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我国刑事诉讼证据开示制度的建构 被引量:4
1
作者 徐英荣 吴立德 《青海社会科学》 2000年第5期100-104,共5页
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 证据开示制度 证据开示责任
下载PDF
我国民事质证运作的相关阻碍及其排除 被引量:1
2
作者 徐英荣 陈前春 《青海社会科学》 2002年第1期101-105,共5页
关键词 中国 民事诉讼 质证 人民法院 调查方式 直接作证制度 举证时效制度
下载PDF
抽象行政行为可诉性的法理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徐英荣 《江西社会科学》 2000年第11期181-183,共3页
我国现行行政诉讼立法对行政诉讼目的的定位决定了受案范围的狭隘性,本文认为对行政诉讼目的应定位于“监督说”,并在该目的指引下赋予抽象行政行为的可诉性。法的正当性是法的内在权威的主要源泉,是评价法的外在效力的标准,因此,... 我国现行行政诉讼立法对行政诉讼目的的定位决定了受案范围的狭隘性,本文认为对行政诉讼目的应定位于“监督说”,并在该目的指引下赋予抽象行政行为的可诉性。法的正当性是法的内在权威的主要源泉,是评价法的外在效力的标准,因此,不正当的抽象行政行为应赋予其可诉性。同时,赋予抽象行政行为可诉性是保障司法独立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象行政行为可诉性 行政诉讼目的 正当性 司法独立 抽象行政行为 行政诉讼法
下载PDF
我国民事质证运作的相关阻碍及排除
4
作者 徐英荣 陈前春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74-78,共5页
我国民事质证之所以出现水平不高、效果不佳、质证无序乃至质证形式化等弊端 ,其原因之一在于我国民事质证缺乏相关的制度支撑。法院的强式职权、证人、鉴定人和勘验人的不出庭作证、证据的随时提出主义是阻碍我国现行民事质证理想运作... 我国民事质证之所以出现水平不高、效果不佳、质证无序乃至质证形式化等弊端 ,其原因之一在于我国民事质证缺乏相关的制度支撑。法院的强式职权、证人、鉴定人和勘验人的不出庭作证、证据的随时提出主义是阻碍我国现行民事质证理想运作的重要因素。为使我国民事质证制度能得以理想运作 ,有必要弱化法院的职权、确立直接作证制度和举证时效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法院 当事人 证人 鉴定人 勘验人 民事质证 质证主体 直接作证 举证时效 民事诉讼 证据
下载PDF
论我国侦查权外部制约机制的不足及其完善 被引量:1
5
作者 徐英荣 《南京化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33-37,共5页
我国的侦查权外部制约机制强调检察机关的侦查监督 ,排斥辩方的制衡作用。这种侦查权外部制约机制存在着较大弊端。本文从权力制约的理论出发 ,提出完善我国侦查权外部制约机制的两条主要途径 :一是以权力制约权力 ,通过建立司法审查制... 我国的侦查权外部制约机制强调检察机关的侦查监督 ,排斥辩方的制衡作用。这种侦查权外部制约机制存在着较大弊端。本文从权力制约的理论出发 ,提出完善我国侦查权外部制约机制的两条主要途径 :一是以权力制约权力 ,通过建立司法审查制度制约侦查权。二是以权利制约权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侦查权 外部制约机制 司法审查 防御权 法律完善 刑事诉讼法 犯罪嫌疑人 取保候审权 律师
下载PDF
论我国侦查权外部制约机制的不足及其完善
6
作者 徐英荣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5期20-24,共5页
我国的侦查权外部制约机制强调检察机关的侦查监督,排斥辩方的制衡作用。这种侦查权外部制约机制存在着较大弊端。本文从权力制约的理论出发,提出完善我国侦查权外部制约机制的两条主要途径:一是以权力制约权力,通过建立司法审查制度制... 我国的侦查权外部制约机制强调检察机关的侦查监督,排斥辩方的制衡作用。这种侦查权外部制约机制存在着较大弊端。本文从权力制约的理论出发,提出完善我国侦查权外部制约机制的两条主要途径:一是以权力制约权力,通过建立司法审查制度制约侦查权,二是以权利制约权力,通过扩大犯罪嫌疑人及其律师的防御权来制约侦查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侦查权 外部制约机制 司法审查 刑事诉讼 权力制约 检察监督权 取保候审权 律师 犯罪嫌疑人
下载PDF
抽象行政行为的可诉性探析
7
作者 徐英荣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60-64,共5页
法的正当性是法的内在权威的主要源泉,是评价法的外在效力的标准,因此不正当的抽象行政行为应赋予其可诉性。我国现行行政诉讼立法对行政诉讼目的的定位决定了受案范围内的狭隘性,本文认为对行政诉讼目的应定位于“监督说”,并在该... 法的正当性是法的内在权威的主要源泉,是评价法的外在效力的标准,因此不正当的抽象行政行为应赋予其可诉性。我国现行行政诉讼立法对行政诉讼目的的定位决定了受案范围内的狭隘性,本文认为对行政诉讼目的应定位于“监督说”,并在该目的指引下赋予抽象行政行为的可诉性。同时,赋予抽象行政行为可诉性在我国也有其客观必要性和现实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象行政行为可诉性 法的正当性 行政诉讼目的
下载PDF
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前春 徐英荣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66-68,共3页
完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是推进审判方式改革,实现社会主义法制现代化的客观必然要求。本文试从审判方式改革、实体真实、程序正义、诉讼权利等几个方面来探讨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价值。
关键词 证人出庭制度 价值分析 审判方式改革 实体真实 诉讼权利 程序正义
下载PDF
《法官法》修订后法官惩戒的程序规制研究——以法官惩戒委员会制度激活为中心的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夏锦文 徐英荣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9-128,243,共11页
"两非"原则是对法官追责的基本要求,即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法官依法履职不受追究。司法责任制改革之初创设的法官惩戒委员会制度是落实法官追责"两非"原则的重要支撑,为法官惩戒提供了专业评鉴和程序规制,... "两非"原则是对法官追责的基本要求,即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法官依法履职不受追究。司法责任制改革之初创设的法官惩戒委员会制度是落实法官追责"两非"原则的重要支撑,为法官惩戒提供了专业评鉴和程序规制,已被新修订的《法官法》所吸纳;但实践中一直进展不大,几被搁置,亟待激活。要在整体把握制度演进的基础上,综合理解新修订《法官法》中"违反审判职责"的含义,并与《关于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等司法改革文件精神相协调。法官惩戒委员会的审查内容不仅包括法官是否构成故意违反职责、存在重大过失、存在一般过失或没有违反职责,而且还应包括重大过失与案件裁判错误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因此造成的后果是否严重等。法官惩戒委员会有从专业角度提出审查意见的权力,但不应享有无责、免责或给予惩戒处分的建议权。法官惩戒委员会的组成应坚持专业性原则;在审议程序设置方面,应彰显司法化方式;在与监察机制衔接方面,应尊重法官惩戒委员会的专业审查意见,建立异议和复议制度。在未来的制度发展中,可将职业伦理责任纳入法官惩戒委员会"视情审议"的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官惩戒 “两非”原则 法官惩戒委员会 《法官法》修订 程序规制
下载PDF
授普通受众以法律之剑——浅谈规制无特定指向的虚假新闻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英荣 冯建华 《新闻记者》 CSSCI 2001年第11期67-69,共3页
目前在虚假新闻中 ,有不少是无特定指向的虚假新闻。如何有效地制止这类虚假新闻 ,已有论者主张受众可以运用法律的武器。本刊于今年第2期发表过《论对新闻“真实性”诉求的主体之变化》一文 ,该文认为这类虚假报道侵犯了普通读者的“... 目前在虚假新闻中 ,有不少是无特定指向的虚假新闻。如何有效地制止这类虚假新闻 ,已有论者主张受众可以运用法律的武器。本刊于今年第2期发表过《论对新闻“真实性”诉求的主体之变化》一文 ,该文认为这类虚假报道侵犯了普通读者的“一般人格权”。本期刊出的《授普通受众以法律之剑》 ,则从“违约”与“侵犯财产权”的角度再作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定指向 虚拟新闻 新闻报道 新闻真实 新闻自律 法律规制
下载PDF
司法维稳与维权的法理基础、实践偏差及衡平路径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英荣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10-15,共6页
无论从立法、法理抑或实践上看,司法均承担着维稳与维权的职能。基于司法的政治性,维护稳定是其总体上服从政治的职能表现。司法裁判与稳定的社会秩序息息相关。司法既是权利救济的重要途径,且诉诸司法救济本身就是一种权利,司法不鼓励... 无论从立法、法理抑或实践上看,司法均承担着维稳与维权的职能。基于司法的政治性,维护稳定是其总体上服从政治的职能表现。司法裁判与稳定的社会秩序息息相关。司法既是权利救济的重要途径,且诉诸司法救济本身就是一种权利,司法不鼓励诉权的率性使用,也不愿看到纠纷过度规避司法。司法维稳与维权既有内在统一,又有一定冲突。基于整体的制度安排,维稳已经成为当下司法的一项重要任务,但将维稳作为首要考量因素的维稳式司法,在法理上是一种后果主义的司法策略,在现实中有一定的社会基础,仍然与依法治理相背离。从司法上衡平维稳与维权,区分不同层级的法院职能、统一多元价值目标、积极运用和谐司法、引入民俗习惯、优化司法环境是其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稳与维权 司法职能 维稳式司法 司法衡平
下载PDF
“无特定指向”虚假新闻的法律规制
12
作者 徐英荣 冯建华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8-19,共2页
本刊今年第一期刊载了《读者的“消费者权益如何保护──从桂运波诉《知音》杂志说起》;在第二期又刊载了《虚假报道:侵犯读者的人格权──兼作新闻“真实性”的法律读解》引起了读者的关注。《“无特定指向”虚假新闻的法律规则》是... 本刊今年第一期刊载了《读者的“消费者权益如何保护──从桂运波诉《知音》杂志说起》;在第二期又刊载了《虚假报道:侵犯读者的人格权──兼作新闻“真实性”的法律读解》引起了读者的关注。《“无特定指向”虚假新闻的法律规则》是这个讨论的继续。 本文认为,虚假新闻分为两类:一类有特定指向,侵犯新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另一类无特定指向,但有严重的危害性。读者桂运波诉《知音》一案出现后,人们应对无特定指向的虚假新闻是否构成侵权的问题进行理论反思。 新闻打假的呼声,在中国现当代新闻史上可谓是历久不衰。然而,回望漫漫长路,新闻打假却遭遇尴尬:面对与己“无关”的虚假新闻,广大受众虽满腔义愤,但更多的是无奈和茫然。虚假新闻就在这样一种“集体无意识”中依然得以蔓延、肆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新闻 "无特定指向"虚拟新闻 法律规制 新闻侵权 受众评诉讼权
下载PDF
地方立法要规范化
13
作者 郭玉元 徐英荣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F003-F003,共1页
关键词 地方立法 规范化 国家法制 表决制度 提案制度 起草制度
下载PDF
地方立法规范化问题探析
14
作者 郭玉元 徐英荣 《青海社会科学》 2003年第2期109-113,共5页
关键词 地方立法 规范化 法律体系 国家法制 立法质量
下载PDF
人民法院组织化行权的内在机理与理论证成
15
作者 徐英荣 《中国审判》 2023年第10期78-81,共4页
如何处理好法官审判权力及院庭长审判监督管理权力关系,是司法责任制改革必须加以解决的重大课题。近年来,人民法院组织化行权机制的提出与实践,为破解这一难题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新路径。但是,与丰富生动的组织化行权司法实践相比,... 如何处理好法官审判权力及院庭长审判监督管理权力关系,是司法责任制改革必须加以解决的重大课题。近年来,人民法院组织化行权机制的提出与实践,为破解这一难题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新路径。但是,与丰富生动的组织化行权司法实践相比,关于这一命题的理论思考却相对滞后,目前尚无相关探讨。基于此,笔者拟对人民法院组织化行权的内在机理作尝试解读,并从理论上加以证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权力 司法责任制改革 人民法院 司法实践 行权 监督管理 内在机理 理论证成
原文传递
现实与理想的偏差:论司法的限度 被引量:40
16
作者 夏锦文 徐英荣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3-46,共14页
在依法治国目标的指引下,我国正经历着法律在社会中功能逐渐增大的“法化现象”,诉讼和审判作为实现公民权利的最终和最重要的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我国目前正处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社会的治理... 在依法治国目标的指引下,我国正经历着法律在社会中功能逐渐增大的“法化现象”,诉讼和审判作为实现公民权利的最终和最重要的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我国目前正处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社会的治理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治理过程对司法作用的仰赖空前增强,司法必须面对和处理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但与此同时,我们又会发现,司法在实践中存在一定的限度,现实中的司法既可能偏离立法者对司法的要求和期盼,也可能与当事人理想中司法万能的形象发生偏差。在这里,我们首先考察两个现实的案例,然后再展开理性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制度 调控领域 司法限度 公民权利 司法价值 “证据中心主义” 诉讼效率
原文传递
裁判文书法理依据蓄积深藏之缘由--以民事疑难案件的裁判为分析对象 被引量:13
17
作者 夏锦文 徐英荣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7-135,共9页
相对刑事、行政裁判而言,民事裁判的法律依据较为复杂,立法不明确,理论认识存在分歧,司法实践也在不断丰富发展。法官的法律引证能力不强、案件疑难复杂、多元层级的法律文件中存在相互矛盾的规范、司法权威不足是司法实践中影响民事裁... 相对刑事、行政裁判而言,民事裁判的法律依据较为复杂,立法不明确,理论认识存在分歧,司法实践也在不断丰富发展。法官的法律引证能力不强、案件疑难复杂、多元层级的法律文件中存在相互矛盾的规范、司法权威不足是司法实践中影响民事裁判法律依据充分性说理的主要因素。因此,倡导裁判法律依据的充分性说理必须首先承认法官裁判解释权力的正当性,并为法官裁判解释权行使提供相对宽松的制度环境与社会环境。但裁判解释应当符合法律本意,符合我国宪法的权力架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裁判文书 法律依据 引证与说理 裁判解释
原文传递
刑事羁押期限:立法的缺陷及其救济 被引量:13
18
作者 夏锦文 徐英荣 《当代法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6-123,共8页
科学设计刑事羁押期限应坚持谦抑原则。坚持刑事羁押的谦抑原则、缩减羁押期限是法制宽容精神的体现 ,是无罪推定原则的必然要求 ,是保证刑罚及时性和刑罚效果的需要 ,体现了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程序主体地位的尊重。从立法上看 ,我国刑... 科学设计刑事羁押期限应坚持谦抑原则。坚持刑事羁押的谦抑原则、缩减羁押期限是法制宽容精神的体现 ,是无罪推定原则的必然要求 ,是保证刑罚及时性和刑罚效果的需要 ,体现了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程序主体地位的尊重。从立法上看 ,我国刑事羁押期限制度有诸多缺陷 :规定的依附性和不完整性 ;羁押期限较长 ;羁押期限与涉嫌犯罪的非比例性 ;决定羁押期限延长程序的不公开 ;重新计算羁押期限的立法过于原则等等。建议将羁押期限的立法规定独立开来 ,同时适当缩减拘留、审查起诉和审判的期限 ,废除补充侦查制度 ,明确规定重新计算羁押期限的法定情形 ,严格控制对羁押期限的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羁押期限 刑事 谦抑 立法规定 程序主体 补充侦查 审查起诉 制度 原则 科学设计
原文传递
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理论分析与现实进路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英荣 《法律适用》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4-18,共5页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宽窄不是立法者的偶然选择,而是政治、经济、文化、法治状况的综合反映,是与行政诉讼制度的历史发展阶段相适应的。1989年4月制定通过的《行政诉讼法》是在既缺乏行政诉讼法律文化基础,又缺乏行政诉讼司法实践基...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宽窄不是立法者的偶然选择,而是政治、经济、文化、法治状况的综合反映,是与行政诉讼制度的历史发展阶段相适应的。1989年4月制定通过的《行政诉讼法》是在既缺乏行政诉讼法律文化基础,又缺乏行政诉讼司法实践基础的情况下制定的,因而现在看来,自然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过窄已经成为整个行政诉讼制度中为人非议最多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 受案范围 司法审查 中国 具体行政行为
原文传递
过度维权不构成敲诈勒索的考量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英荣 杨云欣 《人民司法》 2021年第11期32-36,共5页
【裁判要旨】在行为人与被害方存在正当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前提下,行为人以网上发帖披露对方不规范不合法经营情况,形成威胁并索要权利范围内的相关财物,即使数额超常,也应视为民事争议。
关键词 被害方 民事争议 敲诈勒索 过度维权 民事权利义务 裁判要旨 合法经营 行为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