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gl2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中的表达及意义
1
作者 叶晓华 怀佳萍 +3 位作者 卢光荣 王晨 陈武杰 黄智铭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9期599-602,共4页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样2(fibrinogen-like protein 2,fgl2)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胰腺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sham operation,SO)组及SAP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免疫组化法检...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样2(fibrinogen-like protein 2,fgl2)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胰腺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sham operation,SO)组及SAP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免疫组化法检测fgl2在大鼠胰腺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的的表达。结果:与SO组相比,fgl2在SAP大鼠胰腺微血管内皮(P<0.01)及PBMC(P<0.05)中高表达;SAP组胰腺病理评分显著高于SO组(P<0.01),且与胰腺(r=0.852,P<0.01)及PBMC(r=0.735,P<0.01)中fgl2表达呈正相关。结论:fgl2在胰腺及PBMC中的表达与胰腺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可能可用作早期预测SAP发生的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样2 凝血酶原酶 胰腺病理评分 重症急性胰腺炎 大鼠
下载PDF
成人体外膜氧合辅助期间感染防控专家共识 被引量:1
2
作者 童洪杰 +6 位作者 邓鸿胜 彭伟 怀佳萍 张晓玲 陈吉润 赵云鹏 陈琨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9-216,共8页
感染是体外膜氧合(ECMO)辅助期间常见的并发症。感染的发生不仅增加患者治疗费用,而且会影响患者的预后导致更高的病死率。目前国内外各ECMO中心对于感染的防控尚缺乏统一的标准。因此,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体外生命支持分会联合浙江省... 感染是体外膜氧合(ECMO)辅助期间常见的并发症。感染的发生不仅增加患者治疗费用,而且会影响患者的预后导致更高的病死率。目前国内外各ECMO中心对于感染的防控尚缺乏统一的标准。因此,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体外生命支持分会联合浙江省ICU质量控制中心,组织专家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结果,参考相关指南,结合流行病学及临床实践,撰写了本专家共识,以期规范ECMO辅助期间的感染防控,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及提高控制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氧合 感染 防控
下载PDF
急诊预测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心肌损害严重程度及褪黑素干预保护作用
3
作者 潘达 张浩 +3 位作者 怀佳萍 吴建胜 王旦 黄智铭 《浙江医学》 CAS 2011年第11期1567-1571,共5页
目的探讨褪黑素受体1(MR1)、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心肌损害的急诊预测价值,及褪黑素(MT)的干预保护作用。方法72只SD大鼠采用完全随机化的方法分为假手术组(SO组)、重... 目的探讨褪黑素受体1(MR1)、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心肌损害的急诊预测价值,及褪黑素(MT)的干预保护作用。方法72只SD大鼠采用完全随机化的方法分为假手术组(SO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MT干预组(MT组),每组24只。应用胰胆管逆行注射牛磺胆酸钠的方法诱导SAP模型,MT组于诱导模型前30min腹腔注射MT。术后1、4和8h分批处死大鼠(每个时间点8只),免疫组化和实时定量PCR分别检测心脏组织中MR1蛋白及MR1mRNA的表达;检测血清IMA及FABP、肌钙蛋白1(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含量,并行胰腺、心脏组织病理检查。结果(1)SAP组胰腺及心肌病理损伤呈进行性加重,MT组胰腺、心肌病理损伤较SAP组明显减轻(Jp〈001)。(2)IMA、FABP水平在SAP组较SO组均明显增高(P〈0.01),而MT组较相应时间点SAP组均显著降低(P〈0.01)。(3)免疫组化镜下观察,心肌细胞中存在MR1阳性表达,主要分布于胞浆和胞核。与SO组相比,MR1蛋白及MR1mRNA表达在SAP组心脏组织中明显下降(P〈0.01).且随SAP病变加重表达减弱,而MT组表达较SAP组明显增多。结论IMA、FABP在大鼠SAP中随病情的加重而逐渐升高,MR1随病情发展而表达减少,3者在SAP发生后早期既有变化,对急诊预测SAP心肌损害具有重要意义;经MT干预后,IMA、FABP表达量下降,MR1增加,提示MT对SAP心肌损害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褪黑素受体 缺血修饰白蛋白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预测
下载PDF
fgl2凝血酶原酶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肝损伤的表达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叶晓华 怀佳萍 +1 位作者 丁进 黄智铭 《医学研究杂志》 2013年第12期87-90,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肝损伤中fgl2凝血酶原酶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 SD大鼠采用数表法随机均分为假手术(SO)组和SAP组,各24只。采用逆行胆胰管注射4%牛磺胆酸钠法制备大鼠SAP模型。收集术后1、4及8h时点肝脏标本,行常规病...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肝损伤中fgl2凝血酶原酶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 SD大鼠采用数表法随机均分为假手术(SO)组和SAP组,各24只。采用逆行胆胰管注射4%牛磺胆酸钠法制备大鼠SAP模型。收集术后1、4及8h时点肝脏标本,行常规病理检查及Masson染色随机计数肝脏微血管内微血栓形成的阳性血管数;血样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实时定量(real-time)PCR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fgl2凝血酶原酶在大鼠肝脏的表达情况。结果组织病理学检查示SAP大鼠肝组织内炎细胞浸润及坏死;fgl2凝血酶原酶在SAP大鼠肝脏微血管内皮细胞高表达(P<0.01);SAP组肝脏微血管可见微血栓形成;SAP大鼠阳性血管率显著高于SO组(P<0.01),且与肝脏fgl2凝血酶原酶表达呈正相关(r=0.948,P<0.01);SAP组肝脏病理学评分显著高于SO组(P<0.01)且与fgl2凝血酶原酶表达呈正相关(r=0.704,P<0.01)。结论 fgl2凝血酶原酶在SAP大鼠肝脏中的异常表达可能通过介导微血栓形成导致SAP相关性肝损伤的进展;其表达水平可能与SAP相关性肝损伤的病理损害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样2凝血酶原酶 肝损伤 微血栓 重症急性胰腺炎
下载PDF
床旁超声引导下徒手留置鼻空肠管在ICU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彭伟 怀佳萍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31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留置鼻空肠管置管技术在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为早期建立幽门后肠内营养提供新的有效途径。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200例,在床旁超声引导下留置鼻空肠管,在导管插入...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留置鼻空肠管置管技术在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为早期建立幽门后肠内营养提供新的有效途径。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200例,在床旁超声引导下留置鼻空肠管,在导管插入过程中通过超声快速探查并找到十二指肠,将超声结果与腹部X线进行比较,以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同时记录耗时和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200例机械通气患者中,158例患者首次超声检查十二指肠球部内鼻空肠管声像显示置管成功;30例患者再通后,第二次超声检查显示置管成功;12例患者因上腹部气体或十二指肠球囊部气体干扰,应用胃肠减压或胃肠动力药物后,成功置管5例。成功定位十二指肠球囊超声显示率为96.5%(193/200),最短时间为15 s,最长时间为246 s。所有患者在鼻空肠管放置和超声定位过程中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留置鼻空肠管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价值,超声定位可以快速确定鼻空肠管是否已成功实现幽门后放置,安全、简单、准确度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 床旁超声引导 鼻空肠管 机械通气 幽门后营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机械通气患者睡眠与认知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彭伟 怀佳萍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18期114-117,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机械通气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对睡眠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自2018年1月~2019年12月,将我院ICU老年呼吸机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咪达唑仑组,每组30例。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镇静深度,以多导睡眠检测仪记录睡眠脑电图。记... 目的探讨老年机械通气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对睡眠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自2018年1月~2019年12月,将我院ICU老年呼吸机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咪达唑仑组,每组30例。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镇静深度,以多导睡眠检测仪记录睡眠脑电图。记录两组呼吸机使用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次数。通过ICU模糊评估方法(CAM-ICU)评估两组患者在7 d内出现谵妄的病例数。使用PSQI和MMSE量表追踪患者3个月的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状态。结果右美托咪定组的睡眠效率显著更高(P<0.05)。7 d内谵妄发生率右美托咪定组较咪达唑仑组患者显著减少(P<0.05)。两组患者在ICU期间发生呼吸抑制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但意外脱管和心血管事件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在3个月时的MMSE评分有显着差异(P<0.05),但PSQI检查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有短期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右美托咪定的镇静作用是理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机械通气 老年人 睡眠 谵妄 认知功能
下载PDF
肺泡灌洗液炎性因子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复张潜能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8
7
作者 怀佳萍 蒋晨琳 +1 位作者 邓鸿胜 叶晓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9-334,共6页
背景目前临床上缺少实用有效的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可复张性评估方法。目的探究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性因子对ARDS患者肺复张(RM)潜能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ICU收治的需有... 背景目前临床上缺少实用有效的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可复张性评估方法。目的探究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性因子对ARDS患者肺复张(RM)潜能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ICU收治的需有创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RM前及RM后第3天进行纤维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检测BALF中白介素(IL)-6、IL-8、IL-10水平,肺部超声评分(LUS)及氧合指数(PaO_(2)/FiO_(2))。根据RM前后LUS差值(ΔLUS)是否大于5分分为RM有效组(RM-E组)及RM无效组(RM-N组),比较两组患者BALF中炎性因子变化;分析两组RM前后炎性因子差值(ΔIL-6、ΔIL-8、ΔIL-10)和ΔLUS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ALF炎性因子差值对RM潜能的预测价值。结果RM-E组患者38例,RM-N组患者24例,RM前两组患者的LUS及BALF中IL-6、IL-8、IL-10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潮气量(VT)、呼气末正压(PEEP)、平台压(P_(plat))、吸入氧浓度(FiO_(2))及PaO_(2)/Fi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BALF中IL-6、IL-8、IL-10水平及PaO_(2)/FiO_(2)RM前后自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M-E组RM前后LU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M-N组RM前后LU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M后两组患者的ΔIL-6、ΔIL-8、ΔIL-10及ΔLU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ΔIL-6与ΔLUS呈正相关(P<0.05),ΔIL-8、ΔIL-10与ΔLUS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ΔIL-6预测RM潜能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4,灵敏度为94.7%,特异度为70.8%。结论检测BALF中炎性因子,尤其是IL-6对评估ARDS患者RM潜能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泡灌洗液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白细胞介素10 肺部超声评分 肺复张潜能
下载PDF
胃尔康改善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人胃上皮GES-1细胞炎症和肠化的研究
8
作者 怀佳萍 陈燕萍 +2 位作者 丁进 叶晓华 陈跃华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通过中药制剂胃尔康治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人胃上皮GES-1细胞,探讨其改善慢性胃炎的可能机制。方法本实验通过体外培养人胃上皮细胞GES-1,分为空白组、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用TNF-α建模,同时治疗组中加入胃尔康,分别... 目的通过中药制剂胃尔康治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人胃上皮GES-1细胞,探讨其改善慢性胃炎的可能机制。方法本实验通过体外培养人胃上皮细胞GES-1,分为空白组、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用TNF-α建模,同时治疗组中加入胃尔康,分别检测各组中白细胞介素22(IL-22)、黏蛋白2(MUC2)和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2(SOX2)的表达水平。结果胃尔康可下调GES-1细胞表面IL-22表达,抑制细胞中MUC2蛋白的表达,同时能增加SOX2蛋白的表达。结论胃尔康能治疗慢性胃炎,机制可能与IL-22和MUC2表达下降及SOX2表达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尔康 白介素22 MUC2 SOX2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邓鸿胜 怀佳萍 陈科强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18期87-90,94,共5页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死亡风险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8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28 d存活组65例和死亡组43例。详细记录其一般情况,包...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死亡风险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8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28 d存活组65例和死亡组43例。详细记录其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转入地、血管活性药物、入ICU时病程、氧合指数(PaO2/FiO2)、格拉斯哥评分、ICU住院时间、患者类别及相关实验室指标[总胆红素(TBIL)、肌酐(Cr)、血小板(Plt)]。经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ARDS合并休克以及血小板<100×10^(9)/L是ARDS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高龄、ARDS合并休克以及血小板减少是ARDS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早期识别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感染性休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床旁超声引导下改良胃内注气法留置鼻空肠管在ICU脑外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彭伟 怀佳萍 +1 位作者 王生超 陈琨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6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引导下改良胃内注气法留置鼻空肠管在ICU脑外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以及早期幽门后肠内营养的建立,为建立新的有效途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ICU收治的60例脑外伤的呼...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引导下改良胃内注气法留置鼻空肠管在ICU脑外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以及早期幽门后肠内营养的建立,为建立新的有效途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ICU收治的60例脑外伤的呼吸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盲插被动等待组与超声引导下改良胃内注气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第1、3和7 d幽门的通过率、肠内营养达标率以及导管插入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超声引导改良胃内注气组的幽门通过率高于盲插被动等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改良胃内注气组在1、3和7 d内的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率高于盲插被动等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的胃内注气和留置鼻空肠管在脑外伤患者机械通气过程中具有重要价值。其作为一种新的放置方法,与在导管插入过程中进行B超检查相结合,可以实时监视导管尖端位置,节省时间,提高幽门传输率,实现早期肠内营养,并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旁超声引导 改良胃内注气法 鼻空肠管 脑外伤 ICU
下载PDF
人纤维蛋白原治疗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11
作者 怀佳萍 章炳文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第12期2006-2007,共2页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纤维蛋白原制剂在消耗性凝血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41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分成两组,使用纤维蛋白原组21例和未使用纤维蛋白原组2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凝血机能出现好转所需时间、治愈率及不良反...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纤维蛋白原制剂在消耗性凝血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41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分成两组,使用纤维蛋白原组21例和未使用纤维蛋白原组2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凝血机能出现好转所需时间、治愈率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使用纤维蛋白原组凝血功能好转明显,且凝血机能好转所需时间明显少于未使用纤维蛋白原组,但两组患者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注射纤维蛋白原在DIC、出现低纤维蛋白原血症者中能改善凝血功能、加快凝血机能好转,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在临床应用中安全、可靠、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疗效
下载PDF
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在机械通气COPD患者拔除气管插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唐旭昇 怀佳萍 滕旭升 《新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560-563,共4页
目的探讨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在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拔除气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纳入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64例,随机分成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患者在顺利通过自主呼吸试验(SBT)后直接拔... 目的探讨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在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拔除气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纳入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64例,随机分成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患者在顺利通过自主呼吸试验(SBT)后直接拔除气管插管,研究组患者在顺利通过SBT后行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治疗,治疗后30 min拔除气管插管。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拔管前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再插管率、拔管后白细胞、CRP、降钙素原、血气分析指标、ICU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拔管前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再插管率减少,拔管后白细胞减少,CRP、降钙素原水平及PaCO_(2)下降,Pa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升高,且ICU住院时间缩短(P均<0.05)。2组患者的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COPD患者在拔除气管插管前行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治疗能改善氧合,减轻炎症反应,降低再插管率,缩短ICU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床旁纤维支气管镜 再插管率 机械通气 炎症反应
下载PDF
早期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治疗胸部肿瘤术后肺部感染疗效分析
13
作者 蒋晨琳 彭伟 怀佳萍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33期113-116,共4页
目的分析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治疗肺部肿瘤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心胸外科行肺部肿瘤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患者60例,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 目的分析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治疗肺部肿瘤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心胸外科行肺部肿瘤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患者60例,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发热持续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发热持续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缩短,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有明显改善,住院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部肿瘤术后肺部感染患者早期应用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肿瘤 床旁纤维支气管镜 吸痰 肺泡灌洗 肺部感染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休克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邓鸿胜 怀佳萍 陈科强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16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休克患者死亡风险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62例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28 d存活组(n=72)和死亡组(n=90)。详细记录其一般情况,包括性别、患者类别、转入地...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休克患者死亡风险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62例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28 d存活组(n=72)和死亡组(n=90)。详细记录其一般情况,包括性别、患者类别、转入地、血管活性药物、年龄、入ICU时的病程、氧合指数(PaO2/FiO2)、格拉斯哥评分、ICU住院时间及相关实验室指标[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肌酐(Creatinine,Cr)、血小板(Platelet,Plt)]。经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GCS评分<11分和Cr≥130μmol/L是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OR>1,P<0.05),而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和ICU住院时间≥8 d则是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高龄、昏迷和肾功能损害是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早期识别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ICU) 休克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格拉斯哥评分(GCS)
下载PDF
褪黑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怀佳萍 孙学成 +2 位作者 叶晓华 徐晓 吴建胜 《中华胰腺病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30-131,共2页
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引起的多器官功能衰竭中,呼吸功能衰竭占SAP第1周病死率60%,肺功能障碍是除腹部脏器功能障碍外最突出的表现,因此同时着眼于胰腺和肺组织是治疗SAP的新策略。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 重症急性胰腺炎 保护作用 褪黑素 多器官功能衰竭 呼吸功能衰竭 脏器功能障碍 肺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纤维原样蛋白2阳性表达预测急性胰腺炎病情的严重程度
16
作者 怀佳萍 叶晓华 +1 位作者 蔡振寨 陈燕萍 《中华胰腺病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261-262,共2页
有学者认为,凝血机制的异常和血栓形成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发病机制中占重要地位,它最终可发展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 有学者认为,凝血机制的异常和血栓形成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发病机制中占重要地位,它最终可发展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纤维原样蛋白2(Fgl2)是一种新型的纤维蛋白原,表达于各种类型的细胞,在血栓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它能激活凝血酶原酶,继而激发凝血系统,最终形成血栓,导致微循环障碍.但Fgl2在SA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检测急性胰腺炎(AP)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和胰腺组织中Fg12的表达,探讨其评估AP严重程度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纤维蛋白原 蛋白2 INTRAVASCULAR 阳性表达 外周血单核细胞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多器官功能衰竭
原文传递
经鼻高流量氧疗联合纤维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治疗脑卒中患者合并肺不张的疗效 被引量:1
17
作者 唐旭昇 怀佳萍 滕旭升 《江苏医药》 CAS 2023年第4期396-399,共4页
目的 观察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联合纤维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治疗脑卒中患者合并肺不张的疗效。方法 脑卒中合并肺不张患者84例均分为治疗(A)组和对照(C)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HFNC,A组行第1、3、5天纤维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比较... 目的 观察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联合纤维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治疗脑卒中患者合并肺不张的疗效。方法 脑卒中合并肺不张患者84例均分为治疗(A)组和对照(C)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HFNC,A组行第1、3、5天纤维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动脉血气指标、炎症指标、气管插管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C组[92.86%(39/42) vs.73.81%(31/42)](P<0.05)。A组第1、3、5天肺泡灌洗后的动脉血气指标和炎症指标改善均优于C组(P<0.05),随着肺泡灌洗次数的增加,动脉血气指标和炎症指标改善越明显(P<0.05)。与C组比较,A组气管插管率低,住院时间短(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仿(P>0.05)。结论 HFNC联合纤维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能促进脑卒中合并肺不张患者的肺复张,改善肺通气功能,减轻炎症反应,降低气管插管率,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高流量氧疗 脑卒中 肺不张 肺泡灌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