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如何应用的讨论 被引量:3
1
作者 程士德 黄海龙 +8 位作者 王洪图 朱曾柏 曹顺明 何众 裴景山 顾继昌 徐福棠 程聚生 董汉良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10,共7页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原出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根据该篇的主题思想及其内容来分析,这里养阳养阴的阳和阴,显然是指四时气候变化促使生物一年中生长发展过程的生、长、收、藏之气而言的。
关键词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下载PDF
通腑法临床应用鳞爪
2
作者 徐福棠 《江苏中医》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6-7,共2页
通腑法为临床常用治法。笔者业医三十余年来,遇急、危、重证,每用通腑法以应之,多获良效。现略举数例,以飨读者。案一、解表通腑退高热马氏,女,64岁。1968年8月15日诊。患者素体健壮,突然发热恶寒,体温39.5℃。住某院治疗,查血:白细胞12... 通腑法为临床常用治法。笔者业医三十余年来,遇急、危、重证,每用通腑法以应之,多获良效。现略举数例,以飨读者。案一、解表通腑退高热马氏,女,64岁。1968年8月15日诊。患者素体健壮,突然发热恶寒,体温39.5℃。住某院治疗,查血:白细胞12000,中性80。经用青、链霉素肌注,输液及物理降温,热势不减,缠绵半月未愈。邀余诊治。顷诊:形体健壮,面色潮红,日晡潮热,时感恶寒,渴欲饮水,纳谷欠馨,腑气十余日不通。舌苔黄燥,起芒刺,舌质红绛,脉象滑数。乃外感温邪,宿食结滞,实热内蕴之证。急投表里双解之剂,仿大柴胡之意,外解表邪,内泻热结。药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治疗 通腑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