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硬膜外麻醉下悬吊式免气腹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分析(附52例报告) 被引量:6
1
作者 成丕光 吴俊本 +1 位作者 薛栋 巩本刚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2年第9期704-705,共2页
目的:总结悬吊式免气腹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在硬膜外麻醉下为52例患者行悬吊式免气腹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52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30~65 min,平均42 min;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 目的:总结悬吊式免气腹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在硬膜外麻醉下为52例患者行悬吊式免气腹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52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30~65 min,平均42 min;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平均住院4 d。结论:悬吊式免气腹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患者创伤小、康复快、美容效果好等优点,操作简单,易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单孔 悬吊 免气腹 硬膜外麻醉
下载PDF
甲状腺黏膜相关淋巴瘤1例
2
作者 成丕光 巩本刚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7期686-686,共1页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黏膜相关淋巴瘤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大动脉损伤破裂的救治体会
3
作者 成丕光 巩本刚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468-469,共2页
关键词 血管损伤 动脉 休克
下载PDF
大网膜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
4
作者 成丕光 胡立霞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02-102,共1页
关键词 大网膜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下载PDF
Livin基因沉默对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薛栋 胡丽霞 +4 位作者 李新军 成丕光 王建强 张同军 夏修良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05-508,共4页
目的探讨RNA干扰技术沉默Livin对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方法通过RNA干扰技术沉默Livin基因表达,实验分为敲减组(KD组)、阴性对照组(NC组)和对照组(CON组)。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各组TPC-1细胞中Livin... 目的探讨RNA干扰技术沉默Livin对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方法通过RNA干扰技术沉默Livin基因表达,实验分为敲减组(KD组)、阴性对照组(NC组)和对照组(CON组)。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各组TPC-1细胞中Liv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干扰后细胞内蛋白激酶B(AKT)及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 Livin-shRNA转染后TPC-1细胞中Livi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NC组和CON组比较,Livin-shRNA转染后TPC-1细胞的增殖能力受到明显抑制(P<0.05)。KD组穿过Transwell小室膜细胞为(32±1)个,NC组和CON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64±2)和(63±1)个,KD组穿膜细胞数显著少于NC组和CON组(P<0.05)。Western blot显示KD组TPC-1细胞中AKT及p-AKT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 Livin基因可能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人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增殖和侵袭,提示Livin基因有可能成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LIVIN RNA干扰 侵袭 迁移
下载PDF
门静脉高压症脾动脉栓塞术后再出血的断流术治疗 被引量:5
6
作者 相亭海 杜顺达 +4 位作者 巩本刚 成丕光 吴俊本 张同军 夏修良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1605-1607,共3页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后再出血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1/2009-10山东省滨州医学院附属滨州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0例门脉高压患者PSE术后再出血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门...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后再出血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1/2009-10山东省滨州医学院附属滨州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0例门脉高压患者PSE术后再出血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门静脉高压PSE后再出血行断流手术治疗,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增加(4.5h vs3.0h,450mL vs1000mL,均P<0.05),死亡率和并发症率无明显差别.结论:对于肝功能Child-pugh A或B级,有可控性腹水,巨脾,反复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如无其他手术禁忌,断流术是较好的选择.对PSE术后再出血手术的患者,术中应仔细分离脾脏与周围粘连,避免大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脉高压症 断流术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
下载PDF
乳腺癌肝转移的不同治疗方法比较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同军 薛栋 +2 位作者 成丕光 相亭海 巩本刚 《中国医药》 2011年第6期721-723,共3页
目的比较手术治疗、全身化疗、全身化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对乳腺癌肝转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8年10月52例乳腺癌肝转移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手术组(12例)和单纯全身化疗组(22例)和全身化疗联合肝动脉化疗... 目的比较手术治疗、全身化疗、全身化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对乳腺癌肝转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8年10月52例乳腺癌肝转移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手术组(12例)和单纯全身化疗组(22例)和全身化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组(18例),分析3组的疗效及预后,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52例乳腺癌术后肝转移患者,全组治疗有效27例(51.9%),手术组有效4例(33.3%),单纯全身化疗组有效11例(50.0%),全身化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组有效12例(66.6%)。1、2.3年生存率手术治疗组分别为25.0%(3例)、8.3%(11例)、0,单纯全身化疗组分别为31.8%(7例)、13.6%(3例)、9.1%(2例),全身化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组分别为44.4%(8例)、33.3%(6例)、11.1%(2例),全身化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组生存率明显优于手术治疗组和单纯全身化疗组(P〈0.05)。结论采用全身化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乳腺癌术后肝转移疗效较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肝转移 肝动脉化疗栓塞 化学疗法 辅助 肝切除术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急性胆囊炎10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同军 薛栋 +2 位作者 张成德 成丕光 夏修良 《肝胆外科杂志》 2012年第3期196-198,共3页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以其创伤小、恢复快、患者痛苦小,目前已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金标准。在LC开展早期阶段,因医生个人技术原因,适应症较少,影响了手术的开展,急性胆囊炎、结石嵌顿等是LC的...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以其创伤小、恢复快、患者痛苦小,目前已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金标准。在LC开展早期阶段,因医生个人技术原因,适应症较少,影响了手术的开展,急性胆囊炎、结石嵌顿等是LC的绝对或相对禁忌证。随着设备器械不断完善更新、以及术者经验积累和技术不断提高,其手术适应症逐步扩大,急性胆囊炎由于组织水肿粘连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囊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下载PDF
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方式的选择 被引量:5
9
作者 巩本刚 夏修良 +2 位作者 张同军 王建强 成丕光 《肝胆外科杂志》 2004年第6期416-417,共2页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手术方式。方法 对近 6年来收治的 31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例的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手术治疗的病例中 ,行根治性切除 7例 ,姑息性切除 5例 ,总切除率为 38.7%。行各种引流术 17例 ,包括外引...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手术方式。方法 对近 6年来收治的 31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例的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手术治疗的病例中 ,行根治性切除 7例 ,姑息性切除 5例 ,总切除率为 38.7%。行各种引流术 17例 ,包括外引流 2例 ,内引流 15例 ,占总数的 5 4 .8%。探查术 2例 ,占总数的 6 .5 %。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一旦确诊 ,应积极手术治疗 ,尽管有根治性切除率低、手术风险大等 ,但即使姑息性切除 ,甚至引流术也可有效解除黄疸、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对人胰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建强 邱爱燕 +3 位作者 张海文 吴俊本 成丕光 徐怀勇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4153-4157,共5页
目的:探讨MMI-166对人胰腺癌细胞PANC-1和SW1990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胰腺癌细胞PANC-1、SW1990,使用不同浓度MMI-166进行干预,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比较各组PANC-1及SW1990细胞中MMP-2及MMP-... 目的:探讨MMI-166对人胰腺癌细胞PANC-1和SW1990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胰腺癌细胞PANC-1、SW1990,使用不同浓度MMI-166进行干预,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比较各组PANC-1及SW1990细胞中MMP-2及MMP-9蛋白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通过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发现MMI-166对胰腺癌细胞系的细胞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随着浓度增加而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显示,MMI-166对胰腺癌细胞系MMP-2及MMP-9蛋白的表达成显著抑制作用,且存在剂量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I-166通过特异性抑制MMP-2和MMP-9表达,在胰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迁移 侵袭 基质金属蛋白酶 MMI-166
下载PDF
Livin、VEGF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薛栋 张同军 +6 位作者 李新军 张成德 王建强 成丕光 夏修良 巩本刚 陈雨信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3年第4期270-273,共4页
目的:探讨Liv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on两步法检测70例甲状腺癌、18例甲状腺瘤及18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Livin、VEGF的表达,并对其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病理... 目的:探讨Liv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on两步法检测70例甲状腺癌、18例甲状腺瘤及18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Livin、VEGF的表达,并对其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学分型、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70例甲状腺癌中Livin、VEGF的阳性率分别为65.7%、61.4%,与甲状腺瘤、正常甲状腺组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癌中Livin、VEGF的表达在不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表明,Livin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484,P<0.001)。结论:Livin和VEGF的异常表达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甲状腺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Liv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
下载PDF
MMPs、MMPs抑制剂及新型抑制剂MMI-166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怀勇 巩本刚 +2 位作者 成丕光 吴俊本 薛栋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1年第9期703-706,共4页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一组锌离子依赖的蛋白水解酶,主要作用是降解细胞外基质(ECM),在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MMPs抑制剂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目前一代、二代MMPs抑制剂属于广谱抑制剂,由于其副作用大、可溶...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一组锌离子依赖的蛋白水解酶,主要作用是降解细胞外基质(ECM),在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MMPs抑制剂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目前一代、二代MMPs抑制剂属于广谱抑制剂,由于其副作用大、可溶性差限制了临床应用。MMI-166作为新型选择性MMPs抑制剂,克服了一代、二代抑制剂的缺点,有望成为新的抗肿瘤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MMI—166
下载PDF
巨大腹腔间质瘤合并胃癌一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建强 薛栋 +4 位作者 成丕光 张成德 张同军 夏修良 巩本刚 《中国医药》 2012年第12期1617-1617,共1页
患者男,61岁。因“腹部胀痛不适2个月”于2010年3月5日人院。人院前2个月以来体重下降约3kg。体格检查:轻度贫血貌,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中下腹部可触及20em×20cm巨大包块,表面光滑,质中等,无明显压痛,活... 患者男,61岁。因“腹部胀痛不适2个月”于2010年3月5日人院。人院前2个月以来体重下降约3kg。体格检查:轻度贫血貌,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中下腹部可触及20em×20cm巨大包块,表面光滑,质中等,无明显压痛,活动可,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间质瘤 巨大 胃肠道
下载PDF
腹腔镜在消化性溃疡穿孔缝合修补术中的应用——附32例报告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建强 胡丽霞 +1 位作者 成丕光 巩本刚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439-440,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缝合修补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2007年腹腔镜下缝合修补消化性溃疡32例临床资料。结果32例患者中胃窦部前壁穿孔4例,胃体部小弯侧穿孔11例,十二指肠球部前壁穿孔17例,5例病理检查诊断...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缝合修补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2007年腹腔镜下缝合修补消化性溃疡32例临床资料。结果32例患者中胃窦部前壁穿孔4例,胃体部小弯侧穿孔11例,十二指肠球部前壁穿孔17例,5例病理检查诊断为癌性溃疡穿孔中转开腹手术;穿孔直径≤5mm24例,〉5mm8例。腹腔镜下穿孔修补网膜填塞覆盖固定修补术,同时行腹腔冲洗、引流;27例成功,无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均痊愈出院,随访6~42个月,无复发。结论腹腔镜下缝合修补消化性溃疡对消化性溃疡穿孔的治疗安全可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消化性溃疡 修补术
下载PDF
RNA干扰Livin基因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增殖及侵袭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15
作者 薛栋 靳继海 +5 位作者 夏修良 王建强 王雯 成丕光 李新军 巩本刚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7年第14期4-8,共5页
目的:探讨Livin对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的影响以及可能的调控分子机制。方法:构建靶向Livin基因的慢病毒sh RNA载体,转染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株TPC-1,实验分为干扰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应用RT-PCR和Western印迹... 目的:探讨Livin对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的影响以及可能的调控分子机制。方法:构建靶向Livin基因的慢病毒sh RNA载体,转染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株TPC-1,实验分为干扰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应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转染Livin-sh RNA后细胞Livin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应用MTT、流式细胞仪、Western印迹与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Livin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的影响。并接种于裸鼠模型中,进一步确定Livin在体内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的影响。结果:慢病毒Livin-sh RNA载体成功抑制TPC-1细胞中Livin m RNA和蛋白的表达;转染Livin-sh RNA后TPC-1细胞的增殖能力受到明显抑制(P<0.01),转染Livin-sh RNA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的凋亡率分别为(15.72±0.21)%,(4.54±0.13)%和(4.87±0.22)%,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扰组穿膜细胞数明显少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干扰组细胞AKT、p-AKT及PDK1蛋白表达量均下调(P<0.05),而PTEN蛋白明显上调(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裸鼠模型结果表明干扰组肿瘤的生长速度、肿瘤质量[(1.11±0.08)g]明显小于空白组[(1.90±0.15)g]和阴性对照组[(2.10±0.12)g]。结论:沉默Livin基因能抑制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及体内生长,促使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凋亡的发生,可能是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来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LIVIN RNA干扰 侵袭 迁移 动物模型
下载PDF
高龄肝胆管结石病人的外科手术治疗
16
作者 巩本刚 张同军 +2 位作者 夏修良 王建强 成丕光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338-339,共2页
目的 :探讨 70岁以上高龄肝胆管结石病人的临床特点和提高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1 993年 1月至 2 0 0 2年 1 2月间收治的 98例高龄肝胆管结石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 98例 ,治愈 92例 ,治愈率为 93 9% ;死亡 6例 ,死亡率... 目的 :探讨 70岁以上高龄肝胆管结石病人的临床特点和提高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1 993年 1月至 2 0 0 2年 1 2月间收治的 98例高龄肝胆管结石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 98例 ,治愈 92例 ,治愈率为 93 9% ;死亡 6例 ,死亡率为 6 1 %。急症手术 2 9例 ,择期手术 6 9例 ,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35 7%。并存疾病 37例 ,占总病例数的 37 8%。结论 :急症手术以肝、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为主要术式 ,择期手术可附加胆肠吻合或肝部分切除。只要手术时机和术式选择得当 ,同时做好并存疾病的处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肝胆管结石 手术 治疗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TROP2、p-Akt及vimenti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7
作者 付京东 薛栋 +6 位作者 李新军 成丕光 张成德 周宪勇 张同军 夏修良 巩本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4-237,共4页
目的:探讨TROP2、p-Akt及viment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6例甲状腺瘤组织、36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TROP2、p-Akt及vimentin的表达,并对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临床TNM... 目的:探讨TROP2、p-Akt及viment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6例甲状腺瘤组织、36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TROP2、p-Akt及vimentin的表达,并对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临床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7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TROP2、p-Akt及viment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8%、68.4%、69.7%,与甲状腺瘤组织、正常甲状腺组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ROP2、p-Akt及vimentin蛋白在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淋巴结无转移组(P<0.05);TROP2、p-Akt及vimentin蛋白在Ⅲ+Ⅳ期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表明,TROP2与p-Akt、vimentin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0.313,P=0.038;r=0.402,P=0.031);p-Akt与vimentin的表达也呈正相关(r=0.464,P=0.026)。结论:TROP2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恶性侵袭及转移有关,可作为靶向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潜在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人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 磷酸化-蛋白激酶B 波形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腹腔镜脾切除联合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海文 蔺广荣 +3 位作者 徐怀勇 成丕光 宋德坤 王建强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2年第6期415-418,共4页
目的:总结腹腔镜脾切除联合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脾功能亢进、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及相关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采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2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总结腹腔镜脾切除联合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脾功能亢进、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及相关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采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2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277±45)min,术中出血量(827±688)mL。术后出现门静脉系统血栓4例,食管瘘1例,胸腔积液1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及死亡病例,患者均康复出院。术后随访2~4个月,门诊复查肝功能均维持在Child A级,无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结论:腹腔镜脾切除联合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疗效确切,成功率高,近期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功能亢进 高血压 门静脉 脾切除术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腹腔镜检查
下载PDF
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后胆道感染的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成丕光 王建强 +2 位作者 石天亭 邱爱燕 相亭海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753-2755,共3页
目的分析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后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降低感染率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2月在医院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的14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后发生胆道感染的易... 目的分析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后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降低感染率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2月在医院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的14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后发生胆道感染的易感因素,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 14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后发生胆道感染36例,感染率25.71%;单因素分析显示,高位胆道梗阻、胆道再狭窄及胆道外引流管留置时间长的患者发生胆道感染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显示,梗阻的位置、胆管再狭窄以及外引流管的留置时间,是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后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胆道感染为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属于内源性感染,及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及减少胆汁异常引流,保持胆道引流畅通,可降低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后感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行经皮肝穿胆道 引流术 胆道感染
原文传递
血清降钙素原水平预测在肝胆外科术后感染的价值 被引量:5
20
作者 成丕光 王建强 +2 位作者 孙艳 徐怀勇 宋德坤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73-107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在肝胆外科手术后预测感染的价值,以期为应用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性意见。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7月在医院行肝胆外科手术治疗的627例患者,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30例)和非感...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在肝胆外科手术后预测感染的价值,以期为应用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性意见。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7月在医院行肝胆外科手术治疗的627例患者,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30例)和非感染组(597例);分别于术后1、3、7d采集患者肘静脉血检测血清PCT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感染组患者术后1、3、7d血清PCT水平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术后1、3、7d血清PCT水平诊断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0.83、0.86,最佳阈值分别为0.74、0.81、0.70ng/ml;术后1、3、7d血清PCT水平分别以0.74、0.81、0.70ng/ml,诊断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的效能明显优于原标准(0.5、2.0ng/ml)。结论术后监测血清PCT水平,可早期预测感染的发生,术后1、3、7d诊断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的效能较原标准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肝胆外科 手术 术后感染 预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