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春山指的是哪座山?
1
作者 念缓 《西部教育研究(陕西)》 2024年第4期77-79,共3页
“二月天杨柳醉春烟,三月三来山青草漫漫……”是不是下一秒就有节奏在脑海中响起?毕竟,这支来自贵州的歌谣《上春山》不仅自身旋律优美、朗朗上口,更因为春晚的创新演绎,成了今年“春节档”的真正“顶流”。随着传唱度的不断增加,许多... “二月天杨柳醉春烟,三月三来山青草漫漫……”是不是下一秒就有节奏在脑海中响起?毕竟,这支来自贵州的歌谣《上春山》不仅自身旋律优美、朗朗上口,更因为春晚的创新演绎,成了今年“春节档”的真正“顶流”。随着传唱度的不断增加,许多朋友的脑海中或许也出现了一个疑问:邀约众人来见的“春山”,到底是哪一座?“上春山”之前,一起来看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烟 三月三 春晚
下载PDF
秦腔皮影戏,这很中国
2
作者 念缓 《西部教育研究(陕西)》 2023年第6期82-84,共3页
“天地日月育乾坤……”中国-中亚峰会文艺演出《携手同行》现场,伴随节目《戏乐绽风华》拉开帷幕,锣鼓声起,嘹亮的秦腔划破了西安静谧的夜空。沉醉于磅礴的唱腔之际,外国友人更惊奇地发现,舞台后方伫立的仿古城楼上,一个个活灵活现的... “天地日月育乾坤……”中国-中亚峰会文艺演出《携手同行》现场,伴随节目《戏乐绽风华》拉开帷幕,锣鼓声起,嘹亮的秦腔划破了西安静谧的夜空。沉醉于磅礴的唱腔之际,外国友人更惊奇地发现,舞台后方伫立的仿古城楼上,一个个活灵活现的皮影小人随着乐声律动,不多一时,一幕幕历史典故在光影中娓娓道来。秦腔、皮影戏,这样的新奇组合更像是一份古老而特殊的邀约,带领远道而来的客人,重访千年前的广袤秦地,重访这两种古老艺术的血脉中自有的,中国味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影戏 秦腔 文艺演出 外国友人 历史典故 携手同行 锣鼓声
下载PDF
古人如何睡个好觉?
3
作者 念缓 《西部教育研究(陕西)》 2022年第12期84-85,共2页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几千年前,庄子满腹回味地把自己的梦境告诉世人。世人琢磨出了什么先不提,倒是现代人一瞅,多少都得向庄子投去羡慕的目光——别的不说,时不时就能做场酣梦,古人的睡眠质量还真是没得说。据中国睡眠研究...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几千年前,庄子满腹回味地把自己的梦境告诉世人。世人琢磨出了什么先不提,倒是现代人一瞅,多少都得向庄子投去羡慕的目光——别的不说,时不时就能做场酣梦,古人的睡眠质量还真是没得说。据中国睡眠研究会等机构发布的《2022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显示,2021年,超过3亿中国人存在睡眠障碍,近3/4受访者曾有睡眠困扰。所以,咱们和古人的差距到底是咋拉开的?想像他们一样睡个好觉,到底都得做点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周梦 睡眠障碍 睡眠质量 没得说 健康睡眠 白皮书 蝴蝶 庄子
下载PDF
举孝廉下的衍生品:“二十四孝”故事为何多发生在东汉?
4
作者 念缓 《西部教育研究(陕西)》 2021年第6期85-87,共3页
前阵子,浙江湖州营盘山景区内的一座“乳姑不怠”的雕塑引发热议。目前雕塑已被拆除。这座雕塑出自“二十四孝”故事,抛开其中的少数“过分孝行”,故事整体是在弘扬“孝”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那么,古人为什么会编纂一个“二十四孝... 前阵子,浙江湖州营盘山景区内的一座“乳姑不怠”的雕塑引发热议。目前雕塑已被拆除。这座雕塑出自“二十四孝”故事,抛开其中的少数“过分孝行”,故事整体是在弘扬“孝”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那么,古人为什么会编纂一个“二十四孝”的故事集,而其中的故事又为什么会发生在东汉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孝 浙江湖州 故事集 雕塑 营盘山 传统美德 举孝廉 衍生品
下载PDF
古代隐士为什么喜欢定居终南山?
5
作者 念缓 《西部教育研究(陕西)》 2021年第7期68-69,共2页
诸山众峰中,有这么一座。它绵延数百里,直耸入云,薄雾绕峰,恍若世外神居。它默然不语,入画、成诗、化词、立书、著史,成了人们悠久记忆中的那一瞬。它执守千年,邂逅着无数文人墨客、士人草庶,它记不住所有的故事,却将诸多的人生绘入自... 诸山众峰中,有这么一座。它绵延数百里,直耸入云,薄雾绕峰,恍若世外神居。它默然不语,入画、成诗、化词、立书、著史,成了人们悠久记忆中的那一瞬。它执守千年,邂逅着无数文人墨客、士人草庶,它记不住所有的故事,却将诸多的人生绘入自己的草野山石中,为后世识读、传颂。它叫终南山,被视为自古以来的隐士流连之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南山 隐士 文人墨客
下载PDF
李白、杜甫写了那么多诗,是如何流传开来的?
6
作者 念缓 《党员文摘》 2024年第9期44-45,共2页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清代文人赵翼在《论诗》中发的这句“牢骚”,从侧面说明了诗仙、诗圣在历史上人气有多么爆棚。那么问题来了,古时候没有网络,交通不发达,有时候传递一封家书都困难,这些诗作到底是怎样传播开来并流...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清代文人赵翼在《论诗》中发的这句“牢骚”,从侧面说明了诗仙、诗圣在历史上人气有多么爆棚。那么问题来了,古时候没有网络,交通不发达,有时候传递一封家书都困难,这些诗作到底是怎样传播开来并流传后世的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杜 清代文人 李白 杜甫 诗仙
原文传递
把奶吃出百种味
7
作者 念缓 《饮食科学》 2024年第5期53-53,共1页
乳白色的奶液在铜锅里咕嘟嘟地沸腾着,奶香浸润着软嫩的红枣散发的香气,和着腾起的热气弥漫了整个屋宇;鹅黄色的薄片在盘上垒了一层又一层,轻轻下一块,脂肪的醇香透过星点般的气孔,一口下去,酸爽还未展露彻底,醇厚丝滑便溢满了整个口腔……
关键词 奶液 鹅黄色 香气 醇香
下载PDF
南北方的烧麦为什么不一样
8
作者 念缓 《晚晴》 2023年第5期52-54,共3页
白生生的筋道面皮,包上晶莹剔透的糯米,夹杂上软糯浓郁的蘑菇丁,再来些浸得油亮亮的肉末--烧麦,那真是神采奕奕地在中国早餐界叱咤了数百年。从古至今,烧麦稳坐交椅,盛宠不衰,从南到北,烧麦七十二变,打开方式层出不穷。所以,剥开那层透... 白生生的筋道面皮,包上晶莹剔透的糯米,夹杂上软糯浓郁的蘑菇丁,再来些浸得油亮亮的肉末--烧麦,那真是神采奕奕地在中国早餐界叱咤了数百年。从古至今,烧麦稳坐交椅,盛宠不衰,从南到北,烧麦七十二变,打开方式层出不穷。所以,剥开那层透着米面醇香的外衣,烧麦的江湖里,藏着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开方式 七十二变 面皮 交椅 糯米 早餐 肉末 南北方
原文传递
秦腔与皮影戏:来自古老秦地的声与形
9
作者 念缓 《各界》 2023年第9期66-69,共4页
2023年5月18日,在陕西西安盛大召开的“中国一中亚峰会”文艺演出现场,伴随节目《戏乐绽风华》拉开惟幕,锣鼓声起,嗪亮的秦腔划破了西安静谧的夜空。“天地日月育乾坤……”,沉醉于磅的唱腔之际,外国友人更惊奇地发现,舞台后方仁立的仿... 2023年5月18日,在陕西西安盛大召开的“中国一中亚峰会”文艺演出现场,伴随节目《戏乐绽风华》拉开惟幕,锣鼓声起,嗪亮的秦腔划破了西安静谧的夜空。“天地日月育乾坤……”,沉醉于磅的唱腔之际,外国友人更惊奇地发现,舞台后方仁立的仿古城楼上,一个个活灵活现的皮影小人随着乐声律动,不多一时,一幕幕历史典故便在光影中娓娓道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影戏 秦腔 文艺演出 外国友人 历史典故 锣鼓声 戏乐 陕西西安
原文传递
餐桌上的“四大下酒菜”
10
作者 念缓 《晚晴》 2023年第2期46-49,共4页
烫一壶热酒,配几个小菜,是当下不少人喜欢的惬意时刻。“下酒菜”的历史,比我们想象中更长久。虽然比不得正餐的细思慢量,但在下酒这件事上古人也没放弃琢磨。蔬果、盐卤、腌菜……下酒菜的队伍逐渐壮大,配合着各种美酒,在桌台、席间、... 烫一壶热酒,配几个小菜,是当下不少人喜欢的惬意时刻。“下酒菜”的历史,比我们想象中更长久。虽然比不得正餐的细思慢量,但在下酒这件事上古人也没放弃琢磨。蔬果、盐卤、腌菜……下酒菜的队伍逐渐壮大,配合着各种美酒,在桌台、席间、舌尖绽放各种滋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卤 腌菜 美酒 下酒菜 小菜 滋味
原文传递
食物中的“三鲜”江湖
11
作者 念缓 《晚晴》 2023年第9期75-77,共3页
甬论过去还是现在,美味荟萃的“三鲜”都是大家的心头好。三鲜的花样之多,如同一道味蕾上的排列组合题,在丰富的食材中汇集成了风卷云涌的三鲜江湖。这里头,个个都是角儿。
关键词 食材 食物 花样 美味 江湖 排列组合题
原文传递
各得其所一一古人的逛街生活
12
作者 念缓 《晚晴》 2023年第8期67-69,共3页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南市买头,北市买长鞭。”按照《木兰辞》的描述,决意代父从军的木兰千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街串巷一通买买买,把自己出征的行头置办齐全。事实上,早在几千年前,逛街就成了古人必备的休闲选择。逛铺子,买好物,听小曲...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南市买头,北市买长鞭。”按照《木兰辞》的描述,决意代父从军的木兰千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街串巷一通买买买,把自己出征的行头置办齐全。事实上,早在几千年前,逛街就成了古人必备的休闲选择。逛铺子,买好物,听小曲儿,看杂耍………别说,老祖宗们逛街,不仅有逛头,更有说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辞》 代父从军 各得其所 骏马 古人
原文传递
穿越回古代记得说方言
13
作者 念缓 《学生天地(初中版)》 2023年第7期40-42,共3页
古音与现代方言“邂逅”,顾炎武在《唐韵正》里曾提到方言的一则趣事。在山东青州等地区,有着“张家庄”“李家庄”一类的地名,可在当地人的嘴里,它们却被称为“张姑庄”“李姑庄”。这可不能怪当地朋友发音有瑕疵,相反,背后自有说头。... 古音与现代方言“邂逅”,顾炎武在《唐韵正》里曾提到方言的一则趣事。在山东青州等地区,有着“张家庄”“李家庄”一类的地名,可在当地人的嘴里,它们却被称为“张姑庄”“李姑庄”。这可不能怪当地朋友发音有瑕疵,相反,背后自有说头。原来,古时候,“家”的发音便是“姑”。《离骚》有云:“羿淫游以佚兮,又好射夫封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方言 山东青州 顾炎武 《离骚》 发音
原文传递
藏在方言里的古韵
14
作者 念缓 《晚晴》 2023年第4期54-56,共3页
在普通话日益普及的今天,形形色色的方言仍是大伙儿日常生活的“硬通货”。方言里各式各样的新奇词汇层出不穷,不是当地人,还真不一定能听懂。可要往前倒推一千多年,这些词汇,却不算什么新面孔。不信,来瞅瞅。
关键词 方言 词汇 日常生活 新面孔 普通话
原文传递
古人酣睡秘诀多
15
作者 念缓 《学生天地(初中版)》 2023年第3期40-42,共3页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古人严格的时刻表。具体来说,差不多是亥时人睡,卯时起床,搁到现在,也就是晚上九点人睡,第二天六七点起床,满打满算,至少能保证八小时的睡眠时间。咱们习以为常的“月亮不睡我不睡”,在古人看来是很不健康的。...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古人严格的时刻表。具体来说,差不多是亥时人睡,卯时起床,搁到现在,也就是晚上九点人睡,第二天六七点起床,满打满算,至少能保证八小时的睡眠时间。咱们习以为常的“月亮不睡我不睡”,在古人看来是很不健康的。明代札记《五杂粗(zu)》中说:“读书不可过子时,盖人当是时,诸血归心,一不得睡,则血耗而生病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时间 时刻表 习以为常
原文传递
一直“在路上”的中国旅游专列
16
作者 念缓 《时代邮刊》 2023年第13期55-57,共3页
从“五一”到端午再到暑期,今年旅游市场逐步回暖,人们在大小假期展现出高涨的出游热情。一趟趟名称五花八门的旅游专列驶向祖国各地,载着满心欢愉的旅客奔赴美景与美食。说起来,旅游专列并不是新鲜事儿。从Y到乙再到T、K,从绿皮火车到... 从“五一”到端午再到暑期,今年旅游市场逐步回暖,人们在大小假期展现出高涨的出游热情。一趟趟名称五花八门的旅游专列驶向祖国各地,载着满心欢愉的旅客奔赴美景与美食。说起来,旅游专列并不是新鲜事儿。从Y到乙再到T、K,从绿皮火车到豪华高铁,尽管它们的“名号”和“行头”有所不同,却始终随着新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奔驰在四通八达的铁轨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专列 新鲜事儿 高铁
原文传递
有学问的外国人都怎么起中文名
17
作者 念缓 《党员文摘》 2022年第19期42-43,共2页
2021年12月26日,历史学家、耶鲁大学荣誉教授史景迁与世长辞。乍一听,可能很多人以为史景迁是一位中国人,其实这是一位西方人起的颇具东方意味的名字。史景迁本名为"乔纳森·斯宾塞"。史,景,迁--史家景仰司马迁,景迁既是... 2021年12月26日,历史学家、耶鲁大学荣誉教授史景迁与世长辞。乍一听,可能很多人以为史景迁是一位中国人,其实这是一位西方人起的颇具东方意味的名字。史景迁本名为"乔纳森·斯宾塞"。史,景,迁--史家景仰司马迁,景迁既是他本名"乔纳森"的音译,也描墓着这位中国历史研究者的追求与憧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景迁 耶鲁大学 荣誉教授 乔纳森 历史研究者 斯宾塞 中文名 外国人
原文传递
在中国的神话中,谁最孤独?
18
作者 念缓 《青年博览》 2022年第12期62-63,共2页
月宫嫦娥:桂树旁的孤影幼时,月满之时,不少孩子会指着那轮又大又圆的满月询问父母,为什么月亮里有道影子,似有似无。这时,孩子或许就能昕到嫦娥的故事。关于嫦娥奔月的文献非常丰富,人们最耳熟能详的版本大致来源于《淮南子·览冥... 月宫嫦娥:桂树旁的孤影幼时,月满之时,不少孩子会指着那轮又大又圆的满月询问父母,为什么月亮里有道影子,似有似无。这时,孩子或许就能昕到嫦娥的故事。关于嫦娥奔月的文献非常丰富,人们最耳熟能详的版本大致来源于《淮南子·览冥训》其文写道:“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恒娥窃以奔月。”这便是为人熟知的故事经过,嫦娥本是羿的妻子,眼馋着夫君拿到手的不死之药,偷食之,换来不老不死的仙身,也换来千百年独守月宫的孤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嫦娥 不死之药 恒娥 西王母 淮南子 月宫 孤寂
原文传递
“鸿沟”是古代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19
作者 念缓 《晚晴》 2022年第8期38-41,共4页
在我们的日常表达和谈话方式中,假如要形容两种事物之间存在明确的分界线,用“鸿沟”一词再恰当不过了。但若真要往回追潮,这个无时无刻不出现在交流中的词汇,不仅有着明确的地理意涵,还曾“掺和”进昔日楚汉争霸的烟云中。时到如今,地... 在我们的日常表达和谈话方式中,假如要形容两种事物之间存在明确的分界线,用“鸿沟”一词再恰当不过了。但若真要往回追潮,这个无时无刻不出现在交流中的词汇,不仅有着明确的地理意涵,还曾“掺和”进昔日楚汉争霸的烟云中。时到如今,地图上、书本中、学海里,“鸿沟”都能有迹可循,它的背后,有着怎样曲折和感人的故事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谈话方式 有迹可循 日常表达 地理分界线 鸿沟
原文传递
李白、杜甫写了那么多诗,是如何流传开来的诗
20
作者 念缓 《北方人》 2022年第18期24-25,共2页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清代文人赵翼在《论诗》中发的这句“牢骚”,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诗仙诗圣在历史上多么人气爆棚。那么问题来了:古时候没有媒体,没有网络,有时候传递一封家书可能都困难,这些诗作到底是怎样传播开来并...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清代文人赵翼在《论诗》中发的这句“牢骚”,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诗仙诗圣在历史上多么人气爆棚。那么问题来了:古时候没有媒体,没有网络,有时候传递一封家书可能都困难,这些诗作到底是怎样传播开来并且流传后世的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杜 清代文人 李白 杜甫 诗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