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寒山诗在美国自然文学中的跨文化接受
1
作者 徐畔 苏靖雯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79-86,共8页
二战后,在美国物欲横流与思想高压的社会氛围里,人类社会的精神危机促生了美国自然文学的形成,美国自然文学作家在外来视野中寻找情感宣泄。寒山诗的跨文化接受肇始于宋代,寒山文化在不同民族的文学中产生了思想共振。在跨境旅行的过程... 二战后,在美国物欲横流与思想高压的社会氛围里,人类社会的精神危机促生了美国自然文学的形成,美国自然文学作家在外来视野中寻找情感宣泄。寒山诗的跨文化接受肇始于宋代,寒山文化在不同民族的文学中产生了思想共振。在跨境旅行的过程中,寒山诗拓宽了美国文学的人文视野,被美国自然文学作家视为乌托邦与精神家园,在大洋彼岸的文学作品中建构起寒山文化空间。在多元化时代,作为和合文化载体的寒山诗历久弥新,在中西方文化交往与对话中被赋予当代价值与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山诗 精神家园 寒山文化空间 美国自然文学
下载PDF
翻译之维度与阐释之限度——基于传统典籍域外传播的译介考察及文化思考 被引量:2
2
作者 徐畔 汪晓彤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91-100,共10页
翻译是阐释的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二者都是行为主体之于文本信息的理解和表达。对于文化典籍而言,其翻译与阐释的内在关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阐释的逻辑演绎是语际转换的意识体现。以逻辑起点为参照标准的、依附于不同语境范... 翻译是阐释的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二者都是行为主体之于文本信息的理解和表达。对于文化典籍而言,其翻译与阐释的内在关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阐释的逻辑演绎是语际转换的意识体现。以逻辑起点为参照标准的、依附于不同语境范畴的解析路径是解构翻译内部“西方中心主义”的动态生成。第二,文化典籍外译的本质是达成历史视域与读者视域的有效融合,而副文本(阐释部分)的存在就成为在文本(译介部分)基础之上的翻译建构行为。这既是弥合文本翻译性间距的技术手段,同时也印证了“翻译即阐释”这一理论命题的现有实践。第三,译者的文化选择与文化自觉是典籍外译的思想溯源,寓于文化场域下的译介行为则是文本审美价值的特定延伸,因此翻译与阐释归根结底是文化维度的形态显现。总体而言,翻译的维度和阐释的限度是新时期文化典籍外译的归纳与整合,这种过程的脉络彰显也为窥探今后中华典籍的域外传播提供了新的启示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典籍 翻译建构 阐释逻辑 文化自觉
下载PDF
多模态视角下的高校英美文学专业课构建——基于电影的多模态特征及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3
作者 徐畔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3-166,共4页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影等一系列超文本形式也进入了英美文学的教学课堂,使英美文学课堂教学呈现出多模态状态。文章从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出发,探索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利用改编电影及其他教学手段进行多模态教学,调动学生多模态...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影等一系列超文本形式也进入了英美文学的教学课堂,使英美文学课堂教学呈现出多模态状态。文章从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出发,探索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利用改编电影及其他教学手段进行多模态教学,调动学生多模态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多模态地解读文学作品,实现英美文学教学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编电影 多模态 英美文学教学
下载PDF
现代社会语境下女性的分裂——普拉斯《隐喻》中的困境 被引量:1
4
作者 徐畔 李翼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2-144,共3页
普拉斯《隐喻》一诗运用各种隐喻表达了怀孕女子的身心感受,让读者体会到了孕妇所陷入的精神与肉体分裂的困境。新颖而真实的孕妇形象颠覆了传统的母亲形象,这种反传统隐喻正是对于权力话语的对抗,体现了普拉斯作品中相互矛盾的两种思维... 普拉斯《隐喻》一诗运用各种隐喻表达了怀孕女子的身心感受,让读者体会到了孕妇所陷入的精神与肉体分裂的困境。新颖而真实的孕妇形象颠覆了传统的母亲形象,这种反传统隐喻正是对于权力话语的对抗,体现了普拉斯作品中相互矛盾的两种思维,这种分裂的思维并非个案,而是现代社会带给所有人的疯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尔维亚·普拉斯 自白派 《隐喻》
下载PDF
格式塔心理学与拓扑心理学视域下的莎诗解读 被引量:2
5
作者 徐畔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0-134,共5页
意象是连接情感与思维的桥梁。实践证明,从格式塔心理学以及它的一个分支——拓扑心理学视角入手,利用心理空间隐喻的特点,阐释莎诗心理隐喻空间的构建及其多维性,解析读者鉴赏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时被赋予的美学享受与审美体验,是一个有... 意象是连接情感与思维的桥梁。实践证明,从格式塔心理学以及它的一个分支——拓扑心理学视角入手,利用心理空间隐喻的特点,阐释莎诗心理隐喻空间的构建及其多维性,解析读者鉴赏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时被赋予的美学享受与审美体验,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格式塔心理学 拓扑心理学 心理隐喻空间 多维性 审美体验
下载PDF
口译员职业发展中的替代性创伤论略 被引量:1
6
作者 徐畔 刘璇 《继续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1-73,共3页
文章在定性研究法的指导下,采用解释现象分析法,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探索口译员职业发展中的心理因素影响,呼吁对专业口译人员继续教育的情感关怀。希望引起更多学者和相关人员对法律诉讼程序中口译员的替代性创伤给口译工作带来的... 文章在定性研究法的指导下,采用解释现象分析法,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探索口译员职业发展中的心理因素影响,呼吁对专业口译人员继续教育的情感关怀。希望引起更多学者和相关人员对法律诉讼程序中口译员的替代性创伤给口译工作带来的影响及其预防和治疗有所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诉讼 口译员 替代性创伤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词与史蒂文斯的诗歌创作 被引量:1
7
作者 徐畔 杨胜男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60-64,共5页
20世纪初,"东学西渐"思潮将中国古典诗词推入欧美诗坛。中国古典诗词以其优美的意境、丰富的哲学内涵吸引并影响了众多意象派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是其中代表人物之一。本文通过引入国外学者对史蒂文斯诗歌诗论研究的相... 20世纪初,"东学西渐"思潮将中国古典诗词推入欧美诗坛。中国古典诗词以其优美的意境、丰富的哲学内涵吸引并影响了众多意象派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是其中代表人物之一。本文通过引入国外学者对史蒂文斯诗歌诗论研究的相关文章和书籍,史蒂文斯书信、日记以及国外学界的评论,探究史蒂文斯接受中国古典诗词影响的思想文化背景;通过运用文本细读等方式,从创作技法的借鉴与意境表达的效仿等方面,对华莱士·史蒂文斯诗歌中的中国古典诗词元素进行深入挖掘,并分析中国史蒂文斯研究的现状,以期为未来史蒂文斯诗歌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学西渐 华莱士·史蒂文斯 中国古典诗词 意象派
下载PDF
英语专业本科生英美文学教学思考 被引量:6
8
作者 徐畔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88-90,共3页
当前英语专业文学课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应该加快英语专业文学课的改革步伐。主要改革思路有:精神文学作品、互动教学法、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教学体系结合。
关键词 英美文学教学 问题 建议 对策
下载PDF
隐喻的文化解读与成人教育英美文学专业课建构 被引量:2
9
作者 徐畔 《继续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16-218,共3页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用于修辞的语言现象,更是一种人类认知世界的有力工具;因此不仅是全日制本科英语专业,也是成人教育英语专业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隐喻承载着文化的变迁和表达。文化的解...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用于修辞的语言现象,更是一种人类认知世界的有力工具;因此不仅是全日制本科英语专业,也是成人教育英语专业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隐喻承载着文化的变迁和表达。文化的解读正确与否决定着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因此,文章在对英语隐喻文化解读与成人教育英美文学专业课构建进行尝试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成人教育 文化解读 英美文学 构建
下载PDF
华莱士·史蒂文斯诗歌中的中国意象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畔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8-93,共6页
华莱士·史蒂文斯是20世纪美国意象派杰出代表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创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折射出20世纪中西文化交融互动过程中西方对中国文化的接受。他的诗歌浸润着中国式哲学的智慧,充满着中国古典诗歌的优雅,甚至中国艺术... 华莱士·史蒂文斯是20世纪美国意象派杰出代表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创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折射出20世纪中西文化交融互动过程中西方对中国文化的接受。他的诗歌浸润着中国式哲学的智慧,充满着中国古典诗歌的优雅,甚至中国艺术品的颜色、布局、主题、神韵等都被纳入其诗歌创作而成为独特的意象。对华莱士·史蒂文斯诗歌中中国意象的解读是研究20世纪美国意象派形成及其意义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莱士·史蒂文斯 中国古典诗歌 意象派 中国意象
下载PDF
史蒂文斯诗歌的中国画意境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畔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53,共4页
东学西渐,中国山水画促进了美国意象派诗歌的形成。华莱士·史蒂文斯的诗歌浸染着中国画意境,诗中有画,韵味悠长,呈现出"天人合一"的美学意蕴。史蒂文斯将中国画元素化为诗的建筑,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成功的转化,表征着史蒂... 东学西渐,中国山水画促进了美国意象派诗歌的形成。华莱士·史蒂文斯的诗歌浸染着中国画意境,诗中有画,韵味悠长,呈现出"天人合一"的美学意蕴。史蒂文斯将中国画元素化为诗的建筑,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成功的转化,表征着史蒂文斯具有开放的胸襟和海纳百川的气度,同时也证明了不同文化的交融,定会促发新的文学观念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莱士·史蒂文斯 中国山水画 意象诗 诗画统一
下载PDF
中西形体诗的多模态话语解读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畔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64-67,共4页
形体诗(pattern poem)是对语言常规的偏离,主要表现在文字书写排列上。探究其在视觉方面产生的特殊效果,可以让读者更加透彻地领悟诗作的内涵。回顾形体诗的历史,分析形体诗的现状,对中西诗歌进行比较,可以为诗歌翻译和创作提供一些参照。
关键词 形体诗 多模态 诗歌 比较
下载PDF
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的形体诗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徐畔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56-59,共4页
形体诗是对语言常规的偏离,主要表现在文字书写排列上。本文简要地回顾了形体诗的发展,并以多模态话语分析为理论框架,构建了形体诗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模式,对William Shell Burford的诗歌"A Christmas Tree"进行了模态分解、... 形体诗是对语言常规的偏离,主要表现在文字书写排列上。本文简要地回顾了形体诗的发展,并以多模态话语分析为理论框架,构建了形体诗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模式,对William Shell Burford的诗歌"A Christmas Tree"进行了模态分解、单模态意义构建、多模态意义整合的尝试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 形体诗 分析模式
下载PDF
中西诗歌比较——漫谈华兹华斯与陶渊明、徐志摩诗歌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畔 《林区教学》 2006年第12期15-16,共2页
中国诗词讲究含蓄,以淡为美,而英美诗歌则比较奔放,以感情激越为胜。比较可以看出共性,也可以看出个性。不同民族的文学在平行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殊途同归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文学作品中的确有所反映,中西的诗歌虽然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底蕴... 中国诗词讲究含蓄,以淡为美,而英美诗歌则比较奔放,以感情激越为胜。比较可以看出共性,也可以看出个性。不同民族的文学在平行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殊途同归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文学作品中的确有所反映,中西的诗歌虽然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底蕴,但我们从中还是可以寻找到彼此的影子。从华兹华斯与陶渊明、徐志摩诗歌的比较入手,主要从相似之处来探讨中西诗歌之间存在的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比较 华兹华斯 陶渊明 徐志摩
下载PDF
林译小说遗民空间的建构与书写
15
作者 徐畔 张书宁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3-163,共11页
易代之际下的晚清遗民群体经历着中国古代传统遗民所未曾遭受过的时代变革与精神痛苦。面对一个纲常殆尽、道德败坏的民初社会,曾以译介西方经典而闻名于世的林纾也淡化了其翻译工作的动机和态度,并试图将“林译小说”序跋中所体现的忠... 易代之际下的晚清遗民群体经历着中国古代传统遗民所未曾遭受过的时代变革与精神痛苦。面对一个纲常殆尽、道德败坏的民初社会,曾以译介西方经典而闻名于世的林纾也淡化了其翻译工作的动机和态度,并试图将“林译小说”序跋中所体现的忠君情感集结至一个具有心理感知场域下的——兼具遗民意识形态的——以此作为对现实社会不满、批判抑或自我解脱的遗民空间表达。而围绕这个“遗民空间”所开展的一系列谒陵活动,又成为继“林译小说”之后,帝制消亡阶段忠君理念的寄托成因与仪式化动作表征。从这种由文本维度过渡到空间生成的书写行径中,我们不仅可窥看到清末民初复杂而动荡的社会变局,同时也更多感受到在“后林译小说”时代,林纾心灵深处的无奈与迷茫、痛苦与彷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纾 林译小说 遗民空间
下载PDF
System theory,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literature: Analysis on the interdisciplinary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16
作者 徐畔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09年第1期60-64,共5页
System scientific method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literary methods are important tools for research, and has achieved great results.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also between the two great. However, the introducti... System scientific method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literary methods are important tools for research, and has achieved great results.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also between the two great. However,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system of science in the field of literature the time did not find this in-depth, more often, literary vision of the researchers brought in a gesture to the use of the traditional "three" for the general on the system from deep point of view, reflecting the natur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disciplines distinction, when compared with literature has developed to a certain extent, then look at the system theory and literature, as well as cross-discipline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nternal, inter-for integr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has a certain degree of refl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stem science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NTERDISCIPLINARY ultra-literature
下载PDF
论比较文学的过度比较现象
17
作者 徐畔 《北方论丛》 2021年第5期116-128,共13页
过度比较是比较文学学科现象的原有特性与固有弊病。比较文学在拘囿于其阐释主体与中心主义的前提下,或产生传统比较思维引导下的观念错位,或造成比较主体与比较客体在逻辑起点上的关系倒置,仅以简化的同一性与差异性为模态向度,进而逐... 过度比较是比较文学学科现象的原有特性与固有弊病。比较文学在拘囿于其阐释主体与中心主义的前提下,或产生传统比较思维引导下的观念错位,或造成比较主体与比较客体在逻辑起点上的关系倒置,仅以简化的同一性与差异性为模态向度,进而逐次消解比较文学最根本的文学属性,诱其偏离源语文本的框架设定。过度比较现象的症结既是比较界限的随意泛化与扩张,同时也是比较逻辑在文学层面的无序与混淆。在现今元—泛比较的宏观视野下,这种弊端更日趋明显。新时期的比较文学研究应大胆突破自带缺陷,须以回归文学为指归,完善学科建设,坚持实事求是的学术原则,以此统筹中西方比较文学的体系发展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度比较现象 逻辑混淆 界限模糊 差异误读
下载PDF
美国后现代短篇小说的新模式与新话语
18
作者 徐畔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96-98,共3页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进入后工业化时期或者说是晚期资本主义时期,开始了信息技术和跨国公司大发展的新时期。同时社会矛盾也日益加剧,黑人民权运动、女权运动,尤其是反越战运动的浪潮席卷了社会的各个角落。美国小说家不得不反思和审...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进入后工业化时期或者说是晚期资本主义时期,开始了信息技术和跨国公司大发展的新时期。同时社会矛盾也日益加剧,黑人民权运动、女权运动,尤其是反越战运动的浪潮席卷了社会的各个角落。美国小说家不得不反思和审视周围所发生的一切。因此,通过对短篇小说的形式和语言来解读美国文学的当前特点与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美国后现代文学的发展特点,提高文学的鉴赏能力和文学修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派短篇小说 新模式 新话语
下载PDF
美国垮掉一代青年亚文化态文学之解析
19
作者 徐畔 《绥化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94-96,共3页
20世纪中期的美国经历了世界大战、经济危机与腾飞和高压政治的洗礼。在这样一个看似欣欣向荣的社会中,敏锐的人们看到了在大工业社会下人本身价值的缺失,于是掀起了一场用极端方式实现人本的运动“垮掉一代”,垮掉一代的青年们执着于... 20世纪中期的美国经历了世界大战、经济危机与腾飞和高压政治的洗礼。在这样一个看似欣欣向荣的社会中,敏锐的人们看到了在大工业社会下人本身价值的缺失,于是掀起了一场用极端方式实现人本的运动“垮掉一代”,垮掉一代的青年们执着于“颠覆主流、逆反即成”在社会认知、行为道德准则与文学创作上表现出带有强烈后现代性的口语特点和非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垮掉一代 亚文化态
下载PDF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专业听说课程的考前准备
20
作者 徐畔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119-120,共2页
听、说课是英语专业的两门基础课程。听和说的能力是发挥语言交际功能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专业的听说课考核,就是对应考者听和说能力的测试。其目的是保证通过该项考核的考生,具有相当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够进行... 听、说课是英语专业的两门基础课程。听和说的能力是发挥语言交际功能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专业的听说课考核,就是对应考者听和说能力的测试。其目的是保证通过该项考核的考生,具有相当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够进行较顺利的语言交流,以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外语人才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说课 听说课考核 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