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构造与油气圈闭及其综合利用 被引量:62
1
作者 戈红星 MartinPAJackson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4期640-649,共10页
简单介绍近年来盐构造学中发展起来的新概念和新术语,并初步总结它们与油气圈闭及其它矿产的关系。根据盐体与其上覆沉积层的接触关系,盐构造可分为整合型(非剌穿型)和非整合型(刺穿型)二大类。它们可由以下几种机制触发形成:(... 简单介绍近年来盐构造学中发展起来的新概念和新术语,并初步总结它们与油气圈闭及其它矿产的关系。根据盐体与其上覆沉积层的接触关系,盐构造可分为整合型(非剌穿型)和非整合型(刺穿型)二大类。它们可由以下几种机制触发形成:(1)上浮作用;(2)差异负载作用;(3)热对流作用;(4)缩短作用;(5)拉伸作用等。盐构造具有油气、矿产和储藏等多种综合利用价值。盐构造运动能形成众多的构造、地层岩性及其复合型油气圈闭,并为油气的垂直短距迁移提供良好途径;盐帽中能富集多种金属与非金属矿床;采盐空穴还能用来储存液化油气以及放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构造 沉积构造 油气圈闭 综合利用
下载PDF
文留盐构造成因与掩埋机制 被引量:21
2
作者 戈红星 MartinP.A.Jackson BrunoC.Vendeville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35-40,共6页
文留盐构造位于东濮坳陷中央隆起带上,是中原油田重要油气圈闭构造之一。该构造形成于早第三纪沙三段早期,其演化完全受区域拉张、局部构造及同构造沉积的控制。在厚皮拉张过程中,塑性流动盐层使上覆层与基底的形变发生部分拆离,形... 文留盐构造位于东濮坳陷中央隆起带上,是中原油田重要油气圈闭构造之一。该构造形成于早第三纪沙三段早期,其演化完全受区域拉张、局部构造及同构造沉积的控制。在厚皮拉张过程中,塑性流动盐层使上覆层与基底的形变发生部分拆离,形成文留构造的三层式结构:下部基底地垒,中部盐核及上覆层强制褶皱背斜与拱顶地堑。区域拉张形成中部隆起垒块,同构造沉积将盐体从两凹挤向中隆,使早期的盐枕演化成次动盐刺穿。晚第三纪时,区域拉张减弱,盐构造运动随之减弱,文留构造被上第三系和第四系沉积物深埋。尺度物理模拟采用干石英砂及硅树脂胶为实验材料,模拟了文留构造的动力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 文留构造 盐构造运动 油气圈闭
下载PDF
前陆褶皱冲断带厚皮缩短盐构造运动的物理模拟 被引量:24
3
作者 戈红星 Bruno C.Vendeville Martin P.A.Jackson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9-49,共11页
尺度物理实验用干石英砂和聚合硅树脂为实验材料 ,模拟了前陆褶皱冲断带厚皮缩短盐构造 ,并与薄皮缩短盐构造及无盐层的褶皱冲断带构造模型进行了对比。实验表明 ,由于塑性盐层的存在 ,厚皮缩短盐构造呈 3层式结构模式。盐上层主要形成... 尺度物理实验用干石英砂和聚合硅树脂为实验材料 ,模拟了前陆褶皱冲断带厚皮缩短盐构造 ,并与薄皮缩短盐构造及无盐层的褶皱冲断带构造模型进行了对比。实验表明 ,由于塑性盐层的存在 ,厚皮缩短盐构造呈 3层式结构模式。盐上层主要形成敞开褶皱、箱状褶皱、前冲和背冲断层以及冲垒构造 ,盐下层形成逆冲断层及冲垒构造 ,断层通常都终止于盐层中。尽管盐层局部变薄或增厚 ,但不形成刺穿型盐构造。褶皱冲断带不具构造指向特征 ,其楔形库仑锥剖面呈平台与斜坡两段式形态。模型对比表明 ,厚皮缩短与薄皮缩短所产生的盐上层构造形态相似 ,不易区分 ;但二者的库仑锥剖面有所不同。厚皮前陆褶皱冲断盐构造与无盐层的褶皱冲断构造无论是其几何形态、还是库仑锥剖面都有极大的差别 ,极易区分。实验结果对解释前陆褶皱冲断构造和寻找盐下油气圈闭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褶皱冲断带 厚皮缩短 盐构造运动 物理模拟 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正断层断距纵剖面图及其运动学:概念模型与地质实例(英文) 被引量:5
4
作者 戈红星 Jon K. Anderson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5-88,共14页
(中译文)断距纵剖面图(T-H图)是指以断层的垂直断距为横轴、以地层或地质年龄为纵轴所绘制的随地层或地质年龄所变化的断距分布图。断距纵剖面图为确定正断层类型、断层形成时间和断层的纵向演化史提供了一个简单迅捷的工具。概念模型表... (中译文)断距纵剖面图(T-H图)是指以断层的垂直断距为横轴、以地层或地质年龄为纵轴所绘制的随地层或地质年龄所变化的断距分布图。断距纵剖面图为确定正断层类型、断层形成时间和断层的纵向演化史提供了一个简单迅捷的工具。概念模型表明,断距纵剖面图可以明确无误地区分出简单后沉积型正断层、后沉积拱顶拉张型正断层、同沉积生长型正断层及其复合型正断层。简单后沉积型正断层的断距不随地层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其断距纵剖面图为一垂直线段。后沉积拱顶拉张型正断层的断距随地层年龄的增大而减小并趋向零值,同沉积生长型正断层的断距随地层年龄的增大而增大,复合型正断层则具其组合型断距纵剖面形态。除简单后沉积型正断层外,断距纵剖面图中的最大断距点代表了该断层的起始形成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断层 断距纵剖面图 运动学 概念模型 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东庄滚卷构造─—尺度物理模拟探讨成因机制 被引量:4
5
作者 戈红星 Vend.,BC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7-25,共9页
河南南襄盆地南阳凹陷东庄构造,是一个在拉张作用下形成的滚卷背斜构造,其背斜一拱顶地堑构造,是新野一曲洼断裂之上盘沉积岩层沿断裂面下滑形变造成的。滚卷构造的活动,导致不对称扇形断裂地堑的发育及盆地第三纪沉积中心的迁移。... 河南南襄盆地南阳凹陷东庄构造,是一个在拉张作用下形成的滚卷背斜构造,其背斜一拱顶地堑构造,是新野一曲洼断裂之上盘沉积岩层沿断裂面下滑形变造成的。滚卷构造的活动,导致不对称扇形断裂地堑的发育及盆地第三纪沉积中心的迁移。本文用重力滑移及滚卷褶皱二组尺度模型,对东庄构造的成因作了初步探讨。实验用于石英砂模拟脆性沉积岩层;用一种具牛顿流变特性的聚合硅树脂模拟塑流层或滑脱层;实验结果强调了东庄构造的滚卷成因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堑 尺度 重力滑移 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厚皮拉伸盐构造运动中上覆层构造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戈红星 Bruno C Vendeville Martin P A Jackson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6-31,共6页
理论分析表明 ,盐撤量与拉伸造成的空间之间的平衡是决定拆离滑脱形变完全与否的控制因素。当盐撤量大于同期形成的拉伸空间时 ,上覆层发生完全拆离滑脱形变 ;反之 ,则发生非完全拆离滑脱形变。分析模拟表明 ,盐层越厚、岩盐粘滞度越小... 理论分析表明 ,盐撤量与拉伸造成的空间之间的平衡是决定拆离滑脱形变完全与否的控制因素。当盐撤量大于同期形成的拉伸空间时 ,上覆层发生完全拆离滑脱形变 ;反之 ,则发生非完全拆离滑脱形变。分析模拟表明 ,盐层越厚、岩盐粘滞度越小及上覆前构造层越厚 ,盐撤量就越大 ,完全拆离滑脱形变过程持续得也越久 ;区域拉伸和基底断层位移速率越大及基底断层下降盘越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度拉伸 盐构造运动 上覆层构造 分析模拟 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破火山口塌陷构造的物理模拟研究
7
作者 戈红星 Martin P A Jackson Bruno C Vendeville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09-318,共10页
 用聚合硅胶模拟塑性岩浆、用干燥松散石英砂模拟脆性围岩和顶板层,研究了由岩浆房的萎缩下沉所引起的破火山口塌陷构造.模拟岩浆房的初始形状包括平顶圆柱体及剖面呈长方形、半圆形、等腰三角形的条状体.实验中,圆形岩浆房的下沉形成...  用聚合硅胶模拟塑性岩浆、用干燥松散石英砂模拟脆性围岩和顶板层,研究了由岩浆房的萎缩下沉所引起的破火山口塌陷构造.模拟岩浆房的初始形状包括平顶圆柱体及剖面呈长方形、半圆形、等腰三角形的条状体.实验中,圆形岩浆房的下沉形成圈环形塌陷构造;长条状岩浆房的下沉形成线形塌陷构造.塌陷构造在平面上通常呈对称的圈环状或条带状分布,从里向外一般由中央凹陷带、逆断层带、侧缘斜坡带以及周边正断层带组成.塌陷构造在剖面上呈上宽下窄的漏斗状,其中所有的断层都呈上缓下陡的凸弧形.周边正断层与其内侧的逆断层在深部合并、向下延伸、并消失于岩浆房与围岩的接触带内.塌陷内拉伸正断层与压缩逆断层或褶皱的共生及其分布方式、断层面上缓下陡的凸弧形几何形态等是厘定该构造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火山口 塌陷构造 物理模拟 构造地质学 火山地质学 岩浆房 围岩 正断层 逆断层 褶皱
下载PDF
美国Paradox盆地盐构造新生代的拉伸活化(英文)
8
作者 戈红星 JACKSON Martin P.A MOSHER Sharon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9-63,共15页
美国科罗拉多高原Paradox盆地中的裂口盐墙和盐背斜,主要是在古生界和中生界沉积物的差异负载作用下发育起来的。盐构造顶部的平缓褶皱,通常被认为是晚白垩纪至古新世拉腊米挤压运动的产物,而其脊顶地堑与山谷,则被认为是挤压后的松弛... 美国科罗拉多高原Paradox盆地中的裂口盐墙和盐背斜,主要是在古生界和中生界沉积物的差异负载作用下发育起来的。盐构造顶部的平缓褶皱,通常被认为是晚白垩纪至古新世拉腊米挤压运动的产物,而其脊顶地堑与山谷,则被认为是挤压后的松弛拉伸及盐溶作用所造成的。基于野外调查、物理模拟以及现代盐构造学理论,研究认为这些平缓褶皱和脊顶地堑,主要是新生代始新世至渐新世北北东向区域拉伸作用的产物。因为岩盐较其围岩软弱,拉伸形变主要集中在早先形成的盐墙、盐背斜及其较薄的顶板中,使盐构造发生活化并形成新的拉伸构造。顶板中的拉伸构造主要包括正断层、地堑、断层滑移(断滑)褶皱以及滚动褶皱。由于区域拉伸方向斜交盐构造走向,断层分布多呈羽列状。在母盐层较厚地区,拉伸使盐刺穿在正断层之下次动上升;而在母盐层较薄地区,拉伸使盐刺穿下降。在初始盐刺穿较高地区,盐构造的侧翼下降;而在初始盐刺穿较低地区,盐构造整体下降。拉伸使盐刺穿变宽,脊顶地堑下沉,形成拉伸型下降盐刺穿特征性的尖角盐体构造。局部地区,盐体从破碎的顶板间溢出,覆盖了下沉的脊顶地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dox盆地 盐构造 拉伸活化 下降盐刺穿 断滑褶皱 滚动褶皱 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