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2-2016年住院新生儿死亡率及死因分析 被引量:28
1
作者 成大欣 张勤 +2 位作者 芦红茹 刘合芳 赵四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6-110,共5页
目的分析住院死亡新生儿的临床特点、死因构成及变化规律,为提高围产重症医学救治水平,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住院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探讨不同胎龄、出生体质量、性别、出生家庭、高危妊娠与新生... 目的分析住院死亡新生儿的临床特点、死因构成及变化规律,为提高围产重症医学救治水平,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住院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探讨不同胎龄、出生体质量、性别、出生家庭、高危妊娠与新生儿死亡率的关系,总结死亡率、死因及变化规律。结果 (1)8 869例住院新生儿中死亡108例,死亡率1.22%,可避免死亡率0.86%;可避免死亡比71.29%。(2)感染性疾病仍然是住院新生儿死亡的首位原因。2012-2016年,我院住院新生儿前5位死因依次是:感染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窒息、先天畸形、遗传代谢性疾病。足月儿前3位死因分别为感染性疾病、遗传代谢性疾病、窒息。早产儿前3位死因分别为感染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窒息。(3)我院新生儿死亡率由2012年2.02%下降至2016年1.09%。败血症由2012-2015年间首位死因,下降至2016年第3位;呼吸系统疾病为2016年首位死因,窒息为第2位;先天畸形由前3位死因下降至5位以后。结论随着新生儿救治水平逐步提高,住院新生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控制感染性疾病是降低住院新生儿可避免死亡率的首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新生儿死亡率 死亡原因
下载PDF
早产儿与足月儿败血症临床特征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成大欣 王小娟 +2 位作者 芦红茹 张勤 程凤娜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2期1291-1294,共4页
目的分析早产儿和足月儿败血症的高危因素及临床特征,为降低败血症发病率、死亡率及早期诊断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4-01~2016-12确定诊断早产儿败血症127例与足月儿败血症41例,比较两组围产期高危因素、感染途径、临床表现、实... 目的分析早产儿和足月儿败血症的高危因素及临床特征,为降低败血症发病率、死亡率及早期诊断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4-01~2016-12确定诊断早产儿败血症127例与足月儿败血症41例,比较两组围产期高危因素、感染途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并发症差异。结果早产儿败血症组剖宫产、妊娠期高血压、呼吸窘迫综合征、深静脉置管、机械通气、抗生素应用等比例均显著高于足月儿组(P<0.05)。早产儿败血症多经呼吸道感染(44.1%),足月儿组多经血流感染(65.9%)。两组比较,早产儿组易出现氧饱和度下降(65.4%vs 14.6%)、呼吸困难(40.2%vs 12.2%)、呼吸暂停(28.3%vs 9.8%)和应激性高血糖(38.6%vs 14.6%);足月儿组易出现黄疸(61%vs 32.3%)和体温异常(53.7%vs17.3%)。足月儿组白细胞计数、PCT值增高比例显著多于早产儿组(P<0.05);早产儿组白细胞计数减低,血小板减低比例显著多于足月儿组(P<0.05)。两组并发症及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儿败血症高危因素多,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与足月儿败血症存在一定差异,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予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败血症 早产儿 足月儿
下载PDF
早产儿与足月儿败血症病原学分布特点及耐药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成大欣 康华 +2 位作者 蔚永青 李琛 王宇娜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8年第9期1071-1076,共6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与足月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降低新生儿败血症死亡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确诊为败血症的新生儿临床资料,将这些新生儿分为早产儿败血症组(127例,简称早产儿... 目的探讨早产儿与足月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降低新生儿败血症死亡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确诊为败血症的新生儿临床资料,将这些新生儿分为早产儿败血症组(127例,简称早产儿组)与足月儿败血症组(41例,简称足月儿组),比较两组的构成比、病死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差异。结果早产儿败血症占同期住院早产儿的4.43%(127/2 861),显著高于足月儿组1.34%(41/3 057)(χ2=51.42,P<0.05);早产儿组与足月儿组病死率比较无明显差异(5.51%vs.7.32%,P>0.05)。检出引起败血症前五位病原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光滑假丝酵母菌、高里氏假丝酵母菌。革兰阴性菌检出率最高(57.74%),真菌检出率最低(19.64%)。早产儿组真菌检出率高于足月儿组(25.2%vs.2.4%,P=0.001),足月儿组革兰阳性菌检出率高于早产儿组(34.2%vs.18.9%,χ2=4.12,P<0.05)。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的产酶率在早产儿组与足月儿组中均较高(分别为92.9%vs.70.0%、64.7%vs.53.3%、30%vs.44.4%),耐药率也较高,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达托霉素、阿米卡星、美罗培南尚未发现耐药菌株。结论定期分析早产儿与足月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差异及耐药规律,可为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耐药菌株产生,降低新生儿败血症死亡率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败血症 早产儿 足月儿 耐药性
下载PDF
制备和检测胚胎显微操作用针的实用方法体系
4
作者 成大欣 徐丽然 +5 位作者 于清清 高守翠 王晓靖 刘懿 刘恩岐 赵四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17-920,共4页
目的介绍一种优化的制备及检测胚胎显微操作用针的实用方法体系。方法移卵管制作是用普通毛细管在酒精灯上拉制,小砂轮断针,针口用酒精灯火焰稍处理后备用;持卵针是将外径1.0mm的毛胚管在拉针仪上拉制,小砂轮断针,烧针仪上将开口处理成... 目的介绍一种优化的制备及检测胚胎显微操作用针的实用方法体系。方法移卵管制作是用普通毛细管在酒精灯上拉制,小砂轮断针,针口用酒精灯火焰稍处理后备用;持卵针是将外径1.0mm的毛胚管在拉针仪上拉制,小砂轮断针,烧针仪上将开口处理成平滑内陷的马蹄形;注射针是将带内芯的外径1.0mm的特制毛胚管在拉针仪上拉制而成。注射针尖端充满注射溶液后,将注射针和持卵针连接到显微操作系统的操作臂上,先置于胚胎培养液内,用针尖轻轻碰触持卵针以破坏开口。之后转移到矿物油里,加压试注射,根据注射针开口液滴流出速度判断针尖是否通畅,流速是否合适。进一步用受精卵试注射进行验证。结果通过本方法体系制备的移卵管、持卵针和注射针均达到胚胎显微操作要求,解决了注射针口液体流速难以判断的问题。结论该胚胎显微操作用针的制备与检测方法体系使胚胎显微注射的前期工作得以标准化,提高了后续胚胎显微注射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操作 持卵针 注射针 检测 胚胎
下载PDF
一种简单的gRNA体外筛选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成大欣 徐丽然 +5 位作者 于清清 高守翠 王晓靖 刘懿 刘恩岐 赵四海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8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筛选效率较高的引导核糖核酸(guide ribonucleic acid,gRNA)的方法。方法以家兔扭转蛋白2A(torsin family 2 member A,TOR2A)基因的gRNA设计和筛选为例,介绍gRNA简单的体外筛选方法。首先根据TOR2A基因的外显子序列在线设计... 目的探讨体外筛选效率较高的引导核糖核酸(guide ribonucleic acid,gRNA)的方法。方法以家兔扭转蛋白2A(torsin family 2 member A,TOR2A)基因的gRNA设计和筛选为例,介绍gRNA简单的体外筛选方法。首先根据TOR2A基因的外显子序列在线设计gRNA,选择3条gRNA序列(也可更多),将其分别插入到T7启动子之后,体外转录gRNA并纯化备用。设计包含gRNA打靶序列的一对引物,以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并胶回收PCR产物。将gRNA,PCR产物和Cas9内切酶组成的体系进行酶切实验,琼脂糖电泳判定gRNA引导的酶切效率。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第1条gRNA未能引导Cas9内切酶对含打靶位点的PCR产物进行DNA酶切,第2条gRNA(GCTTGTCCATCTCGTCGAAG)和第3条gRNA(TCTCTTCCTCTTCGACGAGA)引导Cas9进行了比较彻底的酶切,第2、3条gRNA可用于后续研究。结论此体外筛选方法是一种简单、可行和实用的gRNA的体外筛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核糖核酸(gRNA) 体外筛选 基因编辑
下载PDF
氨溴索对新生儿肺炎TB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22
6
作者 芦红茹 成大欣 +3 位作者 马小宁 刘红红 常萍 张勤 《河北医学》 CAS 2016年第11期1771-1774,共4页
目的:观察氨溴索治疗新生儿肺炎的疗效,评估其对新生儿淋巴细胞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将94例新生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抗感染、吸氧、补液等基础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载氨溴索7.5mg/... 目的:观察氨溴索治疗新生儿肺炎的疗效,评估其对新生儿淋巴细胞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将94例新生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抗感染、吸氧、补液等基础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载氨溴索7.5mg/次,2次/d,连续治疗5d。比较两组间临床疗效差异,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血浆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水平进行检测,比较组间差异。结果: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0.85%、97.87%高于对照组的57.45%和87.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哮喘消失时间、体温稳定时间、吸氧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EF、FRC及TEF25%均高于对照组,Ig G、Ig A、Ig M水平高于对照组,T、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能促进新生儿肺炎患儿康复,调节淋巴细胞亚群,提高免疫球蛋白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肺炎 氨溴索 淋巴细胞 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产前束缚应激子代大鼠海马神经颗粒素表达降低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晖 李清红 +5 位作者 朱忠良 陈蕊 成大欣 蔡青 贾宁 宋亮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9-304,共6页
神经颗粒素(neurogranin,NG)是脑特异性突触后蛋白,参与在学习记忆功能中起核心作用的信号转导通路及突触可塑性。本研究旨在探讨产前束缚应激对子代大鼠海马NG表达的影响。连续7d对孕晚期大鼠进行束缚应激,建立产前束缚应激模型,分为... 神经颗粒素(neurogranin,NG)是脑特异性突触后蛋白,参与在学习记忆功能中起核心作用的信号转导通路及突触可塑性。本研究旨在探讨产前束缚应激对子代大鼠海马NG表达的影响。连续7d对孕晚期大鼠进行束缚应激,建立产前束缚应激模型,分为对照雌、雄组,应激雌、雄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NG在产前束缚应激子代大鼠海马不同亚区的分布特点;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产前束缚应激子代大鼠海马NG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各组子代大鼠海马各区均有NG蛋白表达,CA1和CA3区表达高于齿状回(dentate gyrus,DG);应激组雌、雄子代大鼠海马NG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应激组雌性子代比雄性子代减少更显著,对照组雌、雄子代之间无差异。免疫组化与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所得结果一致。上述结果表明,NG在产前束缚应激子代大鼠海马表达降低,并且雌性比雄性降低明显,NG对产前束缚应激子代大鼠有差异性调制,NG表达减少可能与产前束缚应激子代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应激 海马 神经颗粒素
下载PDF
HIV患者合并感染基因1和4型丙型肝炎病毒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赵四海 刘恩岐 +2 位作者 成大欣 楚雍烈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5-319,共5页
目的:探讨HIV患者共感染难治性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1型和4型)后的临床药物处理对策。方法:收集国内外2000年至今报道的干扰素或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HCV/HIV共感染患者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结果,提取其中共感染基因1型或4型HC... 目的:探讨HIV患者共感染难治性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1型和4型)后的临床药物处理对策。方法:收集国内外2000年至今报道的干扰素或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HCV/HIV共感染患者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结果,提取其中共感染基因1型或4型HCV的HIV患者资料。利用Meta分析方法探讨HIV患者罹患丙型肝炎后,尤其是感染基因1型或4型HCV后的治疗方案。结果:Medline文献检索结果命中88篇文献,其中6篇符合纳入标准,共提取感染基因1型或4型HCV的HIV患者资料1 131份。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基因1型或4型HCV的HIV患者所获得的持续病毒反应率是26%,高于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反应率(8%)。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也优于聚乙二醇干扰素单独疗法(26%vs 13%)。而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疗法在基因2型或3型HCV感染的HIV患者可获得55%的持续病毒反应率。干扰素或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HCV/HIV共感染患者的副反应发生率和停药率相似。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在治疗基因1型或4型HCV的HIV患者时优于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或聚乙二醇干扰素单独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基因型 重叠感染/免疫学 干扰素-α2a/治疗应用 聚乙烯二醇类/治疗应用 利巴韦林/治疗应用 药物疗法 联合
下载PDF
妊娠期心理应激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晖 贾宁 +5 位作者 成大欣 李清红 陈蕊 张渊源 蔡青 朱忠良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07年第5期355-357,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心理应激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孕妇应激事件调查表评估母亲妊娠期应激水平,分为轻度应激组、重度应激组和对照组。20项神经行为测定法评价其新生儿神经行为的发育。结果轻度应激组3天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 目的探讨妊娠期心理应激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孕妇应激事件调查表评估母亲妊娠期应激水平,分为轻度应激组、重度应激组和对照组。20项神经行为测定法评价其新生儿神经行为的发育。结果轻度应激组3天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为35.84±2.56分,7天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为37.6±3.45分;重度应激组3天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为32.08±2.87分,7天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为35.42±2.12分;对照组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为39.56±3.46分,应激组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重度应激组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评分低于轻度应激组(P<0.01);单项减分易出现在对光、对声习惯形成及牵拉反应三方面;不同分娩方式、不同性别不影响新生儿神经行为测查结果;正常出生体重与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基础分没有相关性。结论妊娠期心理应激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应激 新生儿 神经行为发育 新生儿神经行为测评
下载PDF
尾加压素Ⅱ转基因家兔制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赵四海 朱虹 +4 位作者 陈宏列 白亮 成大欣 范江霖 刘恩岐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37-540,共4页
目的分析影响转基因家兔制作的因素,优化转基因动物制作过程,建立适合本实验室的转基因家兔制作方法。方法利用显微注射方法制作转基因家兔,对超数排卵的程序、受精卵的收集、外源基因的显微注射、胚胎移植和术后护理等影响因素都进行... 目的分析影响转基因家兔制作的因素,优化转基因动物制作过程,建立适合本实验室的转基因家兔制作方法。方法利用显微注射方法制作转基因家兔,对超数排卵的程序、受精卵的收集、外源基因的显微注射、胚胎移植和术后护理等影响因素都进行了对比研究和探讨。结果优化了转基因家兔制作过程,通过对比发现注射卵泡刺激素方案优于注射孕马血清方案,更易获得较多数量的受精卵。PCR检验结果显示我们成功获得尾加压素Ⅱ转基因家兔。结论通过成功制作尾加压素Ⅱ转基因家兔,建立了适合本实验室的转基因家兔制作方法,同时为研究尾加压素Ⅱ生物学功能和其与疾病的关系提供了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加压素Ⅱ 转基因 家兔 影响因素 显微注射法
下载PDF
胆固醇酯转移蛋白转基因家兔制作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高守翠 成大欣 +5 位作者 赵四海 陈玉龙 王晓靖 白亮 范江霖 刘恩岐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31-335,共5页
目的制作肝脏特异性高表达人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转基因家兔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分析进行分析。方法利用显微注射方法制作CETP转基因家兔,利用Western blot、real-time PCR和CETP活性鉴定试剂盒鉴定模型家兔中人CETP转基因的表达和活性... 目的制作肝脏特异性高表达人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转基因家兔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分析进行分析。方法利用显微注射方法制作CETP转基因家兔,利用Western blot、real-time PCR和CETP活性鉴定试剂盒鉴定模型家兔中人CETP转基因的表达和活性。结果 PCR检验结果显示成功获得CETP转基因家兔,转基因主要在肝脏特异性表达,其血浆CETP活性相对于非转基因家兔明显升高。结论成功建立了高表达人CETP的转基因家兔,为研究CETP功能和其参与心血管疾病的机制提供了良好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酯转移蛋白 转基因 家兔 血浆
下载PDF
两种小鼠腹主动脉瘤模型的组织学特征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付维来 田康利 +6 位作者 夏聪聪 刘浩乐 孙佳滢 成大欣 刘恩岐 李艳奎 赵四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83-389,共7页
目的比较分析猪胰弹性蛋白酶(PPE)诱导的小鼠腹主动脉瘤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腹主动脉瘤的组织学特征。方法在PPE模型组,10只雄性C57BL/6J小鼠,游离肾下腹主动脉至髂动脉段,采用浓度为1.5 U/mL的PPE溶液灌注5 min。术前0 d及术后... 目的比较分析猪胰弹性蛋白酶(PPE)诱导的小鼠腹主动脉瘤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腹主动脉瘤的组织学特征。方法在PPE模型组,10只雄性C57BL/6J小鼠,游离肾下腹主动脉至髂动脉段,采用浓度为1.5 U/mL的PPE溶液灌注5 min。术前0 d及术后14 d分别测量腹主动脉直径,术后14 d取灌注段动脉,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对其组织学特征进行分析。AngⅡ模型组,选用10只载脂蛋白E敲除小鼠,用微渗透泵输注AngⅡ[1000 ng/(kg·min)]28 d,分离主动脉,观察动脉瘤形成情况。正常对照组小鼠未给予任何处理。结果在PPE模型组,相比于血管基础直径,术后14 d,腹主动脉肾下灌注段直径显著增加[(0.52±0.02)mm vs.(1.23±0.11)mm],全部形成动脉瘤。组织学呈弹性纤维断裂、平滑肌耗竭和炎症反应增加等典型的腹主动脉瘤病变特征。AngⅡ模型组有6只发展成动脉瘤(6/10),动脉瘤/扩张多在肾上腹主动脉,也可见于胸主动脉和主动脉弓。组织学可见动脉夹层形成,血管“假腔”典型,弹性纤维断裂、平滑肌损伤耗竭和炎症反应不如PPE模型典型。结论PPE诱导的腹主动脉瘤组织学特征较典型,较好地呈现了动脉瘤发展中的炎症过程,AngⅡ模型适合动脉瘤合并主动脉夹层的研究,两种模型各有特色,可互为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猪胰弹性蛋白酶 血管紧张素Ⅱ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小鼠腹主动脉瘤模型的建立及组织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夏聪聪 刘浩乐 +4 位作者 魏盼盼 成大欣 胥宝会 刘恩岐 赵四海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21年第6期480-485,共6页
目的采用猪胰弹性蛋白酶(porcine pancreaticelastase,PPE)灌注法构建C57BL/6J小鼠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aneurysm,AAA)模型并对其病变进行组织学评价。方法30只雄性小鼠分为两组,20只小鼠为模型组,10只小鼠为溶剂对照组。所有动... 目的采用猪胰弹性蛋白酶(porcine pancreaticelastase,PPE)灌注法构建C57BL/6J小鼠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aneurysm,AAA)模型并对其病变进行组织学评价。方法30只雄性小鼠分为两组,20只小鼠为模型组,10只小鼠为溶剂对照组。所有动物打开腹腔后,游离肾下腹主动脉至髂动脉段,采用剂量为1.5 U/mL的PPE溶液灌注5 min,术后关腹缝合;溶剂对照组血管灌注PBS。术前及术后14 d分别测量腹主动脉直径,术后14 d取灌注段动脉,用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动脉瘤组织学特征进行分析和评级。结果相比于术前和PBS溶剂对照组小鼠腹主动脉直径[(0.53±0.03)mm、(0.78±0.06)mm],术后14 d的PPE灌注组小鼠腹主动脉直径[(1.20±0.12)mm]显著增加(均P<0.01);组织学分析发现,病变动脉段出现弹性纤维断裂、平滑肌细胞耗竭和炎性反应增加等典型的AAA病变特征,提示成功构建了AAA模型。根据病变特征,对构建模型动脉瘤进行组织学分级,建立了一套评价动脉瘤病变模型的可行方法。结论成功建立了PPE诱导小鼠AAA和组织病理学分析方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猪胰弹性蛋白酶 免疫组织化学 小鼠
下载PDF
干扰素治疗儿童乙型病毒性肝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14
作者 成大欣 刘懿 +2 位作者 徐丽然 于清清 赵四海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1期1298-1304,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干扰素治疗儿童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an Fang Data和CNKI数据库,搜集干扰素治疗儿童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与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 目的系统评价干扰素治疗儿童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an Fang Data和CNKI数据库,搜集干扰素治疗儿童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与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6年12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研究,包括723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随访早期(<12个月),干扰素组显著改善了病毒学应答率[RR=2.82,95%CI(1.98,4.02),P<0.000 01]、HBe Ag清除率[RR=3.02,95%CI(1.95,4.67),P<0.000 01]和谷丙转氨酶复常率[RR=1.42,95%CI(1.19,1.70),P=0.000 1]。一年以上随访结果发现干扰素组在病毒学反应率[RR=1.75,95%CI(1.18,2.60),P=0.006]和HBe Ag清除率[RR=2.17,95%CI(1.28,3.65),P=0.004]方面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目前结果显示干扰素治疗儿童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不良反应尚可耐受,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基于干扰素的抗病毒疗法是治疗儿童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有效疗法,且安全性良好。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乙型病毒性肝炎 疗效 安全性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