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后肠麻痹评估手段与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徐鹏演 王刚 江志伟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7期679-682,共4页
术后肠麻痹(postoperative ileus,POI)是外科手术特别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在各种非机械性因素的影响下引起的一种肠道运动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厌食、腹胀腹痛、术后肛门或造口排气排便延迟^([1])。POI的具体发病机制... 术后肠麻痹(postoperative ileus,POI)是外科手术特别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在各种非机械性因素的影响下引起的一种肠道运动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厌食、腹胀腹痛、术后肛门或造口排气排便延迟^([1])。POI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当前研究多认为与神经、炎症、药理作用等因素有关^([2-3])。POI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加重患者经济负担,甚至诱发其他并发症改变患者临床结局^([2])。研究表明,高龄、营养不良、围术期液体超负荷等是POI的危险因素^([3-4])。如何避免POI危险因素,构建动态化监测平台,探寻POI有效的防治措施、治疗理念对加快患者术后康复、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肠麻痹 加速康复外科 防治措施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薄荷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2
作者 孙文豪 杨扬 +2 位作者 陈恒 徐鹏演 江志伟 《江苏中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78-82,共5页
薄荷为临床常用的中药之一,具有疏风散热、清利头目、理气解郁等功效,其主要化学成分为挥发性混合物、多酚类、萜类、黄酮类、酚酸等。药理研究证实,薄荷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镇痛、抗氧化、抗生育等作用。目前对薄荷的研究主要集... 薄荷为临床常用的中药之一,具有疏风散热、清利头目、理气解郁等功效,其主要化学成分为挥发性混合物、多酚类、萜类、黄酮类、酚酸等。药理研究证实,薄荷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镇痛、抗氧化、抗生育等作用。目前对薄荷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薄荷油,对薄荷有效成分的结构关系及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尚不完善,其在胃肠道和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药理作用也未得到有效证实。未来可从以上几点出发设计实验以完善薄荷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荷 药理作用 综述
下载PDF
围手术期多维度数字化监测平台在胃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李嘉宇 江志伟 +8 位作者 王刚 潘华峰 葛苗苗 王海锋 徐鹏演 蔡雨玲 南海鸥 章程 王琼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1-608,共8页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多维度数字化监测平台在胃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22年7月至2024年1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0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5例,女15例;年龄为(64±12)岁.所有...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多维度数字化监测平台在胃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22年7月至2024年1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0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5例,女15例;年龄为(64±12)岁.所有患者遵循加速康复外科理念,采用以穿戴式监测设备为基础的围手术期多维度数字化监测平台实施围手术期管理措施.观察指标:(1)心率变异性(HRV)监测结果.(2)血糖和血氧监测结果.(3)运动和睡眠监测结果.(4)人体成分监测结果.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IQR)表示.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通过SPSS转换功能转换为正态分布资料后再进行检验.手术前后比较,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 (I)HRV监测结果.HRV指标中,从术前至术后第3天,50例患者NN间期标准差从(103±26)ms变化为(101±36)ms,每5min NN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从(45±16)ms变化为(33±12)ms,相邻NN间期之差>50 ms的心搏数占NN间期心搏总数的百分比从6.02%(4.96%)变化为5.79%(4.20%),低频功率从 376.78(468.96)ms2 变化为 742.79(525.20)ms2,高频功率从 273.61(273.58)ms2变化为397.48(164.87)ms2,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之比从1.6±0.5变化为1.6±0.6,上述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4.43,26.15,24.58,5.51,6.11,6.02,P<0.05).(2)血糖和血氧监测结果.从术前至术后第3天,50例患者血糖从6.75(2.05)mmol/L变化为6.90(2.63)mmol/L,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84,P<0.05);血氧从97.00%(5.00%)变化为97.5%(3.00%),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25,P>0.05).(3)运动和睡眠监测结果.从术前至术后第3天,50例患者运动步数从3 043(1 224)步变化为1 473(767)步,睡眠时长从(8.2±1.1)h变化为(7.3±0.8)h、睡眠评分从(80± 10)分变化为(78±5)分,上述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16.46,29.02,47.32,P<0.05).(4)人体成分监测结果.手术前后,50例患者体质量从(63±8)kg变化为(61±8)kg,体脂率从24%±8%变化为22%±9%、肌肉量从43(12)kg变化为41(17)kg,体质量指数从(23.0±2.6)kg/m2变化为(22.1±2.5)kg/m2,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19,3.00,Z=-2.78,t=7.34,P<0.05);基础代谢从(1 390±134)kcal变化为(1 379±139)kcal,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2,P>0.05).结论 围手术期多维度数字化监测平台应用于胃癌患者能精准监测围手术期应激水平和评估术后康复状态,并呈现可视化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加速康复外科 可穿戴式监测设备 数字化监测 围手术期管理
原文传递
51岁女性胃母细胞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4
作者 李嘉宇 王刚 +3 位作者 孙文豪 沈丹丽 徐鹏演 江志伟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2年第11期1619-1622,共4页
目的对1例罕见程度较高的胃母细胞瘤病例进行报道,以期为该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报道江苏省中医院2021年9月16日收治的1例51岁女性胃母细胞瘤患者的诊疗过程,整理影像资料和病理资料等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 目的对1例罕见程度较高的胃母细胞瘤病例进行报道,以期为该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报道江苏省中医院2021年9月16日收治的1例51岁女性胃母细胞瘤患者的诊疗过程,整理影像资料和病理资料等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主诉发现黑便半月余,入院后初步诊断为“胃间质瘤”,并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显示胃上皮间质混合性肿瘤,结合免疫组化标记结果倾向胃母细胞瘤。随访7个月未见复发及转移征象。结论结合已有文献报道,胃母细胞瘤的发病人群以年轻男性为主,好发部位为胃窦部,肿瘤生物学行为倾向惰性,多数病例预后良好。术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是目前明确诊断的唯一方法,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母细胞瘤 胃肿瘤 上皮和间叶双相分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