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唯识学中的几个难题
1
作者 慕藏 《浙江佛教》 2002年第1期7-10,共4页
唯识学堪称大乘义海,体系宏阔严谨而又思辨精微缜密,在大乘佛教诸宗竞秀之中,以此而独为超迈。相对于中观学派之破执显真,唯识教门总体上乃是从正面建立理论体系,以境不离识为旨而双泯能所,导归真如;以八识、五法、三自性、二无... 唯识学堪称大乘义海,体系宏阔严谨而又思辨精微缜密,在大乘佛教诸宗竞秀之中,以此而独为超迈。相对于中观学派之破执显真,唯识教门总体上乃是从正面建立理论体系,以境不离识为旨而双泯能所,导归真如;以八识、五法、三自性、二无我为纲,尽摄一切名色以究明诸法性相。然以正面解说之故,在理论的建构上便必有未尽完备更容思审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识学 大乘佛教 真如 无我 自性 相对 思辨 法性 严谨 建构
下载PDF
唯识学中的几个难题(续一)
2
作者 慕藏 《浙江佛教》 2002年第2期68-70,共3页
二说俱不免过,成唯识论中已自详辨。今更问者,若本有家,一切种子皆是法尔本有,则似无新生事物和概念创生的可能性,世界将只有是永恒的轮回与重现;或新熏家,能熏之现行法既无本种为因,自身如何生起,自尚不能成,如何新熏成种?... 二说俱不免过,成唯识论中已自详辨。今更问者,若本有家,一切种子皆是法尔本有,则似无新生事物和概念创生的可能性,世界将只有是永恒的轮回与重现;或新熏家,能熏之现行法既无本种为因,自身如何生起,自尚不能成,如何新熏成种?护法论师以二说皆有过而兼取,实也不能免难,以单主一说若尚有过,二说并取则亦二过兼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回 兼受 唯识学 事物 护法 永恒 自身 创生
下载PDF
自信自力与他信他力:禅与净土的冲突与互补——兼论宗门下之念佛禅
3
作者 慕藏 《浙江佛教》 2005年第4期166-173,共8页
与其它世界性的宗教相比,佛教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此即其自力性。佛教所信仰的教主,既不是创世者,也不是救世主。佛陀示现于人间的乃是一导师的形象。他凭藉自身的努力证得解脱,并宣称他所发现的解脱之路,他所证得的解脱之果,... 与其它世界性的宗教相比,佛教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此即其自力性。佛教所信仰的教主,既不是创世者,也不是救世主。佛陀示现于人间的乃是一导师的形象。他凭藉自身的努力证得解脱,并宣称他所发现的解脱之路,他所证得的解脱之果,对于其他有情生命也同样是普遍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禅 净土 世界性 佛教 宗教 教主 佛陀
下载PDF
华严判教理论辨异
4
作者 慕藏 《浙江佛教》 2005年第3期99-110,共12页
华严的五教判作为中国佛教史上一种有代表性的判教理论,历来颇受质疑。在通行的解释中,华严的五教判往往被简单乃至错误地理解为是依仿天台判教而建立起来的,且其中顿教的安立更被认为缺乏合理依据。对于此类问题,华严的四祖清凉澄... 华严的五教判作为中国佛教史上一种有代表性的判教理论,历来颇受质疑。在通行的解释中,华严的五教判往往被简单乃至错误地理解为是依仿天台判教而建立起来的,且其中顿教的安立更被认为缺乏合理依据。对于此类问题,华严的四祖清凉澄观曾力图给予辨护,但由于未能切中肯綮,其观点实际上只能视作基于其特处的学术环境而作的权宜、方便的解释,并未对华严的判教提供真正强有力的理论辨护。本文即以华严判教的合理性问题为中心,通过对华严判教之本真意义的辨析,以澄清诸种流俗解释对它的误解,并进而显明华严判教理论的独特意义与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严 判教理论 佛教 宗教信仰 唯识学派
下载PDF
唯识学中的几个难题(续二)
5
作者 慕藏 《浙江佛教》 2002年第3期109-113,共5页
唯识学对于种子与第八识,总体上是以体用关系来解说的。然则八识各有种现分位,第八识自身的种子如果也是第八识体之用,则现行第八识之体如何能反以体上之用为因呢?
关键词 唯识学 体用关系 自身 难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