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名菜谱》中常用调味品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成令茹 钱秋红 +1 位作者 张俊杰 谢定源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9-153,174,共6页
中国各地区菜品中调味品的使用情况体现了当地菜品的风味特征和居民的口味偏好。以20世纪90年代出版的《中国名菜谱》系列为蓝本,对17个地区常用的咸、甜、酸、辣、麻、香、鲜、苦和其他味调味品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各地区不同... 中国各地区菜品中调味品的使用情况体现了当地菜品的风味特征和居民的口味偏好。以20世纪90年代出版的《中国名菜谱》系列为蓝本,对17个地区常用的咸、甜、酸、辣、麻、香、鲜、苦和其他味调味品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各地区不同滋味调味品的使用差异,以期使用量化数据更详细地了解各地区的饮食特色,为餐饮从业者提供合理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味品 滋味 中国名菜谱 饮食特色
下载PDF
2000-2012年中国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现状及其与气候的相关性 被引量:5
2
作者 成令茹 谢定源 +1 位作者 钱秋红 何易珈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61-867,共7页
目的研究中国各地区农村居民食物消费差异,并分析影响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的气候因素。方法以2000—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与中国经济社会大数据研究平台中我国各省农村居民小麦、稻谷、其他粮食、蔬菜、猪肉、牛羊肉、家禽、蛋及制品、... 目的研究中国各地区农村居民食物消费差异,并分析影响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的气候因素。方法以2000—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与中国经济社会大数据研究平台中我国各省农村居民小麦、稻谷、其他粮食、蔬菜、猪肉、牛羊肉、家禽、蛋及制品、奶及制品、水产品、食用油、食糖和酒13种食物的消费量数据为基础,进行聚类分析,将膳食结构分区,并比较各地理分区内食物消费的差异。选取中国气象局气象数据中心发布的《中国地面国际交换站气候资料年值数据集》及《中国地面累年值年值数据集(1981—2010年)》中平均气温、气温年较差、气温日较差、平均气压、平均日降水量、平均风速、平均相对湿度、平均日照时数8个气候因素为自变量,各类食物消费量为因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食物消费与气候的相关性。结果中国农村居民膳食结构的地理分区为:京津地区、东北地区、黄河上游部分地区及中下游地区、东南沿海地区、长江中游及下游部分地区、岭南地区、西南地区、内蒙古地区、西藏地区和青(海)新(疆)地区。各类地区食物人均年消费量的比较中,京津地区蛋及制品(12.96 kg)和食用油(10.18 kg),东北地区蔬菜(128.20 kg),东南沿海地区水产品(15.81 kg)和酒(19.04 kg),岭南地区稻谷(189.36 kg)和家禽(10.17 kg),西南地区猪肉(26.46 kg),西藏地区其他粮食(126.31 kg)、奶及制品(32.38 kg)、牛羊肉(12.87 kg)、食糖(2.65 kg),青新地区小麦(184.63 kg)消费量均为全国最高。东北地区食糖(0.79 kg),东南沿海地区其他粮食(10.64 kg),岭南地区小麦(0.60 kg)和奶及制品(0.33 kg),西南地区牛羊肉(0.43 kg),内蒙古地区食用油(4.21 kg),西藏地区蔬菜(19.21 kg)、蛋及制品(0.60 kg)、水产品(0.01 kg)、猪肉(2.23 kg)和家禽(0.03 kg),青新地区稻谷(13.00 kg)和酒(2.25 kg)消费量为全国最低。气候与食物消费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主粮中小麦消费量与平均日降水量呈负相关关系(P<0.01,校正R^2=0.632);稻谷与平均日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平均气温与气温日较差呈负相关关系(P<0.01,校正R^2=0.839)。蔬菜与气温年较差呈正相关关系,与平均日照时长呈负相关关系(P<0.01,校正R^2=0.450);猪肉与平均日照时长呈负相关关系(P<0.01,校正R^2=0.386)。结论中国农村居民膳食结构可分为10个不同类型的地理分区。平均日降水量与小麦、稻谷消费量分别呈负、正相关关系。平均日照时长对蔬菜和猪肉消费量有负向影响。平均气温、气温日较差与稻谷消费量呈负相关关系,气温年较差对蔬菜消费量有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消费 聚类分析 气候因素 多元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