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神经阻滞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神经功能评价分析 被引量:30
1
作者 惠康祥 孙利军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年第6期1022-1024,共3页
髋关节置换手术在老年患者中较为常见,目前国人每年近20万人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1]。由于老年患者机体功能衰退,合并基础疾病较多,接受手术后恢复较慢,手术后容易出现并发症,因此选取合适的手术麻醉方法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传统的轻比重... 髋关节置换手术在老年患者中较为常见,目前国人每年近20万人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1]。由于老年患者机体功能衰退,合并基础疾病较多,接受手术后恢复较慢,手术后容易出现并发症,因此选取合适的手术麻醉方法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传统的轻比重麻醉方法一直是髋关节置换手术常用方法,但是由于麻醉操作时患者需要采取膝胸卧位,因此由于疼痛常无法有效配合,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在超声引导下进行髂筋膜阻滞麻醉在临床广泛应用,镇痛效果好[2]。本研究观察了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指导和依据,现汇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筋膜 超声引导下 神经阻滞 髋关节置换术 超声引导 起效时间 股外侧皮神经
下载PDF
BIS监测下全麻对颅内动脉瘤夹毕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惠康祥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0期40-41,共2页
目的:探讨BIS监测下全麻对颅内动脉瘤夹毕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03例行颅内动脉瘤夹毕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2例)及对照组(51例),对照组医师根据临床经验、血流动力学变化控制患者的麻醉深度,观察组根据BIS监测控... 目的:探讨BIS监测下全麻对颅内动脉瘤夹毕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03例行颅内动脉瘤夹毕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2例)及对照组(51例),对照组医师根据临床经验、血流动力学变化控制患者的麻醉深度,观察组根据BIS监测控制麻醉深度。结果:观察组的丙泊酚用量、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苏醒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BIS监测下全麻可缩短颅内动脉瘤夹毕术的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苏醒时间,减少丙泊酚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S监测 颅内动脉瘤夹毕术 麻醉效果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焦亡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周一鸣 惠康祥 +1 位作者 周俊辉 涂立刚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2年第6期521-525,共5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行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炎性反应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焦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择行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乌司他丁组(UTI组)和生理盐水组(NS组),每...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行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炎性反应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焦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择行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乌司他丁组(UTI组)和生理盐水组(NS组),每组30例。UTI组患者接受总剂量为20000 U/kg的UTI,半量于手术切皮前输注完毕,另半剂量经CPB管路给药。NS组以等容量生理盐水替代。于麻醉诱导后切皮前(T_(1))、CPB开始后30 min(T_(2))、CPB停止即刻(T_(3))及停止后24 h(T_(4))时采集颈内静脉血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IL)-18、IL-1β的浓度,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单核细胞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1(Caspase-1)及消皮素-D(GSDMD)的表达。记录术中丙泊酚用量、舒芬太尼用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结果与T_(1)时相比,两组患者T_(2)~T_(4)时血浆IL-18、IL-1β和单核细胞NLRP3、Caspase-1、GSDMD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与NS组相比,UTI组T_(2)~T_(4)时血浆IL-18、IL-1β浓度和PBMCs中NLRP3、Caspase-1、GSDMD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用量、舒芬太尼用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及ICU停留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UTI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较NS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TI减轻了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炎性反应,其抗炎机制可能与抑制PBMCs中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降低其下游炎症因子IL-18、IL-1β水平、抑制PBMCs焦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心肺转流术 炎症 NLRP3炎症小体 细胞焦亡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胸神经Ⅱ阻滞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镇痛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周一鸣 惠康祥 +1 位作者 曹文珺 涂立刚 《癌症进展》 2020年第21期2220-2223,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神经Ⅱ(PecsⅡ)阻滞和胸椎旁神经(TPVN)阻滞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镇痛效果、麻醉药物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按阻滞方式不同分为P组(43例)和T组(37例),P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PecsⅡ阻滞,...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神经Ⅱ(PecsⅡ)阻滞和胸椎旁神经(TPVN)阻滞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镇痛效果、麻醉药物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按阻滞方式不同分为P组(43例)和T组(37例),P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PecsⅡ阻滞,T组患者予以超声引导下TPVN阻滞,两组术后均予以经静脉自控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时间、术后24 h内麻醉药物用量、术后疼痛情况、各胸段皮区痛觉减退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P组患者术后镇痛时间明显长于T组,麻醉药物用量明显少于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5、8 h,P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明显低于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组患者T2节段皮区痛觉减退率高于T组,T6节段皮区痛觉减退率低于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33%(1/43),低于T组的21.62%(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TPVN阻滞,超声引导下PecsⅡ阻滞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安全有效,能够减少麻醉药物用量,延长镇痛时间,镇痛效果更佳,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胸神经Ⅱ阻滞 胸椎旁神经阻滞 乳腺癌根治术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式在胸腔镜手术麻醉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5
5
作者 惠康祥 吴璇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4期661-664,共4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手术麻醉的镇痛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胸外科进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200例,按照镇痛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单纯静吸复合全麻组,n=1...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手术麻醉的镇痛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胸外科进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200例,按照镇痛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单纯静吸复合全麻组,n=114)和观察组(静吸复合全麻+罗哌卡因胸椎旁神经阻滞组,n=86)。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效果、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静息时和活动时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按压镇痛泵次数及补救镇痛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观察组血清NSR和S100β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与传统静脉镇痛方式相比,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镇痛不仅效果更好,同时有效降低对麻醉副作用以及胸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 胸腔镜手术 镇痛效果 神经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