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溶剂体系酶法催化酸解合成共轭亚油酸甘油酯 被引量:7
1
作者 惠菊 单良 +2 位作者 金青哲 刘元法 王兴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6-29,共4页
采用商业化固定化酶Novozym 435作为生物催化剂,催化共轭亚油酸(CLA)和葵花籽油的酸解反应合成富含CLA的结构脂质(CLA-SL)。研究了在无溶剂体系中,底物摩尔比、酶用量、体系含水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产物中CLA含量和Sn-2位CLA含量... 采用商业化固定化酶Novozym 435作为生物催化剂,催化共轭亚油酸(CLA)和葵花籽油的酸解反应合成富含CLA的结构脂质(CLA-SL)。研究了在无溶剂体系中,底物摩尔比、酶用量、体系含水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产物中CLA含量和Sn-2位CL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CLA与葵花籽油摩尔比3∶1,酶用量10%,体系含水量1%,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36h。在最佳反应条件下,产物中的CLA含量和Sn-2位CLA含量分别为15.7%和2.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 固定化酶 酸解 CLA甘油酯
下载PDF
分子蒸馏提纯共轭亚油酸甘油酯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惠菊 单良 +2 位作者 金青哲 刘元法 王兴国 《粮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0-62,共3页
本试验研究了分子蒸馏提纯共轭亚油酸甘油脂(CLA甘油酯)的工艺方法。通过对预热温度、进料速率、加热温度和刮板速率的控制,使得CLA甘油酯粗产品的酸值得到有效降低,CLA甘油酯的纯度为96.4%。其最佳的操作条件为:采用二级分子蒸馏,预热... 本试验研究了分子蒸馏提纯共轭亚油酸甘油脂(CLA甘油酯)的工艺方法。通过对预热温度、进料速率、加热温度和刮板速率的控制,使得CLA甘油酯粗产品的酸值得到有效降低,CLA甘油酯的纯度为96.4%。其最佳的操作条件为:采用二级分子蒸馏,预热温度为80℃,进料速率为2mL/min,加热壁面温度为180℃,刮板速率为100r/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甘油酯 分子蒸馏 提纯
下载PDF
“云麻1号”大麻籽仁的组分及营养价值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单良 惠菊 +2 位作者 刘元法 金青哲 王兴国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0-104,共5页
对"云麻1号"大麻籽仁的基本组成进行测定,并对其功能特性及营养价值进行分析。常规指标分析表明"云麻1号"大麻籽仁的基本组成为:水分5.84%,灰分6.31%,总糖(以葡萄糖计)2.71%,油脂50.41%,蛋白质35.08%。气相色谱分... 对"云麻1号"大麻籽仁的基本组成进行测定,并对其功能特性及营养价值进行分析。常规指标分析表明"云麻1号"大麻籽仁的基本组成为:水分5.84%,灰分6.31%,总糖(以葡萄糖计)2.71%,油脂50.41%,蛋白质35.08%。气相色谱分析表明油脂中油酸10.48%、亚油酸58.48%和α-亚麻酸17.78%合计占总脂肪酸的86.74%,其中亚油酸和α-亚麻酸的比例接近3∶1,这一比例被认为是人体正常代谢所需的最佳比例;高压液相色谱分析表明油中生育酚总量为8.41mg/100g,其中γ-生育酚占总量的86.9%。蛋白中球蛋白含量最丰富43.4%,其次是清蛋白28.7%和谷蛋白9.28%,含量最少的是醇溶蛋白3.30%,DSC分析表明4种蛋白组分的变性温度分别为54.30,60.53,50.80,59.65℃;氨基酸分析表明4种蛋白组分的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而且构成较为均衡;4种蛋白组分中都含有较高含量的谷氨酸、天冬氨酸和精氨酸;营养参数分析表明,大麻籽仁同时也是一种优质蛋白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麻1号”大麻籽 油脂 蛋白质 Osborne组分 组成 营养
下载PDF
橄榄油中极性伴随物研究状况 被引量:9
4
作者 邓斌 张伟 +2 位作者 惠菊 杨佳 王满意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39,共5页
综述了橄榄油中极性伴随物的研究状况。酚类物质是橄榄油极性伴随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组成随橄榄的品种、种植条件及橄榄油提取方法不同而异。酚类物质对于保持橄榄油的风味,提高油脂氧化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橄榄油中酚类伴随物... 综述了橄榄油中极性伴随物的研究状况。酚类物质是橄榄油极性伴随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组成随橄榄的品种、种植条件及橄榄油提取方法不同而异。酚类物质对于保持橄榄油的风味,提高油脂氧化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橄榄油中酚类伴随物具有良好的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能力,可以阻止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起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脂伴随物 酚类物质 橄榄油
下载PDF
排湿风速对微波干燥过程湿度及其干燥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惠菊 李臻峰 +1 位作者 李静 徐晚秀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61-1068,共8页
采用5种稳定风速和4种变动风速,研究排湿风速对微波干燥过程湿度、干燥速率及其干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排湿风速对微波干燥的湿度、干燥速率和干后品质有明显影响。稳定风速时,风速越小,湿度峰值越高,高湿维持时间越长,干燥速率峰值... 采用5种稳定风速和4种变动风速,研究排湿风速对微波干燥过程湿度、干燥速率及其干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排湿风速对微波干燥的湿度、干燥速率和干后品质有明显影响。稳定风速时,风速越小,湿度峰值越高,高湿维持时间越长,干燥速率峰值越低。若风速改变,升速变动风速对湿度曲线影响不大,但对干燥速率曲线影响较为明显,尤其是在干燥前期和中期阶段升风,干燥速率会快速上升;降速变动风速时,湿度会明显上升或维持峰值不变,同时干燥速率降低,但降低效果并不明显。阶梯升速前期干燥速率低,后期变大,整个干燥过程湿度较大,干后品质最优。另发现,稳定风速干燥时,湿度曲线的变化由干燥速率决定,二者在整个干燥过程同步变化,且起伏趋势一致。变动风速下,湿度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的同步变化被打破,湿度曲线的变化受风速和干燥速率变化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湿风速 微波干燥 湿度 干燥速率 品质
下载PDF
解毒通络方通过TGF-β1/Smad和ROCK通路对大鼠心肌纤维化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8
6
作者 张丹 惠菊 郭家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26-833,共8页
目的:探讨解毒通络方在大鼠心肌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30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低剂量解毒通络方组和高剂量解毒通络方组(n=6),以5 mg·kg^(-1)盐酸异丙肾上腺素皮下注... 目的:探讨解毒通络方在大鼠心肌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30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低剂量解毒通络方组和高剂量解毒通络方组(n=6),以5 mg·kg^(-1)盐酸异丙肾上腺素皮下注射法复制大鼠心肌纤维化模型,卡托普利组、低剂量解毒通络方组和高剂量解毒通络方组大鼠分别用0.005 g·kg-1·d^(-1)卡托普利和1、5 g·kg^(-1)·d^(-1)解毒通络方灌胃28 d,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给予等体积蒸馏水,苏木素-伊红(HE)和Masson三色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表现并计算胶原纤维面积百分率,碱水解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羟脯氨酸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LIM激酶(LIMK)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Smad2、Smad3和Rho相关蛋白激酶(ROCK)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磷酸化Smad2/3(p-Smad2/3)和ROC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注射异丙肾上腺素28 d后,大鼠心肌组织呈典型纤维化改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胶原纤维面积百分率及羟脯氨酸和AngⅡ水平明显升高(P<0.05),TGF-β1和LIM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Smad2、Smad3和ROCK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Smad2/3和ROC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低剂量解毒通络方组和高剂量解毒通络方组大鼠心肌组织中胶原纤维面积百分率及羟脯氨酸和AngⅡ水平明显降低(P<0.05),TGF-β1和LIM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Smad2、Smad3和ROCK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Smad2/3和ROC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卡托普利组比较,不同剂量解毒通络方组大鼠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毒通络方可通过抑制TGF-β1/Smad和ROCK通路延缓大鼠心肌纤维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毒通络 心肌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SMAD2 SMAD3 Rho相关蛋白激酶
下载PDF
不同品种菜籽原料与浓香菜籽油风味品质的相关性 被引量:5
7
作者 初柏君 扈柏文 +7 位作者 李晓龙 武州 于淼 赵慧敏 苏晓霞 惠菊 周琦 王翔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272-279,共8页
通过分析不同品种菜籽原料的成分,结合浓香菜籽油22种关键风味化合物和6种风味属性强度差异,建立菜籽原料差异与浓香菜籽油风味品质的相关性。研究发现,菜籽原料中硫代葡萄糖苷的含量与浓香菜籽油中硫代降解产物(主要为3-丁烯基异硫氰... 通过分析不同品种菜籽原料的成分,结合浓香菜籽油22种关键风味化合物和6种风味属性强度差异,建立菜籽原料差异与浓香菜籽油风味品质的相关性。研究发现,菜籽原料中硫代葡萄糖苷的含量与浓香菜籽油中硫代降解产物(主要为3-丁烯基异硫氰酸酯、3-苯基丙腈等)及含硫化合物(主要为二甲基三硫化物等)含量具有一定相关性,对浓香菜籽油“刺激味”、“腌菜味”风味属性有积极贡献。同样,菜籽原料中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影响浓香菜籽油中杂环类化合物(主要为2,5-二甲基吡嗪、2,3,5-三甲基吡嗪、2-乙基-6-甲基吡嗪等)含量,对浓香菜籽油的“烤香味”、“焦糊味”风味属性有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芥酸菜籽 高芥酸菜籽 浓香菜籽油 风味物质 感官风味属性
下载PDF
实际应用问题的思维方式及对策
8
作者 惠菊 《继续教育研究》 2000年第1期57-59,共3页
关键词 中学 数学教学 数学实际应用问题 思维训练 分析能力培养
下载PDF
发酵豆粕及其在动物养殖行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9
作者 张连慧 熊小辉 +1 位作者 惠菊 王满意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8-112,共5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一直倡导无抗饲料养殖与发展,生物饲料逐渐成为饲料行业主要技术突破口和研究对象,越来越多的企业及科研工作者投身于生物饲料的开发与应用。发酵豆粕是目前研究最多也最为深入的一种生物饲料。阐述了发酵豆粕营养价值... 近年来,随着我国一直倡导无抗饲料养殖与发展,生物饲料逐渐成为饲料行业主要技术突破口和研究对象,越来越多的企业及科研工作者投身于生物饲料的开发与应用。发酵豆粕是目前研究最多也最为深入的一种生物饲料。阐述了发酵豆粕营养价值、抗营养因子、制备工艺以及在动物养殖行业中的应用。在制备工艺上,从发酵菌株的选择和工艺参数控制两方面剖析固态发酵过程对发酵产品品质的影响,包括菌种、发酵温度、发酵时间、pH以及水分含量等参数指标;在动物养殖中,由于发酵豆粕富含小分子肽、游离氨基酸、乳酸、益生菌等多种营养成分,深受饲料企业及养殖户青睐。从畜牧、禽类以及水产三大板块阐述发酵豆粕在养殖中对动物生长的影响,探讨发酵豆粕在动物养殖中的重要性;同时对发酵豆粕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豆粕 营养价值 抗营养因子 饲料
下载PDF
分子蒸馏脱除玉米油中3-氯丙醇脂肪酸酯和缩水甘油酯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程倩 王风艳 +7 位作者 苗木 周澍堃 王满意 彭许云 黄昭先 周胜利 于燕 惠菊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7-111,共5页
研究了分子蒸馏法脱除玉米油中3-氯丙醇脂肪酸酯(3-MCPDE)和缩水甘油酯(GE)的效果。结果表明:蒸馏温度和进油速度是影响3-MCPDE脱除效果的显著因素;在进油速度160mL/h、刮膜速率240 r/min的条件下,玉米油中3-MCPDE的含量随着蒸馏温度的... 研究了分子蒸馏法脱除玉米油中3-氯丙醇脂肪酸酯(3-MCPDE)和缩水甘油酯(GE)的效果。结果表明:蒸馏温度和进油速度是影响3-MCPDE脱除效果的显著因素;在进油速度160mL/h、刮膜速率240 r/min的条件下,玉米油中3-MCPDE的含量随着蒸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蒸馏温度达到230℃时,玉米油中3-MCPDE的含量即可从2. 90 mg/kg降低到0. 82 mg/kg,脱除效率达到71. 7%;在蒸馏温度210℃、刮膜速率240 r/min的条件下,玉米油中3-MCPDE的含量随着进油速度的减缓而降低,3-MCPDE的脱除效率在15. 9%~60. 3%之间;在蒸馏温度210℃、进油速度160 mL/h的条件下,刮膜速率的改变对玉米油中3-MCPDE的含量影响不显著。在所有实验中,分子蒸馏可以使玉米油中的GE含量从4. 73 mg/kg均降至0. 5 mg/kg以下,脱除效率均超过91.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油 3-氯丙醇脂肪酸酯 缩水甘油酯 分子蒸馏 脱除
下载PDF
我国精炼葵花籽油产品品质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慧敏 翟孟婷 +3 位作者 初柏君 惠菊 王翔宇 李晓龙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6-120,共5页
为了研究我国市售精炼葵花籽油产品品质差异,采集市售9个主流品牌的16种精炼一级葵花籽油,按标准方法分析其理化品质(酸值、过氧化值、色泽)、营养品质(维生素E、植物甾醇、角鲨烯、谷维素、多酚含量)和安全品质(多环芳烃、苯并(a)芘、... 为了研究我国市售精炼葵花籽油产品品质差异,采集市售9个主流品牌的16种精炼一级葵花籽油,按标准方法分析其理化品质(酸值、过氧化值、色泽)、营养品质(维生素E、植物甾醇、角鲨烯、谷维素、多酚含量)和安全品质(多环芳烃、苯并(a)芘、塑化剂、2-氯丙醇酯、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精炼葵花籽油产品的理化指标存在明显差异;精炼葵花籽油的主要营养素为维生素E(以α-维生素E计)和植物甾醇,含量均值分别达到63.81 mg/100 g和3 867.0 mg/kg;精炼葵花籽油中苯并(a)芘和多环芳烃的含量均低于我国标准限量,62.5%的样品中苯并(a)芘的含量低于欧盟限量(2μg/kg),87.5%的样品中多环芳烃的含量低于欧盟限量(10μg/kg);精炼葵花籽油中的塑化剂检出量较低,而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存在一定超标风险。研究结果说明不同精炼葵花籽油产品的精炼程度和品质控制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炼葵花籽油 酸值 过氧化值 维生素E 植物甾醇 苯并(A)芘 3-氯丙醇酯 缩水甘油酯
下载PDF
不同炒籽工艺对低芥酸浓香菜籽油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扈柏文 武州 +6 位作者 于淼 赵慧敏 李晓龙 苏晓霞 惠菊 王翔宇 初柏君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3-37,55,共6页
为了研究不同炒籽工艺对低芥酸浓香菜籽油风味的影响,以低芥酸油菜籽为原料,研究入炒水分、炒籽温度、炒籽时间对低芥酸浓香菜籽油风味物质含量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低芥酸浓香菜籽油中共鉴定出65种挥发性风味物质;随炒籽温度... 为了研究不同炒籽工艺对低芥酸浓香菜籽油风味的影响,以低芥酸油菜籽为原料,研究入炒水分、炒籽温度、炒籽时间对低芥酸浓香菜籽油风味物质含量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低芥酸浓香菜籽油中共鉴定出65种挥发性风味物质;随炒籽温度上升、炒籽时间延长,低芥酸浓香菜籽油中呈现烤香味的杂环类物质总含量逐渐增加;随炒籽温度上升和入炒水分的增加,呈现刺激味的硫苷降解产物(含硫类化合物、腈类化合物)总含量逐渐增加;在感官上,低芥酸浓香菜籽油主要体现为烤香味、焦糊味,还能感知到腌菜味和刺激味;随炒籽温度升高,低芥酸浓香菜籽油中烤香味感官属性得分先上升后降低,150℃时得分最高,而焦糊味、腌菜味等感官属性得分逐渐升高;随炒籽时间延长,烤香味感官属性得分逐渐降低,焦糊味感官属性得分逐渐升高;随入炒水分增加,烤香味、焦糊味感官属性得分在一定范围内稳定波动。炒籽过程中一定的炒籽温度及增加水分能够明显提升消费者喜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芥酸油菜籽 浓香菜籽油 炒籽工艺 风味物质 感官评价
下载PDF
植物油常见风险因子及控制措施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公辉 李秋玫 +3 位作者 孟祥永 陈吉江 初柏君 惠菊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18期6349-6355,共7页
植物油作为日常生活必需品,其食品安全性是老百姓和政府非常关心的问题,植物油的风险因子有很多,本文根据植物油生产中实际面临的问题并结合目前研究热点,选取了7个风险因子进行论述,分别为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多环芳烃、矿物油... 植物油作为日常生活必需品,其食品安全性是老百姓和政府非常关心的问题,植物油的风险因子有很多,本文根据植物油生产中实际面临的问题并结合目前研究热点,选取了7个风险因子进行论述,分别为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多环芳烃、矿物油、塑化剂、3-氯丙醇脂和反式脂肪。针对每个风险因子,从危害分析入手,对国内和国际限量标准进行了对比,并结合国家或机构风险监测结果,阐述了其含量大约范围,最后根据风险因子的来源给出了控制措施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 风险因子 污染 控制措施
下载PDF
微胶囊化油脂的壁材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佳 张君慧 +2 位作者 谢天 亓盛敏 惠菊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2017年第9期33-36,43,共5页
微胶囊化油脂是以油脂作为芯材,选择合适的壁材,通过微胶囊化技术制成的一种新型固体油脂产品。在简要介绍微胶囊化油脂技术的基础上,探讨该技术对壁材的要求,以及微胶囊化油脂在食品工业中的主要应用。
关键词 油脂 微胶囊化 壁材 食品
下载PDF
食用植物油中甾醇总含量测定方法的优化 被引量:4
15
作者 翟孟婷 谢亮 +3 位作者 林泽峰 张江旭 王翔宇 惠菊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56-261,共6页
探究了气相色谱检测植物油中12种甾醇的方法,使用液液萃取法对甾醇国家标准检测方法进行优化。以胆固醇为内标加入2 mol/mL氢氧化钾-乙醇溶液在60℃水浴加热1 h,加入4 mL正己烷提取2次,氮吹至干,衍生化后气相色谱仪上机,使用HP-5色谱柱... 探究了气相色谱检测植物油中12种甾醇的方法,使用液液萃取法对甾醇国家标准检测方法进行优化。以胆固醇为内标加入2 mol/mL氢氧化钾-乙醇溶液在60℃水浴加热1 h,加入4 mL正己烷提取2次,氮吹至干,衍生化后气相色谱仪上机,使用HP-5色谱柱进行分离。该方法对4种甾醇进行添加回收实验,其中菜籽甾醇回收率为85.42%~91.44%,菜油甾醇回收率为87.51%~91.89%,豆甾醇回收率为89.25%~98.10%,β-谷甾醇回收率为85.13%~94.80%,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43%~3.72%,本方法简便高效,适合高通量处理且减少有机试剂使用量,满足油脂工厂快速测定甾醇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甾醇 植物油 气相色谱
下载PDF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对玉米油储藏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武州 赵慧敏 +6 位作者 惠菊 王翔宇 王满意 曹斌辉 刘瑞利 沈益烈 李晓龙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8-111,共4页
采用Rancimat法测定不同抗坏血酸棕榈酸酯(AP)添加量下玉米油的氧化诱导时间,筛选出与添加50 mg/kg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玉米油氧化诱导时间相近的150 mg/kg AP添加量作为玉米油中AP目标添加量,开展6周玉米油储藏加速试验,每7 d取样检... 采用Rancimat法测定不同抗坏血酸棕榈酸酯(AP)添加量下玉米油的氧化诱导时间,筛选出与添加50 mg/kg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玉米油氧化诱导时间相近的150 mg/kg AP添加量作为玉米油中AP目标添加量,开展6周玉米油储藏加速试验,每7 d取样检测酸值、过氧化值、回色(红值)、植物甾醇含量和维生素E含量,同时与TBHQ组(添加量50 mg/kg)、充氮组及空白组样品进行比较,分析AP对玉米油储藏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油储藏过程中,AP组样品与TBHQ组、充氮组样品在酸值、过氧化值、回色(红值)及植物甾醇含量方面无明显差别;但添加AP对玉米油中维生素E的保留作用明显优于添加TBHQ及充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玉米油 抗氧化 稳定性
下载PDF
以DRIs推荐为依据的营养调和油的研制 被引量:2
17
作者 初柏君 惠菊 +6 位作者 李晓龙 王满意 赵慧敏 孟祥永 周胜利 于雷 王翔宇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9-82,共4页
依据2013年中国营养学会编著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要求,以玉米油、菜籽油、稻米油、花生油和亚麻籽油为原料,以脂肪酸平衡和营养成分含量为评价指标,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建模编程,设计3种调和油配方,并对样品进行18个月... 依据2013年中国营养学会编著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要求,以玉米油、菜籽油、稻米油、花生油和亚麻籽油为原料,以脂肪酸平衡和营养成分含量为评价指标,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建模编程,设计3种调和油配方,并对样品进行18个月货架期跟踪。结果表明:3种调和油中n-3 PUFA、n-6 PUFA均满足脂肪酸摄入推荐范围,但配方三中n-3 PUFA不满足适宜推荐摄入量;3种调和油中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植物甾醇、角鲨烯和谷维素;18个月后样品营养伴随物含量衰减率均在20%以内。因此,所得结果中2种调和油配方是满足推荐的营养调和油,可以为其他营养调和油的研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IS 脂肪酸 营养伴随物 调和油
下载PDF
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热重法评估植物油氧化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春华 惠菊 +2 位作者 王翔宇 于雷 王满意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11,共4页
对植物油氧化机理及影响因素做简要概述,综述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法(TG)在评价植物油氧化稳定性中的应用,同时介绍了植物油氧化过程中的物性变化,为植物油的质量控制和货架期评估提供参考。
关键词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热重法(TG) 植物油 氧化稳定性 货架期
下载PDF
水酶法制取玉米胚芽油和葵花籽油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潇 初柏君 +1 位作者 惠菊 王翔宇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19年第2期1-5,10,共6页
本文阐述了水酶法提油技术的研究概况,主要包括水酶法工艺过程的关键技术和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重点对水酶法制取玉米胚芽油和葵花籽油的国内外研究进行了关注,并提出了水酶法工业化、产业化的有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对水酶法提油技术... 本文阐述了水酶法提油技术的研究概况,主要包括水酶法工艺过程的关键技术和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重点对水酶法制取玉米胚芽油和葵花籽油的国内外研究进行了关注,并提出了水酶法工业化、产业化的有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对水酶法提油技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酶法 玉米胚芽油 葵花籽油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风味葵花籽油品质和风味喜好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慧敏 扈柏文 +6 位作者 初柏君 翟孟婷 武州 惠菊 王翔宇 于淼 李晓龙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83-187,共5页
本实验旨在研究风味葵花籽油的产品品质和消费者风味喜好。通过研究风味葵花籽油营养素含量和危害物水平综合评价风味葵花籽油的品质,分析典型风味葵花籽油的风味属性和喜好度发现风味属性和喜好度的关联。结果表明:风味葵花籽油的主要... 本实验旨在研究风味葵花籽油的产品品质和消费者风味喜好。通过研究风味葵花籽油营养素含量和危害物水平综合评价风味葵花籽油的品质,分析典型风味葵花籽油的风味属性和喜好度发现风味属性和喜好度的关联。结果表明:风味葵花籽油的主要营养素为维生素E和植物甾醇,平均含量分别达到63.90 mg(α-TE)/100 g和4058.52 mg/kg,苯并[a]芘和塑化剂检出量较低。各风味葵花籽油产品的风味属性差异较大,消费者对于葵花籽油的喜好度与“生瓜子味”呈显著负相关,与“甜味”呈显著正相关,与“熟瓜子味”和“焦糊味”正相关,与“油炸方便面味”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葵花籽油 营养素 危害物 风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