起的向损伤对侧旋转的数目,而且显著减少多巴胺的损耗,使其它含量恢复正常。结论在6-羟基多巴胺毁损纹状体模型中,天麻小剂量组不仅运动功能改善,而且,可恢复纹状体的多巴胺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 6-羟基多巴胺 大鼠 行为学 多巴胺 帕金森病
下载PDF
氧化应激与帕金森病多巴胺神经元死亡 被引量:14
2
作者 袁红 梁立武 +3 位作者 刘平 徐瑰翎 王梅康 许建阳 《武警医学》 CAS 2007年第6期448-450,共3页
关键词 氧化应激 多巴胺细胞死亡 帕金森病 研究进展
下载PDF
rt-PA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不同时间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观察 被引量:9
3
作者 赵辉 张燕 +2 位作者 井含君 陈宇 徐瑰翎 《贵州医药》 CAS 2022年第8期1212-1214,共3页
目的研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 plasminogenactivator,t-PA)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不同时间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按溶栓药物治疗差异... 目的研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 plasminogenactivator,t-PA)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不同时间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按溶栓药物治疗差异分为两组均60例,其中A组采取t-PA溶栓,B组采取尿激酶溶栓,对不同时间窗下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分析。结果溶栓前后两组患者同一时间窗内NIHSS评分均无差异,2 h内患者NIHSS评分低于2~4 h、>4 h患者,2-4 hNIHSS评分低于>4 h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IMT、斑块面积、斑块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MT、斑块面积、斑块数量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hs-CRP、IL-1、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IL-1、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t-PA与尿激酶静脉溶栓均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但2 h内进行溶栓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A 尿激酶静脉 溶栓 时间窗 急性脑梗死 预后
下载PDF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NSE、S-100β及神经生长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5
4
作者 徐瑰翎 万治平 廖涛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8期962-965,共4页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及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影响,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商洛市中心医院急...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及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影响,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商洛市中心医院急诊医学科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一周一个疗程,均治疗两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治疗后2周的血清NSE、S-100β、NGF、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SE、S-100β、NG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SE、S-100β水平为(11.48±2.10)μg/L、(1.21±0.21)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28±2.31)μg/L、(1.48±0.22)μg/L,NGF为(118.12±10.45)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5.68±10.2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IL-6、TNF-α、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L-6、TNF-α、CRP水平分别为(11.21±1.32)ng/L、(28.12±4.10)ng/L、(3.85±0.57)m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28±1.45)ng/L、(35.28±4.30)ng/L、(4.98±0.87)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略低于对照组的1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其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NSE、S-100β水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阿替普酶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综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 神经生长因子 疗效
下载PDF
超早期选择动脉内溶栓与静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8
5
作者 徐瑰翎 廖涛 万治平 《贵州医药》 CAS 2021年第6期934-935,共2页
目的分析在急性脑梗死抢救治疗中实施超早期静脉溶栓与超早期动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确诊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溶栓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施行超早期静脉溶栓治法,实验组施行超早期... 目的分析在急性脑梗死抢救治疗中实施超早期静脉溶栓与超早期动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确诊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溶栓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施行超早期静脉溶栓治法,实验组施行超早期动脉溶栓治法。比较两组疗效、安全性与不同时间下的NIHSS评分差异。结果治疗后3~72 h,实验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其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安全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予以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患者最终疗效表现更佳,神经缺损恢复更好,各类出血事件的风险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早期 动脉溶栓 静脉溶栓 溶栓 急性脑梗死 安全性
下载PDF
消瘤汤加味联合胸腺肽治疗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肿瘤标志物和病理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宏伟 徐瑰翎 徐溶慧 《河北中医》 2017年第9期1321-1324,共4页
目的观察消瘤汤加味联合胸腺肽治疗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肿瘤标志物和病理的影响。方法将467例LGIN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31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消瘤汤加味治疗,治疗组23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胸腺... 目的观察消瘤汤加味联合胸腺肽治疗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肿瘤标志物和病理的影响。方法将467例LGIN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31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消瘤汤加味治疗,治疗组23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胸腺肽治疗。2组均15 d为1个疗程,第1、2个疗程间隔1个月,第2、3个疗程间隔3个月,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主症、肿瘤标志物及病理变化。结果治疗组胃痛、胁痛、痞满症状加重或无变化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肿瘤标志物消失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痊愈率74.15%,总有效率1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病理无变化或加重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瘤汤加味联合胸腺肽治疗LGIN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 病理学 胃肿瘤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基于气机升降理论探讨子午流注纳子法临床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陈丽英 沈贵亮 +2 位作者 徐溶慧 李青 徐瑰翎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2期44-48,共5页
气机升降出入的正常运行是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功能活动正常发挥的根本保证。通过梳理气机升降理论学说的发展、内涵、脏腑生理病理机制,探讨运用“子午流注纳子法”思路进行脏腑、经络气机调理而达到调理各脏腑气机、平衡阴阳的临床... 气机升降出入的正常运行是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功能活动正常发挥的根本保证。通过梳理气机升降理论学说的发展、内涵、脏腑生理病理机制,探讨运用“子午流注纳子法”思路进行脏腑、经络气机调理而达到调理各脏腑气机、平衡阴阳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机升降理论 脏腑学说 中医药疗法 针灸 新子午流注纳子法
下载PDF
改良子午流注纳子法配合电针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6
8
作者 沈贵亮 陈丽英 +2 位作者 徐溶慧 徐瑰翎 李青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26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子午流注纳子法配合电针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90例失眠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30例。对照A组实施常规治疗,对照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电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改良子午流注纳子法配... 目的探讨改良子午流注纳子法配合电针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90例失眠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30例。对照A组实施常规治疗,对照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电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改良子午流注纳子法配合电针治疗。比较三组的睡眠状况指标、心理状态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入睡潜伏期、实际睡眠时长、睡眠效率、睡眠觉醒次数优于对照A组、对照B组,且对照B组优于对照A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对照B组低于对照A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WHOQOL-BREF各领域评分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对照B组高于对照A组(P<0.05)。结论改良子午流注纳子法配合电针可有效改善失眠症患者的睡眠状况,减轻其不良情绪,提升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症 电针 改良子午流注纳子法 睡眠质量
下载PDF
改良子午流注纳子法配合电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9
作者 沈贵亮 徐彦娜 +2 位作者 陈丽英 徐溶慧 徐瑰翎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22期117-120,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子午流注纳子法配合电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中医科门诊的15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A、B、C组,各50例。A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B组采用常规西药加电针治... 目的探讨改良子午流注纳子法配合电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中医科门诊的15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A、B、C组,各50例。A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B组采用常规西药加电针治疗,C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配合改良子午流注纳子法加电针治疗。比较三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生化指标、胃电图指标及自我感受负担水平。结果治疗后,C组的反酸、胃脘胀痛、食欲低下积分均低于A、B组,且B组低于A组(P<0.05)。治疗后,C组的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水平均高于A、B组,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水平均低于A、B组,且B组优于A组(P<0.05)。治疗后,C组的胃电平均幅值、平均频率均高于A、B组,且B组显著高于A组(P<0.05)。治疗后,C组的身体负担、情感负担、经济负担评分均低于A、B组,且B组低于A组(P<0.05)。结论改良子午流注纳子法配合电针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显著,可显著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胃功能,减轻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子午流注纳子法 电针 慢性胃炎 生化指标 胃电图
下载PDF
改良子午流注纳子法配合电针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效果
10
作者 徐彦娜 沈贵亮 +2 位作者 陈丽英 徐溶慧 徐瑰翎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24期121-123,共3页
目的 探究改良子午流注纳子法配合电针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26例窦性心动过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A(42例,电针+常规治疗)、对照组B(42例,常规治疗)及治疗组(42例,改良子午流注纳子... 目的 探究改良子午流注纳子法配合电针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26例窦性心动过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A(42例,电针+常规治疗)、对照组B(42例,常规治疗)及治疗组(42例,改良子午流注纳子法+电针+常规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Ds)、左心射血分数(LVEF)]、心率变异性指标[24 h内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24 h内全部窦性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24 h内相邻R-R间期差>50 ms的心搏数占总窦性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及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LVEDd、LVEDs小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LVEF、SDNN、rMSSD、PNN50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且对照组A优于对照组B(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NT-proBNP、H-FABP水平低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且对照组A低于对照组B(P<0.05)。结论 改良子午流注纳子法配合电针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心率变异性指标,降低NT-proBNP、H-FAB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子午流注纳子法 电针 窦性心动过缓 心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