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前文艺理论教学同实践严重脱节 被引量:3
1
作者 徐缉熙 《文艺理论研究》 1981年第1期165-167,共3页
文艺理论是一门科学。而我们的“文学概论”所缺乏的,恰恰就是科学性,而且理论同实践严重脱节,这恐怕是当前文艺理论教学之所以亟须改革的重要原因。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体系”问题。就我国当代文艺理论的现状来看,确实还没有比较象样的... 文艺理论是一门科学。而我们的“文学概论”所缺乏的,恰恰就是科学性,而且理论同实践严重脱节,这恐怕是当前文艺理论教学之所以亟须改革的重要原因。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体系”问题。就我国当代文艺理论的现状来看,确实还没有比较象样的科学的理论体系。象“文学概论”,还是相当幼稚而且陈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概论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文艺理论教学 文艺理论批评 美学思想 基本原理 廿世纪 百家争鸣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意象”的断想 被引量:2
2
作者 徐缉熙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104-107,共4页
“意象”是中国美学的重要范畴。它不是指视听、感知具体形象,而是指通过心灵去直觉、去感悟万象背后更深微的存在。意象说溯源于老庄哲学和《易经》,开拓了两千多年来中华审美活动超越再现和模拟、追求生命和宇宙的高远境界的路线和传统。
关键词 "意象" 玄珠 神思 妙造自然 中国美学
下载PDF
走向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3
作者 徐缉熙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52-156,共5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新世纪 古典文艺理论 现实主义 文艺创作 文艺理论批评 文艺批评 文艺思想 书法艺术 理论模式
下载PDF
人本主义的困惑——关于儒家哲学和美学的一点思考
4
作者 徐缉熙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146-152,共7页
把“第一个高扬了个体人格的主动性”的桂冠赠给孔老夫子,将人本主义与儒学挂起钩来是令人诧异的。其实,就总体性质而言,儒家学说实乃是一种束缚人、奴役人的学说,它的全部理论可以说就是一种治世的理论,而治世必先治人,所以儒家... 把“第一个高扬了个体人格的主动性”的桂冠赠给孔老夫子,将人本主义与儒学挂起钩来是令人诧异的。其实,就总体性质而言,儒家学说实乃是一种束缚人、奴役人的学说,它的全部理论可以说就是一种治世的理论,而治世必先治人,所以儒家学说又可以说是一种“治人”的学说,它的根本目标就是要恢复周礼。礼,而不是仁,才是孔子学说的核心。与此相联系,孔子的雏型形态的美学思想及后世儒家美学是一种伦理美学和政治美学。从先秦至汉代的大儒,只是把诗和乐当作一种政治手段和伦理手段来看待,而没有意识到它们作为一种审美对象的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本主义 政治美学 儒家哲学 儒家学说 “治人” 孔子学说 伦理美学 个体人格
下载PDF
文学艺术的生命在于走向人民——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
5
作者 徐缉熙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2期1-7,共7页
本文认为应从人类文化艺术发展的历史宏观中理解《讲话》的伟大意义;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原则是经得起人类文明发展实践的检验的;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决不能仅仅理解为拿一部作品去“喂”人民,服务应该是高品位的,是真善美的;生活是本... 本文认为应从人类文化艺术发展的历史宏观中理解《讲话》的伟大意义;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原则是经得起人类文明发展实践的检验的;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决不能仅仅理解为拿一部作品去“喂”人民,服务应该是高品位的,是真善美的;生活是本原,从人民出发和从生活出发,不可分割;文艺是按照其自身特殊的艺术规律来为人民服务的,任何来自“右”或“左”的干扰都会贬低艺术的价值,从而使文艺无法真正地为人民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 艺术家 作品 人类文明 不可分割 资本主义 典型环境 典型人物 作家 文学艺术
下载PDF
关于文艺和科学的区别的一点认识 被引量:2
6
作者 徐缉熙 《文艺理论研究》 1981年第3期37-43,共7页
一我们通常通过文艺同科学的比较,来鉴别文艺不同于其他意识形态的特征。这个方法无疑是可取的。但是比较的结果却往往得出如下的结论:文艺和科学的区分,不在它们反映的对象,也不在它们的内容,仅仅在于它们反映客观世界的方式(或形式)... 一我们通常通过文艺同科学的比较,来鉴别文艺不同于其他意识形态的特征。这个方法无疑是可取的。但是比较的结果却往往得出如下的结论:文艺和科学的区分,不在它们反映的对象,也不在它们的内容,仅仅在于它们反映客观世界的方式(或形式)不同。例如蔡仪同志主编的《文学概论》认为: “反映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和科学(这里指的是社会科学)所共同的。”“文学艺术和科学的重要区别,首先就是它们反映社会生活的方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尔札克 社会生活 意识形态 社会科学 本质 性格 人与人 灵魂 文学艺术 艺术家
下载PDF
《红楼梦》与庄学 被引量:1
7
作者 徐缉熙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2期91-97,共7页
在《红楼梦》中,那神龙见尾不见首的一僧一道,犹如但丁《神曲》中的维吉尔和贝亚德丽采,起着主人公贾宝玉的“引路人”的作用。他们并非在大观园中演出的悲剧中的角色,但他们在小说中却似乎又无处不在。这显然不是小说家的游戏文字,而... 在《红楼梦》中,那神龙见尾不见首的一僧一道,犹如但丁《神曲》中的维吉尔和贝亚德丽采,起着主人公贾宝玉的“引路人”的作用。他们并非在大观园中演出的悲剧中的角色,但他们在小说中却似乎又无处不在。这显然不是小说家的游戏文字,而是体现着某种寓意。也许,这一僧一道所体现的,乃是两种精神——佛学精神和庄学精神吧。在贾宝玉的思想意识中,包含着这两种精神;整部《红楼梦》也被这两种精神所渗透。佛学的问题,姑置勿论。本文拟再探索一下《红楼梦》与庄学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宝玉 红楼梦 庄子 宗法等级制 人与人 庄学精神 大观园 思想意识 阮籍 封建社会
下载PDF
继往开来的伟大里程碑——从我国小说艺术的历史演变看《红楼梦》 被引量:1
8
作者 徐缉熙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78-86,共9页
一个奇迹 18世纪中叶,出现《红楼梦》(指前八十回,下同)这样高度成熟的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无论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在世界文学史上,都是个奇迹。人们常常把《红楼梦》说成是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其实,《红楼梦》比作为一种文学潮流的... 一个奇迹 18世纪中叶,出现《红楼梦》(指前八十回,下同)这样高度成熟的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无论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在世界文学史上,都是个奇迹。人们常常把《红楼梦》说成是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其实,《红楼梦》比作为一种文学潮流的欧洲批判现实主义要早近一个世纪。《红楼梦》的现实主义同批判现实主义也有很大的不同。《红楼梦》问世的时候正当欧洲启蒙运动滥觞之时。启蒙运动的一些文学名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批判现实主义 小说艺术 贾宝玉 现实人生 话本小说 人物塑造 里程碑 曹雪芹 艺术典型
下载PDF
历史与诗的结合——简评长篇历史小说《金瓯缺》 被引量:1
9
作者 徐缉熙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62-67,共6页
“历史小说”,顾名思义,具有“历史”和“小说”这两重性质,也许可以说是一种诗化了的“历史”吧。长篇历史小说《金瓯缺》,就是历史与诗的结合。作者徐兴业同志是位历史学家,却具有真正的艺术家的气质和才能。在《金瓯缺》里,他是把历... “历史小说”,顾名思义,具有“历史”和“小说”这两重性质,也许可以说是一种诗化了的“历史”吧。长篇历史小说《金瓯缺》,就是历史与诗的结合。作者徐兴业同志是位历史学家,却具有真正的艺术家的气质和才能。在《金瓯缺》里,他是把历史学家透视历史的目光、独到的历史见解和丰富的历史知识同艺术家的激情和丰富的想象力结合起来了。作者最初起意写这部小说,是抗日战争爆发的第二年,“八·一三”的炮声萦绕在他的耳际,日寇的深入和国民党的不抵抗主义,使他悲愤地问:“这个素餐尸他的腐败政府究竟负得起领导抗战的重任吗?”他在《给巴黎的一封信——〈金瓯缺〉书简》一文中说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篇历史小说 作者 历史场 宋徽宗 历史学家 历史知识 战争爆发 艺术形象 想象力 描写
下载PDF
从《红楼梦》数易其名得到的启示
10
作者 徐缉熙 《求是学刊》 1985年第2期59-63,共5页
关键词 《红楼梦》 《风月宝鉴》 宝黛爱情 《石头记》 悲剧命运 启示 宝玉 甲戌本 冷子兴 甄士隐
下载PDF
开阔眼界 活跃思路——浜田正秀《文艺学概论》读后感
11
作者 徐缉熙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1期29-33,共5页
陈秋峰、杨国华两同志新译的浜田正秀的《文艺学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大概是介绍给我国读者的当代日本这类著作中的第一本吧。日本的文艺理论,过去对我国曾经有过很大的影响。鲁迅翻译的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是大家熟知的;本间... 陈秋峰、杨国华两同志新译的浜田正秀的《文艺学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大概是介绍给我国读者的当代日本这类著作中的第一本吧。日本的文艺理论,过去对我国曾经有过很大的影响。鲁迅翻译的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是大家熟知的;本间久雄、小泉八云等人的著作,也流行于一时。但在全国解放以后,对日本现代的文艺理论的介绍却是很少的。所以我们现在看到浜田君的《概论》,确实很高兴。把它介绍给中国读者,不仅有益于中日文化交流,而且对于正在努力于发展我国文艺科学的理论工作者,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学 文学研究 文艺理论 概论 文学作品 参考价值 文学家 中日文化交流 理论工作者 心理学
下载PDF
诗笔、画笔、史笔——《红楼梦》艺术探索之一
12
作者 徐缉熙 《文艺理论研究》 1985年第1期57-62,共6页
读过《红楼梦》(指前八十回,下同)的人,都不难感受到它那超脱凡俗的美。但它究竟美在那里,又总觉说不出,或说不全。《红楼梦》是一部小说,它当然有叙事性的散文作品所特具的美,在这方面用得上刘勰赞屈子的话:轹古切今,难与并能。曹雪芹... 读过《红楼梦》(指前八十回,下同)的人,都不难感受到它那超脱凡俗的美。但它究竟美在那里,又总觉说不出,或说不全。《红楼梦》是一部小说,它当然有叙事性的散文作品所特具的美,在这方面用得上刘勰赞屈子的话:轹古切今,难与并能。曹雪芹不但是伟大的散文家,而且是一位卓越的诗人。他那“传神文笔”饱含着浓郁的诗情,可以说一下笔,笔端就流出诗意。他还是一位大画家,所以他似乎是用画笔来描绘他所钟情,所悲悼的人物,画意与诗情交融一体。曹雪芹也许还称得上是一位杰出的建筑设计师。他那丰富的艺术想象所构造的大观园,至今令读者为之神往、为之倾倒。而一部《红楼梦》,不就是一座语言艺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曹雪芹 艺术探索 史笔 语言艺术 黛玉 大观园 艺术想象 诗笔 女性形象
下载PDF
名家出题
13
作者 徐缉熙 《当代学生(探秘)》 2006年第24期33-33,共1页
出“品”这个题目,是有感于现在有的人对待生活过于功利的态度,或者说是审判的失落。喝一杯茶,如果不是仅仅为了解渴,而能品上一品,就能享受其蕴含在色、香、味、形中的美。读一本书,如果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能仔细品味一下、咀嚼一... 出“品”这个题目,是有感于现在有的人对待生活过于功利的态度,或者说是审判的失落。喝一杯茶,如果不是仅仅为了解渴,而能品上一品,就能享受其蕴含在色、香、味、形中的美。读一本书,如果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能仔细品味一下、咀嚼一下,就能更深切地体会到它的魅力之所在。对待人生,如果不是那么急功近利,而是以一种健康、明朗的心态去品味人生,你一定会发现,人生即便在艰难闲苦之中,也蕴藏着美好的东西。所以我鼓吹这个“品”字,希望现在的年轻人懂得以审美的眼光、审美的态度去发现、发掘生活之美。借助这个题目,年轻人可以说说他们品味人生的种种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品 一品 一杯茶 出题者 一本
原文传递
也揭《红楼梦》作者之谜
14
作者 徐缉熙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219-238,共20页
时至今日,说《红楼梦》的作者是个谜,大约不会再惊世骇俗了。这个谜实在难解,但又如此有兴味,乃至浅陋如我也不禁想来索解一番。话还得从这部小说开宗明义的一段话说起:
关键词 三十年 红楼梦 极盛时期 曹雪芹 学刊 小说 作者 祖父 曹寅 奏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