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略谈调五事——介绍佛教调治身息心的方法
- 1
-
-
作者
悦慈
-
出处
《法音》
北大核心
1989年第8期25-26,共2页
-
文摘
近年来气功学发展很快,对防治疾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具有重大意义。佛教的“调五事”与气功学有相通之处。兹将其内容和方法略作介绍。一、调食俗话说:“病从口入”。食能滋养精血,资神益识;亦能病患突起,性命交关。调食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对修“止观”的人来说,调食的内容有三: (一)调食物:在食物选择上,那些对健康有害的东西,绝对不能食用。 1.不能食用烟、酒以及各种毒品。
-
关键词
气功学
食物选择
止观
人民健康水平
掉举
调心
血脉不通
安那般那
释迎牟尼
调息
-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举行教学工作会议
- 2
-
-
作者
悦慈
-
出处
《法音》
1985年第4期42-43,共2页
-
文摘
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于一九八五年三月十九日至二十五日召开教学工作会议。茗山、圆湛、梅冰副院长及全体教师出席了会议。梅冰副院长主持会议,并作了《中国佛教向何处去,栖霞山分院怎么办》的讲话。茗山、圆湛二位副院长作了发言。会议自始至终,依据赵朴初会长提出的人间佛教思想为指导,着重讨论如何把栖霞山分院办成一所有特色的佛学院。栖霞山分院应具有哪些特色?现据会议发言精神,综述如下: 一、关于培养目标会议一致认为应以人间佛教思想为指导。
-
关键词
中国佛学院
人间佛教
茗山
中国佛教
赵朴初
教学工作会议
会议发言
龙树
佛教事业
佛教信仰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修菩萨行的三大门
- 3
-
-
作者
悦慈
-
出处
《法音》
1984年第2期20-22,共3页
-
文摘
发菩提心,修菩萨行,成如来果,是佛法的真义,世尊的本怀。每一个学佛者,都应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菩萨,梵语菩提萨埵汉译觉有情。凡是修大乘道的人,都可称为菩萨。菩萨的品位,从初发心到最后身,深浅差别很大。如一个初发菩提心的人,能称为菩萨;文殊、观音等大菩萨,也称为菩萨。初发心的菩萨,虽然还谈不上具有什么大功德,经中却把他们赞为“众生之上首”,为一切人天和二乘圣贤所尊敬。譬喻狮子初生,就为百兽所畏敬;迦陵频伽鸟在壳中,
-
关键词
菩萨道
菩提萨埵
迦陵频伽
世尊
文殊
无分别智
经中
自性
觉有情
一切法
-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评《佛教基本知识》
- 4
-
-
作者
悦慈
-
出处
《法音》
1982年第6期38-39,共2页
-
文摘
我以十分喜悦的心情,全神贯注地读完了《佛教基本知识》,叹为希有。达本由中国佛教协会福建省分会印行的书,是正果法师于“文革”前在中国佛学院授课时编写的讲义。它系统地阐明了佛教关于境、行、果的基本理论,把千百年来笼罩在佛教表面上的那层“迷雾”拨开,还其本来的面貌。因此,本书的出版,很快地引起了佛教界的重视,乃是理所当然的事。本书共四章。第一章教理:主要介绍三宝、五位百法、蕴处界三科、四谛、十二有支、
-
关键词
正果法师
教理
一实相印
三法印
声闻乘
中国佛学院
菩萨乘
佛教界
境行果
瑜伽师地论
-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请把你的水杯放远一点——高考前的心理调适
- 5
-
-
作者
悦慈
-
出处
《知识就是力量》
2011年第4期24-25,共2页
-
文摘
"假设这个杯子代表我们的问题,放在这里,当我们看着它,自然就会觉得问题很大,很困扰自己,"一位心灵成长导师指着面前的水杯对我们说,坐在他旁边的我跟旁边的人一样频频点头,这是多么熟悉的感觉——怎么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充斥着压力。
-
关键词
心理调适
高考
水
-
分类号
G442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