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何为“自由”:太虚佛教改革的中国化意涵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惠忆晨
-
机构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
-
出处
《社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9,共39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明比较与中国社会理论的早期构建”(22VRC097)的资助。
-
文摘
本文以近代著名僧人太虚在20世纪20至40年代的佛教改革和社会思想论说为对象,分析太虚是如何从佛教教理出发,因应当时的各种社会思潮,提出社会改革方案,并论述佛教同社会思潮以及社会转型之间的相互建构关系。本文一方面管窥佛教文明面对现代社会的创造性适应与转化何以可能,另一方面呈现一种积极入世的中国佛教面貌,使太虚的理念同韦伯比较宗教社会学中有关大乘佛教的现世心态和生活动力的论述展开隔空对话。最后,本文尝试从“方便”与“究竟”的范畴入手挖掘太虚社会理论的价值,也为佛教中国化提供新的理解视角。
-
关键词
太虚
社会转型
佛教中国化
-
Keywords
Taixu
social transformation
Chineseization of Buddhism
-
分类号
B949.2
[哲学宗教—宗教学]
K26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佛教本位与社会化:太虚的佛教教育改革
- 2
-
-
作者
惠忆晨
-
机构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
出处
《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
2021年第1期195-208,共14页
-
文摘
20世纪初期,交困于社会制度变革及西学思潮冲击的佛教,正面临着社会地位衰微的整体性危机。彼时对于社会思潮有着敏锐观察力的僧人太虚,提出了以三重贴合“现代”为方向的僧团改革设想,以解决佛教内部的腐败及扭转社会声誉的颓势。本文选择性地聚焦太虚三重改革设想中落实性最强的教育改革,并分别从与宣传形式、教育方式及与现代思想对接的普及内容,对太虚的教育社会化改革进行梳理,以揭示其看似迎合主流式的革新之举,深层则为对于佛教本位的关怀。正是在佛教本位与社会化的调和之下,太虚的教育改革在实际落实中遭遇各种偏差,最终未能获得僧团内部的充分理解和社会层面对佛教的广泛接纳。太虚的改革提供了对佛教如何在社会秩序剧变下谋求出路的一种回答,而深入理解其意义,则需进一步从佛教的演变及其同社会变革的深刻关系中探究与补充。
-
关键词
佛教
太虚
教育改革
-
分类号
B94
[哲学宗教—宗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