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重磁场特征与基底结构分析 被引量:35
1
作者 徐鸣洁 王良书 +3 位作者 钟锴 胡德昭 李华 胡旭芝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85-592,共8页
根据塔里木盆地的布格重力与航磁资料,通过不同高度的解析延拓、不同方向水平梯度计算,分析了盆地内部与盆地边缘重磁场特征的差异,并反演计算了基底起伏与莫霍面深度。结果显示:盆地内部重磁异常变化相对平缓,盆地边缘变化剧烈;莫霍面... 根据塔里木盆地的布格重力与航磁资料,通过不同高度的解析延拓、不同方向水平梯度计算,分析了盆地内部与盆地边缘重磁场特征的差异,并反演计算了基底起伏与莫霍面深度。结果显示:盆地内部重磁异常变化相对平缓,盆地边缘变化剧烈;莫霍面形态中部上隆,盆地南北边缘分别向南、北加深;盆地边缘的前陆盆地表现为基底深凹;盆地边缘断裂特征与内部有所不同,边缘断裂基本平行于盆地边界,规模大,延伸长。反映了刚性的塔里木岩石圈在印藏碰撞的远距离效应下发生挠曲与整体变形,盆地边缘发育大型断裂系统,使应变能主要在周边变形最强烈的区域释放,形成了盆地周边比盆地内部活动强烈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重力异常 磁异常 基底 断裂
下载PDF
南京地铁工程勘察中声波测试与分析 被引量:26
2
作者 徐鸣洁 钟锴 +3 位作者 俞缙 李晓昭 张迪 于昊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18-1024,共7页
通过将声波测井及岩芯波速测量等方法运用于南京地铁工程勘察中,利用声波测井结果与岩芯物性参数对比,进行多参数综合分析,为岩体风化程度与岩体强度变化分析提供了有效的参数。原位声波波速测量,给出了岩体波速随深度的分布特征;通过... 通过将声波测井及岩芯波速测量等方法运用于南京地铁工程勘察中,利用声波测井结果与岩芯物性参数对比,进行多参数综合分析,为岩体风化程度与岩体强度变化分析提供了有效的参数。原位声波波速测量,给出了岩体波速随深度的分布特征;通过原位测井波速与室内岩芯波速的对比测量,分析了不同强度岩石在不同测量条件下的差异;对原位测井波形特征的振幅变化、衰减特性分析,可进一步了解岩体的结构性质,从而证明声波测井是工程地质勘察中一种快速、经济、有效的岩体原位测试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勘察 声波 波速 岩体风化程度 裂隙
下载PDF
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岩浆作用的深部条件制约 被引量:31
3
作者 徐鸣洁 舒良树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1-33,共13页
通过对中国东南部区域地质条件的分析和地球物理资料的研究 ,获得了如下认识 :1.区域构造作用和基底物质成分影响并制约着晚中生代岩浆活动 ,岩浆岩的分区性具有很好的地表与深部一致性 ;2 .按岩浆岩类型可分三区 ,即沿海钙碱性中酸性火... 通过对中国东南部区域地质条件的分析和地球物理资料的研究 ,获得了如下认识 :1.区域构造作用和基底物质成分影响并制约着晚中生代岩浆活动 ,岩浆岩的分区性具有很好的地表与深部一致性 ;2 .按岩浆岩类型可分三区 ,即沿海钙碱性中酸性火山 -侵入杂岩区、武夷山弱过铝花岗质火山 -侵入杂岩区和赣江以西强过铝花岗岩区 ,三者之间分别被政和—大埔断裂与赣江断裂所分隔 ;3.在沿海地区 ,存在局部高导层 ,推测与拉开裂解有关。玄武岩浆底侵和碱性花岗岩形成与晚白垩世拉张作用关系密切 ;4 .政和—大埔、赣江和长乐—南澳三大断裂是重力梯度带或梯度突变带 ,且深部地球物理场存在明显差异 ,可能是壳幔作用剧烈的场所 ;5.存在中地壳低速带 ,厚2~ 4km ,为地壳部分熔融或韧性变形产物 ,推测是部分晚中生代花岗岩浆的策源地 ;6.支持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岩浆作用的板块俯冲 +陆内玄武岩浆底侵的成因模式 ,日本中央构造线—台湾纵谷带是中生代太平洋板块朝东亚陆缘消减的俯冲带和缝合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作用 地球物理 晚中生代 中南 火成岩 基底构造 重磁异常 深部结构
下载PDF
利用地球物理资料对沧东断裂带演化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徐鸣洁 朱文斌 +2 位作者 胡德昭 王勤 马瑞士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1期51-61,共11页
本文对横切沧东断裂带(中南部)的23条地震剖面进行分析解释,计算出各剖面的地层厚度和断距,并结合重、磁资料,对沧东断裂带和黄骅坳陷西部的构造演化进行了定量研究,发育特征为:沧东断裂带(中南部)在时间演化上可分为四期,... 本文对横切沧东断裂带(中南部)的23条地震剖面进行分析解释,计算出各剖面的地层厚度和断距,并结合重、磁资料,对沧东断裂带和黄骅坳陷西部的构造演化进行了定量研究,发育特征为:沧东断裂带(中南部)在时间演化上可分为四期,空间演化上可分为六段,且控制了黄骅坳陷西部的反转构造;沧东断裂带作为黄骅坳陷的西界断裂,在中生代早中期为逆冲断层,中生代晚期至新生代转为正断层,它控制了坳陷的构造演化,对油气运移和富集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带 层位断距 反转构造 演化特征 地球物理
下载PDF
江苏及邻区现代应力场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徐鸣洁 姜永基 周翠英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83-388,共6页
利用1980年1月至1991年2月间江苏及邻区天然地震的P波初动符号,按不同深度分层计算平均节面解,分析江苏及邻区现代应力场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为NEE—SWW方向,主张应力为NNW—SSE方向... 利用1980年1月至1991年2月间江苏及邻区天然地震的P波初动符号,按不同深度分层计算平均节面解,分析江苏及邻区现代应力场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为NEE—SWW方向,主张应力为NNW—SSE方向。在不同深度上表现出中、深部层应力方向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场 压应力 张应力 空间分布 江苏 地震地质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部航磁数据变换处理与基底断裂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徐鸣洁 王良书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C00期157-164,共8页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西部1:20万航磁数据的变换处理,结合地震等资料综合分析,研究了塔里木盆地西部的基底断裂分布,揭示了断裂分布特征:(1)盆地西北部断裂主要为NEE走向,并与NW向断裂组合形成“矩形”结构的断裂分布区带,反映了...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西部1:20万航磁数据的变换处理,结合地震等资料综合分析,研究了塔里木盆地西部的基底断裂分布,揭示了断裂分布特征:(1)盆地西北部断裂主要为NEE走向,并与NW向断裂组合形成“矩形”结构的断裂分布区带,反映了盆地北缘向天山俯冲而形成的挤压作用;(2)盆地中部巴楚及巴楚以东断裂分布区由NW及NWW向断裂形成“Y”字形断裂组合,并广泛发育二叠纪火山岩;(3)盆地西南缘发育有NW和NWW向断裂,是青藏高原西北缘与塔里木盆地间俯冲碰撞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磁数据 变换处理 基底 塔里木盆地 磁异常 断裂 岩体
下载PDF
太湖地区深部构造研究
7
作者 徐鸣洁 胡德昭 黄钟瑾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1期106-115,共10页
运用地球物理方法研究深部地质结构是目前应用最广、最有效的方法。为了研究太湖穹窿的深部构造背景及太湖穹窿形成机制,作者利用重、磁资料反演计算获得太湖地区浅变质岩系顶界面、磁性层顶界面、居里面和莫霍面的深度,分析了各界面... 运用地球物理方法研究深部地质结构是目前应用最广、最有效的方法。为了研究太湖穹窿的深部构造背景及太湖穹窿形成机制,作者利用重、磁资料反演计算获得太湖地区浅变质岩系顶界面、磁性层顶界面、居里面和莫霍面的深度,分析了各界面的特征,以及深部构造与太湖穹窿在成因上的联系。提出浅变质岩系底部为区内深部的主要滑脱面,在区域挤压力作用下,滑脱面上的塑性层增厚,使其上部岩层弯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构造 重力异常 磁异常 反演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北缘库车前陆盆地地温梯度分布特征 被引量:73
8
作者 王良书 李成 +6 位作者 刘绍文 李华 徐鸣洁 王勤 葛锐 贾承造 魏国齐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03-407,共5页
结合塔里木库车前陆盆地的 10 9口井的地温数据 ,给出了库车盆地的地温场分布特征 .库车盆地各构造单元的平均地温梯度值为 18~ 2 8℃ km ,与我国其他大、中型沉积盆地相比 ,仍然偏低 .库车前陆盆地整体上是属于低温冷盆 ,山前带部位 ... 结合塔里木库车前陆盆地的 10 9口井的地温数据 ,给出了库车盆地的地温场分布特征 .库车盆地各构造单元的平均地温梯度值为 18~ 2 8℃ km ,与我国其他大、中型沉积盆地相比 ,仍然偏低 .库车前陆盆地整体上是属于低温冷盆 ,山前带部位 ,依奇克里克、克拉苏和大宛齐等构造分区是低温冷盆中的高地温梯度带 ;从山前带由北向南 ,地温梯度逐渐降低 .在盆地的南部 ,地温梯度又存在明显差异 .总体上 ,地温梯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 ,趋于一致 ,但在不同地质构造条件下其变化的速率不同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地温梯度与盆地形成和构造演化的关系以及油气勘探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温梯度 地质构造 库车前陆盆地 地温场 塔里木盆地北缘
下载PDF
中国东北地区航磁特征及居里面分析 被引量:38
9
作者 胡旭芝 徐鸣洁 +5 位作者 谢晓安 王良书 张庆龙 刘绍文 解国爱 冯昌阁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74-1681,共8页
中国东北地区位于西伯利亚和华北地块之间,中、新生代本区受西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影响,由于多期构造作用,导致地质构造形态极为复杂.本文通过分析航磁异常场,认识研究区的构造特征,并利用航磁异常数据的功率谱法反演居里等温面.航磁异常... 中国东北地区位于西伯利亚和华北地块之间,中、新生代本区受西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影响,由于多期构造作用,导致地质构造形态极为复杂.本文通过分析航磁异常场,认识研究区的构造特征,并利用航磁异常数据的功率谱法反演居里等温面.航磁异常场和居里面分布特征均揭示研究区地质构造发展具有继承性;通过居里面起伏变化特征,并结合满-绥地学断面、及与大地热流分布的关系,讨论研究区地壳的热结构状态特点,结果显示居里面起伏趋势与软流圈起伏具明显的相关性;结合地震活动和地震层析成像研究,探讨了太平洋板块俯冲受阻引起岩浆和火山活动,进而导致居里面上隆的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磁异常 东北地区 谱分析 居里等温面 地球动力学
下载PDF
鄂尔多斯及邻区航磁异常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48
10
作者 王涛 徐鸣洁 +2 位作者 王良书 刘绍文 胡旭芝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3-170,共8页
本文通过对航磁异常资料进行向上解析延拓、垂向不同阶导数及磁性体边界确定新方法等处理,并结合地震震中分布对鄂尔多斯块体及邻区不同深度场源磁异常特征加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块体虽具有整体刚性的特征,但其内部也存在非均... 本文通过对航磁异常资料进行向上解析延拓、垂向不同阶导数及磁性体边界确定新方法等处理,并结合地震震中分布对鄂尔多斯块体及邻区不同深度场源磁异常特征加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块体虽具有整体刚性的特征,但其内部也存在非均质性;块体东缘的华北克拉通地区经后期改造,产生近SN向的基底软弱带;青藏高原地壳缩短增厚的同时,其东北缘下地壳韧性物质分别沿秦岭、祁连两个软弱带向周缘塑性流动,而且青藏高原巨大的NE向挤压应力造成鄂尔多斯块体逆时针旋转;鄂尔多斯块体及其边界多样化的构造特征反映了不同刚性程度的地质体在外部不同应力作用下产生了显著差异的地质构造形态,这种构造形态具有继承性和叠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磁异常 鄂尔多斯 基底构造 周缘构造
下载PDF
基于小波能谱分析的岩溶区探地雷达目标识别 被引量:50
11
作者 李才明 王良书 +3 位作者 徐鸣洁 刘元生 钟锴 张善法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99-1504,共6页
目前常用的根据记录波形的频率、振幅等特征进行岩溶区探地雷达目标识别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提出了利用小波能量谱特征进行识别的新方法.通过对岩溶区典型样本进行分析,构造雷达信号各频率成分在各尺度上的能量特征向量,得到样... 目前常用的根据记录波形的频率、振幅等特征进行岩溶区探地雷达目标识别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提出了利用小波能量谱特征进行识别的新方法.通过对岩溶区典型样本进行分析,构造雷达信号各频率成分在各尺度上的能量特征向量,得到样本模型的能量谱,将待识别目标体的能量谱特征与之比对,数据分析和实际验证表明,小波特征能量谱具有直观地显示目标信号不同特征的优点,能有效地对岩溶区探地雷达剖面目标体进行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岩溶 探地雷达 能量谱 识别
下载PDF
川西两期前陆盆地南北两段构造演化的地球物理特征 被引量:19
12
作者 钟锴 徐鸣洁 +2 位作者 王良书 贾东 魏国齐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9-32,37,共5页
区域构造演化研究结果表明 ,川西前陆盆地经历了早中生代和晚新生代两期前陆盆地演化过程。无论是前陆盆地的发育程度还是前陆变形特征及前渊带沉积作用 ,盆地的南、北两段都存在明显的差异。根据川西地区及邻区的重磁场特征 ,获得了川... 区域构造演化研究结果表明 ,川西前陆盆地经历了早中生代和晚新生代两期前陆盆地演化过程。无论是前陆盆地的发育程度还是前陆变形特征及前渊带沉积作用 ,盆地的南、北两段都存在明显的差异。根据川西地区及邻区的重磁场特征 ,获得了川西地区基底性质及主要断裂带分布的研究成果。德阳—绵阳一带刚性基底对新生代变形由南向北的传播起了阻挡作用 ,奠定了新生代变形南强北弱的格局。同时 ,一系列北西向走滑断裂带的存在进一步削弱了新生代变形作用。基底性质的差异和北西向走滑断裂带的存在是造成川西前陆盆地南、北两段差异的主要制约因素 ,直接造成了南、北两段新生代变形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地区 前陆盆地 早中生代 晚中生代 构造演化 沉积作用 走滑断裂带
下载PDF
库车前陆盆地大地热流分布特征 被引量:36
13
作者 王良书 李成 +5 位作者 刘绍文 李华 徐鸣洁 于大勇 贾承造 魏国齐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9-83,共5页
采集45块岩心样品进行热导率测试,在分析库车前陆盆地的地热场的基础上,通过温度和孔隙度的校正,获得原地热导率和地层热导率柱。根据热传导定理和热阻法计算热流值,获得了库车前陆盆地的52个大地热流值数据及其分布特征。库车前陆盆地... 采集45块岩心样品进行热导率测试,在分析库车前陆盆地的地热场的基础上,通过温度和孔隙度的校正,获得原地热导率和地层热导率柱。根据热传导定理和热阻法计算热流值,获得了库车前陆盆地的52个大地热流值数据及其分布特征。库车前陆盆地整体属于低热流冷盆,各构造单元的大地热流值为40~50mW/m2,低于我国其他大、中型沉积盆地。山前带的热流值相对较高,如依奇克里克、大宛齐、克拉等构造分区的热流值均在45mW/m2以上,是冷盆中的高热流带,也是天然气高产出带;中央坳陷部位的热流值较低(小于45mW/m2);前缘隆起部位热流值较高,如塔北的提尔根;南部的热流值东高西低,如牙哈等地区的热流值均高于45mW/m2,而西部的羊塔克、英买地区的热流值低于40mW/m2。新生代,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远距离效应使塔里木盆地和天山之间发生了强烈的盆山耦合过程,盆地边缘岩石圈挠曲和快速沉降,决定了盆地现今大地热流的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热流 热导率 库车前陆盆地 塔里木
下载PDF
用接收函数Ps转换波研究地壳各向异性——以哀牢山—红河断裂带为例 被引量:32
14
作者 徐震 徐鸣洁 +3 位作者 王良书 刘建华 钟锴 童蔚蔚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38-448,共11页
倾斜界面与各向异性介质均可使接收函数的切向分量产生明显的能量.通过对不同模型的理论接收函数的研究,可以发现倾斜界面产生的接收函数切向分量与各向异性介质产生的接收函数切向分量具有显著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到时差与周期性上.利用... 倾斜界面与各向异性介质均可使接收函数的切向分量产生明显的能量.通过对不同模型的理论接收函数的研究,可以发现倾斜界面产生的接收函数切向分量与各向异性介质产生的接收函数切向分量具有显著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到时差与周期性上.利用各向异性和倾斜界面造成的切向分量不同的周期性,可以通过加权叠加的方法突出各向异性或倾斜界面的影响,并可对接收函数径向、切向分量进行波形互相关计算,获取各向异性分裂参数.通过对布设于红河断裂附近的4个三分量宽频带流动台站的接收函数莫霍面Ps震相的研究,获得红河断裂附近的地壳各向异性快波方向为132°,快慢波时间延迟为0.24s.地壳各向异性快波方向与红河断裂带构造走向一致,与上地幔各向异性的快波方向相差近90°,表明红河断裂地区地壳与上地幔构造可能存在解耦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收函数 地壳各向异性 快慢波 红河断裂
下载PDF
吐哈盆地中央构造带正反转演化特征 被引量:17
15
作者 朱文斌 马瑞士 +4 位作者 郭令智 孙岩 徐鸣洁 胡德昭 王锋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5-131,共7页
吐哈盆地中央构造带由火焰山构造和七克台构造组成。中央构造带形成于三叠纪晚期至侏罗纪早期,表现为伸展构造特征,生长断层上盘地层厚度明显大于下盘,并于断层上盘所在的台北凹陷形成沉降中心。晚侏罗世,由于拉萨陆块与欧亚大陆的碰撞... 吐哈盆地中央构造带由火焰山构造和七克台构造组成。中央构造带形成于三叠纪晚期至侏罗纪早期,表现为伸展构造特征,生长断层上盘地层厚度明显大于下盘,并于断层上盘所在的台北凹陷形成沉降中心。晚侏罗世,由于拉萨陆块与欧亚大陆的碰撞作用导致吐哈盆地由伸展盆地转变为挤压盆地,中央构造带也于此时发生构造反转,由早期的伸展正断层转变为挤压逆断层。发生于55Ma的喜山构造事件对天山地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影响时间略有滞后,大致发生在晚渐新世至早中新世,中央构造带即在此次构造事件中强烈变形,逆冲出露于地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中央构造带 三叠纪 侏罗纪 伸展构造 碰撞作用 构造事件 断层 生长断层 正反转构造
下载PDF
福建地区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与泊松比 被引量:28
16
作者 黄晖 米宁 +3 位作者 徐鸣洁 王良书 李华 于大勇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5-474,共10页
利用在福建地区布置的12个宽频带数字地震流动台站和8个固定台站记录的远震P波波形数据进行接收函数计算,运用H-k搜索叠加方法得到了研究区的平均地壳厚度H与波速比k(=VP/VS),并运用接收函数反演方法得到了0~80km范围内的地壳和上地幔... 利用在福建地区布置的12个宽频带数字地震流动台站和8个固定台站记录的远震P波波形数据进行接收函数计算,运用H-k搜索叠加方法得到了研究区的平均地壳厚度H与波速比k(=VP/VS),并运用接收函数反演方法得到了0~80km范围内的地壳和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H-k叠加结果表明,福建地区地壳厚度在28.4~32.8km范围内,从内陆到沿海变薄,从南到北变厚;沿着NW—SE方向,泊松比分布有分带特征,沿海地区泊松比高于内陆地区;同时表明,该地区地壳可分为上、中、下地壳,地壳结构横向差异较明显,多个台站下方可发现壳内低速层,沿海地区上地幔顶部平均速度相对低,可能暗示了深部存在热异常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收函数 地壳厚度 泊松比 S波速度结构 壳内低速层 福建地区
下载PDF
利用谱分解技术进行薄储层预测 被引量:83
17
作者 徐丽英 徐鸣洁 陈振岩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9-302,共4页
采用短时窗离散傅里叶变换的频谱分解技术,实现了在频率域内通过调谐振幅的成像特征来研究储层横向变化规律的目标,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地震资料主频至高频端的地震分辨能力。本文介绍了谱分解技术的基本原理、谱分解数据体的类型及其解释... 采用短时窗离散傅里叶变换的频谱分解技术,实现了在频率域内通过调谐振幅的成像特征来研究储层横向变化规律的目标,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地震资料主频至高频端的地震分辨能力。本文介绍了谱分解技术的基本原理、谱分解数据体的类型及其解释方法,充分利用谱分解得到的一系列单一频率的调谐振幅数据体研究辽河盆地东部凹陷西斜坡铁匠炉地区近源沉积砂砾岩储层,查清了该套储层沉积相带的平面分布和有效储层横向展布特征,预测结果已被钻井所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谱分解技术 储层预测 离散傅里叶变换 地震分辨率 薄砂岩储层
下载PDF
川滇地区重力场特征与地壳变形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钟锴 徐鸣洁 +2 位作者 王良书 刘绍文 丁增勇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1-117,共7页
对川滇地区重力场特征进行了研究,获得了研究区内地壳厚度分布及变形特征。总体上,研究区内地壳厚度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川滇菱形块体中内部出现了广泛的地壳增厚现象,并可能一直延伸至菱形块体的最南端。丽江-小金河断裂带在重力场... 对川滇地区重力场特征进行了研究,获得了研究区内地壳厚度分布及变形特征。总体上,研究区内地壳厚度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川滇菱形块体中内部出现了广泛的地壳增厚现象,并可能一直延伸至菱形块体的最南端。丽江-小金河断裂带在重力场特征上表现为龙门山断裂带向西南的延伸,其东侧主体构造走向等特征与扬子地块一致,推测丽江-小金河断裂带与龙门山断裂、红河断裂带一起构成了扬子地块的西边界。滇西地区布格重力一阶导数与现今地壳变形格局总体一致,主体构造方向为北北西-近南北向,代表了“新”构造主体构造线的方向;上延至4 5km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地区 重力场 地壳变形 地壳增厚 塑性流动
下载PDF
东海盆地长江坳陷新生代反转构造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王锋 朱文斌 +2 位作者 胡德昭 徐鸣洁 赵忠岩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6-181,共6页
通过对长江坳陷中的反转构造研究,认为在长江坳陷中与反转构造相关的背斜构造、推覆构造、地垒构造对油气的存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长江坳陷的构造演化阶段划分为五期:晚白垩世古新世断陷阶段;古新世末期始新世早期挤压反转阶段;始新世... 通过对长江坳陷中的反转构造研究,认为在长江坳陷中与反转构造相关的背斜构造、推覆构造、地垒构造对油气的存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长江坳陷的构造演化阶段划分为五期:晚白垩世古新世断陷阶段;古新世末期始新世早期挤压反转阶段;始新世坳陷阶段;始新世末期的构造抬升阶段;中新世后的区域沉降阶段。用平衡剖面的方法验证了所解释的地震剖面的合理性,模拟了剖面中重点构造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定量地描述了地层拉伸、地层缩短量及褶皱隆升量,为研究有利圈闭提供了重要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盆地 长江坳陷 反转构造 平衡剖面
下载PDF
高密度电法在老山隧道勘察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20
作者 李乃旺 李晓昭 +2 位作者 徐鸣洁 梁清雨 钟凯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412-415,共4页
应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勘察宁淮高速公路南京老山隧道工程,查明了隧道YK5+280~ZK5+540段的地层分布和构造特征,并推断出鹰嘴山断层的位置和产状,结合勘察资料证明该断层为高角度逆断层。预测出隧道和断层破碎带相交处为浅部裂隙岩溶... 应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勘察宁淮高速公路南京老山隧道工程,查明了隧道YK5+280~ZK5+540段的地层分布和构造特征,并推断出鹰嘴山断层的位置和产状,结合勘察资料证明该断层为高角度逆断层。预测出隧道和断层破碎带相交处为浅部裂隙岩溶含水带中的优良导水带,该处涌水的可能性很大,其推断结果在施工中得到证实。说明高密度电法是进行隧道勘察和构造裂隙岩溶富水带探测的一种可靠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电法 老山隧道 工程勘察 浅部裂隙岩溶含水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