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培美曲塞二钠联合洛铂或顺铂在晚期肺腺癌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
作者 王俊 王建中 +3 位作者 张长春 成家辉 杨勇 罗毅 《实用癌症杂志》 2016年第2期239-241,共3页
目的比较洛铂和顺铂联合培美曲塞二钠治疗晚期肺腺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65例晚期肺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为顺铂联合培美曲塞二钠,共32例;B组为洛铂联合培美曲塞二钠,共33例。A组常规水化利尿处理,培美曲塞二钠500 mg/m^2,... 目的比较洛铂和顺铂联合培美曲塞二钠治疗晚期肺腺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65例晚期肺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为顺铂联合培美曲塞二钠,共32例;B组为洛铂联合培美曲塞二钠,共33例。A组常规水化利尿处理,培美曲塞二钠500 mg/m^2,滴注10 min,培美曲塞给药结束30 min后再给予顺铂滴注,顺铂75 mg/m^2滴注超过2 h,21天为1个周期。B组培美曲塞二钠500 mg/m^2,滴注10 min,后静脉滴注洛铂30 mg/m^2,21天为1个周期。2组常规预服地塞米松(或相似药物)并接受叶酸和维生素B的补充治疗。每周评价一次不良反应,2个周期后评价近期疗效。结果 2组治疗近期客观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3,P>0.05);A、B组骨髓抑制导致白细胞减少率分别为87.50%和81.82%,且白细胞减少均以Ⅰ~Ⅱ度为主。血小板减少A组发生率为71.88%,而B组为84.85%,也是均以Ⅰ~Ⅱ度为主。恶心呕吐发生率A组为90.63%,B组为72.73%,通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洛铂联合培美曲塞二钠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小且易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洛铂 顺铂 疗效
下载PDF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多西他赛及奈达铂治疗中晚期宫颈癌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瞿媛媛 成家辉 +1 位作者 刘兰 尹向前 《中国药业》 CAS 2018年第20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多西他赛、奈达铂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6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0例)。在常规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基础上...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多西他赛、奈达铂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6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0例)。在常规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基础上,对照组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方案采用多西他赛注射液+奈达铂,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辅助静脉滴注复方苦参注射液。两组均以21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和临床获益率分别为66. 67%和90. 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 71%和61. 29%(P <0. 05);观察组生存质量总改善率为90. 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 74%(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_3^+,CD_4^+,CD_4^+/CD_8^+和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 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7. 10%(P <0. 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多西他赛、奈达铂治疗中晚期宫颈癌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少放、化疗毒副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临床获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苦参注射液 多西他赛 奈达铂 中晚期宫颈癌 辅助治疗 免疫功能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应用的探讨
3
作者 成家辉 《进展》 2020年第19期55-56,共2页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物联网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并且物联网技术能够有效推动我国经济水平的进一步发展。物联网技术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现阶段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同时使各行业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基于此,本...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物联网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并且物联网技术能够有效推动我国经济水平的进一步发展。物联网技术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现阶段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同时使各行业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将对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应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关键技术 应用
下载PDF
吉西他滨联合热疗治疗晚期胰腺癌50例临床观察
4
作者 王国华 成家辉 瞿媛媛 《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8年第6期492-494,共3页
关键词 晚期胰腺癌 吉西他滨 化疗治疗 临床观察 热疗 胰腺癌患者 联合治疗 放化疗
下载PDF
一步法制备磁性PEI-Fe_(3)O_(4)/La(OH)_(3)去除微污染水体中磷的研究
5
作者 张一凡 徐行行 +4 位作者 成家辉 宋小宝 杨梖 薛利红 何世颖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3-172,共10页
低浓度磷的深度去除是缓解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本研究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聚乙烯亚胺(PEI)修饰的Fe_(3)O_(4)/La(OH)_(3)磁性除磷剂,研究发现该材料对磷酸根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其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理论最大... 低浓度磷的深度去除是缓解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本研究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聚乙烯亚胺(PEI)修饰的Fe_(3)O_(4)/La(OH)_(3)磁性除磷剂,研究发现该材料对磷酸根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其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理论最大吸附量为87.09 mg·g^(-1).Fe_(3)O_(4)/La(OH)_(3)在竞争性离子(SO_(4)^(2-)、Cl^(-)和NO_(3)^(-))存在下对磷酸根仍具有特异吸附能力.通过磁铁对吸附剂进行回收再利用,5次吸附-脱附循环过程中磷酸盐去除率维持在90%以上.同时,在实际微污染水体(PO_(4)^(3-)浓度<1 mg·L^(-1))的处理中体现出良好的净化效果.蒙特卡洛模型计算显示,PEI-Fe_(3)O_(4)/La(OH)_(3)经济成本较低且环境友好.综上所述,PEI-Fe_(3)O_(4)/La(OH)_(3)是一种具有实际应用前景的除磷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污染水体 磷酸盐 氢氧化镧 四氧化三铁 聚乙烯亚胺 吸附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