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管芯旋转法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1
作者 徐铭术 周先科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13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管芯旋转法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带管芯的气管导管前端塑成J形,在经口插管时,以气管导管前端紧贴会厌边缘,盲探法向喉口方向插入,然后退出管芯1.5cm,使气管导管前端更柔软,以便更易将导管插入气管内,然... 目的探讨改良管芯旋转法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带管芯的气管导管前端塑成J形,在经口插管时,以气管导管前端紧贴会厌边缘,盲探法向喉口方向插入,然后退出管芯1.5cm,使气管导管前端更柔软,以便更易将导管插入气管内,然后顺时针旋转气管导管(带管芯)180°,同时用力向前推进,边进边退管芯,使气管导管逐段进入气管,完成气管插管。选择96例ASAⅠ-Ⅱ拟在气管内插管全麻的患者,均在麻醉诱导后发现喉镜暴露的程度为Ⅲ级(不能显露声门,只能看见会厌前端)且会厌较为靠近咽后壁,随机分为A组47例,B组49例。A组采用常规气管插管方法插管,B组采用改良管芯旋转法气管插管。结果 A组(47例)3次内完成气管插管的患者为9例,成功率19.15%,B组(49例)一次插管成功24例,第二次插管成功8例,第三次插管成功3例,成功率71.43%,A组B组未完成插管者均改由纤支境气管插管。两组3次内完成气管插管成功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良管芯旋转法气管插管用于困难气管插管,方法简便,无需特殊设备和材料,效果确切可靠,是一种安全有效且损伤小的方法,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困难气管插管 管芯 会厌
下载PDF
肘关节以下肌腱神经吻合术麻醉方式的探讨
2
作者 徐铭术 周先科 罗令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第33期114-115,共2页
目的探讨0.20%罗哌卡因37.5mL与0.30%罗哌卡因25mL单次臂丛麻醉在肘关节以下肌腱神经吻合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50例ASAⅠ~Ⅱ级拟行肘以下肌腱神经吻合术患者随机双盲分两组:A组(0.20%罗哌卡因组)腋路臂丛用药为0.20%罗哌卡因37.5mL,... 目的探讨0.20%罗哌卡因37.5mL与0.30%罗哌卡因25mL单次臂丛麻醉在肘关节以下肌腱神经吻合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50例ASAⅠ~Ⅱ级拟行肘以下肌腱神经吻合术患者随机双盲分两组:A组(0.20%罗哌卡因组)腋路臂丛用药为0.20%罗哌卡因37.5mL,B组(0.30%罗哌卡因组)腋路臂丛用药为0.30%罗哌卡因25mL,术中连续观察心电图(ECG),血压(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分别记录麻醉前,手术开始,手术开始后15、30、45、60min,术后1h平均动脉血压(MAP)和心率,以及感觉神经阻滞起效及维持时间,麻醉后前臂及手指活动情况。结果两组最高阻滞平面及达到时间相似(P>0.05),但A组有22例前臂及手指可活动且能满足外科手术要求,B组只有6例前臂及手指可活动且能满足手术要求(P<0.05)。结论 0.20%罗哌卡因臂丛麻醉用于肘关节以下肌腱神经吻合手术安全有效,与0.30%罗哌卡因相比,上肢运动神经阻滞情况少,更能保留自主运动,通过患者听从指令的运动,判断断裂的神经肌腱的来源,更适用于肌腱神经吻合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臂丛麻醉 肌腱神经吻合术
下载PDF
妇产科术中腰-硬联合麻醉布比卡因用量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沈华 邹志鸿 徐铭术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28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使用腰-硬联合麻醉中布比卡因的用量。方法:收集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在我院行腰-硬联合麻醉的妇产科手术患者240例,其中,剖宫产手术患者、附件包块切除患者和子宫全切术患者各80例,再将这3组不同类型的妇产科手...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使用腰-硬联合麻醉中布比卡因的用量。方法:收集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在我院行腰-硬联合麻醉的妇产科手术患者240例,其中,剖宫产手术患者、附件包块切除患者和子宫全切术患者各80例,再将这3组不同类型的妇产科手术患者分别按照身高分成4个亚组,即150~155 cm组、156~160 cm组、161~165 cm组和166~170 cm组,每个亚组20例。比较不同类型手术不同身高亚组患者在术中使用布比卡因的用量、药物起效时间、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等,观察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不同类型手术组和不同身高亚组之间布比卡因药物用量存在差异,用量随着身高的增加而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在平均动脉压力(MAP)、起效时间、牵拉反应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师应根据不同手术类型和患者的身高采用不同的麻醉药用量,改善麻醉效果,减轻麻醉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硬联合麻醉 布比卡因 用量
下载PDF
异丙酚复合咪达唑仑与舒芬太尼在老年无痛结肠镜检查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沈华 邹志鸿 +4 位作者 徐铭术 徐锦 王茜 周先科 邹定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24期4704-4706,4786,共4页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咪达唑仑与舒芬太尼在老年无痛结肠镜检查的麻醉效果。方法:将2010年5月至2011年9月期间共126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42例,即异丙酚组(A组),舒芬太尼+异丙酚组(B组),咪达唑仑+舒芬太尼+异丙酚组(C组)。比较各组用药...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咪达唑仑与舒芬太尼在老年无痛结肠镜检查的麻醉效果。方法:将2010年5月至2011年9月期间共126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42例,即异丙酚组(A组),舒芬太尼+异丙酚组(B组),咪达唑仑+舒芬太尼+异丙酚组(C组)。比较各组用药前、术中及苏醒后的SBP、DBP、HR、SPO2,同时比较异丙酚用药总量、苏醒时间和留院观察时间。结果:三组患者在用药后5 min SBP、DBP、HR、SpO2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B组与C组SBP、DBP的组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HR组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SBP、DBP、HR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异丙酚用量,恢复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不良反应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咪达唑仑与舒芬太尼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无痛结肠镜麻醉方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咪达唑仑 舒芬太尼 结肠镜
原文传递
异丙酚对人肺血管内皮细胞中ACEⅡ表达的影响
5
作者 沈华 徐铭术 +3 位作者 徐锦 王茜 周先科 李志坚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16期3119-3122,共4页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人肺动脉内皮细胞中ACE2的影响。方法:以人肺动脉内皮细胞为研究对象,利用Real-time PCR检测不同浓度(1、10、20、40、50μmol/L)异丙酚在不同时间点(6、12、18、24、30h)对HPAEC中ACE2 mRNA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人肺动脉内皮细胞中ACE2的影响。方法:以人肺动脉内皮细胞为研究对象,利用Real-time PCR检测不同浓度(1、10、20、40、50μmol/L)异丙酚在不同时间点(6、12、18、24、30h)对HPAEC中ACE2 mRNA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1、10、20、40、50μmol/L)异丙酚对HPAEC中ACE2蛋白表达的影响;观察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LY294002对异丙酚调节HPAEC中ACE2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异丙酚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可提高人肺动脉内皮细胞ACE2mRNA水平(P<0.05)。但异丙酚浓度为1μmol/L时对ACE2 mRNA水平表达无明显影响(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异丙酚可增加HPAEC中ACE2蛋白的表达,且在24 h内具有剂量依赖性。异丙酚在24h时剂量依赖性提高Akt的磷酸化,而LY294002可逆转异丙酚对Akt磷酸化的影响。结论:异丙酚可分别通过PI3K/Akt信号途径上调ACE2的表达,使RAS轴处在动态平衡中,从而发挥舒张血管和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