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山西省子宫颈癌高发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调查 被引量:121
1
作者 沈艳红 陈凤 +11 位作者 黄曼妮 刘彬 王希霞 赵方辉 李淑敏 李楠 吴令英 戎寿德 章文华 任生达 黄瑞德 乔友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1-385,共5页
目的在子宫颈癌高发区调查妇女生殖道高危型别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探讨浓缩子宫颈癌高危人群的方法,为子宫颈癌的免疫和化学预防提供科学依据和人群基础。方法选取30~50岁的已婚妇女为对象。研究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妇女自... 目的在子宫颈癌高发区调查妇女生殖道高危型别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探讨浓缩子宫颈癌高危人群的方法,为子宫颈癌的免疫和化学预防提供科学依据和人群基础。方法选取30~50岁的已婚妇女为对象。研究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妇女自己取样检查法,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受检妇女在医师的指导下自己采集阴道分泌物,然后调查其人口学基本信息;第二阶段由医师进行直接取样。将收集到的子宫颈脱落细胞放入装有固定液的试管保存,应用第2代杂交捕获(HybridCapture2)试验进行HPVDNA检测。标本中检出的HPVDNA≥2.0pg/ml即为感染阳性。两份标本的检测结果中任一项阳性即认作感染阳性。数据用VFP软件两遍录入后,进行核对纠错,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9683名妇女,人群顺从性为75.4%。该人群HPV感染率为27.5%,阳城县HPV感染率高于襄垣县(P<0.001)。不同年龄组(30~,35~,40~,45~50)的HPV感染率分别为24.5%、27.4%、28.2%、27.4%,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604)。山区HPV感染率显著高于半山区(P=0.001)。教育程度为非正式上过学、小学、初中、高中及以上妇女的HPV感染率分别为26.1%、26.6%、27.5%、30.0%,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106)。结论本研究是迄今国内规模最大的调查,人群顺从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子宫颈癌 流行病学 患病率
下载PDF
山西省阳城县宫颈癌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曾转萍 陈凤 +6 位作者 刘彬 黄曼妮 张洵 潘秦镜 赵芳辉 戎寿德 乔友林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78-181,共4页
目的 研究影响我国宫颈癌高发区宫颈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为宫颈癌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建立在山西省阳城县宫颈癌筛查方法比较研究基础上 ,采用了横断面调查方法。所有病例都经病理组织学确诊。HPV的检测是应用第二代杂交捕获... 目的 研究影响我国宫颈癌高发区宫颈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为宫颈癌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建立在山西省阳城县宫颈癌筛查方法比较研究基础上 ,采用了横断面调查方法。所有病例都经病理组织学确诊。HPV的检测是应用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对妇女宫颈细胞进行检查。资料采用VFP软件进行录入和整理 ,利用 χ2 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危险因素与宫颈癌的关系。结果 共 32 33名妇女参加了本次研究 ,该人群HPV总检出率为 30 .4 % ,宫颈癌 (宫颈高度病变以上 ,≥CIN3)的高危型HPV感染率为 99.0 % ,正常为 2 4 .0 %。宫颈癌患病率越高的村 ,HPV感染的危险度比值比越大 ,与 <1.31组相比 ,1.31~ 3.70和 >3.70组OR分别为 1.14 (0 .94~ 1.37)和 1.4 4 (1.19~ 1.73)。单因素分析与宫颈癌相关的因素有HPV感染、生产次数 (1/≥ 3)和宫颈糜烂、息肉 ,OR分别为 30 7.5 (42 .8~2 2 0 9.2 )、2 .4 4 (1.16~ 5 .14 )和 1.5 6 (1.0 3~ 2 .35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HPV感染与宫颈癌发生相关。结论 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导因素 ,提示宫颈癌的防治重点应放在高发区高发村高危型HPV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阳城县 宫颈癌 危险因素 肿瘤高发地区 HPV感染 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
下载PDF
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筛查方法现状 被引量:325
3
作者 赵方辉 戎寿德 乔友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38-641,共4页
本文评价了目前新发展和常用的几种筛查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方法。按照国家和地区的资源条件和人群风险度不同,肉眼观察、阴道镜检、HPVDNA检测、薄层液基细胞学和自动阅片系统单独或联合使用,均是很有价值的筛查手段。新发展的技术有... 本文评价了目前新发展和常用的几种筛查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方法。按照国家和地区的资源条件和人群风险度不同,肉眼观察、阴道镜检、HPVDNA检测、薄层液基细胞学和自动阅片系统单独或联合使用,均是很有价值的筛查手段。新发展的技术有利于在资源较差的贫困地区扩大宫颈癌普查的范围,通过对高风险人群的重点防治,可获得更好的成本-效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癌前病变 筛查方法 细胞学技术 阴道镜检查
下载PDF
醋酸涂抹法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8
4
作者 吴令英 李楠 +7 位作者 章文华 李凌 潘秦镜 乔友林 戎寿德 赵方辉 Robert G.Pretorius Jerome L.Belinson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096-1098,共3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宫颈癌发病率在我国一些经济落后地区仍较高。原因之一是在这些地区难以开展宫颈细胞学涂片检查宫颈癌的普查工作。本研究通过分析应用醋酸涂抹法检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及宫颈... 背景与目的:目前,宫颈癌发病率在我国一些经济落后地区仍较高。原因之一是在这些地区难以开展宫颈细胞学涂片检查宫颈癌的普查工作。本研究通过分析应用醋酸涂抹法检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及宫颈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从而评价其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山西省襄垣县年龄为35~45岁的1997名妇女进行宫颈癌普查,首先应用5%醋酸涂抹法,同时对每名妇女均进行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DNA的检查、液基细胞学及阴道镜检查,在阴道镜下对病变区或每个正常象限的宫颈鳞柱上皮交界处的2、4、8、10点取活检,并行宫颈管刮出物病检,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结果:病理检查证实CINⅡ级43例,CINⅢ级31例,宫颈浸润癌12例。2例妇女仅颈管刮出物阳性,其中1例为CINⅡ级,另1例为CINⅢ级。醋酸涂抹法诊断结果为:正常1445例(72.4%),低度病变525例(26.3%),高度病变21例(1.0%),宫颈癌6例(0.3%)。醋酸涂抹法诊断为低度病变或其以上病变者中,经病理检查证实为CINⅡ级及其以上病变的检出敏感性为70.9%(61/86),特异性为74.3%(1420/1911),对小病灶的敏感性为64.9%(37/57),而大的病灶达88.9%(24/27)。阴道镜对高度病变的检出率为81.4%(70/86),特异性为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涂抹法 宫颈癌 筛查 敏感性 特异性
下载PDF
山西省阳城县妇女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陈凤 曾转萍 +7 位作者 刘彬 黄曼妮 张洵 潘秦镜 章文华 赵芳辉 戎寿德 乔友林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49-351,共3页
目的 探讨影响我国子宫颈癌高发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因素 ,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和子宫颈癌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对山西省阳城县子宫颈癌筛查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将采集的子宫颈细胞应用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进行 HP... 目的 探讨影响我国子宫颈癌高发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因素 ,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和子宫颈癌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对山西省阳城县子宫颈癌筛查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将采集的子宫颈细胞应用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进行 HPV DNA检测 ,可检测 13种高危型 HPV脱氧核糖核酸 (DNA) ,以≥ 2 .0 pg/ ml作为阳性指标。资料应用 VFP软件进行录入和整理 ,用χ2 检验和非条件 L 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危险因素与子宫颈癌的关系。结果  32 33名完成了调查表和 HPV检测的妇女符合本次研究的要求 ,各性生活持续年龄段 HPV感染率差别无显著性 (χ2 =6 .35 ,P=0 .5 0 )。单因素分析显示与 HPV感染相关的因素有婚外性行为、结婚次数 (>1/ 1)、子宫颈糜烂、息肉、尿路感染和阴道滴虫 ,OR分别为 1.6 9(1.38~ 2 .0 6 )、1.6 6 (1.19~ 2 .31)、1.4 1(1.0 8~ 1.84 )、1.2 4 (1.0 5~ 1.4 6 )、1.5 7(1.2 0~ 2 .0 7)、1.2 6 (1.0 4~ 1.5 2 )。 HPV感染的危险度比值比随性伴侣数增高呈增高趋势 ,与 1个性伴侣相比 ,2、3和 >3个的危险度比值比分别为 1.37(1.0 8~ 1.74 )、1.5 5 (1.0 3~ 2 .34)和 1.6 6 (1.19~2 .31)。多因素非条件 L 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婚外性行为和尿路感染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病毒学 肿瘤病毒感染/并发症 山西/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乳头状瘤病毒 人/分离和提纯 乳头状瘤病毒 人/流行病学
下载PDF
子宫颈癌多个筛查试验的综合评价及聚类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杨玲 乔友林 +5 位作者 李楠 张荀 孔令华 戎寿德 马俊飞 J Belinson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53-255,共3页
目的 运用诊断试验评价及聚类分析技术 ,综合分析六种宫颈癌筛查试验。方法 分别计算各试验的准确度、约登指数、比数积、Kappa系数、信息量 ,并进行样品聚类分析。结果 Thin Prep涂片法及 HPV直接检测法诊断价值最高 ,荧光分光镜检... 目的 运用诊断试验评价及聚类分析技术 ,综合分析六种宫颈癌筛查试验。方法 分别计算各试验的准确度、约登指数、比数积、Kappa系数、信息量 ,并进行样品聚类分析。结果 Thin Prep涂片法及 HPV直接检测法诊断价值最高 ,荧光分光镜检法最差。聚类分析分出三类 :Thin Prep涂片法与 HPV直接检测法 ;阴道镜检测、直接肉眼观察法与 HPV自己取样法 ;荧光分光镜检法。结论 荧光分光镜检法不宜用于筛查。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及实际情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试验 子宫颈癌 聚类分析 信息量
下载PDF
山西省宫颈癌高发区宫颈癌的年龄分布 被引量:26
7
作者 曾转萍 陈凤 +6 位作者 刘彬 黄曼妮 张洵 潘秦镜 赵芳辉 戎寿德 乔友林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70-72,共3页
目的研究山西省宫颈癌高发区宫颈癌的年龄分布,为宫颈癌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共 9 028名妇女参加了本次研究,所有病例都经病理组织学确诊。资料采用VFP软件进行录入和整理,利用χ2 检验分析宫颈癌与年龄分布。结果宫颈癌年龄别患病率&... 目的研究山西省宫颈癌高发区宫颈癌的年龄分布,为宫颈癌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共 9 028名妇女参加了本次研究,所有病例都经病理组织学确诊。资料采用VFP软件进行录入和整理,利用χ2 检验分析宫颈癌与年龄分布。结果宫颈癌年龄别患病率<35岁为 0. 9%, 35-39岁为 1. 8%, 40-44岁为 2. 3%, 45-49岁为 3. 6%, >49岁为 3. 9%,随年龄的增长呈趋势性增加(χ2 =22.3, P<0. 01), 45岁以上患宫颈癌的危险性是 45岁以下的 1. 88(1. 42-2. 49)倍。结论宫颈癌的筛查年龄应提前至 35岁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年龄分布 宫颈病变
下载PDF
山西子宫颈癌筛查方法比较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2
8
作者 杨玲 章文华 +9 位作者 李爱玲 潘秦镜 吴令英 李凌 戎寿德 杨雪萍 马聪萍 Jerome L Belinson Robert G Pretorius 乔友林 《中国肿瘤》 CAS 2000年第9期391-392,共2页
〔目的〕在同一对象人群中同时比较六种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方法 ,并调查影响宫颈癌的危险因素 ,为进一步开展宫颈癌大样本人群的癌前筛查方法比较研究提供简单、可行且高效的依据。〔方法〕在山西宫颈癌高发地区对136位妇女同时采用... 〔目的〕在同一对象人群中同时比较六种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方法 ,并调查影响宫颈癌的危险因素 ,为进一步开展宫颈癌大样本人群的癌前筛查方法比较研究提供简单、可行且高效的依据。〔方法〕在山西宫颈癌高发地区对136位妇女同时采用以组织学为金标准的六种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方法筛查。同时 ,对该对象进行宫颈癌危险因素调查。〔结果〕该人群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及癌的现患比率为8 8%(12/136)。各筛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为 :3%醋酸染色后肉眼观察(0 250,0 850,0 795)、细胞学常规涂片(0 583,0 958 ,0 924)、ThinPrep涂片(0 818,0 966,0 953)、阴道镜检(0 583,0 825 ,0 803)、HPV自检(0 667 ,0 842,0 826)、ThinPrep检测HPV(0 917,0 853,0 859) ;宫颈荧光检查的敏感度为0 57,其特异度为0 55;该人群对筛查方法的顺应性为100 % ,对危险因素调查的顺应性为95 5 %。〔结论〕根据本可行性研究结果 ,认为该地区确属宫颈癌高发地区 ,且人群顺应性好 ,可以开展大规模的宫颈癌筛查方法的比较研究及危险因素调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筛查 危险因素 癌前病变 山西 可行性
下载PDF
食管癌前状态的风险分类与高效价比阻断策略和防治模式 被引量:3
9
作者 刘韵源 周家丽 +1 位作者 杜万仓 戎寿德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5-16,共2页
食管癌前状态的风险分类与高效价比阻断策略和防治模式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北京100021)刘韵源周家丽杜万仓戎寿德欲在较短时间内,大幅度降低高发区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目前仍需主要通过二级预防实现,且要求防治模... 食管癌前状态的风险分类与高效价比阻断策略和防治模式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北京100021)刘韵源周家丽杜万仓戎寿德欲在较短时间内,大幅度降低高发区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目前仍需主要通过二级预防实现,且要求防治模式具备高效价比,以便大范围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癌前状态 风险分类 阻断 预防
下载PDF
宫颈癌筛查试验评价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国福 赵方辉 +5 位作者 武燕萍 戎寿德 章文华 潘秦镜 李凌 乔友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73-576,共4页
目的分析诊断金标准、盲法和临界值选择对筛查试验评价的影响,促进循证医学理论在筛查试验中的应用。方法利用1999年完成的一项1997人的以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的宫颈癌随机盲法筛查试验结果,模拟诊断金标准、盲法和临界值的作用,计... 目的分析诊断金标准、盲法和临界值选择对筛查试验评价的影响,促进循证医学理论在筛查试验中的应用。方法利用1999年完成的一项1997人的以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的宫颈癌随机盲法筛查试验结果,模拟诊断金标准、盲法和临界值的作用,计算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等评价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比较ROC曲线下面积。结果没有诊断金标准时无法区分诊断试验间的优劣,不使用盲法会使筛查试验的诊断价值人为地增高,在不同的临界值水平筛查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不同。结论诊断金标准、盲法的使用和选择恰当的临界值对提高筛查试验的质量有重要作用,绘制ROC曲线是确定筛查试验临界值和评价筛查试验的有效方法,应在医学科研中大量运用循证医学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循证医学 筛查试验 模拟分析 ROC曲线 诊断金标准 盲法
下载PDF
危险状态分析法及其应用 (Ⅱ)在病例—对照研究和生存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韵源 戎寿德 +4 位作者 武燕平 陈元立 黎钧耀 杜万仓 罗庆生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 1987年第3期187-191,共5页
危险状态分析法适用于任何类型的模型描述方法,它的特点之一是,先选择好变量子集(这步工作无需任何模型假设),再拟合某种模型。限于篇幅,本文仅介绍危险状态的Logistic 回归和 Cox 回归分析。
关键词 变量子集 状态分析 生存分析 似然函数 阴茎癌 比较指标 大细胞癌 三变量 肿瘤家族史 晚期肺癌患者
下载PDF
模糊状态风险分析的广义Logistic回归理论与应用(2)——最佳非饱和模型拟合与归因危险度估计
12
作者 刘韵源 刘嘉 +2 位作者 戎寿德 陈元立 周家丽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968-970,共3页
借助模糊状态概念、交叉积差和统计量和信息量寻优标准 ,转好实现最佳非饱和模型拟合与归因危险度估计 ,突破了传统谱系套模型限定的约束 ,能找出显著交互效应项 ,有助于揭示微弱相关影响因素的多因素联合作用。
关键词 交互效应 非饱和模型 归因危险度 模糊状态
下载PDF
我国1973—1975年居民平均期望寿命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戎寿德 黎均耀 +4 位作者 高润泉 戴旭东 曹德贤 李广义 周有尚 《人口与经济》 1981年第1期24-31,17,共9页
寿命的统计分析在衡量人民健康水平与特征,研究疾病对人类的危害,以及人口自然变动等问题上均起重要作用。我国人口的平均期望寿命过去仅有局部地区资料报道。本文根据卫生部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1975年所组织的全国29省、市、自治区(除... 寿命的统计分析在衡量人民健康水平与特征,研究疾病对人类的危害,以及人口自然变动等问题上均起重要作用。我国人口的平均期望寿命过去仅有局部地区资料报道。本文根据卫生部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1975年所组织的全国29省、市、自治区(除台湾省),八亿伍千万人口地区范围的三年(1973—1975年)全死因回顾性调查资料,选择其中资料完整的24个省、市、自治区(除湖北、甘肃、广东、广西和山东)累积20亿人口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期望寿命 简略寿命表 年龄组 年龄别死亡概率 呼吸系统疾病 疾病死因 统计分析 肿瘤防治 死因别死亡率 平均寿命
下载PDF
子宫颈癌筛查方法的比较研究简介 被引量:8
14
作者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肿瘤医院子宫颈癌协作组 襄垣县妇幼保健院子宫颈癌协作组 +1 位作者 戎寿德 赵方辉 《中国肿瘤》 CAS 2000年第9期389-390,共2页
关键词 子宫颈癌 筛查方法 比较研究 诊断
下载PDF
山西省襄垣县宫颈癌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5
15
作者 戎寿德 陈汶 +6 位作者 吴令英 张洵 沈贵华 刘韵源 赵方辉 马俊飞 乔友林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 在宫颈癌高发区调查其危险因素 ,为现阶段宫颈癌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宫颈癌高发区山西省襄垣县 ,对 1997名妇女采用 6种宫颈癌检查方法筛查后 ,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 :基本信息、月经婚孕史、性行为及卫生习惯、避... 目的 在宫颈癌高发区调查其危险因素 ,为现阶段宫颈癌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宫颈癌高发区山西省襄垣县 ,对 1997名妇女采用 6种宫颈癌检查方法筛查后 ,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 :基本信息、月经婚孕史、性行为及卫生习惯、避孕史、既往疾病和肿瘤家族史等。进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HPV)检测。病理学诊断为宫颈高度鳞状上皮病变以上者 86例 ;非癌及非鳞状上皮病变者共 1784例作为对照。结果 高危型HPV感染率为 2 0 8% ( 4 15 / 1997)。病例组HPV感染率为 97 7% ,而对照组为 14 2 %。单因素分析后 ,具有显著统计意义的变量有 :高危型HPV感染、初次性交年龄、流产史、性伴侣数、怀孕治疗史及肿瘤家族史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高危型HPV感染、性伴侣数和肿瘤家族史与宫颈癌的发生呈显著关联。此外 ,HPV感染与男、女婚外性行为均有显著的统计学联系 ,且随性伴侣数呈趋势性增高。结论 襄垣县妇女子宫颈癌高发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危型HPV感染。HPV感染与该地区性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危险因素 人乳头瘤病毒 遗传易感性疾病
原文传递
液基细胞学筛查宫颈癌的研究 被引量:443
16
作者 潘秦镜 李凌 +9 位作者 乔友林 章文华 张询 吴令英 李爱玲 戎寿德 赵芳辉 孙耘田 JeromeL.Belinson RobertG.Pretorius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09-312,共4页
目的 评价ThinPrep液基细胞学在宫颈癌高发区筛查的准确性。方法  1997例受检者同时做宫颈脱落细胞液基标本采集和阴道镜活检 ,用液基标本做薄片细胞学诊断和肿瘤相关人乳头瘤病毒 (humanpapillomavirus ,HPV)检测。细胞学诊断采用TB... 目的 评价ThinPrep液基细胞学在宫颈癌高发区筛查的准确性。方法  1997例受检者同时做宫颈脱落细胞液基标本采集和阴道镜活检 ,用液基标本做薄片细胞学诊断和肿瘤相关人乳头瘤病毒 (humanpapillomavirus ,HPV)检测。细胞学诊断采用TBS分级系统 ,阳性诊断包括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 (ASCUS)以上病变 ,诊断结果与阴道镜活检诊断和肿瘤相关HPVDNA阳性检出率对照。所有检查均双盲进行。结果 ThinPrep液基细胞学检出 10 0 % (12 / 12 )的鳞状细胞癌 (SCC) ;93 .2 % (6 9/ 74)的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 (HSIL) ,其中CIN3 96 .8% (30 / 31) ,CIN2 90 .7% (39/ 43) ;72 .4%(92 / 12 7)的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 (LSIL)。SCC和CIN3的分级准确率分别达 10 0 %和 87.1%。HPVDNA阳性检出率与细胞学分级密切相关 ,且在细胞学与组织学相同级别基本一致。结论 宫颈液基标本收集方法有利于细胞学和肿瘤相关HPVDNA双重检查。ThinPrep液基细胞学检查敏感性高 ,尤其是对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液基细胞学 人乳头瘤病毒 筛查
原文传递
人乳头状瘤病毒DNA载量与子宫颈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48
17
作者 赵方辉 马俊飞 +3 位作者 乔友林 戎寿德 李凌 章文华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921-924,共4页
目的 研究妇女生殖道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的载量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关系。方法 收集参加横断面普查研究的1997名35~45岁已婚妇女的子宫颈脱落细胞,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HC2)进行HPV DNA检测,病毒载量由样本的... 目的 研究妇女生殖道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的载量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关系。方法 收集参加横断面普查研究的1997名35~45岁已婚妇女的子宫颈脱落细胞,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HC2)进行HPV DNA检测,病毒载量由样本的相对光单位(RLU)与标准阳性对照(PC)之比(RLU/PC)来衡量,按照log_(10)RLU/PC分为阴性(<0)、低度载量(0~1.12)、中度载量(1.13~2.23)和高度载量(2.24~3.37)。子宫颈病变按照病理诊断分为正常、CIN1、CIN2~3和子宫颈癌(SCC)。采用非条件多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病毒载量与子宫颈病变级别的关系。结果 100%(12/12)的SCC、97.3%(72/74)的CIN2-3、58.3%(74/127)的CIN1、11.5%(205/1784)的正常对象HR-HPV DNA检测阳性,各组阳性对象的中位log_(10)RLU/PC分别为2.60、2.32、2.18和1.18。从低度病毒载量与CIN1的危险比值比(OR)为3.8(1.9~7.3)至高度病毒载量与CIN2~3的OR值为865.9(200.1~3738.0),显示出感染病毒载量与子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P<0.001)。结论 子宫颈HR-HPV病毒载量是影响SCC及癌前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N 子宫颈病变 病毒载量 HPV 人乳头状瘤病毒 正常 阳性 杂交 高度 试验
原文传递
山西省襄垣县妇女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09
18
作者 赵方辉 李楠 +6 位作者 马俊飞 张洵 吴令英 戎寿德 Lorincz A Belinson J 乔友林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75-378,共4页
目的 了解我国宫颈癌高发区妇女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 (humanpapillomavirus ,HPV)感染状况 ,研究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 应用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对山西省襄垣县 1997名 35~ 45岁已婚妇女自己采集的阴道细胞和医生采集... 目的 了解我国宫颈癌高发区妇女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 (humanpapillomavirus ,HPV)感染状况 ,研究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 应用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对山西省襄垣县 1997名 35~ 45岁已婚妇女自己采集的阴道细胞和医生采集的宫颈细胞 ,检测 13种高危型HPV脱氧核糖核酸 (DNA)。采用多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PV感染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的关系。用卡帕 (kappa)系数衡量两种标本HPV检测的符合度。 结果 该人群的高危型HPVDNA总检出率为 2 0 .8%。HPVDNA检出率随病变程度加重呈趋势性增高 (χ2 =44 4.0 4,P =0 .0 0 0 )。两年龄组 (35~ 39岁和 40~ 45岁 )妇女的宫颈HPVDNA检出率几乎一样(2 0 .9%∶2 0 .6 %,χ2 =0 .0 3,P =0 .86 )。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及癌症 (≥CINⅡ )和低度病变 (CINⅠ )的发生高度相关 (OR =2 5 4.2和OR =2 6 .4) ,归因危险百分比 (ARP)分别为 98.1%和 83.6 %。自我取样HPV检测的灵敏度低于医生取样HPV检测 (84%∶98%,χ2 =5 .92 ,P =0 .0 15 ) ,特异度差异无显著性 (86 %∶85 %,χ2 =0 .0 0 ,P =0 .997) ,但两种标本HPV检测的符合度较好 (kappa =0 .74)。结论 女性生殖道高危型HPV感染是当地宫颈癌及CIN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人乳头状瘤病毒 盲法
原文传递
第二代杂交捕获法检测子宫颈癌人乳头瘤状病毒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3
19
作者 陈凤 沈艳红 +4 位作者 刘彬 潘秦镜 黄曼妮 戎寿德 乔友林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9-130,共2页
关键词 第二代杂交捕获法 检测 子宫颈癌 乳头瘤状病毒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人乳头状瘤病毒DNA检测进展 被引量:17
20
作者 陈汶 刘彬 +1 位作者 戎寿德 乔友林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52-554,共3页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DNA检测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 生殖道感染 HPV16 感染部位 肿瘤相关 发生关系 外生殖器 子宫颈癌 上皮内 皮肤型 高危型 型别 病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