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省2000年疟疾流行态势及防治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徐秀菽 徐建军 +3 位作者 周光荣 王秀珍 杨凤 王小力 《贵州医药》 CAS 2002年第1期80-81,共2页
关键词 疟疾 流行态势 防治 贵州 2000年
下载PDF
镉化合物对大鼠的脂质过氧化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徐秀菽 《贵州医药》 CAS 2001年第12期1129-1130,共2页
关键词 镉化合物 脂质过氧化 LPO 镉中毒
下载PDF
贵阳市致倦库蚊对四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测定 被引量:3
3
作者 徐秀菽 朱晓星 《中华综合医学》 2001年第12期1143-1143,共1页
关键词 贵阳市 致倦库蚊 杀虫剂 抗药性 测定
下载PDF
抗药性测定指导合理应用杀虫剂的探讨
4
作者 徐秀菽 黄茵 《贵州医药》 CAS 2002年第3期275-276,共2页
关键词 抗药性 测定 杀虫剂 合理应用
下载PDF
DOS—ELISA、IFAT二种试验用于晚期丝虫病血清学监测的评价
5
作者 徐秀菽 刘涛 王世海 《贵州医药》 CAS 2002年第6期566-567,共2页
关键词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DO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晚期丝虫病 血清学监测
下载PDF
周期型马来丝虫微虫蚴的体外培养
6
作者 徐秀菽 刘涛 +1 位作者 方仁丽 郑惠君 《贵州医药》 CAS 1994年第5期440-441,共2页
建立丝虫的体外培养系统对丝虫病的防治与监测有着重要的价值。Sawyer和Weinstein(1963)首次报道犬恶丝虫在NCTC_(109)培养液中可发育到一期。1966年Wood和Suitor利用埃及伊蚊细胞的Grece's细胞系培养台湾猴丝虫微丝蚴,至第19天发育到... 建立丝虫的体外培养系统对丝虫病的防治与监测有着重要的价值。Sawyer和Weinstein(1963)首次报道犬恶丝虫在NCTC_(109)培养液中可发育到一期。1966年Wood和Suitor利用埃及伊蚊细胞的Grece's细胞系培养台湾猴丝虫微丝蚴,至第19天发育到第2期幼虫。此后,体外培养受到广泛注意,并取得一定进展。1987年,姜维维用CaCl_2人工脱鞘的马来丝虫微丝蚴在HamF_(12)和RPMI_(1640)含30%小牛血清中最高有20%可发育至腊肠期。陶鸿章(1989)用CaCl_2脱鞘的马来丝虫微丝蚴在含中华按蚊细胞系的TC_(199)培养液中有25.5%发育致腊肠期,并且认为有鞘微丝虫蚴的体外培养,脱鞘是使其发育的先决条件。本文报道未经人工脱鞘及人工脱鞘的微丝蚴在各种培养液及含东乡伊蚊胸肌细胞系的培养液中发育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丝虫 微丝蚴 丝虫病 体外培养
下载PDF
贵州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的监测 被引量:4
7
作者 郑惠君 陶增厚 +7 位作者 程文芳 陈宪 方仁丽 宋群峰 徐秀菽 王世海 张思淼 何国柄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85-289,共5页
目的:基本消灭丝虫病后如何巩固丝虫病防治成果,观察丝虫病的消长规律,达到消灭丝虫病。方法:从1977—1995年47个原流行县开展病原学、媒介和血清学纵、横向监测。结果:贵州省47个县连续12—18年的监测结果表明,... 目的:基本消灭丝虫病后如何巩固丝虫病防治成果,观察丝虫病的消长规律,达到消灭丝虫病。方法:从1977—1995年47个原流行县开展病原学、媒介和血清学纵、横向监测。结果:贵州省47个县连续12—18年的监测结果表明,已连续4—18年未发现微丝蚴阳性者,6—16年蚊媒监测无人体幼丝虫感染,血清学(IFAT)监测,平均人群抗体阳性率从1985年的23.5%降至1992年的5.7%,与非流行区人群水平相似。分析认为,基本消灭丝虫病后只需对薄弱环节及时补课,不必再进行大面积查治,一般残存的马来和班氏微丝蚴血症者分别于1—3年及3—14年转阴,达到消灭丝虫病。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的监测时间,马来丝虫病地区5年即可,而班氏丝虫病地区以10年以上为宜。作者将单克隆抗体和DNA探针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分别用于现场血清学和媒介监测,由于方法准确,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强,具有实用价值。结论:1995年经省内、外丝虫病防治专家组审评,贵州省已实现全省消灭丝虫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学 监测 丝虫病 贵州
下载PDF
弓形虫隐性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涛 徐秀菽 +3 位作者 叶红兵 唐丽娜 熊美华 王世海 《贵州医药》 CAS 2001年第12期1122-1123,共2页
关键词 弓形虫病 动物模型 医学实验
下载PDF
东乡伊蚊胸肌细胞系的建立及特性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涛 徐秀菽 +1 位作者 方仁丽 郑惠君 《贵州医药》 CAS 1994年第6期493-495,共3页
用东乡伊蚊胸肌作为组织来源建立了东乡伊蚊胸肌细胞系,命名为Aeto—410。细胞生长最适宜的环境:TCl99加20%灭活新生小牛血清,pH7.0~7.5。传代培养,分种率为1∶2或1∶3,若细胞量为2.4×10~5个/ml,到第7~10天可基本形成单层细胞... 用东乡伊蚊胸肌作为组织来源建立了东乡伊蚊胸肌细胞系,命名为Aeto—410。细胞生长最适宜的环境:TCl99加20%灭活新生小牛血清,pH7.0~7.5。传代培养,分种率为1∶2或1∶3,若细胞量为2.4×10~5个/ml,到第7~10天可基本形成单层细胞。目前细胞传至第10代。细胞系主要由梭形、圆形、双核形3种细胞组成。细胞对数期二倍增长时间为25.25小时。细胞系以二倍体为主(zn=6)。细胞系可以保存于-196℃的液氮中,在4℃冰箱亦可保存15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乡伊蚊 胸肌细胞系 丝虫
下载PDF
人体淋巴丝虫各期抗原、排泄—分泌代谢抗原及抗丝虫性单克隆抗体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世海 宋群锋 +2 位作者 方仁丽 徐秀菽 刘涛 《贵州医药》 CAS 1992年第4期193-196,231,共5页
由于马来丝虫沙鼠模型的建立,马来丝虫Mf、Aw 抗原及经体外培养获得的 Es—Ag 已广泛应用于人体淋巴丝虫病的免疫学诊断和丝虫病流行病学的监测。近年来,应用单克隆抗体检测丝虫病人循环抗原亦获可喜结果。随着丝虫病防治和免疫学研究... 由于马来丝虫沙鼠模型的建立,马来丝虫Mf、Aw 抗原及经体外培养获得的 Es—Ag 已广泛应用于人体淋巴丝虫病的免疫学诊断和丝虫病流行病学的监测。近年来,应用单克隆抗体检测丝虫病人循环抗原亦获可喜结果。随着丝虫病防治和免疫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丝虫病的免疫预防、保护性免疫及晚期丝虫病人免疫机制的研究已成为当前我国丝虫病防治、科研领域的主要研究课题。为深入探索这些问题,本研究用 SDS—PAGE 技术对马来丝虫 Mf、L_3、AW 可溶性抗原,马来丝虫MfES—Ag、L_3—L_4Es—Ag;班氏丝虫L_3ES—Ag 和 McAb、BmAWES_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虫病 抗原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贵州省丝虫病防治和研究
11
作者 郑惠君 陶增厚 +5 位作者 何国柄 程文芳 陈宪 方仁丽 宋群峰 徐秀菽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59-59,共1页
贵州省丝虫病防治和研究郑惠君,陶增厚,何国柄,程文芳,陈宪,方仁丽,宋群峰,徐秀菽贵州省寄生虫病研究所贵阳550001丝虫病流行于贵州省47个县。50年代初期,全省有丝虫病患者1113100余人,居住流行区受丝虫病威... 贵州省丝虫病防治和研究郑惠君,陶增厚,何国柄,程文芳,陈宪,方仁丽,宋群峰,徐秀菽贵州省寄生虫病研究所贵阳550001丝虫病流行于贵州省47个县。50年代初期,全省有丝虫病患者1113100余人,居住流行区受丝虫病威胁的有6681000余人。丝虫病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省 班氏丝虫病 病防治 后期监测 生物学特性 循环抗原 微丝蚴 单克隆抗体 低度流行区 综合防治对策
下载PDF
周期型马来丝虫实验感染小白鼠体内发育和病理观察
12
作者 方仁丽 郑惠君 +1 位作者 陶增厚 徐秀菽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6-29,F004,共5页
目的观查周期型马来丝虫在小白鼠体内发育和病理变化。方法每只鼠腹腔内注射从东乡伊蚊收集60—200条感染期幼虫,定期抽查微丝蚴并解剖观察病理变化。结果在感染后30—310天解剖分别检获Ⅳ期幼虫.童虫和成虫,成虫阳性率为34.62%(9... 目的观查周期型马来丝虫在小白鼠体内发育和病理变化。方法每只鼠腹腔内注射从东乡伊蚊收集60—200条感染期幼虫,定期抽查微丝蚴并解剖观察病理变化。结果在感染后30—310天解剖分别检获Ⅳ期幼虫.童虫和成虫,成虫阳性率为34.62%(9/26),主要病变为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及其周围炎,在肺、脾、睾丸和精索可见淋巴栓塞,合有成虫和炎细胞,肺部可见退行性变的成虫和幼虫,形成丝虫性肉芽肿性病变。结论结果证实马来丝虫经沙鼠再传至小白鼠体内可发育到成虫并产生微丝蚴,可用以抗丝虫药物筛选,免疫学和病理变化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丝虫病 小白鼠 发育 病理 周期型
下载PDF
周期型马来丝虫实验感染小白鼠体内发育的观察
13
作者 方仁丽 徐秀菽 《四川动物》 CSCD 1996年第4期148-152,共5页
本实验用长爪沙鼠体内周期型马来丝虫微丝蚴,感染东乡伊蚊收集感染期幼虫,经腹腔内注射55只小白鼠(昆明种)后,定期抽查小白鼠腹腔液和解剖小白鼠观察丝虫发育情况。在14天、30天、60天、140天和160天时,分别检获了... 本实验用长爪沙鼠体内周期型马来丝虫微丝蚴,感染东乡伊蚊收集感染期幼虫,经腹腔内注射55只小白鼠(昆明种)后,定期抽查小白鼠腹腔液和解剖小白鼠观察丝虫发育情况。在14天、30天、60天、140天和160天时,分别检获了Ⅲ期、Ⅳ期幼虫、童虫和成虫。成虫感染率为34.6%(9/26)。91天还查出微丝蚴。实验结果表明:周期型马来丝虫可以在昆明种小白鼠体内发育到成虫并产生微丝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虫病 小白鼠 马来丝虫 发育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医学期刊常见书写问题与解析
14
作者 陈幸 徐秀菽 吴利平 《贵州医药》 CAS 2009年第11期1055-1056,共2页
关键词 医学期刊编辑 书写问题 科技期刊 编辑加工 编辑工作
下载PDF
伊维菌素降低马来丝虫感染东乡伊蚊和长爪沙鼠传播能力的效果观察
15
作者 郑惠君 程文芳 +3 位作者 宋群锋 方仁丽 刘涛 徐秀菽 《贵州医药》 CAS 1993年第6期328-330,共3页
作者用伊维菌素(IVM)0.05ug/ml、0.1 ug/ml和海群生(DEC)150ug/ml浓度在体外与兔血混合马来丝虫微丝蚴实验感染东乡伊蚊。12天后全部蚊虫进行个体解剖:伊维菌素组蚊体内未发现马来丝虫三期幼虫,而海群生组东乡伊蚊感染率为30.5%、对照... 作者用伊维菌素(IVM)0.05ug/ml、0.1 ug/ml和海群生(DEC)150ug/ml浓度在体外与兔血混合马来丝虫微丝蚴实验感染东乡伊蚊。12天后全部蚊虫进行个体解剖:伊维菌素组蚊体内未发现马来丝虫三期幼虫,而海群生组东乡伊蚊感染率为30.5%、对照组为36.0%。单剂量的伊维菌素以400ug/kg体重,对照组用无菌生理盐水,经皮下或腹腔液内注入微丝蚴阳性的长爪沙鼠。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別于治疗后间隔1、7、30和75天喂饲东乡伊蚊。实验组于治疗后1—15天蚊体内未发现幼虫,对照组东乡伊蚊自然感染率为13.6%—14.6%。在治疗后75天蚊体内检获L_3数目,仍低于对照组。本研究提示伊维菌素能降低马来丝虫在蚊媒中的传播作用。其作用方式将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维菌素 传播能力 丝虫 伊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