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地上的文化记忆重塑--以日本越后妻有地区的大地艺术节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徐顺毕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2-89,共8页
以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为首的艺术活动旨在以“艺术乡村”的方式让人迹稀疏的偏远乡村成为公共艺术的载体,赋予艺术以生长的形态,赋予乡村居民以共同参与艺术创作的身份,赋予观众以沉浸式的艺术体验。文章从“文化记忆”中地缘文化... 以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为首的艺术活动旨在以“艺术乡村”的方式让人迹稀疏的偏远乡村成为公共艺术的载体,赋予艺术以生长的形态,赋予乡村居民以共同参与艺术创作的身份,赋予观众以沉浸式的艺术体验。文章从“文化记忆”中地缘文化独特性与文化记忆的断裂现状切入,分析了越后妻有所在地文化特征,探究了以温情抵抗同质化的方式的“艺术乡村”项目,总结了该项目中艺术与自然的动态关联,且强调了当地民众在项目中参与的重要性。通过前期的叙述,唤醒且重构了当下乡村沉睡的“文化记忆”,以期以艺术的力量对当下中国乡村建设有所启发与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艺术 乡村 文化记忆 越后妻有
下载PDF
新类型公共艺术中的话语权力转移——以西湖国际雕塑展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徐顺毕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0年第3期122-126,共5页
"新类型公共艺术"逐渐摆脱公共艺术的政治宣传诉求,艺术作品从单一的"言说者"转向"承载者",公众拥有了更多的艺术交互途径。这一转变过程展现了艺术话语权力由艺术家转移至公众的趋势。作为中国"新... "新类型公共艺术"逐渐摆脱公共艺术的政治宣传诉求,艺术作品从单一的"言说者"转向"承载者",公众拥有了更多的艺术交互途径。这一转变过程展现了艺术话语权力由艺术家转移至公众的趋势。作为中国"新类型公共艺术"展览的典型,西湖国际雕塑展集中体现了公共艺术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呈现出艺术与江南地域文化相契合的态势。随着展览的推进,民众与艺术作品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西湖国际雕塑展不仅激活了地域文化记忆,而且也引领了公共艺术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类型公共艺术 话语权力 西湖国际雕塑展
下载PDF
德清下渚湖湿地博物馆室内概念设计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钟巧虹 徐顺毕 周超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8年第10期98-99,共2页
湿地生态在国内外不断被重视,人们通过湿地博物馆了解湿地。湿地博物馆是中国新型的一类博物馆,本文对湿地博物馆室内进行了概念设计研究,选址德清下渚湖景区,将博物馆分为大厅、湿地与人类馆、湿地标本展示馆、湿地摄影作品展示馆和德... 湿地生态在国内外不断被重视,人们通过湿地博物馆了解湿地。湿地博物馆是中国新型的一类博物馆,本文对湿地博物馆室内进行了概念设计研究,选址德清下渚湖景区,将博物馆分为大厅、湿地与人类馆、湿地标本展示馆、湿地摄影作品展示馆和德清馆五大展示区域,同时配有员工区域、教育文创区域和休闲娱乐区域。运用各种陈列方式丰富展示空间,全方面展示湿地文化;创造不同的空间氛围,使游客对空间产生共鸣;加入互动设计,最大限度的增加游客游览的体验感和互动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设计 湿地博物馆 展示设计 互动设计
下载PDF
“环境空间一体化”软装设计——以宁波大学真诚图书馆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武会会 徐顺毕 《设计》 2018年第16期143-145,共3页
"环境空间一体化"软装设计是在保留形式与审美协调性的基础上,使之更加符合当地地域特色、传承文化诉求的设计。真诚图书馆软装设计色彩呼应宁大特色砖红,通过采用天然木制家具及麻布布艺等来协调与硬装设计的和谐统一,使整... "环境空间一体化"软装设计是在保留形式与审美协调性的基础上,使之更加符合当地地域特色、传承文化诉求的设计。真诚图书馆软装设计色彩呼应宁大特色砖红,通过采用天然木制家具及麻布布艺等来协调与硬装设计的和谐统一,使整个空间层次丰富氛围温馨。文章从真诚图书馆环境空间一体化软装设计理念及对重要功能区域的设计细节入手,力图为读者提供一体化公共空间的软装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空间 一体化 软装设计 图书馆
下载PDF
盐城中韩文化广场公共艺术品“科技树”设计
5
作者 袁凯航 徐顺毕 《设计》 2024年第18期30-30,共1页
盐城中韩文化广场的设计旨在促进中韩文化交流,结合独特的城市布局和景观设计,营造一个现代而富有文化特色的公共空间。雕塑设计作为广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连接自然与人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角色。“科技树”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松树... 盐城中韩文化广场的设计旨在促进中韩文化交流,结合独特的城市布局和景观设计,营造一个现代而富有文化特色的公共空间。雕塑设计作为广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连接自然与人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角色。“科技树”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松树的挺拔形态,象征着生命力与坚韧。将这种自然形态以现代的视角重新解读,使用交错排列的金属线条来抽象呈现,既保留了松树的生命力象征,又赋予其现代科技的特征。金属线条的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几何构造,它们的交错与编织也寓意着中韩两国文化的交织与融合。金属材质的选择代表现代科技的冷硬感,而其内部结构的设计则体现了精细与复杂,象征着科技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科技树”雕塑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其内置的照明系统,点状光源通过精心设计的打孔钢板散发出来,晚上则展现出流动的灯光效果。这些灯光效果的变化不仅仅是单一的颜色或强度,它们能够变化出不同的图案或文字,为观赏者提供不同的视觉体验。这种灯光设计不仅增添了雕塑的艺术气息,也让科技的元素更加生动和具象,为观者提供了一种未来科技与自然美学融合的全新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韩文化 灯光效果 灯光设计 城市布局 几何构造 照明系统 自然美学 点状光源
下载PDF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美术教育改革研究——评《美术信息化教学设计》 被引量:4
6
作者 徐顺毕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6-86,共1页
网络资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并带来巨大的变化,同时在美术教育领域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能够激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学习知识,进而促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目标的实现。而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设计则是连接理论教学... 网络资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并带来巨大的变化,同时在美术教育领域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能够激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学习知识,进而促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目标的实现。而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设计则是连接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纽带,它以学生的"学"为核心,强调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强调"情境"创设,强调"自主学习"、"协助学习"、"混合式学习"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设计 美术教学 教学理论 信息化背景 《美术信息化教学设计》 高校美术教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