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2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椎弓根螺钉融合术后周围节段退变预测模型构建
1
作者 赵昌明 姜吉宏 +1 位作者 陈磊 徐荣明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2期312-314,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椎弓根螺钉融合术后周围节段退变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旨在为早期识别周围节段退变高危人群及预后预测提供更多参考。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本院行椎弓根螺钉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退行性病...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椎弓根螺钉融合术后周围节段退变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旨在为早期识别周围节段退变高危人群及预后预测提供更多参考。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本院行椎弓根螺钉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共80例,根据术后12个月是否发生周围节段退变分为退变组(21例)和未退变组(59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法评估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椎弓根螺钉融合术后周围节段退变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基于上述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偏回归系数模型方程式,分析该模型用于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椎弓根螺钉融合术后周围节段退变风险预测临床效能。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加、体质量指数增加、存在失用性骨质疏松及存在融合不良均是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椎弓根螺钉融合术后周围节段退变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多因素分析所证实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椎弓根螺钉融合术后周围节段退变独立危险因素,构建自变量偏回归系数模型方程式;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上述临床模型用于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椎弓根螺钉融合术后周围节段退变风险预测曲线下面积为0.90(95%CI:0.85~0.98),最佳cut-off值为10.78,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06%,79.51%。结论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椎弓根螺钉融合术后周围节段退变发生与包括年龄、体质量指数、失用性骨质疏松情况及融合不良情况在内复杂因素有关;根据上述独立危险因素构建临床模型在预测术后周围节段退变发生风险方面显示出良好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腰椎退行性病变 椎弓根螺钉 模型
下载PDF
后路寰椎有限内固定治疗寰椎不稳定性骨折 被引量:17
2
作者 徐荣明 赵红勇 +3 位作者 胡勇 马维虎 顾勇杰 袁振山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8-122,共5页
目的:探讨后路寰椎钉棒系统有限内固定治疗寰椎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08年4月-2010年10月采用后路寰椎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寰椎不稳定性骨折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20-60岁,平均37.5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枕颈部疼痛、僵硬... 目的:探讨后路寰椎钉棒系统有限内固定治疗寰椎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08年4月-2010年10月采用后路寰椎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寰椎不稳定性骨折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20-60岁,平均37.5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枕颈部疼痛、僵硬和颈部活动受限,均无神经损伤表现。双侧寰椎后弓并单侧寰椎前弓骨折(后3/4 Jefferson骨折,LandellsⅡ型)6例,单侧寰椎前后弓骨折(半环Jefferson骨折,LandellsⅡ型)4例;横韧带完整7例,横韧带附着处骨折和撕脱(DickmanⅡ型)3例。术前均行颅骨牵引稳定骨折块。结果:共置人螺钉20枚,其中1例在置人寰椎椎弓根螺钉时后弓破裂,1例术前进钉点处后弓破裂,直接将螺钉固定在侧块上;1例患者寰椎后弓进钉点处的高度小于4mm,无法行椎弓根螺钉固定而改为侧块螺钉固定;其余7例均行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时间为60-90min,平均70.5min;术中出血量为100-300ml,平均150ml。术中1例患者在剥离寰椎后弓下缘时损伤静脉丛,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未发生脊髓和椎动脉损伤。术后X线片及CT示1例一侧寰椎椎弓根螺钉部分进入椎动脉孔,1例一侧螺钉偏内致椎弓根内侧皮质破裂。但均无血管神经损伤症状,未处理;其余螺钉位置良好。随访12-36个月,平均20.2个月,术后3-6个月枕颈部疼痛缓解.颈部活动范围基本接近伤前水平;术后6个月复查骨折断端达到骨性融合;随访期间颈椎序列良好,未见内固定松动、断裂,无C1-2失稳。结论: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寰椎后路钉棒系统有限内固定是治疗寰椎不稳定性骨折的较好方法。能保留枕颈部活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骨折 内固定 疗效
下载PDF
下颈椎经关节螺钉钉棒系统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徐荣明 刘观燚 +6 位作者 马维虎 毛路 孙韶华 黄雷 应江炜 蒋伟宇 王以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924-927,共4页
目的:比较下颈椎三柱损伤后单独经关节螺钉固定(TAS)、经关节钉棒系统固定(TRS)和侧块螺钉钉棒系统固定(LRS)的三维稳定性。方法:12具新鲜颈椎标本,制成C4/5、C5/6节段三柱损伤模型,分别进行单独经关节螺钉(TAS组)、经关节螺钉钉棒系统(... 目的:比较下颈椎三柱损伤后单独经关节螺钉固定(TAS)、经关节钉棒系统固定(TRS)和侧块螺钉钉棒系统固定(LRS)的三维稳定性。方法:12具新鲜颈椎标本,制成C4/5、C5/6节段三柱损伤模型,分别进行单独经关节螺钉(TAS组)、经关节螺钉钉棒系统(TRS组)和侧块螺钉钉棒系统(LRS组)三种方法固定,在非限制性和非破坏性的实验条件下测试其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轴向旋转运动状态的稳定性。结果:TAS组和TRS组在各方向的运动范围(ROM)和中性区(NZ)的均数均显著小于完整标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RS组在前屈、后伸、侧弯运动中的ROM和NZ与完整标本组比较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RS组在旋转运动中的ROM和NZ与完整标本组比较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S、TRS在各个方向稳定性明显优于LRS组(P<0.05)。TRS在前屈运动中的ROM和NZ与TAS组比较有所减小,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后伸、侧弯和旋转运动中,TRS组稳定性明显优于TAS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颈椎三柱损伤选择经关节固定技术时以钉棒形式固定稳定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经关节螺钉 骨折 内固定术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寰枢椎不稳后路固定方式的选择 被引量:16
4
作者 徐荣明 马维虎 +7 位作者 孙韶华 黄雷 王庆 应江炜 阮永平 校佰平 安占天 雷村 《脊柱外科杂志》 2005年第2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寰枢椎不稳后路手术治疗的方式.方法 2001年10月~2004年10月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采用不同的方式手术治疗寰枢椎不稳78例.齿突骨折49例,其中AndersonⅡ型35例(陈旧骨折14例,新鲜骨折21例),Ⅲ型14例(陈旧骨折6例,新鲜骨折8例);寰... 目的探讨寰枢椎不稳后路手术治疗的方式.方法 2001年10月~2004年10月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采用不同的方式手术治疗寰枢椎不稳78例.齿突骨折49例,其中AndersonⅡ型35例(陈旧骨折14例,新鲜骨折21例),Ⅲ型14例(陈旧骨折6例,新鲜骨折8例);寰枢横韧带断裂7例;C1,2联合骨折9例(Jeffson骨折联合Hangman 骨折合并C12不稳);颅底陷入症4例;枢椎齿状突畸形2例;Chiari Ⅰ型畸形1例;寰椎爆裂型骨折合并枕颈不稳6例.采用Apofix联合Magerl技术治疗AndersonⅡ型28例,Apofix治疗Ⅲ型和寰枢横韧带断裂9例,Axis或VertexC1,2侧块固定AndersonⅡ型和Ⅲ型骨折15例,Axis枕颈固定26例.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随访6~40个月,植骨全部融合,无一例假关节形成.术后并发感染3例,经清创后愈合,无一例因感染而取除内固定器.1例术中损伤硬脊膜,术后经保守治疗而愈合.1例术后伴枕颈部麻木,3个月后缓解.椎动脉损伤1例,术中采用填塞止血,术后无脑缺血等症状.1例采用Apofix固定者3个月后出现内固定松动而采取了二次手术.所有患者无脊髓损伤、舌下神经麻痹或内固定断裂.有2例患者主诉旋转活动部分受限(约42°),为正常的70%,主要为陈旧性骨折没能完全复位所致.结论对于寰枢椎不稳的后路手术治疗,应根据不同的骨折和不稳类型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不稳 固定方式 Anderson ChiariⅠ型畸形 Hangman骨折 后路手术治疗 APOFIX 枢椎齿状突畸形 横韧带断裂 MAGERL 舌下神经麻痹 陈旧骨折 新鲜骨折 2004年 2001年 颅底陷入症 爆裂型骨折 假关节形成 椎动脉损伤 无脊髓损伤
下载PDF
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徐荣明 孙韶华 +5 位作者 马维虎 刘观焱 顾勇杰 黄雷 应江炜 蒋伟宇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4期245-248,共4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并发症及预防方法。方法:2002年6月至2007年5月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86例,男21例,女65例;年龄8~22岁,平均17.8岁。侧凸按Lenke分型,1型33例,2型10例,3型18例,4型5例,5型10例,6型10例。Risser征0~Ⅰ度5例,Ⅱ... 目的:探讨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并发症及预防方法。方法:2002年6月至2007年5月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86例,男21例,女65例;年龄8~22岁,平均17.8岁。侧凸按Lenke分型,1型33例,2型10例,3型18例,4型5例,5型10例,6型10例。Risser征0~Ⅰ度5例,Ⅱ~Ⅲ度20例,Ⅳ~Ⅴ度61例。术前患者冠状位主侧凸Cobb角45°~85°,平均Cobb角60.35°,采用TSRH等钉棒系统进行全脊柱椎弓根螺钉三维矫形、融合固定技术。对手术后矫形情况及手术后并发症进行总结。结果:所有患者平均手术时间3.2h,平均出血1000ml(800~2400ml),共置椎弓根螺钉924枚,术后平均Cobb角18.46°。全部患者均获随访,时间5~40个月,平均20.5个月。86例患者中,1例脊髓损伤;25枚螺钉偏位;2例神经根损伤;1例胸膜损伤;1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3例手术切口感染;2例躯体失平衡;1例交界性后凸;3例内固定松动;2例假关节形成;1例曲轴现象;2例平腰畸形。结论: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有很多种并发症,正确的诊治方案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手术中并发症 手术后并发症 椎弓根螺钉 矫形外科手术
下载PDF
颈椎术后脑脊液漏的预防及处理 被引量:7
6
作者 徐荣明 朱彦昭 +1 位作者 马维虎 吴建民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手术中脑脊液漏的外科处理措施,并观察其疗效。方法:系统回顾2004年2月至2008年2月607例颈椎手术,并对其中发生脑脊液漏的6例进行分析,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47~75岁,平均60岁;病程6个月~5年。6例中,术后1~3d发现4例,术... 目的:探讨颈椎手术中脑脊液漏的外科处理措施,并观察其疗效。方法:系统回顾2004年2月至2008年2月607例颈椎手术,并对其中发生脑脊液漏的6例进行分析,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47~75岁,平均60岁;病程6个月~5年。6例中,术后1~3d发现4例,术后5d发现2例。2例采用切口旁引流,2例采用蛛网膜下腔引流,2例采用加压包扎。观察并记录处理结果。结果:脑脊液漏于1~3d停止,蛛网膜下腔引流持续10~14d,平均引流量320ml,3例有头痛、恶心、呕吐,1例出现嗜睡和低血钠症,经对症处理及静脉输液症状消失。所有病例均获随访,平均时间30个月,未发现脑脊液囊肿,感染等并发症。对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没有明显影响。结论:颈椎术后脑脊液漏及时正确处理效果较好,脑脊液渗出较多时,可采用切口旁引流和蛛网膜下腔引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手术后并发症 脑脊液流出 硬膜下
下载PDF
颈椎椎弓根螺钉徒手植入技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徐荣明 校佰平 +1 位作者 马维虎 阮永平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11期724-726,共3页
目的评价颈椎椎弓根螺钉徒手植入技术(无须术中影像技术引导)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应用Axis内固定系统(美国枢法模公司)对36例颈椎疾病患者进行颈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术,共植入螺钉144枚,方法如下:①术中清晰地显露颈椎侧块和突间关节... 目的评价颈椎椎弓根螺钉徒手植入技术(无须术中影像技术引导)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应用Axis内固定系统(美国枢法模公司)对36例颈椎疾病患者进行颈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术,共植入螺钉144枚,方法如下:①术中清晰地显露颈椎侧块和突间关节,用直径3.0mm高速球形磨钻去除侧块外上象限处骨皮质,然后用2.0mm的自制手锥沿椎弓根事先确定的方向轻轻钻入,若遇阻力则需略改变方向,使其自然置入,深约2~2.5cm。确定无误后,则安置Axis钛板和置入长度合适的椎弓根螺钉。②安装完毕后,即用C型臂X线机作双斜位透视,无误后关闭切口。结果从C3~C7,共植入根弓根螺钉144枚,其中10枚(6.8%)钉初次置入后感觉松动,经校正后二次置入成功,11枚(3.5%)钉道钻孔后出血较多,但及时处理后出血停止并无不良结果。术后X线斜位片及CT片显示,16枚(11.1%)螺钉穿破椎弓根,其中10枚螺钉(6.9%)穿破椎弓根外侧皮质,4枚(2.8%)穿破椎弓根上侧皮质,2枚(1.3%)穿破椎弓根下侧皮质。随访未发现与螺钉置入穿破椎弓根皮质有关的神经血管损伤问题。结论本研究提示,在事先充分的对每个患者颈椎椎弓根X线及CT解剖结构了解的情况下,徒手置入椎弓根螺钉行颈椎后路内固定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弓根 徒手技术 螺钉
下载PDF
胸椎后路经关节螺钉固定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徐荣明 刘观燚 +5 位作者 赵红勇 马维虎 孙韶华 朱彦召 许楠健 林华杰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3期218-221,共4页
目的:明确胸椎后路经关节螺钉固定的解剖学可行性和技术参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2009年9月至2009年12月,取20具胸椎标本,男12具,女8具,仔细解剖颈部的后侧和前侧方,以清楚地暴露胸椎椎板和椎弓根。以椎板下缘向上,外缘向内各7mm... 目的:明确胸椎后路经关节螺钉固定的解剖学可行性和技术参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2009年9月至2009年12月,取20具胸椎标本,男12具,女8具,仔细解剖颈部的后侧和前侧方,以清楚地暴露胸椎椎板和椎弓根。以椎板下缘向上,外缘向内各7mm为进钉点,在T1,2,T5,6,T9,10直视下置入经关节螺钉,通过CT重建,测量经关节螺钉内固定进钉角度和钉道长度。结果:胸椎后路经关节螺钉均成功置入,螺钉固定方向在矢状面呈尾倾,冠状面呈外倾。经关节螺钉固定的平均角度在矢状面尾倾(52.6±5.9)°,在冠状面外倾(12.4±2.9)°。螺钉钉道长度(22.5±1.9)mm,各固定节段间角度略有不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但上、中、下不同胸椎节段之间的钉道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胸椎后路经关节螺钉具有解剖学可行性,可以作为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一种补充内固定方法,但置钉时要求较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内固定器 解剖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合理运用椎体成形术与后凸成形术 被引量:13
9
作者 徐荣明 廖旭昱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10期723-725,共3页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eutaneous kyphoplasty,PKP)是近年来微创脊柱外科常用的技术,广泛应用于骨髓瘤、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后凸成形术 脊柱骨折 肿瘤转移 并发症
下载PDF
对新鲜寰椎骨折的临床治疗选择 被引量:9
10
作者 徐荣明 胡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95-397,共3页
Cooper在1822年首次报道了在尸解时发现的寰椎骨折,1920年Jefferson在回顾了先前报道的42例寰椎骨折的基础上新增加了4例病例,并对寰椎骨折首次进行了详细描述。现将寰椎新鲜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作一讨论。1寰椎骨折保守治疗的选择及... Cooper在1822年首次报道了在尸解时发现的寰椎骨折,1920年Jefferson在回顾了先前报道的42例寰椎骨折的基础上新增加了4例病例,并对寰椎骨折首次进行了详细描述。现将寰椎新鲜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作一讨论。1寰椎骨折保守治疗的选择及其临床效果由于上颈椎解剖结构复杂,手术过程中易损伤血管及神经等周围组织,术后易出现颈部活动障碍、颈部疼痛等并发症,故大部分寰椎骨折常被采用保守治疗方法处理。持续性颅骨牵引、头颈胸石膏固定、Halo—vest支架固定是保守治疗寰椎骨折的经典方法,通常根据骨折的稳定性进行外固定器具的选择。颈托常用于骨折断端对位良好、移位不明显的患者,如单纯的寰椎前弓/后弓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骨折 临床治疗 头颈胸石膏固定 保守治疗 治疗方法 颈部疼痛 新鲜骨折 解剖结构
下载PDF
颈椎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被引量:16
11
作者 徐荣明 廖旭昱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9期705-707,共3页
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sis,CS)是较为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疾病,我国颈椎病患病率为3.8%~17.5%,保守治疗无效者常需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颈前路、颈后路及前后路联合等。
关键词 颈椎病 椎间盘 外科手术
下载PDF
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有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18
12
作者 徐荣明 校佰平 +2 位作者 冯建翔 龚遂良 张炳祥 《脊柱外科杂志》 2003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 探讨经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颈椎病变临床常见问题及其处理方法。方法 采用AXIS内固定系统 ,经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对 4 0例颈椎病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 ,对手术中常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4 0例手术中 ,有 13... 目的 探讨经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颈椎病变临床常见问题及其处理方法。方法 采用AXIS内固定系统 ,经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对 4 0例颈椎病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 ,对手术中常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4 0例手术中 ,有 13例在置钉后感觉松动 ,9例在打椎弓根孔道时出血较多 ,术中正确处理后未发现神经血管症状。结论 经颈椎弓根内固定固定牢固 ,康复快 ,效果好 ,但手术中风险较大 ,处理不好 ,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故熟悉解剖及手术操作技巧、冷静处理手术中遇到的问题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弓根 内固定 螺钉
下载PDF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早期临床报道 被引量:9
13
作者 徐荣明 马维虎 +4 位作者 黄雷 孙韶华 应江炜 胡勇 周雷杰 《脊柱外科杂志》 2006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 探讨初期应用Bryan人工椎间盘系统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2003年,12月~2005年2月应用Bryan人工椎间盘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7例。结果 随访5~15个月,平均10个月。无伤口感染病例,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均有... 目的 探讨初期应用Bryan人工椎间盘系统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2003年,12月~2005年2月应用Bryan人工椎间盘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7例。结果 随访5~15个月,平均10个月。无伤口感染病例,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颈椎活动大部分接近正常。有1例术后3个月发现假体有轻度位移,但不超过2mm且没有明显的症状。JOA评分由术前平均8.5分提高到术后的15分,平均改善率为75%。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分别门诊随访时,拍摄颈椎正侧位和过屈过伸侧位X线片显示颈椎稳定性好,运动功能无明显丢失。未见假体周围异位骨化。结论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为颈椎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间盘 假体和植人物
下载PDF
脊柱颈胸段损伤的诊治 被引量:5
14
作者 徐荣明 赵刘军 《中国骨伤》 CAS 2009年第8期567-568,共2页
脊柱颈胸段(Cervicothoracic Junction)是一个特殊的解剖区域,目前尚无统一明确的定义,通常是指颈椎和胸椎逐渐过渡的区域(一般指C5-T3节段)。有些学者将其严格定义为C7-T1节段。本期我们收集了几篇关于脊柱颈胸段的相关论文,内... 脊柱颈胸段(Cervicothoracic Junction)是一个特殊的解剖区域,目前尚无统一明确的定义,通常是指颈椎和胸椎逐渐过渡的区域(一般指C5-T3节段)。有些学者将其严格定义为C7-T1节段。本期我们收集了几篇关于脊柱颈胸段的相关论文,内容包括颈胸段基础研究、颈胸段骨折脱位的治疗、颈胸段急性外伤性椎间盘突出的处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损伤 颈椎 胸椎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骨盆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探讨 被引量:5
15
作者 徐荣明 李明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11期807-809,共3页
随着骨科诊疗技术的进步,提高患者伤后生活质量的要求及微创手术观念的深入,对于骨盆环损伤要求更精确的诊断,更安全、科学的手术设计。只有诊断精确,治疗方案才能更符合个体化要求,手术适应证才能更确切地界定。
关键词 骨盆环 创伤与损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颈椎侧块螺钉技术在下颈椎不稳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6
作者 徐荣明 马维虎 Ebraheim NA 《脊柱外科杂志》 2003年第2期75-77,共3页
目的 探讨颈椎侧块螺钉技术在下颈椎不稳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Axis颈椎侧块钢板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下颈椎不稳 89例 ;其中 ,采用Roy Camille技术 4 8例 ,改良Magerl技术 4 1例。结果  89例患者随访 7~ 74月 ,无神经损伤并发症 ,伴有... 目的 探讨颈椎侧块螺钉技术在下颈椎不稳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Axis颈椎侧块钢板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下颈椎不稳 89例 ;其中 ,采用Roy Camille技术 4 8例 ,改良Magerl技术 4 1例。结果  89例患者随访 7~ 74月 ,无神经损伤并发症 ,伴有脊髓损伤的 4 6例术后都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改善 ,所有的患者均获得了骨性融合。结论 颈椎侧块螺钉技术是一个安全、有效的内固定方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侧块 内固定
下载PDF
下颈椎骨折脱位治疗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量:12
17
作者 徐荣明 胡勇 《脊柱外科杂志》 2009年第5期257-259,共3页
关键词 颈椎 脊柱骨折 脱位
下载PDF
合理规范使用脊柱椎间融合技术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荣明 吕亮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5期391-394,共4页
脊柱融合技术出现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从最初的后方融合、后外侧融合到目前广泛应用的各种椎间融合,在脊柱的感染、骨折、退行性疾病乃至先天性和发育性畸形与关节炎性疾病等大多数脊柱手术中,椎间融合与否已成为判断手术是否成功... 脊柱融合技术出现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从最初的后方融合、后外侧融合到目前广泛应用的各种椎间融合,在脊柱的感染、骨折、退行性疾病乃至先天性和发育性畸形与关节炎性疾病等大多数脊柱手术中,椎间融合与否已成为判断手术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柱融合术 外科手术
下载PDF
重视脊柱外科技术在临床中的适应证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荣明 马维虎 胡勇 《中国骨伤》 CAS 2007年第3期145-147,共3页
关键词 脊柱疾病 骨折 外科手术
下载PDF
颈椎OPLL症的手术入路探讨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荣明 胡勇 《脊柱外科杂志》 2009年第5期317-319,共3页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指颈椎椎管内椎体后方的后纵韧带逐渐发生骨化,并由此引发椎管狭窄以及脊髓、神经根受压等损害,其病因尚待明确。该疾病患者在临床上有脊髓损害及神经根刺...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指颈椎椎管内椎体后方的后纵韧带逐渐发生骨化,并由此引发椎管狭窄以及脊髓、神经根受压等损害,其病因尚待明确。该疾病患者在临床上有脊髓损害及神经根刺激等症状。1960年,日本学者Tsukimoto根据尸检结果对此进行了描述。1964年,Terayama将其正式命名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由于该疾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治疗措施及手术时机的选择一直颇具争议。因此,本刊特邀请了多位在该领域内颇具治疗及研究经验的专家共同探讨这一问题。专家们从各自经验出发,通过多个角度探讨了手术时机、手术方案的选择等问题。希望各位同道阅读之后能加以参考,并结合自身的经验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期共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OPLL症 手术入路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available 颈椎管 颈脊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