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健豪 刘宝戈 +4 位作者 桑大成 吴炳轩 戎天华 肖博威 张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分析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后发生C5神经根麻痹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测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发生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8月~2021年8月因颈椎病于我院接受ACDF术治疗... 目的:分析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后发生C5神经根麻痹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测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发生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8月~2021年8月因颈椎病于我院接受ACDF术治疗的9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出现C5神经根麻痹,将患者分为C5神经根麻痹组(C5 palsy组)、无C5神经根麻痹组(无C5 palsy组).采集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临床指标,包括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颈椎X线、CT和MRI等影像学参数,包括术前及术后1d两组患者的颈椎生理曲度、C4/5椎间隙高度、术前C4/5椎间孔横径和手术节段数,以及患者术前颈椎MRI T2像C4/5节段高信号情况.采用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99例患者中9例在术后7d内出现C5神经根麻痹症状.两组患者间术前C4/5椎间孔横径(2.70±0.88mm vs 3.93±1.06mm,P=0.001)、C4/5椎间隙高度变化(术后高度-术前高度)(3.02±2.03mm vs 1.33±1.45mm,P=0.002)存在差异,其他指标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C4/5椎间隙高度[OR=1.698(1.041~2.769),P=0.034]、术前C4/5椎间孔横径[OR=0.207(0.064~0.672),P=0.009]是C5神经根麻痹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行ACDF术的患者术前C4/5椎间孔横径较小、术后C4/5椎间隙高度增加的患者术后发生C5神经根麻痹的可能性较高.术中避免过度撑开C4/5椎间隙并选择大小合适的融合器,保证术后合理C4/5椎间隙且C4/5椎间孔适度减压,以降低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C5神经根麻痹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对不同形态退变性颈椎后凸寰枢椎影像学参数的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肖博威 刘宝戈 +3 位作者 戎天华 张健豪 吴炳轩 桑大成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3年第1期7-15,共9页
目的探讨不同形态退变性颈椎后凸对寰枢椎影像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对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骨科行三节段颈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治疗的颈椎病患者96例(神经根型36例、脊髓型38例和混合型22例)的临床资料进... 目的探讨不同形态退变性颈椎后凸对寰枢椎影像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对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骨科行三节段颈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治疗的颈椎病患者96例(神经根型36例、脊髓型38例和混合型2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3例,女43例;年龄(56.7±8.5)(41~79)岁。根据颈椎形态将患者分为3组:退变性颈椎整体前凸组(简称整体前凸组)50例,退变性颈椎节段后凸组(简称为节段后凸组)24例,退变性颈椎整体后凸组(简称为整体后凸组)22例。于术前1周和术后1年对所有患者行颈椎标准侧位和过屈过伸位数字化X线检查。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对颈椎功能进行评价,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价。通过X线测量颈椎矢状位参数,包括C2-7、C0-1和C1-2的曲度和活动度以及C2倾斜角。对3组患者术前与术后各项参数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结果3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节段和内固定方式等基线资料及病史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整体后凸组术前NDI评分较另两组更高(P<0.05),术前C2倾斜角(11.24°±4.39°)(3.60°~20.00°)及其术后变化值(5.89°±4.27°)(1.00°~16.00°)较另两组更大(均P<0.05)。术前整体后凸组C0-1活动度(16.07°±2.71°)(10.00°~19.00°)显著高于另两组(P<0.05),术后节段后凸组的C0-1活动度变化值(7.33°±5.03°)(2.00°~13.70°)大于整体后凸组(P<0.05)。节段后凸组C2倾斜角与C1-2曲度呈正相关(r=0.546,P<0.05);整体后凸组C2倾斜角与C0-1活动度呈负相关(r=-0.653,P<0.05)。结论退变性颈椎节段后凸和整体后凸患者特点不同。对颈椎节段后凸患者,应关注C2倾斜角对上颈椎曲度的提示意义和术后寰枕关节退变甚至发生病理改变的可能;对颈椎整体后凸患者,应关注C2倾斜角对上颈椎活动度的提示意义,同时手术会造成患者已增大的上颈椎活动度进一步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柱后凸 关节不稳定性 寰枕关节 颈寰椎 枢椎 颈椎 摄影测量法
下载PDF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下肢缺血的诊疗 被引量:11
3
作者 戎天华 刘永民 +6 位作者 朱俊明 马维国 张巍 王龙飞 赵宏磊 潘旭东 孙立忠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76-381,共6页
目的探讨孙氏手术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下肢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9年7月至2014年1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连续收治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下肢缺血的患者27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8.1±7.9)岁。... 目的探讨孙氏手术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下肢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9年7月至2014年1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连续收治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下肢缺血的患者27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8.1±7.9)岁。所有患者在深低温停循环,顺行选择性单侧脑灌注下行四分支人工血管全主动脉弓替换加支架象鼻人工血管植入术(孙氏手术)。近端行主动脉瓣成型加升主动脉替换术7例,单纯升主动脉替换术10例,Bentall手术8例,改良David手术1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bypass graft,CABG)术2例,升主动脉-股动脉转流术5例,股动脉-股动脉转流术2例。结果全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209±61)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19±38)min,深低温停循环时间(27±11)min。术后早期病死率14.8%(4/27),合并症发生率55.6%(15/27)。术后随访(41±27)个月,随访率87.0%(20/23),因脑血管事件死亡1例,无主动脉相关死亡病例,术后1月二期行股动脉-股动脉转流术1例,存活患者总体下肢缺血康复率为90.9%(20/22)。结论应用孙氏手术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下肢缺血是安全、可行且有效的,必要时可同期或二期行各类转流手术来帮助重建下肢血运。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合理把握手术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下肢缺血 孙氏手术
下载PDF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急性下肢缺血的临床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0
4
作者 戎天华 潘旭东 +5 位作者 刘宁宁 薛金熔 白涛 赵宏磊 刘永民 孙立忠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11期867-870,共4页
作为自然病程最为凶险的心血管外科急症之一,主动脉夹层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讨论。其中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预后尤其凶险,未接受治疗患者自发病起24小时病死率33%,48小时病死率上升至50%[1]。除了引起疼痛症状外,主动... 作为自然病程最为凶险的心血管外科急症之一,主动脉夹层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讨论。其中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预后尤其凶险,未接受治疗患者自发病起24小时病死率33%,48小时病死率上升至50%[1]。除了引起疼痛症状外,主动脉夹层常常会累及分支动脉,引起诸多脏器的灌注不良,从而导致周围脏器功能不全,统称为灌注不良综合征[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下肢缺血 现状 展望
下载PDF
C2及C7倾斜角与退变性颈椎节段后凸矢状位力线及临床功能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吴炳轩 刘宝戈 +4 位作者 崔维 肖博威 桑大成 戎天华 张健豪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98-1105,共8页
目的:分析退变性颈椎节段后凸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前及术后C2倾斜角(slope)、C7 slope与颈椎矢状位力线和临床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20年3月因颈椎退变性疾病入院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患者。定义颈椎后... 目的:分析退变性颈椎节段后凸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前及术后C2倾斜角(slope)、C7 slope与颈椎矢状位力线和临床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20年3月因颈椎退变性疾病入院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患者。定义颈椎后凸角度为正值,颈椎前凸角度为负值。依据颈椎标准侧位X线片,将颈椎节段后凸角度大于4°者纳入退变性颈椎节段后凸组,使用倾向性评分1∶1匹配颈椎前凸组患者,匹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手术节段和数量及内固定方式。共纳入146例患者,包括退变性颈椎节段后凸组患者及匹配的颈椎前凸组患者各73例。退变性颈椎节段后凸组中,S型42例,R型31例。测量患者术前和术后1年随访时的C2 slope、C7 slope、C2-C7曲度、颈椎融合节段角度及C2-C7矢状位垂直轴(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记录术前和术后1年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及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术前和术后1年随访时的C2 slope、C7 slope与C2-C7曲度、颈椎融合节段角度、C2-C7 SVA、VAS、NDI、JO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退变性颈椎节段后凸组患者,术前C2 slope与术前NDI呈正相关(r=0.433,P<0.001),术后1年C2 slope与术后1年NDI呈正相关(r=0.334,P=0.004);术前C7 slope与术前C2-C7 SVA呈正相关(r=0.595,P<0.001),与术后1年融合节段角度呈负相关(r=-0.617,P<0.001)。颈椎前凸组患者,术前C2 slope与术前NDI无明显相关(P>0.05),术前C7 slope与术后1年融合节段角度无明显相关(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随访C2 slope和C7 slope与术前及术后1年随访VAS和JOA评分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与颈椎前凸患者不同,在退变性颈椎节段后凸患者中,C2 slope越大,则相应的颈椎功能越差;而术前C7 slope越大,则术后颈椎整体及融合节段前凸角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退变性疾病 颈椎节段后凸 颈椎矢状位力线 C2倾斜角 C7倾斜角
下载PDF
柔性可延展能量收集装置的心脏表面缝合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巍 王龙飞 +4 位作者 戎天华 陆炳卫 郑军 冯雪 马维国 《医学研究杂志》 2015年第7期29-33,共5页
目的近年来,以纳米技术制造柔性可延能量收集装置(ultra-flexible energy harvester,UFEH)为能源的供应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利用动物实验验证此类材料在生物体内的大范围应用需通过动物实验进行相容性验证。方法通过小型猪动物实验,研... 目的近年来,以纳米技术制造柔性可延能量收集装置(ultra-flexible energy harvester,UFEH)为能源的供应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利用动物实验验证此类材料在生物体内的大范围应用需通过动物实验进行相容性验证。方法通过小型猪动物实验,研究UFEH在生物体内的工作状态,通过家兔对比实验,验证长期佩戴时生物体内相容性。结果于小型猪实验中,器件贴合良好,工作状态符合设计要求,贴合前后实验动物心功能相同,最高输出电压可达3V。在家兔对照实验中,实验组家兔存活时间与对照组一致,各项生理指标正常,未出现意外死亡、瘫痪、心功能下降等。结论压电设备于生物体内运行正常,对生物体组织伤害小,输出电压可达到商用级别;但仍需通过结合不同医用材料并对设备进行升级完善,可逐步完成生物体内长期植入目的。柔性可延展压电设备为体内收集机械能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新的方法,符合我国自主创新的研究方向,为今后逐步实现能源清洁化,医用设备能源自给提供了可靠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可延展设备 生物发电 生物体相容性
下载PDF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主动脉弓部重建 被引量:16
7
作者 孙立忠 戎天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8-344,共7页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凶险的心血管外科急症,其中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致死率最高,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可显著降低病死率。随着主动脉外科的快速发展,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外科开放手术外,还出现了分支支架血管植入、杂交...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凶险的心血管外科急症,其中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致死率最高,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可显著降低病死率。随着主动脉外科的快速发展,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外科开放手术外,还出现了分支支架血管植入、杂交手术、主动脉腔内修复等技术。但是治疗方法越多,越能说明该疾病缺乏统一、简便、安全、有效的适合所有患者的手术方式。由于主动脉弓在解剖、功能及病理改变上的复杂性,人们对于弓部重建的最适策略一直争议不断。本文将目前开展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弓部重建方法进行综述,并做简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弓部重建 外科手术 杂交手术 腔内修复
下载PDF
中重度僵硬型颈椎后凸畸形的形态特点与手术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戎天华 刘宝戈 +2 位作者 吴炳轩 桑大成 崔维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78-1089,共12页
目的:评估中重度僵硬型颈椎后凸的矢状位形态特征与手术效果,并分析影响手术矫形效果及神经功能转归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1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4例中重度僵硬型颈椎后凸畸形患者临床资料,中重度后凸定义为... 目的:评估中重度僵硬型颈椎后凸的矢状位形态特征与手术效果,并分析影响手术矫形效果及神经功能转归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1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4例中重度僵硬型颈椎后凸畸形患者临床资料,中重度后凸定义为局部后凸角≥20°,僵硬型后凸定义为过伸位X线片示后凸柔韧性<30%或颈椎CT示后凸节段骨性强直。患者接受手术时年龄为50.1±17.6岁(14~83岁),其中男性21例,女性13例。致畸因素包括退变性后凸18例,先天畸形5例,医源性后凸5例,强直性脊柱炎3例,创伤性后凸3例。行前路、后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分别为24例、5例及5例;其中5例行三柱截骨矫形手术。收集所有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围手术期参数和随访信息,并利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及日本骨科协会改良颈椎评分(modified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ale,mJOA)评估患者颈部疼痛和神经功能状态。通过颈椎侧位X线片测量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的局部后凸角、T1倾斜角、颈椎矢状面垂直轴及颌眉垂线角,并定义畸形成角系数为局部后凸角/后凸累及节段数。根据数据分布情况选用独立样本或配对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Wilcoxon signed-rank检验、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比较上述影像学参数与评分指标在不同时间点或不同患者亚组间的分布。结果:患者局部后凸角中位数为25°(20°~100°),畸形成角系数中位数为7.5°(5°~25°)。根据mJOA评分将患者分为两组,重度颈脊髓病组患者的畸形成角系数显著大于轻中度颈脊髓病组[9.3°(5.0°~25.0°)vs 7.0°(5.3°~10.0°),P=0.016];手术时长277±140min,中位失血量150(20~2000)ml。局部后凸角与畸形成角系数分别由术前的31.6°±19.5°与8.8°±4.2°矫正至术后2.8°±5.7°与0.9°±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过1.0±0.8(0.3~3.1)年的影像学随访,末次随访时局部后凸角与畸形成角系数与术后即刻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3.0±1.5年的临床随访,末次随访时患者VAS、NDI及mJOA评分分别由术前的5.3±1.8分、(27.7±16.5)%及11.9±4.3分改善至1.3±1.2分、(7.7±7.1)%及14.8±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畸形成角系数的矫形幅度与mJOA评分的改善幅度呈正相关(Spearman r=0.417,P=0.018)。共有14例患者(41.2%)术后出现早期并发症,包括10例(29.4%)神经系统并发症;共有8例患者(23.5%)出现远期并发症。发生术后早期并发症的患者病程更长,最高截骨等级>2级的比例更高,手术出血量更大(P<0.05)。结论: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治疗中重度僵硬型颈椎后凸畸形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畸形成角系数可以作为形态学评估的重要参数,并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凸 僵硬 形态特点 手术入路 截骨
下载PDF
柔性纳米压电设备延展性和弯曲性的体内测试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龙飞 马维国 +5 位作者 张巍 郑军 戎天华 陆炳卫 冯雪 孙立忠 《医学研究杂志》 2016年第5期31-36,共6页
目的在生物体内柔性环境下测试微型纳米压电设备的延展性和弯曲性,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动物实验数据。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家兔各20只,将微型柔性纳米压电器件缝合在实验组家兔心脏表面;对照组只进行开胸,不在心脏表面缝合器件。分别比较关... 目的在生物体内柔性环境下测试微型纳米压电设备的延展性和弯曲性,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动物实验数据。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家兔各20只,将微型柔性纳米压电器件缝合在实验组家兔心脏表面;对照组只进行开胸,不在心脏表面缝合器件。分别比较关胸前,术后1天和第1、2、3、4周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家兔的体重、心率、呼吸、血压等生理指标,术后4周时心肌组织标本,以及实验前后柔性纳米压电芯片的物理性能。结果实验组家兔实验前后生理指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时刻重复测量的家兔体重、心率、呼吸和收缩压进行混合模型分析发现,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间相比,P值分别为0.54、0.47、0.86、0.4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周实验组与对照组家兔心肌组织切片的HE、Masson、CD 68和TUNEL染色均未发现病理性损伤,两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纳米压电芯片在实验组实验前后的能量收集性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时,以光学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芯片,均未发现表面断裂(P=1.00)。结论柔性纳米压电芯片在短期动物体内测试中运行良好,对家兔的基本生命指标无影响、对心肌组织无损伤,表明此纳米压电芯片具有较好的延展性和弯曲性,达到了在生物柔性组织环境内正常工作、无组织损害的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可延展压电设备 能量收集 体内测试
下载PDF
退行性脊柱侧凸内固定术后外科相关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林友禧 沈建雄 +2 位作者 戎天华 谭海宁 焦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25-931,共7页
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属于成人脊柱畸形(adult spinal deformity,ASD)的一种,特指发生于骨骼成熟以后的原发性脊柱侧凸,冠状面上Cobb角大于10°。因其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且常见于腰椎,故又被称为... 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属于成人脊柱畸形(adult spinal deformity,ASD)的一种,特指发生于骨骼成熟以后的原发性脊柱侧凸,冠状面上Cobb角大于10°。因其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且常见于腰椎,故又被称为老年性腰椎侧凸(de novo lumbar scoliosis,DLS)。据统计,40岁以上的亚洲人群中ADS的患病率约为9.1%,并且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逐渐升高。ADS最早出现的病理生理变化是椎间盘的退变及不对称塌陷,而小关节为主的后方结构退变使其逐渐加重。患者通常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痛和间歇性跛行症状。研究显示,对比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ADS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减轻疼痛、改善功能、稳定脊柱,防止畸形进展,从而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脊柱侧凸 提高生活质量 冠状面 内固定术后 亚洲人群 减轻疼痛 椎间盘 患病率
下载PDF
颈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颈椎曲度与颅颈交界区曲度及韧带骨化的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吴炳轩 刘宝戈 +2 位作者 桑大成 戎天华 肖博威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05-711,共7页
目的探讨颈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颈椎曲度与颅颈交界区曲度及韧带骨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骨科行颈椎X线及CT检查的458例颈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资料,男265例、女193例,年龄(57.02±... 目的探讨颈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颈椎曲度与颅颈交界区曲度及韧带骨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骨科行颈椎X线及CT检查的458例颈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资料,男265例、女193例,年龄(57.02±10.41)岁(范围22~87岁)。在颈椎标准侧位X线片上,依据颈椎矢状位形态将C_(2)~C_(7)整体曲度后凸或节段后凸角度>4°者纳入颈椎后凸组(进一步分为S、R及C型颈椎后凸组),将无颈椎后凸患者中节段Cobb角<-4°者纳入颈椎前凸组,Cobb角为-4°~4°者纳入颈椎曲度变直组。分别测量C_(2)~C_(7)整体曲度、C_(0)~C_(2)曲度,分析颈椎曲度与颅颈交界区曲度参数的关系。采用颈椎CT识别颈椎及颅颈交界区韧带骨化,包括后纵韧带骨化、项韧带骨化、黄韧带骨化、横韧带骨化、齿突尖韧带骨化、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diffuse idiopathic skeletal hyperostosis,DISH)及齿突加帽征(capped dens sign,CDS),分析颈椎曲度与韧带骨化的关系。将颈椎正中矢状面CT骨化结构长度占寰椎前弓后上缘至枕骨大孔前下缘之间距离超过2/3定义为3度CDS。结果颈椎前凸组245例、颈椎曲度变直组114例、S型颈椎后凸组53例、R型颈椎后凸组36例、C型颈椎后凸组10例。所有患者中,C_(2)~C_(7)整体曲度与C_(0)~C_(2)曲度呈负相关(r=-0.45,P<0.001)。R型颈椎后凸组患者C_(2)~C_(7)整体曲度与C_(0)~C_(2)曲度呈负相关(r=-0.58,P<0.001),颈椎前凸组(r=-0.10,P=0.124)、颈椎曲度变直组(r=-0.11,P=0.233)、S型颈椎后凸组(r=-0.01,P=0.943)、C型颈椎后凸组(r=0.03,P=0.946)患者的C_(2)~C_(7)整体曲度与C_(0)~C_(2)曲度均无相关性。CDS的发生率为38.4%(176/458),其中3度CDS发生率为17.9%(82/458)。R型退变性颈椎后凸与3度CDS的发生相关(r=0.10,P=0.030)。所有颈椎后凸、S型颈椎后凸、C型颈椎后凸、C_(2)~C_(7)整体曲度、C_(0)~C_(2)曲度与颈椎后纵韧带骨化、项韧带骨化、黄韧带骨化、横韧带骨化、齿突尖韧带骨化、DISH以及不同程度CDS的发生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R型退变性颈椎后凸患者颈椎曲度的变化,与颅颈交界区曲度及CDS这一颅颈交界区韧带骨化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柱后凸 椎间盘退行性变 韧带 骨化 异位性
原文传递
颈椎病专病电子病历数据集团体标准研究
12
作者 戎天华 林琳 +4 位作者 杨昕 张俊丽 吴炳轩 桑大成 刘宝戈 《中国病案》 2023年第8期9-12,40,共5页
随着电子病案系统的广泛应用,颈椎病专病医疗数据呈指数级增长,但现有数据尚存在形式混乱、维度不足、互通性差等问题。某院骨科牵头,参考卫生信息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结合颈椎病领域数据规范与专家共识,研究制订《颈椎病专病电子病历... 随着电子病案系统的广泛应用,颈椎病专病医疗数据呈指数级增长,但现有数据尚存在形式混乱、维度不足、互通性差等问题。某院骨科牵头,参考卫生信息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结合颈椎病领域数据规范与专家共识,研究制订《颈椎病专病电子病历数据集团体标准》。课题组通过文献检索、查阅电子病历系统、回顾现有科研用病例报告表及专家函询等方式对专病数据集中各个数据元进行定义、编码与溯源求证,最终形成团体标准文件。本团体标准中的专病数据集共包括332个数据元,由入院记录、治疗记录与评估量表三部分组成,可进一步细分为12个模块,适用于颈椎病诊断、治疗与评估三个维度中关键特征的标准化录入。本研究将有助于加强临床医师、信息工程师与管理人员对颈椎病医疗数据结构的理解,并发挥团体标准在颈椎病专病临床诊疗与科学研究中的指导、规范与质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电子病历 数据集 团体标准
原文传递
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重度低氧血症风险预测模型的探索 被引量:23
13
作者 鞠帆 刘楠 +5 位作者 潘旭东 乔环宇 李论 戎天华 孙立忠 郑斯宏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001-1006,共6页
目的研究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重度低氧血症出现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应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连续收治的411例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出现... 目的研究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重度低氧血症出现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应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连续收治的411例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出现重度低氧血症将其分为重度低氧组及非重度低氧组,并将危险因素指标录入数据库,数据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利用得到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用ROC曲线以及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围手术期死亡率5.57%(27/411),术后48h内重度低氧血症[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Pa02/Fi02)≤100mmHg]共69例,发生率为17.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体质指数、年龄、术前肌红蛋白水平、术中体外循环时间、术前丙氨酸转氨酶水平、术后48h内二次开胸手术、术前血肌酐为重度低氧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据此建立预测模型。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0.785,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P=0.62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logistic模型能够成功预测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重度低氧血症的发生风险,预测效能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术后低氧血症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表面肌电图评估颈椎后凸畸形对颈部肌肉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典 刘宝戈 +2 位作者 戎天华 桑大成 司方达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856-863,共8页
目的探讨颈椎后凸畸形对颈部肌肉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自2019年9月30日至2020年9月30日诊断为颈椎后凸畸形患者30例作为后凸组,纳入正常颈椎曲度的志愿者34名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生活质量评分、颈椎矢状位影像学参... 目的探讨颈椎后凸畸形对颈部肌肉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自2019年9月30日至2020年9月30日诊断为颈椎后凸畸形患者30例作为后凸组,纳入正常颈椎曲度的志愿者34名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生活质量评分、颈椎矢状位影像学参数测量以及表面肌电图肌电参数评估。生活质量评分包括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 scale,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disability index,NDI)。颈椎矢状位参数包括下颈椎曲度(C2~C7 lordosis,CL)、C2~C7矢状面垂直轴(cervical sagittal vertical axis,C2~C7 SVA)、T1倾斜角(T1-slope,T1S)、脊颅角(spinal canal angle,SCA)和颈部活动度(rangeof motion,ROM)。表面肌电图肌电参数为矢状位屈伸运动时颈部肌肉共同收缩比(co-contraction ratio,CCR)。以Spearman法分析生活质量评分、颈椎矢状位影像学参数、表面肌电图肌电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VAS评分为(1.4±0.9)分,低于后凸组的(2.3±0.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71,P=0.30)。对照组NDI为4.3%±2.5%,明显低于后凸组的5.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P=0.04)。对照组下颈椎曲度为-18.76°±2.43°,明显低于后凸组的13.80°±7.59°(t=3.43,P<0.01);对照组脊颅角为85.94°±4.52°,明显高于后凸组的84.07°±10.44°(t=0.95,P<0.01);对照组T1倾斜角为24.00°±2.85°,明显高于后凸组的15.47°±11.33°(t=4.25,P<0.01);对照组C2~C7 SVA为(30.35±6.59)mm,明显高于后凸组的(19.08±14.47)mm(t=4.09,P<0.01);对照组ROM为50.23°±3.07°,明显高于后凸组的45.63°±11.73°(t=2.21,P<0.01)。对照组中立位至屈曲位CCR(CCRNF)为0.46±0.20,明显低于后凸组的0.84±0.13(t=12.61,P=0.005);对照组后伸位至中立位CCR(CCREN)为0.55±0.21,明显低于后凸组的0.79±0.16(t=7.10,P=0.042)。CCRNF与VAS(r=0.504)、NDI(r=0.322)、下颈椎曲度(r=-0.240)、T1倾斜角(r=-0.591)、C2~C7 SVA(r=-0.474)、ROM(r=-0.303)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CCREN与VAS(r=0.339)、NDI(r=0.243)、下颈椎曲度(r=-0.347)、T1倾斜角(r=-0.341)、C2~C7 SVA(r=-0.346)、ROM(r=-0.065)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表面肌电图可作为客观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的方法;颈椎后凸畸形患者在颈部屈曲动作时颈伸肌过度激活,肌肉协同性较颈椎曲度正常者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柱后凸 肌电描记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