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神话”抑或宗教的历史性?——浪漫派和黑格尔对艺术与宗教联合问题的反思
1
作者 徐贤樑 《美学与艺术评论》 2023年第1期70-85,260-261,共18页
伴随着启蒙以来出现的种种危机日渐加剧,德意志的诗人和哲学家尝试恢复古典希腊艺术、宗教、伦理共属一体的世界图景以重建统一性和整体性。由是,艺术与宗教的重新联合成为1800年前后德意志思想界的重要问题。与古典艺术司职摹仿诸神的... 伴随着启蒙以来出现的种种危机日渐加剧,德意志的诗人和哲学家尝试恢复古典希腊艺术、宗教、伦理共属一体的世界图景以重建统一性和整体性。由是,艺术与宗教的重新联合成为1800年前后德意志思想界的重要问题。与古典艺术司职摹仿诸神的形象不同,现代艺术以创造为本质,相比于科学或哲学只能去认识现成的真理,艺术却能凭借创造展现出真理形成的过程。因而,启蒙之后艺术和宗教的重新结合的实质乃是个体创造的普遍化。在这一语境下,浪漫派的“新神话”计划可被视为艺术—宗教再联合的典型话语。黑格尔却洞见到,浪漫派将启蒙之后的观念——艺术作为天才创造的产物反向投射到古希腊世界中,这注定了“新神话”的非历史性。与其说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宗教章”中将艺术与宗教的联合限定在古希腊,毋宁说他有意识地规避了浪漫派“新神话”的非历史性,而展现出宗教本身的历史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神话” 审美革命 宗教意识 历史性 浪漫派 黑格尔
下载PDF
论黑格尔美学体系的形成——《美学讲演录(1820/1821)》的文献意义与体系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徐贤樑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9-160,200,共13页
艺术在哲学体系中的地位一直是黑格尔艺术哲学的难点,黑格尔《美学讲演录(1820/1821)》这份讲稿是研究此问题的重要进路。由于这份文献是黑格尔未正式发表的讲座稿,在中国国内黑格尔美学研究中更是少有提及,因此具备较大的文献学意义。... 艺术在哲学体系中的地位一直是黑格尔艺术哲学的难点,黑格尔《美学讲演录(1820/1821)》这份讲稿是研究此问题的重要进路。由于这份文献是黑格尔未正式发表的讲座稿,在中国国内黑格尔美学研究中更是少有提及,因此具备较大的文献学意义。这份文献是黑格尔柏林时期第一次讲授美学的纪要,因而有助于勾勒黑格尔思想发展的线索。依据黑格尔的规定,在艺术作品中,美成了理念的现实存在,这种理念在美中保持自身绝对同一性的力量,被黑格尔称之为自由。在艺术作品中,精神第一次真正达到了自由,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尽管并不是精神发展的顶峰,但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在任何时代,艺术都是维护人类本真自由最核心的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绝对精神 《美学》 《逻辑学》 《精神哲学》 艺术 显象 自由
下载PDF
康德的“Interesse”概念新探:对审美判断力第一要素的重新阐释 被引量:1
3
作者 徐贤樑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0-57,共8页
本文旨在分析康德的"Interesse"概念,讨论这个概念对理解《判断力批判》"美的分析"的重要意义。依据康德的规定,Interesse并不是指鉴赏者对美不感兴趣,而指是他在做出鉴赏判断时对审美对象的实际存在没有兴趣。在... 本文旨在分析康德的"Interesse"概念,讨论这个概念对理解《判断力批判》"美的分析"的重要意义。依据康德的规定,Interesse并不是指鉴赏者对美不感兴趣,而指是他在做出鉴赏判断时对审美对象的实际存在没有兴趣。在这一基本框架下,审美判断所内蕴的自由就被凸显出来,由于兴趣总是关系到对象的实际存在,因此在无兴趣的条件下,审美判断就摆脱了判断者任何的主观偏好。由此,鉴赏者才有权要求别人和自己做出相同的审美判断,并进而达成普遍的认同;而审美判断的自由特性同样构成了其与道德判断同构性的内在根据,在此基础上,美有资格成为德性的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兴趣:普遍性:象征
下载PDF
德国古典美学的生机和危机对话--中心场域中的边缘问题
4
作者 张政文 徐贤樑 +1 位作者 黄钰洲 郭孟悦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1-133,共13页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重要来源之一,德国古典美学的诞生、兴起和衰落离不开它身处其中的历史现场。德国古典美学对崇高风格的强调、推崇植根于特殊的历史情境,包含着深厚的道德哲学关切,但其将崇高与东方相关联的历史哲学预设,仍旧难...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重要来源之一,德国古典美学的诞生、兴起和衰落离不开它身处其中的历史现场。德国古典美学对崇高风格的强调、推崇植根于特殊的历史情境,包含着深厚的道德哲学关切,但其将崇高与东方相关联的历史哲学预设,仍旧难逃西方中心主义的藩篱。德国古典美学又敏锐捕捉到,在近代,艺术的本质规定由摹仿转向对个体内心情感的呈现。它一方面为艺术转型提供了现代理解,另一方面始终难以克服现代艺术与生活的分离,而自身最终也走向了理论解体。德国古典美学的成型离不开对英国文化观念与艺术趣味的接纳,以及对法国启蒙批判精神和社会理念的吸收,但在它尝试摄纳、平衡这些异质性因素的同时,并没有达到自身的理论预期,为人们找到一条现实的社会解放或审美解放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古典美学 崇高 艺术转型 英法文化 历史现场
下载PDF
论《德意志观念论最初体系纲领》中作为“人类导师”的诗歌之奠基功能
5
作者 徐贤樑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2-189,共8页
德国观念论者和早期浪漫派在《德意志观念论最初体系纲领》中尝试重新为人类生活共同体奠定一种正当性,这一构想被称为构建"新神话"的理念。他们构建"新神话"的初衷乃是政治批判,这一批判的基础是建立在机械国家和... 德国观念论者和早期浪漫派在《德意志观念论最初体系纲领》中尝试重新为人类生活共同体奠定一种正当性,这一构想被称为构建"新神话"的理念。他们构建"新神话"的初衷乃是政治批判,这一批判的基础是建立在机械国家和有机国家的区分上的,在他们眼中,前者是缺乏理念作为正当性依据的无生命的机器,而后者才是"服务于理念"富于生气的共同体。在这一基础上,他们进而提出,只有通过重新赋予诗歌神话的原初功能,才能重建整个人类生活共同的正当性,在这个意义上,诗歌被称为"人类的导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观念论最初体系纲领》 正当性 政治批判 诗歌 新神话
下载PDF
个体教化与审美化的政治理想——论洪堡的美育思想及实践 被引量:1
6
作者 徐贤樑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5-165,共11页
18世纪下半叶德意志思想界掀起了新古典人文主义运动,强调以古希腊人性格的完满性为楷模,通过教化全面实现自身禀赋臻于“人性理念”,进而在文化层面构建起德意志公民的政治身份,威廉·冯·洪堡的美育思想乃是此思潮影响下政治... 18世纪下半叶德意志思想界掀起了新古典人文主义运动,强调以古希腊人性格的完满性为楷模,通过教化全面实现自身禀赋臻于“人性理念”,进而在文化层面构建起德意志公民的政治身份,威廉·冯·洪堡的美育思想乃是此思潮影响下政治学、美学与教育学话语融合的系统性表达与实践典范。洪堡强调发挥审美创造力这一心灵机能实现个体之完善,在与他人的联结中达到多样性之统一,并以古典希腊的审美形象为引导,尝试造就统一的德意志民族。而洪堡的构想在教育改革实践中却暴露出现实政治需求与个体性审美原则的内在矛盾;随着古典理想的衰落,其所奠立的人文主义教育也滑向精英主义,成为一次并不成功的现代教育制度改革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冯·洪堡 美育 新古典人文主义 个体理想 教育改革
原文传递
世界历史范式中的艺术类型——黑格尔艺术类型的启蒙现代性飞跃与审美现代性困境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政文 徐贤樑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4-43,共10页
黑格尔构建了统一的世界历史哲学,使历史与艺术找回了深刻关联,真正确立了艺术史的观念。他理解的艺术类型不是艺术分类,而是世界历史的艺术形态,由此世界史与艺术史实现了同构。他将理性视为世界史与艺术史的共同本质,呈现出现代性内... 黑格尔构建了统一的世界历史哲学,使历史与艺术找回了深刻关联,真正确立了艺术史的观念。他理解的艺术类型不是艺术分类,而是世界历史的艺术形态,由此世界史与艺术史实现了同构。他将理性视为世界史与艺术史的共同本质,呈现出现代性内部启蒙理性与审美感性的双重结构。在提升审美感性为艺术史的建构材料的同时,他使理性成为支配艺术的决定力量,导致艺术在审美感性领域的独立意义被取消。理性的启蒙现代性与感性的审美现代性之间的结构失衡乃是整个现代性合法性危机的写照。在日趋复杂的艺术实践现场中,充分反思黑格尔艺术类型学说、重建历史理性、确立新的艺术史理解观,是走出审美现代性困境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史 启蒙现代性 审美现代性 审美感性 合法性危机 启蒙理性 艺术史 艺术分类
原文传递
“与现实生命思维性沟通” ——黑格尔与西方现代阐释学 被引量:1
8
作者 徐贤樑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2-32,共11页
黑格尔认为存在整体的发展是合乎理性的,因而过去、现在和未来处在一种必然的逻辑联系之中,这种历史性是黑格尔思想的核心特征。伽达默尔认为,在有关理解本性的问题上,黑格尔这一思想洞见超越了施莱尔马赫一般阐释学偏重方法论的局限,... 黑格尔认为存在整体的发展是合乎理性的,因而过去、现在和未来处在一种必然的逻辑联系之中,这种历史性是黑格尔思想的核心特征。伽达默尔认为,在有关理解本性的问题上,黑格尔这一思想洞见超越了施莱尔马赫一般阐释学偏重方法论的局限,正确规定了阐释学的任务。一方面,西方现代阐释学以黑格尔历史性思想为突破口实现了思想转向:海德格尔从中得到启示,直面“存在的历史”这一哲学的核心问题,其运思变得更富于阐释学性;伽达默尔则以海德格尔的思想基础为出发点,对之进行了吸纳和改造,构建了效果历史学说。另一方面,西方现代阐释学又无一例外地反对黑格尔历史性概念中逻辑与历史的同构性。事实上,在黑格尔看来,逻辑并非外在附会到历史之上的思想预设,而是通过历史的发展被揭示出的内在秩序。因而,历史性对黑格尔而言并不是指历史按照哲学家头脑中设想的逻辑范畴发展,而是指对历史意义的可理解性做思维上的把握,从这个角度看,黑格尔并未否定历史意义和理解本身的开放性,或许现代阐释学仍能从黑格尔的历史性概念中汲取养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西方现代阐释学 历史性 存在的历史 效果历史意识
原文传递
从“意识的发现之旅”到“精神的奥德赛”——教养小说模式下的《精神现象学》
9
作者 徐贤樑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7-178,共12页
个体的教化(Buidung)乃是启蒙以来德意志人文主义思潮的核心。在启蒙教化观的基本框架下,可将德语教养小说与《精神现象学》视作同一理想的不同呈现:前者诉诸文学叙述,而后者则依托哲学思辨„在共同的思想史语境中,教养小说这一文体特殊... 个体的教化(Buidung)乃是启蒙以来德意志人文主义思潮的核心。在启蒙教化观的基本框架下,可将德语教养小说与《精神现象学》视作同一理想的不同呈现:前者诉诸文学叙述,而后者则依托哲学思辨„在共同的思想史语境中,教养小说这一文体特殊的结构性要素被内化到《精神现象学》的内容建构中,呈现为个体意识通过发现自身本质完成自我教化的过程。而黑格尔并不使之停驻于“意识的发现之旅”,更要其证成纯粹科学概念的演绎。精神整体通过回忆确立起个体意识教化的必然性,这也构成《精神现象学》独特的“思辨陈述”形式,而精神概念对自身形成之检验的过程就是“精神的奥德赛”。借此黑格尔确立了概念自我构造的方法,超越了文学叙述中形式与内容互相外在的局限,进而证明了个人教化完成与科学概念演绎间的绝对一致性,最终建构起《精神现象学》与其体系内在的统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精神现象学》 教养小说 思辨陈述 教化
原文传递
继承与创新:德国古典美学研究的积淀与开拓——“德国古典美学高层论坛”综述
10
作者 徐贤樑 《上海文化》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6-119,共4页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德国古典美学作为马克思文艺思想的重要来源,对中国美学界产生了持续而深远的影响,其间经历了大大小小的争辩、批判和接受,对中国当代文论的自我建构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由复旦大学中文系举办的“德国古典美学高...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德国古典美学作为马克思文艺思想的重要来源,对中国美学界产生了持续而深远的影响,其间经历了大大小小的争辩、批判和接受,对中国当代文论的自我建构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由复旦大学中文系举办的“德国古典美学高层论坛”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11月5日举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古典美学 高层论坛 继承与创新 美学研究 综述 积淀 中国当代文论 学术研讨会
原文传递
析青年卢卡奇的文化理论
11
作者 徐贤樑 《上海文化》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X期62-70,126,共10页
卢卡奇是20世纪最重要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他青年时期发表的《心灵与形式》、《小说理论》等著作虽然分析文学和艺术,但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美学著作,而在孜孜不倦追求一种文化重建,期望由此扭转被异化的资产阶级日常生活。卢... 卢卡奇是20世纪最重要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他青年时期发表的《心灵与形式》、《小说理论》等著作虽然分析文学和艺术,但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美学著作,而在孜孜不倦追求一种文化重建,期望由此扭转被异化的资产阶级日常生活。卢卡奇之后一系列著作中的许多问题都与青年时期的文化思想有着相应的连续性。诚如斯言,《小说理论》不是指向一种新的文学形式,而是趋向一个新的世界。在资本主义文化崩溃后,在这个新的世界能出现一种超越物化、和人真正相称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卡奇 文化重建 心灵与形式 统一的文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