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学影像住院医师岗前报告书写AI培训平台的需求调研及框架提出
1
作者 李瑞利 苏壮志 +3 位作者 张苗 戎冬冬 单艺 卢洁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24年第1期75-80,共6页
目的调研医学影像带教教师及住院医师对基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岗前报告书写培训平台的态度和需求,初步提出AI培训平台的框架。方法使用微信小程序问卷星设计带教教师版和住院医师版电子问卷,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 目的调研医学影像带教教师及住院医师对基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岗前报告书写培训平台的态度和需求,初步提出AI培训平台的框架。方法使用微信小程序问卷星设计带教教师版和住院医师版电子问卷,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有教学或带教任务的影像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中进行调研,收集其对岗前报告书写AI培训平台的观点及态度。结果共有40名带教教师、32名住院医师回答了该问卷。绝大多数住院医师表示,最初进入临床实践阶段压力大,主要包括时间紧任务重、担心报告书写错误、学业与就业压力大。大多数带教教师及住院医师在教学实践中没有使用AI的经验,对AI辅助教学仅为“有点了解”。尽管缺乏接触,但他们对岗前报告书写AI培训平台比较感兴趣,82.5%的带教教师、84.4%的住院医师希望先在AI教学平台练习书写诊断报告,一致认为这种学习方式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更灵活、方便;提前规范化练习书写诊断报告,能够为住院医师提供过渡、适应阶段;学习能够及时得到反馈,可以针对薄弱之处反复练习。82.5%的教师认为岗前报告书写AI培训平台的应用能提高住院医师的培养质量及效率,且75%的教师认为能提高住院医师的自信心;而住院医师在这两方面的认可度分别为53.1%、50.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家主要担忧AI辅助教学会缺少学生和教师的沟通交流,互动性差,不能实时答疑;另外,AI教学平台可能过于机械,不能灵活理解学生书写的诊断报告内容,对学生使用不同词语表达相同意思可能有误判。结论大部分带教教师及住院医师对岗前报告书写AI培训平台持积极态度,将AI纳入影像住院医师培训可能为提高学习效率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医学影像教育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问卷调查 态度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病变的64层MSCT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戎冬冬 李坤成 +1 位作者 杜祥颖 卢洁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10期1241-1245,共5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道病变的影像学改变与常规肺功能检查(PF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COPD患者(男29例,女10例)及正常对照组(男34例,女11例)进行高分辨率CT(HRCT)和常规肺功能检查。CT扫描分别于深吸气末和深...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道病变的影像学改变与常规肺功能检查(PF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COPD患者(男29例,女10例)及正常对照组(男34例,女11例)进行高分辨率CT(HRCT)和常规肺功能检查。CT扫描分别于深吸气末和深呼气末进行。观察COPD小气道异常的主要HRCT征象:马赛克灌注、呼气末空气潴留征、小叶中心型肺气肿、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壁增厚。分析气道异常与PFT检查参数值的相关性。结果:①HRCT所见COPD与对照组的气道异常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COPD患者HRCT显示小气道异常与PFT检查结果有相关性,主要表现为:支气管壁增厚、马赛克灌注、呼气末空气潴留征与残气容积/肺总量(RV/TLC)和最大呼气流率(MEF)相关(P值均<0.05),支气管扩张与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残气容积/肺总量(RV/TLC)相关(P<0.05),小叶中心型肺气肿与残气容积相关(P<0.05)。结论:64层螺旋CT获取HRCT可用于COPD气道病变的诊断,HRCT显示COPD的气道异常征象与PFT指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阻塞性 气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磁共振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戎冬冬 王佩佩 +6 位作者 张苗 郑莎莎 马青峰 曹燕翔 赵志莲 卢洁 李坤成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6期893-896,共4页
目的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研究梗死灶与皮质脊髓束的空间关系,并随访观察受损纤维束的功能重组与代偿情况,探讨DTT技术对预测患者运动功能转归的价值。方法选择左侧内囊周围区脑梗死患者19例,分别于发病<7、30、90天进... 目的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研究梗死灶与皮质脊髓束的空间关系,并随访观察受损纤维束的功能重组与代偿情况,探讨DTT技术对预测患者运动功能转归的价值。方法选择左侧内囊周围区脑梗死患者19例,分别于发病<7、30、90天进行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应用DTT技术进行皮质脊髓束三维重建,采用FuglMeyer量表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分析脑梗死灶及皮质脊髓束受累程度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结果 DTT显示19例左侧内囊周围区梗死患者,根据患侧皮质脊髓束受累情况分为3型,I型5例,皮质脊髓束位于梗死灶外,FM评分96.46±7.68;II型6例,皮质脊髓束部分位于梗死灶内,但受侵范围<1/3;或受压、迂曲、推移改变,FM评分94.20±6.84;III型8例,皮质脊髓束>1/3位于梗死灶内,FM评分82.37±22.14。19例患者发病<7天,皮质脊髓束损伤分型与FM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490,P=0.033)。DTT对患者皮质脊髓束的动态观察显示,8例III型患者中4例90天皮质脊髓束显示良好,患者运动功能完全恢复;2例患者皮质脊髓束自身发生再生修复,90天后仅遗留部分运动功能障碍;2例未发现纤维再生修复,90天仍遗留严重运动功能障碍。结论 DTT能够直观显示脑梗死患者的皮质脊髓束受累程度及其动态变化,对评价其运动功能恢复提供重要的客观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张量成像 纤维束成像 脑梗死 运动功能
下载PDF
脑干梗死不同阶段梗死灶体积和ADC值的演变及其与临床预后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戎冬冬 卢洁 +5 位作者 李坤成 张苗 赵志莲 曹燕翔 赵澄 马青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304-308,共5页
目的通过对脑干梗死患者发病不同阶段的MRI随访研究,结合患者临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揭示梗死灶体积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演变规律,及其与临床症状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1例首次发病的脑干梗死患者,分别于发病后不同时间(<7 d、1... 目的通过对脑干梗死患者发病不同阶段的MRI随访研究,结合患者临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揭示梗死灶体积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演变规律,及其与临床症状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1例首次发病的脑干梗死患者,分别于发病后不同时间(<7 d、15 d和1、3、6个月)测量梗死灶体积和ADC值,计算病灶与健侧相应部位的相对ADC(rADC)值;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MMS)进行临床运动功能评价,并分析梗死灶体积、rADC值与患者运动功能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发病后脑干梗死灶体积逐渐缩小(F=4.553,P=0.003),rADC值逐渐升高(F=22.991,P=0.000),除发病7 d内的脑干梗死灶体积与同期FMMS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686,P=0.020),其余各测量时间点脑干梗死灶体积和不同时期rADC值均与FMMS评分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脑干梗死灶体积和rADC值随病程的演变呈动态变化,具有规律性,但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脑梗死 脑于 预后
下载PDF
应用ROC曲线评价纸质打印与干式激光打印对乳腺微钙化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戎冬冬 李坤成 +2 位作者 杜祥颖 杨延辉 梁志刚 《中国医疗设备》 2008年第5期103-105,共3页
目的:通过对比纸质打印与干式激光打印图像阅片,探讨打印介质对全数字化乳腺摄影中乳腺微钙化诊断准确性的影响。方法:次价高分别采用LOCUSLD-A纸质打印机及KONICADRYPRO752干式激光打印机打印全数字化乳腺图像。由3位(具有5年以上工作... 目的:通过对比纸质打印与干式激光打印图像阅片,探讨打印介质对全数字化乳腺摄影中乳腺微钙化诊断准确性的影响。方法:次价高分别采用LOCUSLD-A纸质打印机及KONICADRYPRO752干式激光打印机打印全数字化乳腺图像。由3位(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放射科医师分别对于55例乳腺片进行读片。读片结果采用LABMRMC软件进行ROC分析,利用Excel2003绘制ROC曲线。结果:采用两种方式读片时,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干式激光打印图像诊断结果优于纸质打印结果。结论:对于乳腺微钙化病例的诊断,干式激光打印准确率优于纸质打印,纸质打印不能替代干式激光打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试者操纵特性曲线 乳腺微钙化 干式激光打印
下载PDF
可视化无线移动DR与传统移动DR胸部摄影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戎冬冬 安彦虹 +2 位作者 武春雪 单艺 卢洁 《中国医疗设备》 2020年第12期79-82,128,共5页
目的探讨可视化无线移动DR与传统DR床旁摄影在新型冠状病毒患者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20年1月21日至2月29日采用移动DR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2019,COVID-19)筛查的胸部正位影像1370张,可视化无线移... 目的探讨可视化无线移动DR与传统DR床旁摄影在新型冠状病毒患者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20年1月21日至2月29日采用移动DR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2019,COVID-19)筛查的胸部正位影像1370张,可视化无线移动DR摄片410张,传统移动DR摄片960张。采用卡方检验对比可视化无线移动DR与传统DR间一级片率及影响图像质量因素发生率。结果可视化DR的一级片率(402/410,98.0%)显著高于传统DR(907/960,94.5%)(χ2=2.392,P=0.02)。可视化DR摄片体位影响图像质量发生率(1.2%)显著低于传统DR(3.4%)(χ2=3.279,P=0.013)。结论移动DR胸部X线在COVID-19筛查中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可视化无线移动DR的应用可提高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摄影术 移动DR 可视化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下载PDF
韵律加工脑机制的fMRI研究
7
作者 戎冬冬 王晓怡 +4 位作者 徐国庆 曹燕翔 舒华 卢洁 李坤成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7期983-985,共3页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考察大脑在韵律加工中的作用,对韵律加工的神经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应用3T磁共振成像系统与标准头线圈对1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fMRI检查,年龄21~27岁,选择音高模式变化相似程度较高的成对材料,进...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考察大脑在韵律加工中的作用,对韵律加工的神经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应用3T磁共振成像系统与标准头线圈对1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fMRI检查,年龄21~27岁,选择音高模式变化相似程度较高的成对材料,进行主动的音高模式的匹配判断,并采用AFNI软件进行分析。结果fMRI研究结果显示,除基本听觉区外,两侧大脑半球可见脑区激活,主要激活区域包括双侧颞上回、右侧额下回、辅助运动区和前运动区等脑区。结论颞上回与韵律加工密切相关,fMRI对理解韵律加工脑机制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韵律加工 功能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脑桥梗死锥体束继发Wallerian变性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张苗 卢洁 +6 位作者 林起湘 戎冬冬 赵志莲 马青峰 舒妮 贺永 李坤成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24-1027,共4页
目的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研究脑桥梗死后锥体束继发Wallerian变性的演变过程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对16例脑桥梗死患者(病例组)于发病<7 d、15 d、30 d、90 d和180 d进行DTI检查。另选16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测量... 目的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研究脑桥梗死后锥体束继发Wallerian变性的演变过程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对16例脑桥梗死患者(病例组)于发病<7 d、15 d、30 d、90 d和180 d进行DTI检查。另选16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测量梗死区下方的延髓、上方的大脑脚、内囊后肢及中央前后回皮质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比较病例组各时间点梗死侧与对侧以及对照组各部位FA值的差异,计算FA比值(rFA),并进行临床神经功能评分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脑桥梗死灶同侧的延髓、大脑脚、内囊后肢以及中央前后回皮质FA值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这种降低的趋势在发病15 d时最为显著,180 d基本恢复正常。患者发病15d时的rFA与90d、180d时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呈正相关。结论 DTI能够早期检测脑桥梗死后锥体束纤维继发的Wallerian变性。发病早期病灶同侧锥体束FA值下降的程度可预示患者远期运动功能恢复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WALLER变性 磁共振成像 弥散
下载PDF
纵向研究脑干梗死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6
9
作者 张苗 卢洁 +5 位作者 李坤成 戎冬冬 赵志莲 曹燕翔 赵澄 马青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247-2250,共4页
目的探讨脑干梗死区扩散特征的变化规律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观察皮质脊髓束损伤与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对12例脑干梗死患者,分别于发病7天内、15天、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5次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测量各个时期梗死... 目的探讨脑干梗死区扩散特征的变化规律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观察皮质脊髓束损伤与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对12例脑干梗死患者,分别于发病7天内、15天、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5次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测量各个时期梗死区部分各向异性分数的相对值(rFA),同时进行临床运动功能评分,并应用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技术进行皮质脊髓束三维重建。分析梗死区rFA值以及皮质脊髓束受累程度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结果随发病时间延长,梗死区rFA值逐渐降低(F=11.50,P<0.05),但与临床运动功能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DTT图显示皮质脊髓束无受压、中断者运动功能几乎不受累;皮质脊髓束受压、纡曲或少量中断者运动功能减退,但短期内明显改善;皮质脊髓束大部或全部中断、破坏者运动功能受损严重且恢复缓慢。结论脑干梗死区rFA值随病程演变呈动态变化,具有规律性;患者皮质脊髓束受累程度与临床症状和运动功能恢复有关,可为预后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梗死 扩散磁共振成像 纤维束成像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评价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6
10
作者 郑莎莎 张苗 +6 位作者 卢洁 李坤成 戎冬冬 赵志莲 曹燕翔 赵澄 马青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75-678,共4页
目的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研究脑梗死不同时期扩散张量的变化规律,探讨脑梗死区的扩散张量及皮质脊髓束受累程度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内囊周围区脑梗死患者20例,分别于发病<7 d,1 5d.1、3、6个月进行5次DTI检查,测... 目的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研究脑梗死不同时期扩散张量的变化规律,探讨脑梗死区的扩散张量及皮质脊髓束受累程度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内囊周围区脑梗死患者20例,分别于发病<7 d,1 5d.1、3、6个月进行5次DTI检查,测量各个时期脑梗死区相对部分各向异性分数值(rFA),应用Fugl-Meyer量表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并应用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技术进行皮质脊髓束三维重建。分析脑梗死区rFA及皮质脊髓束受累程度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结果 20例患者发病后1个月内,梗死灶rFA持续降低,3个月后开始缓慢上升,但始终低于发病早期(<7 d)病灶的rFA(F=6.410,P=0.000);与发病7 d内比较,1、3个月时梗死灶rFA的降低程度与患者Fugl-Meyer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503,P<0.05;r=-0.517,P<0.05)。DTT显示,皮质脊髓束中断、移位、纡曲等改变,皮质脊髓束的受累程度与脑梗死后3个月Fugl-Meyer量表评分预后呈负相关(r=-0.71 6,P<0.05)。结论脑梗死区rFA随病程呈动态变化;rFA的降低程度及皮质脊髓束受累程度均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有关,可为早期评价脑梗死的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弥散 运动障碍 预后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X线及CT表现 被引量:6
11
作者 高艳 戎冬冬 +4 位作者 安彦虹 单艺 陈昕 田耕 卢洁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0年第2期147-154,共8页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019-nCoV)的X线、CT表现,为临床提供影像学诊断依据。材料与方法:收集2020年1月21日至2月25日我院发热门诊的1028例患者,均进行X线检查,其中18例核酸检测确诊为2019-nCoV,6例同日行CT检查,9例于1周内进行影...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019-nCoV)的X线、CT表现,为临床提供影像学诊断依据。材料与方法:收集2020年1月21日至2月25日我院发热门诊的1028例患者,均进行X线检查,其中18例核酸检测确诊为2019-nCoV,6例同日行CT检查,9例于1周内进行影像学复查。结果:18例确诊的2019-nCoV患者,4例X线表现为肺纹理增重,14例X线表现为肺内单发或多发病灶。好发部位为肺下叶,单侧肺下叶病灶9例,双肺下叶病灶3例,双下肺合并双肺上叶病灶2例。6例同日进行CT检查,1例CT正常,3例发现X线胸片未显示的小片状磨玻璃影,2例CT显示的病灶较X线片多,CT表现以双肺胸膜下分布为主,可伴空气支气管征且小叶间隔增厚。6例患者1周内复查X线片,3例复查CT,其中1例CT显示磨玻璃影吸收,8例显示病变进展,范围较前增大和病灶增多,以双下肺外带为著。结论:新冠肺炎胸部X线及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病史和实验室检查可作出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X线 CT 筛查
下载PDF
延髓梗死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随访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苗 卢洁 +4 位作者 戎冬冬 赵志莲 单艺 马青峰 李坤成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随访延髓梗死后皮质脊髓束扩散特征的变化,及其损伤程度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例延髓梗死患者,在梗死后1个月或6个月内进行3~5次DTI检查,测量各个时期梗死灶及同侧中脑大脑脚、内囊后肢部分各向异... 目的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随访延髓梗死后皮质脊髓束扩散特征的变化,及其损伤程度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例延髓梗死患者,在梗死后1个月或6个月内进行3~5次DTI检查,测量各个时期梗死灶及同侧中脑大脑脚、内囊后肢部分各向异性分数的相对值(rFA),同时进行临床神经功能评分,并应用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技术进行皮质脊髓束三维重建。分析rFA值的变化以及皮质脊髓束受累程度。结果 2例患者运动功能受累较轻,恢复良好,梗死区及同侧中脑大脑脚、内囊后肢rFA值轻度降低,皮质脊髓束无受压、中断表现;1例患者运动功能受损严重且恢复缓慢,梗死区及同侧中脑大脑脚、内囊后肢rFA值明显降低,皮质脊髓束大部分中断、纤维束数量减少。结论延髓梗死后皮质脊髓束损伤以及继发逆行性变性均与患者运动功能受累和恢复有关,可为预后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 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弥散
下载PDF
成人缺血缺氧性脑病MRI特征 被引量:3
13
作者 安彦虹 齐志刚 +2 位作者 戎冬冬 赵志莲 卢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18-822,共5页
目的分析成人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的MRI表现及其特征。方法收集18例因各种原因导致缺血缺氧后接受MR检查患者,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8例中,17例MRI显示脑内异常信号,累及部位包括大脑皮层、皮层下白质、深部白质、侧脑室周围白质、胼... 目的分析成人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的MRI表现及其特征。方法收集18例因各种原因导致缺血缺氧后接受MR检查患者,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8例中,17例MRI显示脑内异常信号,累及部位包括大脑皮层、皮层下白质、深部白质、侧脑室周围白质、胼胝体、基底核、海马、丘脑、脑桥及小脑;9例出现全脑萎缩,5例T1WI显示高信号,9例DWI显示扩散受限;5例接受MR增强检查,其中1例大脑皮层见脑回样轻度强化。1例MRI未见明显异常。结论MRI可发现缺血缺氧性脑病所致脑内广泛异常信号。MRI表现可反映脑缺血缺氧严重程度,并可用于预测治疗效果和评估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 磁共振成像 成年人
下载PDF
皮层下脑梗死体积演变及其与临床预后关系的MRI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曹燕翔 卢洁 +5 位作者 李坤成 张苗 戎冬冬 赵志莲 赵澄 马青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9期1251-1255,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测量皮层下脑梗死患者梗死灶体积变化,及其对于判断临床预后的价值。方法:搜集40例首次单发皮层下脑梗死患者,腔隙性脑梗死组患者19例,非腔隙性脑梗死组21例。全部研究对象均在症状出现后<7天、<15天、1月、3月、... 目的:探讨磁共振测量皮层下脑梗死患者梗死灶体积变化,及其对于判断临床预后的价值。方法:搜集40例首次单发皮层下脑梗死患者,腔隙性脑梗死组患者19例,非腔隙性脑梗死组21例。全部研究对象均在症状出现后<7天、<15天、1月、3月、6月进行五次MRI检查。患者每次MRI检查前或检查后由两名有经验的神经内科医师,应用NIHSS量表对患者进行临床评分。比较腔隙性脑梗死组及非腔隙性皮层下脑梗死组内不同时间点脑梗死灶体积、NIH-SS评分的差异;对腔隙性脑梗死组及非腔隙性皮层下脑梗死组病灶体积与NIHS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病灶体积,随检查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小;不同时间点的体积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的NIHSS评分,随检查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不同时间点的评分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非腔隙性皮层下脑梗死患者的病灶体积,虽然随检查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小,但不同时间点的体积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的NIHSS评分,随检查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不同时间点的评分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第1次检查的病灶体积,与随访的NIHSS评分均无明显相关(P>0.05)。非腔隙性皮层下脑梗死患者第1次检查的病灶体积,与随访第4次和第5次的NIHSS评分均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磁共振成像对监测皮层下脑梗死灶体积演变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下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体积测量 预后
下载PDF
3D MEDIC WE和3D SPACE STIR磁共振序列在腰丛神经根成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爽 孙峥 +4 位作者 孙思远 戎冬冬 张苗 李坤成 卢洁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9期1548-1552,共5页
目的探讨在结合3D MEDIC WE和3D SPACE STIR序列提供显示神经根纤维束的对比研究方法。方法20例患者行3D MEDIC WE和3D SPACE STIR序列的腰丛神经根成像,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用以定性评价图像质量;多平面重组(MPR)用以充分... 目的探讨在结合3D MEDIC WE和3D SPACE STIR序列提供显示神经根纤维束的对比研究方法。方法20例患者行3D MEDIC WE和3D SPACE STIR序列的腰丛神经根成像,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用以定性评价图像质量;多平面重组(MPR)用以充分显示神经根结构,定量测量两序列图像质量参数SNR,CNR以及CR。结果3D MEDIC WE和3D SPACE STIR两种序列均能不同程度清晰显示腰丛神经根。3D MEDIC WE对比3D SPACE STIR序列,影像评级占优(60 vs.55,P<0.05);3D SPACE STIR对比3D MEDIC WE序列,SNR(58.37±11.81 vs.10.71±0.80),CNR(28.05±7.85 vs.2.79±0.40),CR(6.75±0.63 vs.1.31±0.05)(P<0.05)占优。两序列联合诊断敏感性92.7%,特异性97.3%,准确率为92.7%。结论3D MEDIC WE和3D SPACE STIR序列应用于神经根成像效果显著,可不同程度不同重点直观清晰显示腰丛神经根走行及局部解剖细节,影像技术操作应考量图像可读性并结合图像技术参数为临床提供影像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丛神经根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对脑桥梗死后运动功能恢复脑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苗 卢洁 +5 位作者 戎冬冬 赵志莲 曹燕翔 赵澄 马青峰 李坤成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38-1241,共4页
目的 探讨脑桥梗死后皮质脊髓束损伤与运动功能转归的关系,并对其损伤后的功能重组情况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对17例脑桥梗死患者,分别于发病<7、15、30、90和180 d进行扩散张量成像检查,应用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 目的 探讨脑桥梗死后皮质脊髓束损伤与运动功能转归的关系,并对其损伤后的功能重组情况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对17例脑桥梗死患者,分别于发病<7、15、30、90和180 d进行扩散张量成像检查,应用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进行皮质脊髓束三维重建,观察梗死灶与纤维束的空间关系,分析皮质脊髓束受累程度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并随访观察恢复过程中受损纤维束的变化情况.结果 17例患者中,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Ⅰ级4例,Ⅱ级3例和Ⅲ级10例.患者一侧肢体肌力明显减退或伴有头晕、言语不利等表现.皮质脊髓束损伤分级与患者发病90 d时的运动功能评分呈负相关(r=-0.498,P<0.05).其中7例皮质脊髓束严重受损的患者在梗死后90~180 d神经纤维发生不同方式的重组和修复.结论 DTT能够评价脑桥梗死皮质脊髓束的损伤程度及其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并能够显示运动传导通路纤维束的重组和再生,为研究脑桥梗死后运动功能康复过程的脑机制提供可视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脊髓损伤 磁共振成像 弥散 运动活动
下载PDF
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的全脑灰质基于体素的MRI形态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志莲 韩璎 +5 位作者 卢洁 贾秀琴 李坤成 张苗 戎冬冬 贾建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4期481-484,共4页
目的:利用优化基于体素的MRI形态分析(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研究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 MCI)和正常老年人的脑灰质体积变化。方法:选取a MCl患者20例和正常老年对照18例,MRI排除脑内其他病... 目的:利用优化基于体素的MRI形态分析(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研究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 MCI)和正常老年人的脑灰质体积变化。方法:选取a MCl患者20例和正常老年对照18例,MRI排除脑内其他病变,然后行高分辨率三维T1WI扫描。应用优化VBM方法处理数据,将脑组织分割成灰质、白质和脑脊液,最后应用两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被试灰质体积改变。结果:VBM结果显示与正常老年对照组比较,a MCI患者组双侧额颞叶出现广泛的灰质体积减少,具体脑区为右侧海马钩回、双侧额下回、双侧额中回、右侧额上回、双颞叶额中回、左侧颞下回、左侧颞上回、右侧顶上小叶、左侧枕中回等结构灰质体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VBM方法可显示a MCl患者全脑灰质萎缩情况,对临床早期诊断a MCl患者有重要价值,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 磁共振成像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
下载PDF
静息态功能MRI全脑信号对左侧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低频振幅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澄 李琼阁 +5 位作者 单艺 张苗 马青峰 戎冬冬 曹燕翔 卢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58-1562,共5页
目的评价静息态功能MRI(rs-fMRI)全脑信号对左侧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低频振幅(ALFF)及分数ALFF(fALFF)的影响。方法纳入21例左侧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梗死组)及26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于去除和未去除全脑信号2种预处理条件下,根据rs-fMR... 目的评价静息态功能MRI(rs-fMRI)全脑信号对左侧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低频振幅(ALFF)及分数ALFF(fALFF)的影响。方法纳入21例左侧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梗死组)及26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于去除和未去除全脑信号2种预处理条件下,根据rs-fMRI数据计算ALFF及fALFF,分析梗死组发病7天内(急性期)与3个月(恢复期)之间、后者与对照组之间ALFF及fALFF存在差异的脑区。结果未去除全脑信号条件下,梗死组恢复期大脑双侧额上回、后扣带回(PCC)和健侧壳核ALFF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健侧额下回眶部及颞上回颞极ALF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梗死组患者恢复期健侧楔叶、颞下回、枕中回ALFF明显高于急性期(P均<0.05)。去除全脑信号条件下,梗死组恢复期健侧额上回、PCC及壳核ALFF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健侧额下回眶部及颞上回ALF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梗死组恢复期健侧颞下回ALFF明显高于急性期(P<0.05)。梗死组恢复期与对照组、梗死组内不同时期之间各脑区fALFF未见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左侧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随运动恢复而发生脑皮质功能代偿;未去除全脑信号条件下可显示更多ALFF存在差异的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基底节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与确诊患者的胸部X线表现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安彦虹 戎冬冬 +3 位作者 单艺 武春雪 高艳 卢洁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08-612,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疑似患者与确诊患者的胸部X线表现。方法收集2020年1月21日至3月4日首都医科大学大学宣武医院45例疑似COVID-19患者与9例确诊COVID-19患者的临床和胸部X线资料,对其X线表...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疑似患者与确诊患者的胸部X线表现。方法收集2020年1月21日至3月4日首都医科大学大学宣武医院45例疑似COVID-19患者与9例确诊COVID-19患者的临床和胸部X线资料,对其X线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5例疑似病例中32例X线表现可见异常,肺内病变最常累及左侧(18例)、下肺野(24例)、中带(23例),病变以单发(21例)、斑片状(29例)、模糊影(24例)常见。9例确诊病例中5例胸部X线阳性,肺内明确病变最常累及右侧(4例)、下肺野(5例)、中带(4例),病变仍以单发(4例)、斑片状(5例)、模糊影(4例)常见。两组病例除病变分布侧别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在胸部X线的其他异常表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为初筛手段,胸部X线检查对疑似病例与确诊病例的鉴别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不同打印介质对CT肺内小结节诊断准确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志莲 李坤成 +1 位作者 张苗 戎冬冬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8期1120-1122,共3页
目的:探讨纸质打印片及干式激光打印胶片对CT上肺内小结节诊断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取临床及影像上确诊为肺内多发结节型转移瘤的病例20例,从中选取散在肺内小转移瘤267个,按直径大小分组,其中1~2cm,36个;0.5~1.0cm,46个;〈0.5cm,18... 目的:探讨纸质打印片及干式激光打印胶片对CT上肺内小结节诊断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取临床及影像上确诊为肺内多发结节型转移瘤的病例20例,从中选取散在肺内小转移瘤267个,按直径大小分组,其中1~2cm,36个;0.5~1.0cm,46个;〈0.5cm,185个。分别采用LOCUS纸质打印机及KONICA DRYPRO 752干式激光打印机进行打印。由2位(具有10年工作经验医师)放射科医师分别对267个肺内小结节进行读片。读片分两次进行,两次读片间隔3周。每次读片分别采用其中的一种打印形式进行读片。读片结果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对于1~2cm小结节,两位医师两种打印介质检查率均为100%;对于0.5~1.0cm小结节,两位医师两种打印介质检出率均为100%;对于〈0.5cm的小结节,两位医师纸介打印片诊断检出率分别为89.7%、83.2%,两位医师干式激光打印片检出率分别为90.8%、92.9%。对小0.5cm的小结节的诊断准确性进行差异性检验,取P〈0.05为检验标准。结论:对于CT上小于2cm的肺内小结节,干式激光打印胶片诊断准确率与纸质打印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质打印 肺转移瘤 孤立肺小结节 干式激光打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