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封事制度与汉代政治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徐福举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第5期12-16,共5页
封事是源于汉代的一种密封奏章,上封事制度的产生与汉代中期的政治形势密切相关,尚书机构的发展是上封事制度产生的客观原因,而汉宣帝与霍氏家族的权力斗争又是上封事制度产生的具体因素。上封事制度对汉代政治的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弹... 封事是源于汉代的一种密封奏章,上封事制度的产生与汉代中期的政治形势密切相关,尚书机构的发展是上封事制度产生的客观原因,而汉宣帝与霍氏家族的权力斗争又是上封事制度产生的具体因素。上封事制度对汉代政治的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弹劾权贵、对皇帝进行谏议、举荐人才三个方面。汉代封事易漏泄,保密性不强,责任多在于皇帝,因而上封事者多遭受政治报复,上封事制度有其制度上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封事 密奏 汉宣帝与霍氏 汉代政治
下载PDF
读《四民月令》札记两则
2
作者 徐福举 《农业考古》 2020年第1期183-188,共6页
《四民月令》是中国第一部月令体农书,然而书中却并无具体的农业技术说明,主要是由于汉代已经广泛流传着《氾胜之书》这样一部优秀的农书,《四民月令》的任务就是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各种事务,实现田庄在自给自足基础上的生产收获最大化... 《四民月令》是中国第一部月令体农书,然而书中却并无具体的农业技术说明,主要是由于汉代已经广泛流传着《氾胜之书》这样一部优秀的农书,《四民月令》的任务就是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各种事务,实现田庄在自给自足基础上的生产收获最大化。《四民月令》中的农业商品贸易,并不是单纯的追逐暴利,而是自给自足经济的一种补充,也是崔寔务本思想的反映。从这两个问题中,我们都可以加深对《四民月令》性质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崔寔 《四民月令》 《氾胜之书》 工商皆本
下载PDF
新莽封事“不关尚书”史事辨析
3
作者 徐福举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7年第11期141-143,共3页
《汉书·王莽传》中有"吏民上封事书,宦官左右开发,尚书不得知。其备臣下如此"的记载,史家多据此指责王莽。但是经过考证分析,封事内容,自汉宣帝设立上封事时,便不经尚书处理。此后直至王莽专权之前,封事始终是"不... 《汉书·王莽传》中有"吏民上封事书,宦官左右开发,尚书不得知。其备臣下如此"的记载,史家多据此指责王莽。但是经过考证分析,封事内容,自汉宣帝设立上封事时,便不经尚书处理。此后直至王莽专权之前,封事始终是"不关尚书"。王莽专权时,为了更好地控制朝政,将属于皇帝的封事处理权转到领尚书事手中,这是上封事制度一种短暂的"变态",王莽篡位以后便又恢复了封事"不关尚书"的正常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莽 封事 “不关尚书”
下载PDF
张俭“望门投止”事所见东汉后期的社会控制
4
作者 徐福举 闫爱民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1-127,共7页
东汉名士张俭因得罪宦官侯览而被缉捕,逃亡途中“望门投止”寻求庇护。透过该事件,可以深入观察东汉后期中央政府的社会控制情况。侯览“刊章捕俭”,是担心举报张俭者遭受打击报复;党人们“刻石立墠”,则表明名士群体组织化程度之高,且... 东汉名士张俭因得罪宦官侯览而被缉捕,逃亡途中“望门投止”寻求庇护。透过该事件,可以深入观察东汉后期中央政府的社会控制情况。侯览“刊章捕俭”,是担心举报张俭者遭受打击报复;党人们“刻石立墠”,则表明名士群体组织化程度之高,且成为地方政治的实际主导者。“望门投止”事件反映出桓灵之际清浊对立的严峻,皇权对于社会的控制能力已孱弱不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俭 望门投止 刊章捕俭 刻石立墠 社会控制
原文传递
疏食见政:秦汉饮食生活中的日常行政与政治文化
5
作者 徐福举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22年第2期69-78,298,共11页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饮食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疏食是秦汉时期百姓的日常饮食,故秦汉政府在日常行政中常强调对疏食的蓄积和利用。疏食有着独特的政治文化含义,首先与祭祀和居丧饮食礼密切相关,其次体现在士人的疏食行为中。东汉时,士...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饮食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疏食是秦汉时期百姓的日常饮食,故秦汉政府在日常行政中常强调对疏食的蓄积和利用。疏食有着独特的政治文化含义,首先与祭祀和居丧饮食礼密切相关,其次体现在士人的疏食行为中。东汉时,士人疏食行为成为一种群体现象,士人通过疏食行为所建构的清廉俭约形象,既可以实现“以德化民”的社会治理理想,又可以获取名声,巩固政治地位。通过对历史时期常用饮食词汇的研究,可以深化对饮食与政治关系问题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 疏食 秦汉 日常行政 政治文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