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对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后肛门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陈明 屈振繁 +2 位作者 赵名君 慕晓龙 贾俊枝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1期1825-1829,共5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对先天性巨结肠(HSCR)患儿术后肛门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收治的107例HSCR患儿,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n=... 目的:分析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对先天性巨结肠(HSCR)患儿术后肛门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收治的107例HSCR患儿,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n=57)和B组(常规经肛门Soave术,n=50)。比较两组一般手术情况、术后肛门功能、炎症反应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及切除肠管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血量和排便频次少于B组,住院时间短于B组,Krickenbeck评分显著高于B组,术后3h、12h、24h的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均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治疗HSCR更利于患儿肛门功能改善,能减轻炎症反应,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 先天性巨结肠 肛门功能 炎症反应
下载PDF
腹腔镜诊治胃重复畸形1例 被引量:3
2
作者 慕晓龙 屈振繁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467-468,共2页
胃重复畸形是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中的一种,临床上非常罕见,约占全部消化道重复畸形的9%,多见于女性婴儿,临床表现各异,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也缺乏特异性,在临床上很容易造成漏诊、误诊,大多数经开腹手术证实[1]。本文将报道十堰市太和... 胃重复畸形是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中的一种,临床上非常罕见,约占全部消化道重复畸形的9%,多见于女性婴儿,临床表现各异,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也缺乏特异性,在临床上很容易造成漏诊、误诊,大多数经开腹手术证实[1]。本文将报道十堰市太和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一例胃重复畸形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外科 胃重复畸形 开腹手术 腹腔镜诊治 影像学表现 消化道重复畸形 先天性消化道畸形 实验室检查
下载PDF
全腹腔镜下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在儿童病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慕晓龙 屈振繁 《腹部外科》 2021年第5期373-376,380,共5页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在治疗儿童胰体尾良性、交界性肿瘤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十堰市太和医院收治的3例儿童胰体尾肿瘤患儿(年龄分别为10岁、9岁、12岁)行完全腹腔镜下保...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在治疗儿童胰体尾良性、交界性肿瘤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十堰市太和医院收治的3例儿童胰体尾肿瘤患儿(年龄分别为10岁、9岁、12岁)行完全腹腔镜下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儿均在全腹腔镜下完成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1例采用Warshaw法,2例采用Kimura法,手术时间分别为210 min、180 min、210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00 mL、50 mL、50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1 d,3例患儿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术后均无再次手术,无腹腔出血、消化道出血、胃瘫等并发症发生,其中1例术后并发A级胰瘘,经积极保守治疗后治愈。术后随访31~40个月,效果良好,无肿瘤复发,均未出现糖尿病和慢性腹泻等并发症。结论对于儿童胰体尾良性、交界性肿瘤,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肿瘤切除术是相对安全、有效、可行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保留脾脏可使患儿更多获益,值得在儿童病人中选择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儿童 腹腔镜
下载PDF
儿童胰母细胞瘤复发再手术一例
4
作者 慕晓龙 王俊秋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308-310,315,共4页
胰母细胞瘤(pancreatoblastoma,PB)又称婴儿型胰腺癌,是一种罕见的胰腺恶性肿瘤,为儿童胰腺恶性肿瘤的主要类型之一,发病率较低,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发病中位年龄为5岁[1-2]。国内外文献少有报道术后复发再手术病例,本研究通过总结分析P... 胰母细胞瘤(pancreatoblastoma,PB)又称婴儿型胰腺癌,是一种罕见的胰腺恶性肿瘤,为儿童胰腺恶性肿瘤的主要类型之一,发病率较低,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发病中位年龄为5岁[1-2]。国内外文献少有报道术后复发再手术病例,本研究通过总结分析PB患儿术后复发再手术临床特点、治疗及近期预后,以期为临床医师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便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母细胞瘤 儿童 胰腺手术
下载PDF
腹腔镜诊治十二指肠重复畸形一例
5
作者 慕晓龙 王俊秋 《腹部外科》 2018年第5期376-377,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小儿十二指肠重复畸形诊治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选取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2016年8月腹腔镜诊治十二指肠重复畸形患儿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于完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术后恢复顺利,无胆漏、胰漏、...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小儿十二指肠重复畸形诊治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选取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2016年8月腹腔镜诊治十二指肠重复畸形患儿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于完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术后恢复顺利,无胆漏、胰漏、肠漏等并发症,术后随访至今,恢复良好。结论腹腔镜的应用为儿童十二指肠重复畸形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腹腔镜下治疗十二指肠重复畸形具有可行性,避免开腹探查的大创伤,术后恢复快,手术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 先天性畸形 腹腔镜
下载PDF
氮化时间对W9Mo3Cr4V钢离子氮化层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潘明明 王守晶 慕晓龙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77-179,共3页
对W9Mo3Cr4V钢在520℃下进行不同氮化时间的离子氮化处理,并采用金相分析、显微硬度测试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氮化时间对离子氮化层显微组织(氮化层相组成和氮化层厚度)和性能(硬度、硬度梯度分布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氮... 对W9Mo3Cr4V钢在520℃下进行不同氮化时间的离子氮化处理,并采用金相分析、显微硬度测试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氮化时间对离子氮化层显微组织(氮化层相组成和氮化层厚度)和性能(硬度、硬度梯度分布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氮化层主要由ε相(Fe_3N)和γ'相(Fe_4N)组成。随离子氮化时间的延长,ε相(Fe_3N)衍射强度逐渐降低,而γ'相(Fe_4N)的衍射强度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且氮化层的厚度、显微硬度不断增加。氮化层均呈理想的硬度梯度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9MO3CR4V 离子氮化 显微组织 性能
下载PDF
胆总管囊肿术后可复性横结肠系膜裂孔疝1例
7
作者 赵俊博 慕晓龙 屈振繁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674-675,共2页
腹内疝是指腹腔内的脏器(多为小肠),通过腹腔内正常或异常孔道进入其他位置,引起腹痛、肠梗阻等临床症状^([1])。胆总管囊肿切除,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出现腹内疝症状,比较罕见^([2])。腹内疝临床症状多不典型,缺乏特异性,容易漏... 腹内疝是指腹腔内的脏器(多为小肠),通过腹腔内正常或异常孔道进入其他位置,引起腹痛、肠梗阻等临床症状^([1])。胆总管囊肿切除,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出现腹内疝症状,比较罕见^([2])。腹内疝临床症状多不典型,缺乏特异性,容易漏诊误诊^([3])。原则上一经确诊,需要及时手术治疗,否则会有肠管绞窄坏死风险,危及生命^([2,4])。现将我科收治的一例胆总管囊肿术后横结肠系膜裂孔疝患者病例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囊肿术后 腹内疝 系膜裂孔疝
下载PDF
全内脏反位合并先天性多发畸形一例 被引量:2
8
作者 慕晓龙 屈振繁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30-832,共3页
患儿男,出生2 h。因"生后发现无肛门"于2019年4月10日就诊于本院小儿外科。患儿系第2胎第2产,出生体重3000 g,出生1 min Apgar评分10分。产妇外院孕检超声未提示明显异常,孕39周剖腹产娩出。入院体检:呼吸45次/min,未吸氧状态... 患儿男,出生2 h。因"生后发现无肛门"于2019年4月10日就诊于本院小儿外科。患儿系第2胎第2产,出生体重3000 g,出生1 min Apgar评分10分。产妇外院孕检超声未提示明显异常,孕39周剖腹产娩出。入院体检:呼吸45次/min,未吸氧状态下,血氧饱和度波动在96%左右;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安静状态心率波动在130~150次/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性心动过速 小儿外科 安静状态 APGAR评分 全内脏反位 血氧饱和度 出生体重 孕检
原文传递
开塞露联合回流灌肠在结肠灌洗中的疗效分析
9
作者 慕晓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2期31-33,共3页
探讨开塞露联合结肠反流冲洗在先天性巨结肠术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20年4月在湖北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接受手术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84例。入院后将患儿随机分组,观察组(A组、B组)和对照组各28例,常规灌肠为对照... 探讨开塞露联合结肠反流冲洗在先天性巨结肠术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20年4月在湖北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接受手术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84例。入院后将患儿随机分组,观察组(A组、B组)和对照组各28例,常规灌肠为对照组;观察组则用开塞露通便处理,其中A组先开塞露30min再灌肠,而B组先灌肠30min再开塞露通便。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灌肠前排便情况、术前准备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均更优,与对照组显著(P<0.05);A组住院时间、灌肠前排便情况、术前准备时间、灌肠液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更优,与B组显著(P<0.05)。结论:先天性巨结肠予以开塞露通便后再灌肠,可减少操作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了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减轻医务人员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开塞露 结肠灌洗
下载PDF
腹腔镜下两种阑尾系膜处理方法的对比研究
10
作者 慕晓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8期50-53,共4页
对比腹腔镜下小儿阑尾切除术(LA)中两种阑尾系膜处理方法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选择小儿阑尾切除术阑尾系膜处理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16年3月- 2019年12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因急性阑尾炎接受急诊 LA的3-14岁患者300例,根据不... 对比腹腔镜下小儿阑尾切除术(LA)中两种阑尾系膜处理方法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选择小儿阑尾切除术阑尾系膜处理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16年3月- 2019年12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因急性阑尾炎接受急诊 LA的3-14岁患者300例,根据不同阑尾系膜处理方式,分为两组,包括丝线结扎阑尾动脉+电凝或超声刀离断处理的对照组,电凝钩或超声刀于阑尾与系膜交界处直接离断处理的分析组,比较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但组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再次手术率、中转开腹率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处理阑尾系膜的方法同样安全有效,结扎阑尾动脉+离断阑尾残端对术者腹腔镜操作水平要求较高,操作时间长。采用电凝钩或超声刀于阑尾与系膜交界处直接离断阑尾系膜,节省手术时间,操作简单,可作为首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切除术 腹腔镜 阑尾系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