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别现代理论语境下的当代艺术 被引量:1
1
作者 恩斯特·曾科 徐薇()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7-44,共8页
别现代理论在西方地理和文化语境中有何意义和关联性。王建疆的别现代理论建立在西方理论方法与中国理论方法基本不同的假设之上,因此提出了“时间空间化”理念下的不同时空的相互交织。然而这种方法开启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这些问题... 别现代理论在西方地理和文化语境中有何意义和关联性。王建疆的别现代理论建立在西方理论方法与中国理论方法基本不同的假设之上,因此提出了“时间空间化”理念下的不同时空的相互交织。然而这种方法开启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这些问题与一些构成西方历史和社会基础的关键理论概念和假设相关,其中最相关的可能就是历史线性发展的问题。通过对于现代性(描述整个社会的广义概念)和现代主义(用于描述艺术和文学发展的狭义概念)两个概念的分析,似乎可以发现西方的发展也没有遵循线性的模式。更重要的是,全球意义上的当代艺术,如特里·史密斯所诠释的那样,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这种线性的时间逻辑。因此,这一发展表明别现代理论不仅涵盖了中国语境中发展起来的社会和艺术形式,而且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艺术 现代性 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别现代主义
原文传递
别现代的停顿:尘埃,水墨,启蒙时代和跨越式生存 被引量:1
2
作者 徐薇()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0-30,共11页
王建疆教授提出的别现代包括了三点主张——中国当下的社会现实是现代、后现代和前现代三种潮流的交织,由此带来了一种特殊的现代性:停顿,领悟人与自然的统一,重新调整现代化的方向。一些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传递了这样的信息:停顿,领悟和... 王建疆教授提出的别现代包括了三点主张——中国当下的社会现实是现代、后现代和前现代三种潮流的交织,由此带来了一种特殊的现代性:停顿,领悟人与自然的统一,重新调整现代化的方向。一些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传递了这样的信息:停顿,领悟和面向生存的再定位。分析和研究论证别现代的这三种倡议是这篇论文写作的目的。首先,对天人合一的传统或者前现代原则进行了解读。中国当代美学中,“天”有时会以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进行解释;“自然”的实现又常以宗炳“澄怀味象”的原则来描述。在这种美学中,观看意味着对个人自我本性(自性)的彰显。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洲现代哲学家往往把自我和人性从观看中分离开来。其次,中国的社会现实包蕴了对自然生命多种维度的表达,为福柯的考古学提供了事实的语境。其中,对于“自然”的审美实现以及视觉观察中个人原初自性的显现与自然环境的统一也有相关的论述。罗素和丹托都清楚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他们却对此保持了一种疏离。所以当下有一些文化是别现代的:一种别样的交织,却包含了各种创新的源泉。最后,四位中国当代艺术家——徐冰、姬子、谭崇正和隋建国在作品中传递了停顿、领悟和跨越的思想。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道家美学原则的指引,认为真实境况与个人对于到底何为人性的自我展示是不可分割的。四位艺术家为跨越至新的启蒙时代提供了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现代 中国当代艺术 道家美学 自然
原文传递
“不出版就淘汰”——基于西方学术出版机构或者大学出版社采稿过程的观察
3
作者 徐薇() 《都市文化研究》 2019年第2期262-269,共8页
如何在西方国家的出版社出版自己的著作,这是中国学者或者东方学者关心的问题。一般来说,首先选题要有编辑感兴趣。与其说你想要你的作品发表在什么地方,不如说某人(出版商)愿意把它发表在什么地方。因此,让你的朋友在他们的国家推荐你... 如何在西方国家的出版社出版自己的著作,这是中国学者或者东方学者关心的问题。一般来说,首先选题要有编辑感兴趣。与其说你想要你的作品发表在什么地方,不如说某人(出版商)愿意把它发表在什么地方。因此,让你的朋友在他们的国家推荐你的书,并且寻求可能的出版途径。为什么要出版?就像俗话说的,不出版就淘汰。应该强调的是,今天几乎所有的英文出版物都比其它语言(打头的有法语、德语和意大利语)的出版物更适合出版。在哪里出版?明智的策略——在人文学科也是这样——就是与声望高的"大"出版商合作出版。在不同的(欧洲)国家和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不同风格和种类的学术话语。最好要对各种意见(即使我们往往并不赞同评论者)保持思想开明,自我批评并且开放的态度。最终所有这些目标都是写出一本好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 投稿 审稿 策略 别现代
原文传递
论跨国当代艺术选择别现代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以蔡国强的艺术作品为例
4
作者 徐薇() 《都市文化研究》 2021年第2期313-324,共12页
蔡国强长期多样化和成功的艺术生涯,迫使西方批评学界对跨国当代艺术中不断变化的批评话语产生了怀疑。1999年,蔡国强参加威尼斯双年展;2008年,他在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举办了回顾展《我想要相信》。西方批评界发现,他们很容易就陷入了... 蔡国强长期多样化和成功的艺术生涯,迫使西方批评学界对跨国当代艺术中不断变化的批评话语产生了怀疑。1999年,蔡国强参加威尼斯双年展;2008年,他在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举办了回顾展《我想要相信》。西方批评界发现,他们很容易就陷入了对蔡国强作品的简单化的分类。对早期政治波普的意识形态上的排斥,一个极端是将其看作改良的宣传或是对毛泽东思想的辩护,另一个极端则批判它是模仿西方先锋派而来的商业化的艺术,但这些都不适用于解释蔡国强的艺术项目。围绕他的作品营造的艺术话语太过微妙,不容忽视。他的作品一方面内化了西方艺术的概念策略,另一方面又从深层的文化之井中挖掘历史,而这需要一个重新排列文化权威的权力关系的世界性空间。蔡国强的作品既涉及当代中国复杂交织的现实,又从这样的现实土壤中生长出来。当代中国表现了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的历史时刻,需要更准确地描述,这是中国现代性的现实,也是一种别现代的语境。蔡国强的作品不仅反映了这一现实,也发出了一种批判的声音(别现代主义),体现了一种新的创造性的意识。当人类学、艺术史、艺术批评等不同学科的专家试图解读蔡国强的作品时,会愈加清晰地发现,过去全球化交流的空间已经过时,西方的期望已被颠覆。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方法和新的语言,而别现代主义或许提供了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艺术 别现代主义 跨国空间 中国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