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成像定量灌注参数评价子宫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徐阿巧 赵振华 +5 位作者 杨建峰 韦明珠 郑静 鲁君敏 胡红杰 张盛箭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05-709,共5页
子宫肿瘤的发展和转移依赖于肿瘤血管生成。多期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定量分析可根据多种已知的药物动力学模型,采用时间-信号曲线进行分析,模拟出血管(血浆)内外对比剂的分布规律和交换过程,从而定量描述出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所获得... 子宫肿瘤的发展和转移依赖于肿瘤血管生成。多期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定量分析可根据多种已知的药物动力学模型,采用时间-信号曲线进行分析,模拟出血管(血浆)内外对比剂的分布规律和交换过程,从而定量描述出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所获得的功能参数能准确无创地评估肿瘤血管生成状态,为子宫肿瘤良恶性鉴别、分期、疗效评估及预后判断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子宫肿瘤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数字断层融合摄影和数字X线摄影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应用价值的比较 被引量:41
2
作者 徐阿巧 翁小波 +3 位作者 郑静 李芝清 王小玲 张盛箭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67-672,共6页
目的比较乳腺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数字断层融合摄影(DBT)和数字X线摄影(DM)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绍兴市中心医院就诊、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5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 目的比较乳腺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数字断层融合摄影(DBT)和数字X线摄影(DM)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绍兴市中心医院就诊、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5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乳腺DCE-MRI、DBT和DM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评价不同影像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采用Z检验对ROC曲线下面积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比较DCE-MRI、DBT、DM对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不同影像检查方法评估早期乳腺癌病灶大小的准确率。结果DCE-MRI、DBT、DM基于BI-RADS分类诊断早期乳腺癌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0、0.832、0.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32,P=0.001)。DCE-MRI、DBT、DM诊断早期乳腺癌的敏感度分别为92.3%、70.8%、52.5%;特异度分别为65.0%、85.0%、79.3%;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3.1%、70.8%、50.8%,其中,DCE-MRI(χ^2=15.330,P=0.0001)和DBT(χ^2=5.450,P=0.020)的诊断准确率均明显高于DM。DM、DBT、DCE-MRI测量值与病理测量结果均呈显著正相关(r=0.781,r=0.847,r=0.946,P值均<0.01)。结论DCE-MRI和DBT在早期乳腺癌的检出和诊断准确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较DM能显著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效能,未普及乳腺磁共振检查的广大基层医疗单位可采用DBT提高乳腺癌早期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数字乳腺X线摄影 数字乳腺断层融合
下载PDF
三种不同药代动力学模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3
作者 王小玲 宋坤 +2 位作者 杨立铭 徐阿巧 赵娟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28期125-128,133,F0003,共6页
目的探讨Extended Tofts模型、Reference模型、Exchange模型三种不同药代动力学模型在诊断乳腺癌中的诊断效能。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50例乳腺肿块患者按照病理学诊断结果分为乳腺良性病变组(n=19)、乳腺癌组(n=31... 目的探讨Extended Tofts模型、Reference模型、Exchange模型三种不同药代动力学模型在诊断乳腺癌中的诊断效能。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50例乳腺肿块患者按照病理学诊断结果分为乳腺良性病变组(n=19)、乳腺癌组(n=31)。所有患者在术前接受双侧乳腺DCE-MRI检查,采用Extended Tofts模型、Reference模型、Exchange模型分别计算乳腺肿瘤的定量灌注参数。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乳腺肿瘤定量灌注参数,选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定量灌注参数,绘制鉴别诊断乳腺癌的ROC曲线,比较各定量灌注参数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乳腺癌组患者Extended Tofts模型中的Ktrans、Kep、Ve、Vp值均明显大于乳腺良性病变组,乳腺癌组Reference模型中的Ktrans、Kep值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乳腺癌组患者Exchange模型中的Ve、Vp值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xtended Tofts模型中Ktrans、Kep值以及Reference模型中Ktrans值在鉴别诊断乳腺癌中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AUC均达到0.8以上,敏感度分别为93.55%、87.10%和83.87%,特异度分别为84.21%、73.68%和73.68%,准确度分别为90.00%、82.00%和80.00%。结论三种药代动力学模型在鉴别诊断乳腺癌上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中Extended Tofts模型中Ktrans、Kep值及Reference模型中Ktrans值在鉴别诊断乳腺癌上的诊断效能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对比增强MRI Extended Tofts模型 Reference模型 Exchange模型 乳腺癌
下载PDF
数字化乳腺断层融合摄影对致密型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4
作者 徐阿巧 何红琴 +2 位作者 施秋军 李芝清 张盛箭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6-192,共7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乳腺断层融合摄影(DBT)在致密型乳腺患者中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效能。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绍兴市中心医院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的163例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的资料(良性病灶58个,恶性病灶122个,共计180个)。根... 目的:探讨数字化乳腺断层融合摄影(DBT)在致密型乳腺患者中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效能。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绍兴市中心医院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的163例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的资料(良性病灶58个,恶性病灶122个,共计180个)。根据BI-RADS标准患者乳腺腺体类型均归类于不均质致密腺体型和极度致密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乳腺MRI、DBT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评价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用Z检验对ROC曲线下面积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比较乳腺MRI和DBT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检出率、诊断准确率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MRI、DBT术前评估乳腺病灶大小的准确度。结果:MRI、DBT对乳腺良性病变的检出率和准确率分别为91.4%、75.9%和89.7%、6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8、8.617,P<0.05或P<0.01);MRI、DBT对乳腺恶性病变的检出率和准确率分别为98.4%、95.1%和94.3%、9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68、0.569,均P>0.05)。MRI、DBT诊断致密型乳腺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0、0.8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60,P>0.05)。MRI、DBT诊断致密型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分别为93.3%、86.7%,特异度分别为68.3%、79.1%。DBT、MRI测量值与病理测量结果呈正相关(r=0.887、0.949,均P<0.01)。结论:DBT简单易行,能较好地诊断致密腺体背景下乳腺的良恶性病变,尤其对乳腺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与乳腺MRI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影像学诊断 乳腺肿瘤/病理学 乳腺疾病/影像学诊断 乳腺疾病/病理学 磁共振波谱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多序列MR成像在PTB与纤维腺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徐阿巧 张盛箭 何红琴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12期2184-2185,共2页
目的 探讨乳腺多序列MR成像及动态增强在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15例叶状肿瘤与52例纤维腺瘤MR表现,分析比较两组病例发病年龄、病灶大小、形态特征、平扫T1WI和T2WI信号、动态增强特征、DW... 目的 探讨乳腺多序列MR成像及动态增强在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15例叶状肿瘤与52例纤维腺瘤MR表现,分析比较两组病例发病年龄、病灶大小、形态特征、平扫T1WI和T2WI信号、动态增强特征、DWI信号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以及病灶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表达.结果 叶状肿瘤患者的平均年龄略大于乳腺纤维腺瘤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形状、内部信号是否均匀,是否存在囊变出血,动态增强检查中后期TIC类型在乳腺叶状肿瘤(PTB)与纤维腺瘤之间鉴别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叶状肿瘤ADC值低于正常乳腺组织或纤维腺瘤,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 PTB和纤维腺瘤在MR滚现上具有各自特征性表现,对年龄较大,结合短期内肿块迅速增大病史,肿块体积较大分叶状,内部信号不均匀(囊性、出血),ADC值低于纤维腺瘤,TIC曲线表现为平台型考虑PTB,动态增强能更好地鉴别PTB和乳腺纤维腺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叶状肿瘤 磁共振成像 纤维腺瘤 鉴别诊断
下载PDF
~1H-MRS、DWI联合DCE-MRI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徐阿巧 李军 +4 位作者 翁小波 郑静 何红琴 李芝清 王小玲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9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扩散加权成像(DWI)三者联合应用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良恶性病变80例,术前在乳腺常规MRI平扫基础上均行DCE-MRI、~1H-MRS和DW... 目的探讨乳腺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扩散加权成像(DWI)三者联合应用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良恶性病变80例,术前在乳腺常规MRI平扫基础上均行DCE-MRI、~1H-MRS和DWI检查,分析乳腺病变形态学表现、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胆碱峰以及测量其表面扩散系数(ADC)值,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DCE、DCE+~1H-MRS、DCE+DWI、DCE+DWI+~1H-MRS四组不同组合方式对乳腺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80例患者中共计86个病灶,良性32例38个病灶,恶性48例均为单发病灶。DCE、DCE+~1H-MRS、DCE+DWI、DCE+DWI+~1H-MRS基于BI-RADS分类诊断恶性乳腺病变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0.89、0.96、0.97。四种检查方式在乳腺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1.57、8.42、8.41,P均<0.05),其中DCE+DWI与DCE+~1H-MRS+DWI检查方式的诊断效能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0.31、0.53、1.09,P均>0.05),且DCE+DWI对乳腺恶性病变的准确率高于DCE+~1H-MRS(χ~2=4.53,P<0.05)。结论 DCE+DWI诊断效能高于DCE+~1H-MRS,能较好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并与DCE、~1H-MRS、DWI三者联合的诊断效能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 扩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徐阿巧 李军 牛忠锋 《浙江临床医学》 2014年第2期301-302,共2页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 of the spinal cord,SCD)是由于维生素B12的摄入、吸收、结合、转运或代谢障碍所致的神经系统变性的一种疾病,主要累及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表现为双下肢深感觉障碍、感...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 of the spinal cord,SCD)是由于维生素B12的摄入、吸收、结合、转运或代谢障碍所致的神经系统变性的一种疾病,主要累及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表现为双下肢深感觉障碍、感觉性共济失调、痉挛性瘫痪及周围神经病变,通常伴有恶性贫血。但由于脊髓后侧索的症状可由多种疾病引起,所以只有因维生素B12缺乏者所致的脊髓病变称为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本病临床较少见,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特征。本文搜集几年来临床确诊脊髓SCD并经MDR检查患者12例资料作一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MRI表现 诊断价值 维生素B12缺乏 周围神经病变 感觉性共济失调 神经系统变性 深感觉障碍
下载PDF
数字乳腺断层融合技术的辐射剂量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军 徐阿巧 +3 位作者 单秧女 吕沙沙 何红琴 李芝清 《浙江创伤外科》 2021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数字乳腺断层融合技术(DBT)的平均腺体剂量(AGD)、曝光条件与不同乳腺腺体类型、乳腺压迫厚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数字乳腺X线机进行乳腺检查共计160个病例,每例患者检查先行常规数字乳腺X线((DM)... 目的探讨数字乳腺断层融合技术(DBT)的平均腺体剂量(AGD)、曝光条件与不同乳腺腺体类型、乳腺压迫厚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数字乳腺X线机进行乳腺检查共计160个病例,每例患者检查先行常规数字乳腺X线((DM))检查,包括头尾位(craniocaudal,CC)和内外斜位(mediolateral oblique,MLO)双体位投照,后在同一压迫条件下完成DBT相同体位的检查扫描。比较不同乳腺腺体类型、乳腺压迫厚度下平均剂量、管电压、管电流间的差异,并进一步比较同一体位下DM与DBT腺体剂量的差异。结果当乳腺压迫力度和厚度相同时,随着腺体含量增加,AGD、管电流逐渐增加(r=0.487,P=0.001;r=0.436,P=0.04),与管电压无相关性(r=0.018,P=0.616)。随着腺体厚度的加大,AGD、管电压、管电流增加,呈密切正相关(r=0.769,r=0.679,r=0.817,P均<0.01),同一压迫状态下DM腺体平均剂量(1.17±0.39)m Gy,DBT腺体平均剂量(1.80±0.53)m 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随着乳腺腺体组织致密程度越高、乳腺压迫厚度越大,其AGD和管电流就越大,同一压迫状态下DBT腺体辐射剂量大于D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数字乳腺X线摄影 数字乳腺断层融合
下载PDF
数字乳腺断层融合技术的辐射剂量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军 徐阿巧 +3 位作者 单秧女 吕沙沙 何红琴 李芝清 《浙江创伤外科》 2020年第5期971-973,共3页
目的探讨数字乳腺断层融合技术(DBT)的平均腺体剂量(AGD)、曝光条件与不同乳腺腺体类型、乳腺压迫厚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数字乳腺X线机进行乳腺检查共计160个病例,每例患者检查先行常规数字乳腺X线((DM)... 目的探讨数字乳腺断层融合技术(DBT)的平均腺体剂量(AGD)、曝光条件与不同乳腺腺体类型、乳腺压迫厚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数字乳腺X线机进行乳腺检查共计160个病例,每例患者检查先行常规数字乳腺X线((DM))检查,包括头尾位(craniocaudal,CC)和内外斜位(mediolateral oblique,MLO)双体位投照,后在同一压迫条件下完成DBT相同体位的检查扫描。比较不同乳腺腺体类型、乳腺压迫厚度下平均剂量、管电压、管电流间的差异,并进一步比较同一体位下DM与DBT腺体剂量的差异。结果当乳腺压迫力度和厚度相同时,随着腺体含量增加,AGD、管电流逐渐增加(r=0.487,P=0.001;r=0.436,P=0.04),与管电压无相关性(r=0.018,P=0.616)。随着腺体厚度的加大,AGD、管电压、管电流增加,呈密切正相关(r=0.769,r=0.679,r=0.817,P均<0.01),同一压迫状态下DM腺体平均剂量(1.17±0.39)mGy,DBT腺体平均剂量(1.80±0.53)m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随着乳腺腺体组织致密程度越高、乳腺压迫厚度越大,其AGD和管电流就越大,同一压迫状态下DBT腺体辐射剂量大于D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数字乳腺X线摄影 数字乳腺断层融合
下载PDF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在MSCT腹部常规双期扫描影像及强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山关心 沈江潮 徐阿巧 《浙江创伤外科》 2019年第1期182-183,共2页
目的研究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NENS)不同病理分型在MSCT腹部常规双期增强扫描中的CT表现、强化特征及强化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7年4月经手术或内镜病理证实的16例胃肠道NENS在腹部常规双期增强扫描中的CT表现,计算并比较... 目的研究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NENS)不同病理分型在MSCT腹部常规双期增强扫描中的CT表现、强化特征及强化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7年4月经手术或内镜病理证实的16例胃肠道NENS在腹部常规双期增强扫描中的CT表现,计算并比较NENS病灶不同病理分型(G_1高分化、G_2中分化、G_3低分化)在平扫、动脉期、静脉期的CT均值及相互比值。结果胃肠道NENS在平扫时G_1与G_2肿瘤为结节或肿块型,G_3肿瘤以弥漫及溃疡型。G_1、G_2肿块动脉期明显强化,G_3肿块动脉期轻中度强化,静脉期均略有减低,G_1/G_3 Ⅲ期CT均值、G_2/G_3静脉期CT均值及G_1/G_2静脉期CT均值相互比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常规双期增强CT扫描对胃肠道NENS术前诊断及分期优越性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肿瘤 胃肠道肿瘤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CT自动毫安调节技术联合低对比剂增强扫描在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应用
11
作者 郑静 徐阿巧 +2 位作者 翁小波 国奇 单纪明 《浙江创伤外科》 2021年第2期382-384,共3页
目的探讨CT自动毫安(Auto mA,AM)低辐射扫描联合低对比剂CT增强扫描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经病理证实的133例160枚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分为四组。A组:120kV,250mA,对比剂用量1.2ml/kg;B组:120kV,250mA... 目的探讨CT自动毫安(Auto mA,AM)低辐射扫描联合低对比剂CT增强扫描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经病理证实的133例160枚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分为四组。A组:120kV,250mA,对比剂用量1.2ml/kg;B组:120kV,250mA,对比剂用量1.0ml/kg;C组:120kV,AM (100~400 mA),对比剂用量1.2ml/kg;D组:120kV,AM (100~400 mA),对比剂用量1.0ml/kg。记录患者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观察甲状腺结节的数量、体积、纵横比、边缘情况、增强后模糊、钙化、咬饼征及颈部淋巴结及诊断符合率,对比分析四组间CTDIvol、DLP、ED、甲状腺乳头状癌各征象及诊断符合率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四组间CTDIvol、DLP、ED有统计学差异,甲状腺乳头状癌数量、体积、纵横比、边缘情况、增强后模糊、钙化、咬饼征及诊断符合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颈部淋巴结显示率组间有统计学差异,且C、D组高于A、B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自动毫安(AM)低辐射联合低对比剂CT增强扫描在保证对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同时降低了CT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的用量,减少了辐射危害及对比剂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辐射 造影剂 危害减少 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诊断
下载PDF
功能MRI评价子宫肌瘤病理分型及其与免疫组织化学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徐阿巧 杨建峰 +5 位作者 郑静 孔建国 孙爱静 赵振华 张胜箭 胡红杰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45-450,共6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灌注参数联合表观扩散系数(ADC)参数在鉴别子宫肌瘤病理分型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其与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免疫组织化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搜集2015年9月至2...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灌注参数联合表观扩散系数(ADC)参数在鉴别子宫肌瘤病理分型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其与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免疫组织化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搜集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65例患者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普通型(30例)、富细胞型(13例)、变性型(22例),术前均行DCE-MRI增强扫描及Extenged tofts双室模型拟合计算出容量转运常数(K^(trans))、返流速率常数(K_(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_e)、血浆容积分数(V_p)及ADC值,并评价不同参数的诊断效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组织标本的MVD、VEGF的表达;比较分析定量灌注参数与免疫组织化学分数间的相关性。结果三组子宫肌瘤的定量灌注指标间存在差异,富细胞型肌瘤K^(trans)、K_(ep)、V_p值高于普通型、变性型肌瘤(P〈0.05),变性型肌瘤ADC值高于富细胞型、普通型肌瘤(P=0.01);绘制K^(trans)、K_(ep)、V_e、V_p值鉴别富细胞型肌瘤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8、0.827、0.622、0.761,ADC值鉴别退变型肌瘤的曲线下面积为0.816;子宫肌瘤K^(trans)、K_(ep)、V_p与MVD呈正相关(r=0.793,P〈0.001;r=0.528,P=0.02;r=0.445,P=0.014),定量灌注指标与VEGF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K^(trans)、K_(ep)、V_p、ADC值有助于不同病理分型子宫肌瘤间的鉴别诊断,定量灌注参数与MVD表达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定量灌注参数可以无创性评价子宫肌瘤的微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瘤 磁共振成像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原文传递
子宫平滑肌瘤MRI定量灌注参数与肿瘤微血管密度、VEGF及Ki-67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徐阿巧 赵振华 +7 位作者 杨建峰 郑静 孔建国 宗飞 韦明珠 孙爱静 阮雅文 胡红杰 《中华全科医学》 2018年第4期606-610,共5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灌注参数在鉴别子宫肌瘤病理亚型中的价值,并分析其与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Ki-67等免疫组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9月于绍兴市人民医院行子宫肌瘤切...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灌注参数在鉴别子宫肌瘤病理亚型中的价值,并分析其与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Ki-67等免疫组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9月于绍兴市人民医院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63例患者,根据病理亚型分为普通组(29例)、富细胞组(12例)、变性组(22例),术前均行DCE-MRI增强扫描,运用Extended Tofts双室模型拟合计算出定量灌注参数(K^(trans)、K_(ep)、V_e、V_p)及灌注参数彩图;免疫组化方法测定组织标本的MVD、VEGF、Ki-67的表达;比较分析3组子宫肌瘤定量灌注参数、免疫组化分数的组间差异以及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 3组子宫肌瘤的定量灌注参数指标间存在差异,富细胞组子宫肌瘤K^(trans)、K_(ep)、V_p值高于普通组及变性组(均P<0.05);子宫肌瘤K^(trans)、K_(ep)、V_e、V_p与微血管密度MVD呈不同程度正相关(r分别为0.770、0.524、0.276、0.472;均P<0.05),K^(trans)、K_(ep)、V_p与ki-67正相关(r分别为0.637、0.421、0.439;均P<0.05),Ki-67与MVD亦有相关性(r=0.681,P<0.001),定量灌注参数指标与VEGF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CE-MRI定量灌注参数有助于不同病理亚型子宫肌瘤间的鉴别诊断,且可以作为子宫肌瘤微血管情况及细胞增殖活性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