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ilon骨折中胫骨与腓骨骨折的相关性
1
作者 徐石庄 陈洪全 +1 位作者 侯建文 孙克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355-3360,共6页
背景:Pilon骨折的骨折线走行复杂,骨折块多粉碎,常伴有骨丢失和软组织损伤,是临床最难治疗的骨折之一。目的:分析Pilon骨折中胫骨骨折和腓骨骨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创伤骨科2014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88例... 背景:Pilon骨折的骨折线走行复杂,骨折块多粉碎,常伴有骨丢失和软组织损伤,是临床最难治疗的骨折之一。目的:分析Pilon骨折中胫骨骨折和腓骨骨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创伤骨科2014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88例Pilon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采集患者影像学数据,包括腓骨骨折水平、腓骨骨折类型、腓骨骨折块数、胫骨位置状态、胫骨主要骨折块、胫骨内侧骨折块大小、胫骨骨折角、Topliss分型(矢状面)、Topliss分型(冠状面),将信息汇总为数据库,运用SPSS 25.0先采用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法分析Pilon骨折中胫骨与腓骨的相关数据,在相关性的基础上运用多元无序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一步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与结论:①采用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时发现:胫骨骨折角与腓骨骨折类型、腓骨骨折水平和腓骨骨折块数呈正相关;胫骨位置状态与胫骨骨折角和Topliss分型(冠状面)呈正相关,与胫骨主要骨折块和Topliss分型(矢状面)呈负相关;腓骨骨折水平与腓骨骨折类型和腓骨骨折块数呈正相关;胫骨主要骨折块与Topliss分型(冠状面)呈正相关,与Topliss分型(矢状面)呈负相关;②采用多元无序Logistic回归分析时发现:腓骨骨折水平与腓骨骨折类型有相关性(P<0.05),腓骨骨折块数与胫骨主要骨折块有相关性(P<0.05);③提示当踝关节越倾向于外翻状态时,越容易导致腓骨骨折,且腓骨骨折水平越高,腓骨的骨折程度越严重,腓骨骨折类型越复杂,胫骨骨折角越大,胫骨越呈现Topliss分型(冠状面)骨折;④当踝关节越倾向于处于内翻或者内翻+背伸状态时,腓骨常常不骨折或出现简单骨折,且骨折水平越低,胫骨骨折角越小,胫骨越呈现Topliss分型(矢状面),胫骨主要骨折块越多,内侧骨折块越大;当踝关节处于背伸状态时,常导致腓骨简单骨折,且伴有胫骨后外侧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LON骨折 胫骨骨折 腓骨骨折 骨折分型 相关性
下载PDF
MBT系统在膝关节翻修及复杂初次膝关节置换中的运用
2
作者 徐石庄 孙克富 +2 位作者 唐金龙 谌业帅 赵凤朝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40-45,共6页
目的 探讨MBT系统在膝关节翻修及复杂初次膝关节置换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采用MBT系统行翻修或复杂初次置换并获得12-54个月随访的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例,女13例;年龄47-78岁,平均(66.5±... 目的 探讨MBT系统在膝关节翻修及复杂初次膝关节置换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采用MBT系统行翻修或复杂初次置换并获得12-54个月随访的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例,女13例;年龄47-78岁,平均(66.5±8.6)岁。均为单侧,左侧9例、右侧8例。运用MBT原因:翻修4例,创伤性关节炎并骨缺损4例,严重骨质疏松3例,严重畸形并骨缺损4例,骨缺损并韧带松弛2例。7例配合运用延长杆,10例仅用袖套未加延长杆。术后6周、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以及以后每年定期随访,根据HSS膝关节评分和X线检查评估临床疗效,包括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透亮线、骨长入、膝关节功能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随访12-54个月,平均(30.4±10.5)个月,术后末次随访膝关节HSS评分由术前(47.6±12.8)分增加至(86.1±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P=0.00)。17例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由术前(66.7±13.5)°增加至(103.5±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P=0.00)。随访期间所有病例均未发生假体相关感染、松动、垫块不稳和脱位等并发症。结论 MBT可以维持关节线,达到良好的膝关节2区固定,增加假体的稳定性,提高复杂膝关节置换和膝关节翻修的临床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平台翻修系统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膝关节假体
下载PDF
兔股骨髁临界性骨缺损动物模型制备及临界骨缺损值 被引量:7
3
作者 徐石庄 王进 +3 位作者 潘文振 刘磊 杨冠杰 赵凤朝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3191-3195,共5页
背景:兔股骨远端骨缺损模型被研究者们广泛用于骨缺损替代骨组织工程材料的测试,但对于兔股骨髁圆柱形骨缺损模型的大小文献报道不一,直径分布在5-9 mm,深度8-12 mm,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目的:建立兔股骨髁不同尺寸骨缺损模型,确定兔股... 背景:兔股骨远端骨缺损模型被研究者们广泛用于骨缺损替代骨组织工程材料的测试,但对于兔股骨髁圆柱形骨缺损模型的大小文献报道不一,直径分布在5-9 mm,深度8-12 mm,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目的:建立兔股骨髁不同尺寸骨缺损模型,确定兔股骨髁临界性骨缺损尺寸。方法:6月龄雄性新西兰白兔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6只,分别建立骨缺损模型,骨缺损直径依次为5,6,7 mm,深度均为10 mm,双侧手术,共计12侧。分别于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4,8,12周行CT扫描及三维重建,CT-Hedberg评分评价骨缺损愈合情况;于术后12周处死新西兰白兔,取出股骨髁缺损样本,通过大体观察和苏木精-伊红染色分析缺损区愈合情况。实验方案经徐州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道德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术后所有兔均存活,术后12周大体观察示:直径5 mm组缺损由新生骨组织充填,股骨髁塑形良好,骨缺损基本完全修复;直径6 mm组、直径7 mm组骨缺损区可见明显凹陷,新生骨组织较少,骨缺损未修复;②CT图像示:术后第4,8周,直径5 mm组缺损区逐渐减小,断端桥接;直径6 mm、直径7 mm组缺损区仅周边有少量新生骨长入,缺损面积较前稍减小;术后第12周可见直径5 mm组皮质骨结构完整、连续,骨缺损基本完全修复;直径6 mm组骨缺损部分修复;直径7 mm组缺损未修复,仍可见明显缺损空腔存在;③CT-Hedberg评分显示,术后各时间点直径6 mm组评分显著低于直径5 mm组(P<0.05);与直径7 mm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组织学结果示:术后12周直径5 mm组缺损区出现排列不规则的骨小梁结构,并可见大量新生骨组织填充,其他2组在骨缺损周边可见部分新生骨小梁存在,但缺损区新生骨组织填充较少;⑤结果说明,在12周的实验观察期内,在缺损深度同为10 mm的条件下,直径>6 mm的股骨髁缺损未能自行愈合,而直径<6 mm的股骨髁缺损基本完全修复。此结果符合临界骨缺损的标准,故直径6 mm可作为兔股骨髁临界骨缺损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髁 临界性骨缺损 缺损尺寸 动物模型
下载PDF
选择性短节段固定融合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 被引量:10
4
作者 苏士乐 刘浩 +2 位作者 章宏志 徐石庄 韩琪 《颈腰痛杂志》 2014年第6期435-437,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选择性短节段固定融合的方法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及体会。方法本组回顾性研究18例采用短节段固定融合的方法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对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患者的影像学、临床疗效功能评分进行记录和评估,分析采用... 目的探讨采用选择性短节段固定融合的方法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及体会。方法本组回顾性研究18例采用短节段固定融合的方法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对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患者的影像学、临床疗效功能评分进行记录和评估,分析采用该术式手术治疗的有效性。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和术前相比,患者的脊柱侧弯Cobb角有所改善,而腰腿痛VAS指数、ODI功能指数均得到有效的改善和随访时的维持。结论采用选择性短节段固定融合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可以有效减压脊柱疾病的责任节段的压迫、损伤小,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长期的随访需要进一步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侧弯 短节段固定 融合手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不同程度膝内翻患者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力线分布与近期临床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磊 徐石庄 +4 位作者 杨冠杰 郑力 李大地 郭开今 赵凤朝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0年第6期530-535,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膝内翻畸形患者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力线分布与近期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自2016年12月至2018年3月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87例(101膝),男21例(25膝),女66例(76膝);年龄51~85(67.6...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膝内翻畸形患者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力线分布与近期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自2016年12月至2018年3月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87例(101膝),男21例(25膝),女66例(76膝);年龄51~85(67.6±7.0)岁。根据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髋膝踝角(hip knee ankle angle,HKA)不同分为4组:中立位组(A组),-3°≤HKA≤3°,50膝;轻度内翻组(B组),3°<HKA<6°,20膝;严重内翻组(C组),HKA≥6°,20膝;外翻组(D组),HKA<-3°,11膝。比较4组患者术前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手术侧别、术前及术后膝关节活动度,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al Score,KSS),并分别比较术后股骨、胫骨假体力线分布与近期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时间(18.4±4.0)个月。4组患者术后末次随访膝关节活动度、HSS、KSS评分均较术前提高(P<0.001)。4组患者术后末次随访HSS、KS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评分优于C、D两组(P<0.05),B组评分优于C、D两组(P<0.05),A、B两组间以及C、D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股骨假体力线在±3°以内组评分优于3°以外组(P<0.05),胫骨假体力线在±3°以内组评分较3°以外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内翻型骨关节炎患者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近期临床疗效与下肢力线分布有关,力线轻度内翻位分布可获得与中立位相似的近期临床疗效,股骨假体力线分布与初次膝关节置换术后近期临床疗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全膝关节置换术 下肢 膝内翻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后双下肢长度及相关功能变化 被引量:6
6
作者 唐金龙 杨冠杰 +2 位作者 刘磊 徐石庄 赵凤朝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2310-2316,共7页
背景:膝关节置换后功能不佳的原因有许多,下肢不等长作为其中的一种,对膝关节置换后功能的影响程度尚未被充分研究。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下肢不等长的变化程度、可能影响因素及功能变化。方法:收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自2... 背景:膝关节置换后功能不佳的原因有许多,下肢不等长作为其中的一种,对膝关节置换后功能的影响程度尚未被充分研究。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下肢不等长的变化程度、可能影响因素及功能变化。方法:收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自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行全膝关节置换患者107例(124膝),男23例,女84例。单侧全膝关节置换90例(90膝),双侧全膝关节置换17例(34膝),其中分次双侧全膝关节置换且间隔时间超过6个月的3例(6膝)并入单膝组;因此单膝组共93例(96膝),双膝组14例(28膝)。患者对治疗及试验方案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分别于术前、术后10 d及术后6个月拍摄患者站立位下肢全长正位片并测量记录下肢长度及髋膝踝角,大体测量膝关节屈曲挛缩角并记录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结果与结论:①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下肢长度随着畸形矫正而增长,术后6个月下肢长度长于术后10 d,术后10 d时70.2%的患者下肢增长,术后6个月79.0%的患者肢体增长;②术后10 d及术后6个月时,术后屈曲挛缩角矫正量与术后下肢长度变化量呈正相关;③术侧肢体延长程度与术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增量呈正相关;④术前与术后下肢不等长发生率接近,术前为45.1%,术后10 d为55.3%,术后6个月为46.0%;⑤术前及术后6个月下肢不等长受双下肢畸形差值影响,术前的影响因素为双下肢髋膝踝角差值及双下肢屈曲挛缩角差值;术后6个月时影响下肢不等长的因素是双下肢屈曲挛缩角差值;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下肢不等长影响双下肢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差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影像诊断 下肢不等长 髋膝踝角 内翻 外翻 屈曲挛缩
下载PDF
酒精灼烧致青脚麻鸡股骨头坏死造模方法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顾江江 赵凤朝 +2 位作者 程琪 唐金龙 徐石庄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2700-2705,共6页
背景:目前股骨头坏死的病理机制尚不明确,且当前的股骨头坏死实验动物模型均有其不足之处。目的:使用青脚麻鸡建立一个简单、可靠、稳定并接近人体生物力学特征的股骨头坏死的动物模型。方法:成年青脚麻鸡24只,随机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 背景:目前股骨头坏死的病理机制尚不明确,且当前的股骨头坏死实验动物模型均有其不足之处。目的:使用青脚麻鸡建立一个简单、可靠、稳定并接近人体生物力学特征的股骨头坏死的动物模型。方法:成年青脚麻鸡24只,随机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青脚麻鸡任意选择一侧股骨头进行中心钻孔,其中实验组使用乙醇灼烧钻孔内骨组织后将原骨植入;对照组钻孔后直接将原骨植入;其对侧为未处理组不作手术处理。术后1个月行X射线检查和CT扫描检查,随后取股骨头进行大体观察,显微CT观察及病理切片染色观察。实验方案经徐州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为AEC2018-020)。结果与结论:①所有青脚麻鸡均未出现异常死亡,术后1-3 d均能直立行走,无明显跛行;②X射线和CT显示实验组股骨头骨小梁不清晰且股骨头有塌陷,大体标本可见实验组股骨头表面不光滑且有股骨头塌陷,③microCT显示与对照组和未处理组相比,造模后实验组的骨小梁增粗,骨小梁数量减少,骨小梁间距增加,骨体积分数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病理切片染色显示对照组和未处理组形态接近,未有明显坏死征,但对照组软骨下血管数量较少,而实验组细胞排列紊乱,可见空骨陷窝等明显坏死征象;⑤结果说明,使用乙醇灼烧青脚麻鸡股骨头内骨组织可以用于建立典型股骨头坏死的动物模型,与人的股骨头坏死的病理特征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青脚麻鸡 股骨头坏死 动物模型 MICROCT
下载PDF
Wiberg分型对保留髌骨TKA术后髌骨轨迹及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杨冠杰 刘磊 +4 位作者 徐石庄 郑欣 左韬 庞勇 赵凤朝 《实用骨科杂志》 2019年第10期883-887,902,共6页
目的研究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对髌骨形态、术后轨迹及术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因膝关节骨关节炎行TKA的患者共76例(81膝),男21例(22膝),女55例(59膝);年龄53~77岁,平均(66.19±6.83)... 目的研究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对髌骨形态、术后轨迹及术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因膝关节骨关节炎行TKA的患者共76例(81膝),男21例(22膝),女55例(59膝);年龄53~77岁,平均(66.19±6.83)岁。于屈膝45°、投射角度30°的数字化X线成像系统上拍摄膝关节髌骨轴位片,使用Wiberg标准评估髌骨分型并测量髌骨倾斜角、髌股指数、髌股适合角。术中保留髌骨,对髌骨周边骨赘进行清除,保持正常的髌骨解剖形态。术前Wiberg分型Ⅰ型18膝,Ⅱ型49膝,Ⅲ型14膝。比较不同Wiberg髌骨分型手术前后的影像学指标、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special surgery,HSS)功能评分、髌骨评分、上下楼评分、膝前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均两年以上,平均随访时间(25.16±6.24)个月。髌骨倾斜角由术前(-10.04±4.74)°减小为术后(-7.54±4.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髌股指数由术前(1.50±0.54)减小为术后(1.17±0.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7)。术前WibergⅠ型髌骨倾斜角(-11.05±5.6)°,Ⅱ型(-8.74±5.6)°,Ⅲ型(-13.22±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术前WibergⅠ型髌骨髌股指数(1.53±0.53),Ⅱ型(1.35±0.47),Ⅲ型(1.95±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WibergⅡ型的患者术前髌骨倾斜角及髌股指数较其他两型要小。术前不同Wiberg髌骨分型的髌股适合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不同Wiberg分型的患者术后髌骨倾斜角(P=0.117)、髌股指数(P=0.058)、髌股适合角度(P=0.5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Wiberg分型的患者术后HSS评分(P=0.572)、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P=0.657)、KSS功能评分(P=0.066)、髌骨评分(P=0.102)、上下楼评分(P=0.080)、VAS评分(P=0.3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通过髌骨成形及外侧支持带松解可达到良好的术后髌骨轨迹及临床疗效。Wiberg髌骨形态对保留髌骨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髌骨轨迹 形态 骨关节炎 功能
下载PDF
个性化股骨外翻角截骨全膝关节置换术 被引量:5
9
作者 徐石庄 郑欣 +3 位作者 刘磊 杨冠杰 郭开今 赵凤朝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95-799,共5页
[目的]探讨非负重位股骨全长片测量个性化股骨外翻角(VCA)截骨全膝关节置换对下肢和假体力线的影响。[方法]2018年2月~2019年2月,126例(139膝)拟行初次全膝关节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63例(70膝)采用个性... [目的]探讨非负重位股骨全长片测量个性化股骨外翻角(VCA)截骨全膝关节置换对下肢和假体力线的影响。[方法]2018年2月~2019年2月,126例(139膝)拟行初次全膝关节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63例(70膝)采用个性化非负重位测量VCA截骨TKA(个性化组);63例69膝采用固定VCA为6°截骨TKA(常规组)。记录围手术期资料;采用HSS膝关节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拍摄下肢负重位全长X线片,测量力线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顺利,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个性化组70膝术前非负重股骨全长X线片上测量的个性化VCA的分布范围是3.40°~12.20°,平均(6.85±1.77)°,在5°~8°范围的比例为60.00%;负重位全长X线片上测量的VCA的分布范围3.40°~11.90°,平均(6.64±1.72)°,在5°~8°范围的比例为61.43%。非负重位与负重位全长X线片上VC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负重和负重状态下VCA的差异>1°的比例为20%。两组术后影像测量方面,个性化组的HKA角和FFC角显著大于常规组(P<0.05);但是,术后两组间FTC角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个性化组的HKA和FFC理想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股骨外翻角变异性大,采用个性化股骨外翻角截骨较固定6°股骨外翻角截骨术后可获得更精确的下肢冠状面力线和股骨假体力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负重位 个性化 外翻截骨角 全膝关节置换术 下肢力线
原文传递
术者利手侧别对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假体位置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磊 赵凤朝 +3 位作者 查国春 郑欣 杨冠杰 徐石庄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96-701,共6页
目的探讨术者利手侧别对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假体放置位置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2月-2018年12月由同一右利手术者完成的86例(100膝)初次TKA患者纳入研究,单膝72例、双膝14例。根据术者术中操作位置... 目的探讨术者利手侧别对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假体放置位置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2月-2018年12月由同一右利手术者完成的86例(100膝)初次TKA患者纳入研究,单膝72例、双膝14例。根据术者术中操作位置不同分为优势组(右侧)及非优势组(左侧),两组各50膝。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病程、临床诊断及术前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于术前及术后2周下肢全长X线片测量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HKA)、股骨远端外侧角(mechanical lateral distal femoral angle,mLDFA)、胫骨近端内侧角(mechanical 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MPTA),评价假体冠状位位置;于术后3个月膝关节侧位X线片测量股骨远端后方角(posterior distal femoral angle,PDFA)、胫骨近端后方角(posterior proximal tibial angle,PPTA),评价矢状位假体位置。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8,P=0.262)。优势组1例术后出现胫后动脉血栓形成,优势组和非优势组各1例出现切口愈合不良,其余患者无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4个月,平均22.0个月。末次随访时,优势组HSS评分为(87.2±4.3)分,非优势组为(86.8±5.0)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71,P=0.639)。X线片复查示,两组随访期间均未发生假体周围感染、无菌性松动、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手术前后两组HKA、mLDFA、mMPT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PDFA及矢状位股骨假体位置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PTA、股骨假体力线达中立位比例以及股骨假体过屈、股骨前方切迹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者利手侧别是影响初次TKA时股骨假体矢状位位置因素之一,非优势侧手术时矢状位股骨假体位置不良发生率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假体位置 利手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