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髋臼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被引量:35
1
作者 徐莘香 刘一 金安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1年第3期175-177,共3页
目的 对髋臼骨折的分类、手术适应证及内固定方法的选择和操作要领进行研讨。方法 从 1 986年 6月~ 1 998年 8月 ,3 1例髋臼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 ,其中新鲜骨折 2 9例 ,陈旧骨折 2例 , 2 3例采用后方切口 , 7例前方切口 , 1例采... 目的 对髋臼骨折的分类、手术适应证及内固定方法的选择和操作要领进行研讨。方法 从 1 986年 6月~ 1 998年 8月 ,3 1例髋臼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 ,其中新鲜骨折 2 9例 ,陈旧骨折 2例 , 2 3例采用后方切口 , 7例前方切口 , 1例采用前后联合切口。 2 9例单纯采用加压螺钉固定 ,其中 3例结合使用克氏针 ,另 2例采用钢板固定。术后除 1例外 ,其余均用皮牵引 2~ 3周。术后鼓励活动肌肉与关节 ,结合使用CPM机进行功能练习 , 2~ 3个月后恢复负重活动。结果 本组 2 6例随访 1年至1 0年 1个月。术后 2例切口浅层感染 , 6~ 8周治愈。在 2 2例采用后方切口的患者中有 2例发生关节周围骨化 ,但未影响关节功能。本组无一例发生股骨头坏死。参照美国骨科学会拟定的疗效评定标准 ,本组 2 6例采用内固定治疗的优 1 9例 ,良 4例 ,尚可 3例。优良率占 88 4%。结论  1 采用Letournel和Matta相结合的分类法较合理。单纯前后壁或前后柱骨折 ,骨折片小 ,特别是非负重区骨折 (内顶弧角 <3 0°) ,分离移位 <3mm ,可采用牵引治疗 ; 2前、后壁或 (和 )前后柱两处以上骨折 ,包括髋臼T形和Y形骨折 ,分离移位 >3mm ,影响股骨头及髋臼的对合 ,为手术适应证 ; 3 拉力螺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切开复位 内固定 治疗
下载PDF
L—梯形加压钢板治疗股骨髁上骨折及其力学原理 被引量:36
2
作者 徐莘香 刘一 +5 位作者 王锡三 金安 胡春明 张晓南 宁漱岩 秦大明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1996年第1期2-5,共4页
我院从1986年采用L—梯形加压钢板治疗股骨髁上骨折53例54个骨折,髁上粉碎型(A_3)15例(27.7%)及经髁间型(C_1,C_2,C_3)25例26个骨折(48%),占75.7%.随访6个月至8年的44例45个骨折.3例伤口感染,骨折全部愈合.治疗效果优的28个关节,11个良,... 我院从1986年采用L—梯形加压钢板治疗股骨髁上骨折53例54个骨折,髁上粉碎型(A_3)15例(27.7%)及经髁间型(C_1,C_2,C_3)25例26个骨折(48%),占75.7%.随访6个月至8年的44例45个骨折.3例伤口感染,骨折全部愈合.治疗效果优的28个关节,11个良,4个可,2个差,再骨折1例.优良率占86.7%.取两对新鲜尸体股骨,制成Schatzker Ⅲ型骨折,分另以L—TCP及AO/ASIF L—髁钢板固定(L—CCP),分别在CSS—01生物力学试验机上,模拟单、双肢站立负重进行测试,对其应力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证明L—TCP的设计符合等强度原理,钢板受力后应力分布均匀,中央增厚部受力明显小于L—CCP,两种钢板固定后,加载中骨断面附近承受的应力比正常骨普遍下降,钢板侧明显.但各点总计的结果证明骨断面周围主要承受压应力,并明显超过正常骨.应力遮挡可通过正常负重克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髁上骨折 骨折固定术 加压钢板 力学
下载PDF
骨科内固定的应用基础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徐莘香 刘建国 +4 位作者 刘一 施德广 张新 宁漱岩 李长胜 《医学研究杂志》 1999年第1期6-7,共2页
1886年Hansman首先报道采用金属接骨板治疗骨折。Kumtcher在40年代首创应用V型髓内钉内固定,并迅速推广。50年代在我国推广应用,由于当时的钢板和髓内钉的设计全凭经验,内固定物的刚度及强度不够,因此各种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功能恢复也... 1886年Hansman首先报道采用金属接骨板治疗骨折。Kumtcher在40年代首创应用V型髓内钉内固定,并迅速推广。50年代在我国推广应用,由于当时的钢板和髓内钉的设计全凭经验,内固定物的刚度及强度不够,因此各种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功能恢复也不满意。50年代末瑞士内固定研究会(AO/ASIF)根据Dains的首创,研制发展了加压钢板和扩髓髓内钉固定,提出了解剖复位、坚强固定和无痛性功能活动等原则。由于增加了钢板和髓内钉的厚度与宽度(直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物 髓内钉固定 功能活动 应力遮挡 接骨板 治疗骨折 解剖复位 骨折愈合 功能恢复 研制发展
下载PDF
骨科急诊患者诊治中的决策问题 被引量:1
4
作者 徐莘香 王晶波 张琪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X期3-4,共2页
在骨科急诊患者的诊治过程中,骨科医师应该区分病情的轻重缓急,抓住重点进行处理。采集和分析临床资料时,应把病史、理学检查结果与检验及影象检查所见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作出准确的诊断。在诊断或/和治疗中选定任何一项措施,首先要从... 在骨科急诊患者的诊治过程中,骨科医师应该区分病情的轻重缓急,抓住重点进行处理。采集和分析临床资料时,应把病史、理学检查结果与检验及影象检查所见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作出准确的诊断。在诊断或/和治疗中选定任何一项措施,首先要从病人的情况出发,应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总之,为了提高临床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或避免各种失误,需要建立起一套合理的临床思维方法和科学的处理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思维 科学程序 决策
下载PDF
四肢长骨固定的几个基本问题 被引量:14
5
作者 徐莘香 《中国创伤骨科杂志》 CSCD 1999年第1期23-24,共2页
AO/ASIF学派于60年代提出骨折治疗的四大原则:骨折的解剖复位与骨折块间的加压固定;坚强的内固定;无创技术和早期无痛性练功活动。这对骨折治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0多年来,继加压钢板、扩髓的髓内钉技术的推广应用,又发展了有限接触钢... AO/ASIF学派于60年代提出骨折治疗的四大原则:骨折的解剖复位与骨折块间的加压固定;坚强的内固定;无创技术和早期无痛性练功活动。这对骨折治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0多年来,继加压钢板、扩髓的髓内钉技术的推广应用,又发展了有限接触钢板、波形钢板和加锁髓内钉;还有各种外固定器,国内设计生产的梯形系列加压钢板、几种髓内钉和外固定器也有不同程度的推广应用。实践证明各种内外固定器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都有一定的并发症。因此有必要对一些基本问题进行探讨,以减少骨折治疗中的并发症。 坚强固定与弹性固定 60年代初,AO/ASIF学派提出了坚强固定(Rigid fixation)的观点,70年代至80年代初,许多学者提出坚强的加压钢板固定可产生应力遮挡,引起骨质疏松和骨萎缩。因而提倡采用低弹性模量的钢板材料制成内固定器材或从设计上减低轴向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骨折 坚强固定 弹性固定 应力遮挡 固定 四肢长骨
下载PDF
梯形加压钢板治疗成人股骨干骨折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 被引量:11
6
作者 徐莘香 谷贵山 +1 位作者 赵义 白岩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1999年第3期152-154,共3页
作者对梯形自身加压钢板治疗成人股骨干骨折351例并发症的防治进行研究。1986年3月~1998年1月采用梯形钢板治疗成人股骨干骨折351例,随访6个月至11年2月297例305处骨折。并发感染的6例(1.9%),骨不连8例(2.6%),畸形愈合5例(1.6%),再... 作者对梯形自身加压钢板治疗成人股骨干骨折351例并发症的防治进行研究。1986年3月~1998年1月采用梯形钢板治疗成人股骨干骨折351例,随访6个月至11年2月297例305处骨折。并发感染的6例(1.9%),骨不连8例(2.6%),畸形愈合5例(1.6%),再骨折3例(1%),钢板弯曲断裂7例(2.3%),螺钉断裂3例(1%)。9例(3%)经再次手术,最终除1例外,骨折均愈合。关节功能优的186个肢体(61%),良好的98个(32%),15例可(5%),差的6个肢体(2%)。优良率占93%。作者认为清创、引流和灌洗可有效防治创口感染。充分修复骨缺损;在骨折临床愈合,形成连续外骨痂时,肢体才能逐步恢复负重活动,这是防止骨不连、再骨折和钢板破坏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 加压钢板 内固定 并发症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应力遮挡与骨质疏松 被引量:1
7
作者 徐莘香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1993年第3期178-181,共4页
肢体长期制动可引起骨质疏松和骨萎缩[1-3]。60年代以来,由于瑞士内固定研究学会(AO/ASIF)倡导坚强内固定治疗骨折的原则和方法被广泛应用,加压钢板取出后可发生再骨折,有的报告再骨折发生率高达20%[4,5]。同时有些学者开展了有关的... 肢体长期制动可引起骨质疏松和骨萎缩[1-3]。60年代以来,由于瑞士内固定研究学会(AO/ASIF)倡导坚强内固定治疗骨折的原则和方法被广泛应用,加压钢板取出后可发生再骨折,有的报告再骨折发生率高达20%[4,5]。同时有些学者开展了有关的动物实验和力学试验,证实坚强固定可引发骨质琉松和骨萎缩,并认为这是由于采用坚强的加压钢板固定、产生应力遮挡所致。提出了应力遮挡的概念。有的认为这种应力遮挡效应随钢板固定的时间延长而加重,只有取出钢板后才能恢复[6,7]。国内一些学者也持有同样的观点[8,9]。80年代以来有Gunst(1980)和Gautier(1986)等的实验结果表明,钢板固定后出现的骨结构改变与血运障碍有关[10],与钢板的刚度并无明显相关性[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遮挡 骨质疏松
下载PDF
节段性切除一期骨重建治疗长骨纤维结构不良
8
作者 徐莘香 张晓南 +1 位作者 谷贵山 秦大明 《中国骨肿瘤骨病》 CAS 2003年第5期282-285,300,共5页
目的 探索治疗长骨纤维结构不良(FD)降低复发率的新途径。方法 从1988年7月至2001年8月采用节段性切除,一期骨重建治疗四肢FD27例29个骨。术式包括:(1)瘤段骨切除,离体切刮灭活再植,行自家骨或同种异体骨移植(ATBG,ALBG)。(2)全桡骨切除... 目的 探索治疗长骨纤维结构不良(FD)降低复发率的新途径。方法 从1988年7月至2001年8月采用节段性切除,一期骨重建治疗四肢FD27例29个骨。术式包括:(1)瘤段骨切除,离体切刮灭活再植,行自家骨或同种异体骨移植(ATBG,ALBG)。(2)全桡骨切除,自家腓骨置换(ATFI)1例。(3)同种异体腓骨置换(ALFR)3例4骨。除1例采用普通钢板外,28个骨均L-梯形钢板(L-TCP)固定,其中1例合并克氏针固定。另一侧单一克氏针固定。平均骨缺损12.3cm(7.8~23.5cm)。结果 22例23个骨随访1年至13年8个月,2例切口感染,均于术后l~2年治愈。全部截骨处均愈合,仅1例股骨上端FD并发髋内翻。2例复发,为酒精灭活再植病例。17例18个肢体的关节功能优,良好、尚可各2例,1例差。结论瘤体骨节段性切除,一期骨重建的术式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复发率,而且有利于骨愈合和恢复功能,减少井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节段性骨缺损 骨重建 长骨纤维结构不良 FD 手术
下载PDF
瘤体骨切除灭活再植一期骨关节重建治疗膝部巨细胞瘤
9
作者 徐莘香 李印良 +5 位作者 刘建国 刘一 张晓南 胡春明 金安 谷贵山 《现代手术学杂志》 1997年第2期102-105,共4页
体内刮除及灭活植骨治疗膝部巨细胞瘤(GCT)的复发率高。作者自1991年1月采用瘤体骨切除,离体灭活再植,与骨残端体内灭活相结合。骨缺损采用自家腓、髂骨移植,L-梯形加压钢板(L-TCP)或梯形加压钢板(TCP)固定、治疗膝部GCT 13例,其中8例... 体内刮除及灭活植骨治疗膝部巨细胞瘤(GCT)的复发率高。作者自1991年1月采用瘤体骨切除,离体灭活再植,与骨残端体内灭活相结合。骨缺损采用自家腓、髂骨移植,L-梯形加压钢板(L-TCP)或梯形加压钢板(TCP)固定、治疗膝部GCT 13例,其中8例保留关节,5例做膝关节融合。本组无菌创口感染1例,1例复发恶变做截肢。在保留关节的8例中7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1例差。表术式疗效确实,复发率低。保留关节术式适于关节破坏较轻(≤1/2)者,结舍关节残端体内灭活和有效的骨结构重建,有利恢复关节功能。如关节面累及>1/2,宜做骨关节端切除,灭活再植,关节融合或人工关节置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体骨切除术 灭活再植术 一期 骨关节 重建手术 膝部 巨细胞瘤 肿瘤 GCT 手术方法
下载PDF
骨折内固定治疗中的常见错误
10
作者 徐莘香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6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 常见错误
下载PDF
应用组织工程化周围神经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9
11
作者 崔树森 魏壮 +4 位作者 尹维田 刘建国 甘志华 张文杰 徐莘香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3年第32期4338-4339,共2页
目的:探讨组织工程化周围神经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应用预制的组织工程化周围神经修复大鼠坐骨神经15mm缺损。术后12周,分别进行显微解剖观察,再生轴突神经电生理测定,再生轴突生长和成熟情况的组织学观察及其图像分析... 目的:探讨组织工程化周围神经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应用预制的组织工程化周围神经修复大鼠坐骨神经15mm缺损。术后12周,分别进行显微解剖观察,再生轴突神经电生理测定,再生轴突生长和成熟情况的组织学观察及其图像分析处理。结果:组织工程化周围神经移植体结构完整,组织相容性良好。组织工程化周围神经移植组与自体神经移植组相比相对动作电位幅值恢复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再生轴突在组织工程化周围神经移植体内生长良好,并可见较好的髓鞘结构形成。组织工程化周围神经移植组与自体神经移植组相比再生轴突密度恢复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组织工程化周围神经可修复大鼠坐骨神经15mm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周围神经 大鼠 坐骨神经缺损 神经再生
下载PDF
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 被引量:52
12
作者 刘建国 李贵斌 +2 位作者 陈洪瑜 宋华伟 徐莘香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9期608-610,共3页
目的分析影响跟骨关节内骨折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对38例46侧不同治疗方法治疗的跟骨骨折进行随访,随访结果采用Kerr百分制评分系统评估。结果22例26侧获得随访:手法复位6例,优良率83.4%、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7例,优良率87.5%、切开复位... 目的分析影响跟骨关节内骨折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对38例46侧不同治疗方法治疗的跟骨骨折进行随访,随访结果采用Kerr百分制评分系统评估。结果22例26侧获得随访:手法复位6例,优良率83.4%、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7例,优良率87.5%、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8例优良率90%、切开复位钢板固定1例效果为良。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疗效好于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好于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好于手法复位,同时关节内骨折良好疗效的取得在于距下关节面的解剖复位及跟骨外形长度、宽度的完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内固定 距下关节 跟骨关节内骨折 治疗效果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克氏针固定 随访结果 手法复位 撬拨复位 距下关节面 跟骨骨折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3
13
作者 刘建国 陈洪瑜 +3 位作者 姜涛 宋华伟 李贵斌 徐莘香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10期652-654,共3页
目的对内固定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不同年龄段的新鲜股骨颈骨折进行临床回顾性对比研究。方法31例行全髋关节置换病例为A组,35例行内固定治疗病例为B组。再将两组患者分别以65岁为界限分为两个亚组,65及65岁以上为A1(22例)和B1(6例),6... 目的对内固定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不同年龄段的新鲜股骨颈骨折进行临床回顾性对比研究。方法31例行全髋关节置换病例为A组,35例行内固定治疗病例为B组。再将两组患者分别以65岁为界限分为两个亚组,65及65岁以上为A1(22例)和B1(6例),65岁以下者为A2(9例)和B2(29例)。对其手术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跟踪随访,术后平均随访时间3.8年。随访内容包括:受伤至手术时间、并发症、扶双拐下地活动时间及功能评价。进行临床及影像学分析,并同国内外其他作者的报告进行对比。结果66例患者术后Harris评分优良率占59%。31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优良率占71%(22例),其中27例无病废患者平均Harris评分90.4分;35例内固定术后优良率49%(17例),其中20例无病废患者平均Harris评分91.6分。15例严重病废患者中股骨头坏死7例(占20%),骨折不愈合6例(占17.1%),因其他原因导致失败2例(5.7%)。其中股骨头坏死患者发生在65岁以下组(24~58岁),占B2组21.7%,而B1组仅1例发生股骨头坏死;不愈合率B1组为33.3%(2例)、B2组为13.8%(4例)。结论①全髋关节置换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要严格掌握假体置换的适应证,且应规范手术操作,不宜简单仅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和年龄来划分,对于6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同样可以首选中空拉力螺钉内固定。②内固定术应遵循:急诊手术(8h以内)、解剖复位、坚强固定、尽量保护血运的原则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并发症 全髋关节置换术 新鲜股骨颈骨折 临床疗效分析 内固定治疗 HARRIS评分 65岁以上 股骨头坏死 骨折患者 拉力螺钉内固定
下载PDF
人骨形态发生蛋白_2腺病毒表达载体转染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和对其增殖及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建军 崔亚楠 +3 位作者 韩东 王宏 刘建国 徐莘香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 :研究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2腺病毒表达载体 (Ad BMP 2 )转染人骨髓基质干细胞 (hBMSC)对其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染色和蛋白印迹法检测转染后细胞BMP 2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和ALP活性测定分析BMP 2基因转染... 目的 :研究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2腺病毒表达载体 (Ad BMP 2 )转染人骨髓基质干细胞 (hBMSC)对其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染色和蛋白印迹法检测转染后细胞BMP 2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和ALP活性测定分析BMP 2基因转染对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结果 :转染后 ,hBMP 2基因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有表达。蛋白印迹法检测到培养液中有BMP 2蛋白阳性表达 ,S期细胞比例和ALP活性明显增高。结论 :Ad BMP 2可高效转染hBMSC ,且促进细胞增殖和成骨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 骨形态发生蛋白2 骨髓基质干细胞 基因转染 人骨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下载PDF
临床科室的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
15
作者 徐莘香 《医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1998年第1期9-14,共6页
关键词 临床医学 研究生教育 学科建设
下载PDF
黄芪对大鼠实验性脊髓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45
16
作者 任宪盛 冷向阳 +1 位作者 杨有庚 徐莘香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31-33,共3页
目的:观察黄芪对脊髓损伤后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探讨黄芪对大鼠脊髓损伤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3/2004-05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采用改良Allen’s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20)为单纯脊髓... 目的:观察黄芪对脊髓损伤后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探讨黄芪对大鼠脊髓损伤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3/2004-05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采用改良Allen’s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20)为单纯脊髓损伤,术后腹腔注入适量生理盐水;实验组(n=20)为脊髓损伤加黄芪注射液(成都地奥九鸿制药厂产品,黄芪含量为2g/mL)腹腔注射,注射后4h、8h、24h每组随机取3只动物切取损伤区1cm脊髓节段,分别采用黄嘌呤氧化法和硫代巴比妥酸化学发光法测定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浓度;于损伤后4周,将动物麻醉后处死,以40g/L多聚甲醛行心室-主动脉灌注,取脊髓损伤区7μm标本,光镜观察损伤脊髓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同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神经功能恢复率=评分/正常分×100%)和斜板实验评估用药后黄芪对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40只SD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对照组大鼠脊髓内丙二醛的浓度不断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急剧下降,实验组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后脊髓内丙二醛浓度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在伤后各时相点(4,8,24h)的丙二醛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t=6.256,8.212,9.254;3.215,8.721,10.324;P<0.01)。②脊髓损伤后两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率逐渐升高,到3周末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神经功能恢复率具有显著性差异犤(42.2±18.5)%,(18.5±6.3)%,t=12.243,P<0.05犦。③脊髓损伤3周后,实验组同对照组之间的斜板试验结果差异存在显著性犤(58.6±5.2)°,(50.5±6.8)°,t=5.872,P<0.05犦。④实验组和对照组损伤脊髓的组织病理切片均可见神经细胞坏死,炎性细胞浸润,微小空腔形成。但实验组较对照组的水肿减轻,坏死区范围减小。结论:黄芪可以抑制脊髓损伤后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脊髓继发性损害,促进脊髓损伤后的神经功能恢复,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学 黄芪/药理学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代谢 过氧化脂质类/代谢 脊髓损伤
下载PDF
不同应力环境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王刚 刘一 +1 位作者 单玉兴 徐莘香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应力环境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影响。 方法 将日本大耳白兔 15只制成髌骨外侧脱位动物模型 ,平均分成 3组 ,每组 5只 :即单纯载体脱位组 (对照组 )、移植物正常应力组及移植物脱位组。对兔 MSC... 目的 探讨不同应力环境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影响。 方法 将日本大耳白兔 15只制成髌骨外侧脱位动物模型 ,平均分成 3组 ,每组 5只 :即单纯载体脱位组 (对照组 )、移植物正常应力组及移植物脱位组。对兔 MSCs进行分离、培养 ,以兔 MSCs为种子细胞构建自体组织工程移植物修复关节软骨缺损。6周后处死动物 ,观察修复组织的成分和结构。 结果 术后 6周 ,移植物正常应力组修复组织浅层为软骨组织 ,甲苯胺蓝染色接近正常关节软骨 ;深层为软骨下骨 ,与正常关节软骨结构相似。移植物脱位组为骨组织所修复 ,缺损周围的正常关节软骨变薄 ,软骨下血管侵入正常关节软骨内 ,遗留在股骨髁滑车槽内的移植物在滑车槽正常关节软骨表面形成新生类透明软骨组织。单纯载体脱位组为纤维组织修复。 结论  MSCs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只有在正常应力状态下修复效果最佳 ;提示维持负重关节正常的应力刺激 ,对组织工程软骨修复组织的形成和维持必不可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修复 关节软骨缺损 动物模型 应力环境
下载PDF
基因修饰的生物可降解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血管化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建军 韩冬 +2 位作者 孙鸿斌 王欢 徐莘香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31-935,共5页
目的评价转染骨形成蛋白2(bonemorphogeneticprotein2,BMP-2)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MSCs)复合生物可降解人工骨修复兔桡骨缺损的血管化过程,观察BMP-2基因对促进移植骨血管化的影响。方法利用携带BMP-2基... 目的评价转染骨形成蛋白2(bonemorphogeneticprotein2,BMP-2)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MSCs)复合生物可降解人工骨修复兔桡骨缺损的血管化过程,观察BMP-2基因对促进移植骨血管化的影响。方法利用携带BMP-2基因的腺病毒载体(adenoviruscarryingBMP-2gene,Ad-BMP-2)转染MSCs及复合人工骨制备。取新西兰大耳白兔60只制成双侧桡骨中段1.5cm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30侧)。各组采用不同材料植入缺损,A组Ad-BMP-2转染MSCs+聚乳酸/聚己内酯(polylacticacid/polycaprolactone,PLA/PCL);B组β-半乳糖酐酶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转染MSCs+PLA/PCL;C组未转染MSCs+PLA/PCL;D组单纯PLA/PCL。分别于术后4、8和12周各组处死5只动物,行X线片、微血管分布、组织学、透射电镜观察,并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表达检测及微血管计数。结果A组4周时见移植骨内片状成骨影,有较多新生血管长入,支架孔隙内充满软骨痂,功能活跃的成骨细胞围绕微血管生长,VEGF表达及微血管数均明显高于其它各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周时移植骨内成骨逐渐增多,微血管迂曲扩张并相互连接,软骨痂转变为小梁骨;12周时皮质骨连续,髓腔再通,微血管呈规则地纵向排列。B、C组成骨能力较弱,血管再生缓慢,12周时骨缺损得到初步修复,微血管沿新生骨小梁孔隙分布。D组各时间点新生血管少见,12周时骨端硬化,缺损区被纤维组织填充。结论BMP-2基因转染可通过上调VEGF表达,间接诱导移植骨血管化,促进种子细胞成活,加速新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成蛋白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缺损 基因治疗 血管化
下载PDF
生物降解可吸收骨折内固定物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6
19
作者 刘建国 马卫华 徐莘香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09-211,共3页
目的 阐明生物降解可吸收骨折内固定物治疗不同部位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并发症 ,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方法 回顾近年来有关生物降解可吸收骨折内固定物的临床应用报道及研究进展 ,总结其对骨折固定和骨折愈合的作用。... 目的 阐明生物降解可吸收骨折内固定物治疗不同部位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并发症 ,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方法 回顾近年来有关生物降解可吸收骨折内固定物的临床应用报道及研究进展 ,总结其对骨折固定和骨折愈合的作用。结果 可吸收骨折内固定物对骨折愈合无不良影响 ,固定稳定性良好 ,收到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 生物降解可吸收骨折内固定物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但仍存在一些并发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内固定 骨折 生物降解 可吸收骨折内固定物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活性材料修复兔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齐欣 刘建国 +2 位作者 黄岚峰 崔林 徐莘香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02-205,共4页
目的 探讨用可降解多孔块状聚己内酯 (PCL )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的载体 ,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兔桡骨骨缺损模型 ,用上述具有生物活性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 ,同时对照单纯 PCL及同种异体脱钙骨 ,经不同时间的 X线片、X线... 目的 探讨用可降解多孔块状聚己内酯 (PCL )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的载体 ,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兔桡骨骨缺损模型 ,用上述具有生物活性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 ,同时对照单纯 PCL及同种异体脱钙骨 ,经不同时间的 X线片、X线计量学、组织形态学及电镜观察 ,了解 PCL / BMP复合物的成骨作用。结果  PCL / BMP组不同时间新骨形成的量均优于单纯 PCL组 ,其骨缺损修复的方式和速度与同种异体脱钙骨较相似。电镜观察表明 ,PCL的降解过程与单纯 PCL组相比较 ,PCL / BMP组的降解速度较快 ,更符合骨缺损愈合的需要。结论  PCL是 BMP的良好载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骨形态发生蛋白 桡骨缺损 生物可降解活性材料 修复术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