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斜发沸石对苏淮育肥猪血液生化指标和肠道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吴承武 牛培培 +8 位作者 李平华 张总平 王剑飞 戎武康 马冰 王文强 金通 王欢 黄瑞华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9-45,共7页
旨在研究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斜发沸石对苏淮育肥猪血液生化指标、肠道形态的影响,为斜发沸石在苏淮猪生产中的应用提供数据参考。选择体重(50±2)kg、健康的苏淮阉公猪4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共4... 旨在研究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斜发沸石对苏淮育肥猪血液生化指标、肠道形态的影响,为斜发沸石在苏淮猪生产中的应用提供数据参考。选择体重(50±2)kg、健康的苏淮阉公猪4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共4个处理组。试验预饲期10 d,所有猪自由采食对照组基础日粮;正试期64 d,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至Ⅲ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1.0%、2.0%的斜发沸石。结果:随斜发沸石水平增加,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肠道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和肠道黏膜IgG含量升高。随斜发沸石水平增加,血清碱性磷酸酶含量升高;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先升高后降低。随斜发沸石水平增加,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含量升高;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降低。随斜发沸石水平增加,十二指肠隐窝深度降低;空肠绒毛高度和空肠段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有升高的趋势。试验表明,在各组日粮消化能和粗蛋白均满足且一致的情况下,添加适宜比例斜发沸石对改善猪的机体血液及肠道免疫功能有积极作用。综合考虑以上检测指标变化规律及斜发沸石添加成本,建议斜发沸石的适宜添加比例为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淮育肥猪 斜发沸石 血液生化 血常规 肠道形态
原文传递
斜发沸石添加水平对育肥期苏淮猪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吴承武 李平华 +8 位作者 牛培培 戎武康 葛东红 张总平 杜新平 王剑飞 李炜 蒲广 黄瑞华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1-26,共6页
本试验研究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斜发沸石对育肥期苏淮猪生长性能、肉品质的影响,旨在获得苏淮猪育肥期斜发沸石的适宜添加量。选择体重相近(50 kg左右)、健康的苏淮阉公猪4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共4个... 本试验研究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斜发沸石对育肥期苏淮猪生长性能、肉品质的影响,旨在获得苏淮猪育肥期斜发沸石的适宜添加量。选择体重相近(50 kg左右)、健康的苏淮阉公猪4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共4个处理组,每组10头。预试期10 d,所有猪自由采食对照组基础日粮;正试期64 d,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至Ⅲ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1.0%和2.0%的斜发沸石。于试验结束屠宰全部试验猪,用于屠宰测定和肉质检测。结果表明:1)第1阶段(体重56~68 kg)和第2阶段(体重83~98 kg),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但斜发沸石水平对第1阶段和第2阶段平均日采食量影响显著(P<0.05)并呈线性(P=0.02,P=0.047)二次方升高趋势(P=0.01)。2)对照组、试验Ⅰ组、Ⅱ组和Ⅲ组苏淮猪的生长曲线拐点分别是:第50.26天86.06 kg、第40.22天87.15 kg、第38.27天89.69 kg和第45.98天89.02 kg;最大日增重分别是0.702、0.743、0.814和0.855 kg/d,说明在饲料中添加斜发沸石后,可延长育肥猪到达生长曲线拐点体重。3)斜发沸石水平对眼肌面积和肌内脂肪影响显著(P<0.05),眼肌面积随斜发沸石添加水平的升高,呈二次方(P=0.01)变化;肌内脂肪呈线性(P=0.01),二次方(P=0.03)升高;胴体重和系水力分别随斜发沸石添加水平的升高,呈线性(P=0.07,P=0.09)升高趋势。试验表明:苏淮育肥猪采食量、胴体重和肌内脂肪随日粮斜发沸石添加水平增加呈线性升高,系水力呈线性升高趋势,但眼肌面积随斜发沸石添加水平的升高,呈二次方变化,先升高后降低。因此,添加2%斜发沸石有利于采食量、胴体重和肌内脂升高,有助于系水力降低;但从增加眼肌面积的角度考虑,斜发沸石的适宜添加比例为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发沸石 苏淮育肥猪 生长性状 屠宰性能 肉品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