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磁共振诊断 被引量:2
1
作者 徐新建 徐浩 +2 位作者 成德雷 杜洪涛 仇焕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72-376,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syndrome,BCS)合并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5月至2012年7月诊断为BCS合并IVC血栓形成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syndrome,BCS)合并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5月至2012年7月诊断为BCS合并IVC血栓形成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1周内行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及IVC置管溶栓治疗。剔除溶栓治疗后IVC血栓部分溶解患者,共纳入IVC急性血栓(溶栓治疗后IVC血栓完全溶解)患者13例,IVC慢性血栓(溶栓治疗后IVC血栓未见明显溶解)患者12例作为研究对象。结果在IVC急性血栓患者,血栓在SE序列T1WI上多为低、等信号表现,在FSE序列T2WI多为高信号表现。在IVC慢性血栓患者,血栓在SE序列T1WI上多为等、高信号表现,在FSE序列T2WI多为低或等信号表现。另外,比较IVC急性与慢性血栓患者的磁共振血管增强成像(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CE-MRA)发现,急性血栓多为中心性腔内充盈缺损(12/13),而慢性血栓多为偏心性腔内充盈缺损(6/1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慢性血栓附壁率高于急性血栓(83%比23%),且急性血栓内对比剂渗入的概率明显高于慢性血栓(54%比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MRI对急性血栓诊断的敏感度为69.2%,特异度为83.3%。结论 MRI检查在诊断BCS合并IVC血栓及急、慢性程度判别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下腔静脉 血栓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核转录因子-κB及p53在布加综合征合并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徐新建 徐浩 +2 位作者 杜洪涛 成德雷 仇焕 《当代医学》 2013年第7期1-3,共3页
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p53在布加综合征(BCS)合并肝细胞癌(HCC)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NF-κB基因及p53基因在8例BCS合并HCC患者肝癌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肝组织的蛋白定位。结果 NF-κB蛋白在肝癌组... 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p53在布加综合征(BCS)合并肝细胞癌(HCC)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NF-κB基因及p53基因在8例BCS合并HCC患者肝癌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肝组织的蛋白定位。结果 NF-κB蛋白在肝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87.5%(7/8)和25.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53蛋白阳性在肝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75.0%(6/8)和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F-κB及p53在肝癌组织中明显高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BCS合并HCC的发生发展过程。NF-κB表达定位在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中的差异,提示NF-κB活化后,进入胞核,通过调节下游基因的转录,促进肝癌的发生,p53基因可能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活性参与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肝癌 核转录因子-ΚB P53
下载PDF
子宫切口早期妊娠的MRI表现 被引量:6
3
作者 魏宁 吕维富 +1 位作者 鲁东 成德雷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683-687,共5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早期子宫切口瘢痕妊娠(CSP)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早期CSP患者的MRI特征,比较影像特征与病理结果,分析其MRI特点。结果 13例早期CSP于MRI均清楚显示妊娠囊位于子宫下段前壁切口瘢痕处,瘢痕...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早期子宫切口瘢痕妊娠(CSP)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早期CSP患者的MRI特征,比较影像特征与病理结果,分析其MRI特点。结果 13例早期CSP于MRI均清楚显示妊娠囊位于子宫下段前壁切口瘢痕处,瘢痕于MR平扫T1WI和T2WI呈低信号。9例妊娠囊呈类圆形囊性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4例呈不规则团块状病灶,其中3例T1WI呈混杂高、稍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1例T1WI呈等信号、T2WI呈混杂低信号。7例DWI中,5例妊娠囊DWI呈均匀或不均匀高信号,ADC呈稍低信号;2例妊娠囊DWI呈不均匀低信号,ADC呈高信号。2例增强扫描均可见妊娠囊囊壁呈环形强化。13例病理检查镜下均可见滋养叶细胞、绒毛及蜕膜组织。结论 CSP的MRI具有一定的特征,对临床明确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切口瘢痕妊娠 妊娠 异位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肝细胞性肝癌TACE后血清内毒素、TOLL样受体4和肠道微生态改变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施长生 刘开才 +3 位作者 吕维富 鲁东 周春泽 成德雷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219-222,226,共5页
目的:观察肝细胞性肝癌病人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血清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s,LPS)、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及肠道微生态的改变。方法:收集初诊为原发性肝癌病人11例,均采取常规TACE治疗,治疗前后不加服任何... 目的:观察肝细胞性肝癌病人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血清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s,LPS)、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及肠道微生态的改变。方法:收集初诊为原发性肝癌病人11例,均采取常规TACE治疗,治疗前后不加服任何影响肠道微生态变化的药物制剂,观察此组病人术前1 d、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病人LPS、TLR4含量以及肠道菌群变化情况。结果:病人术前1 d、术后1周、术后1个月时血清内LPS、TLR4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onferroni两两比较分析发现,LPS含量术前1 d低于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TLR4含量术后1个月低于术前1 d及术后1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病人术后1周时肠道菌群丰度稍升高,而随后1个月其丰度下降,且低于术前1 d的水平,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拟杆菌、毛螺菌等益生菌丰度高于术前1 d及术后1周,且链球菌、乳杆菌等潜在致病菌属低于术前1 d及术后1周,且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行TACE治疗后,通过肝肠轴能显著促进肠道微生态平衡,同时肠道微生物稳态不仅能作为肝癌TACE术后评价的指标,还能促进肝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动脉化疗栓塞 TOLL样受体4 内毒素 肠道微生态
下载PDF
TIPS治疗门静脉血栓伴海绵变性的全内脏反位患者1例 被引量:3
5
作者 刘为林 成德雷 +2 位作者 袁海 袁自力 方伟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1-202,共2页
完全性内脏反位(complete situs inversus viscerum,CSIV)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畸形,其胸、腹脏器与正常人成镜面反位分布,其发生率约1/10 000,部分患者可能合并其他染色体畸形。CSIV由于其特殊的内脏分布,可能增加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的... 完全性内脏反位(complete situs inversus viscerum,CSIV)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畸形,其胸、腹脏器与正常人成镜面反位分布,其发生率约1/10 000,部分患者可能合并其他染色体畸形。CSIV由于其特殊的内脏分布,可能增加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全内脏反位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血栓形成
下载PDF
兔肝VX2肿瘤射频消融后不同区带VEGF的表达和细胞凋亡 被引量:2
6
作者 刘亚 吕维富 +6 位作者 朱先海 施长杲 王亚光 刘开才 成德雷 周春泽 鲁东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61-565,共5页
目的分析兔肝VX2肿瘤射频消融(RFA)后不同区带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肿瘤细胞凋亡情况。方法将48只兔肝移植VX2肿瘤,建立动物模型,分为实验组(n=42)和对照组(n=6)。对实验组行RFA,分别在术后即刻、1天、2天、1周、2周、3... 目的分析兔肝VX2肿瘤射频消融(RFA)后不同区带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肿瘤细胞凋亡情况。方法将48只兔肝移植VX2肿瘤,建立动物模型,分为实验组(n=42)和对照组(n=6)。对实验组行RFA,分别在术后即刻、1天、2天、1周、2周、3周各处死7只实验兔,留存肿瘤标本,进行HE染色、VEGF检测、Annexin V-FITC/PI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观察不同时间段、不同区带的VEGF变化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实验组RFA术后针道炭化区、热凝固区和消融边界区平均VEG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针道炭化区、热凝固区及边界区术后即刻与其他时间点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针道炭化区及热凝固区VEGF在术后即刻达高峰,术后1天~3周呈整体下降趋势,消融边界区VEGF在术后即刻到1周呈上升趋势,2周后下降。术后针道炭化区、热凝固区和消融边界区平均肿瘤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区带细胞凋亡率均在术后1天达高峰,后呈下降趋势。结论 RFA后针道区和热凝固区内肿瘤细胞VEGF下降和肿瘤凋亡显著,而消融交界区仍可能有存活的肿瘤细胞;在RFA后第3周时,残留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可恢复到术前状态,此时宜进一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X2肿瘤 射频消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凋亡
下载PDF
表观扩散系数与缺氧诱导因子-1α、核因子-κB在布加综合征大鼠模型中的相关性初探 被引量:2
7
作者 朱楠 张甜甜 成德雷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41-47,共7页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在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大鼠模型中的相关性。方法结扎...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在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大鼠模型中的相关性。方法结扎大鼠肝后段下腔静脉建立BCS动物模型,实验分正常组(n=15)、模型组(n=60)和假手术组(n=60),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分术后1、4、8、12周4个亚组,各亚组15只。观察各组肝脏ADC值的变化。行HE染色观察各组肝组织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HIF-1α、NF-κB的表达。结果正常组及假手术组的DSA均无阳性表现,模型组肝后段IVC管腔变窄,远端扩张,并见侧支循环。正常组及假手术组的HE染色及免疫组化均无阳性表现,模型组随着梗阻时间延长,肝脏病理损伤逐渐加重。术后1、4、8、12周模型组ADC值[(1.23±0.08)、(1.03±0.09)、(1.12±0.09)、(1.18±0.07)]均低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均P<0.05);模型组ADC值先下降后升高,第4周最低。术后1、4、8、12周模型组HIF-1α、NF-κB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高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均P<0.05);模型组HIF-1α、NF-κB先升高后下降,术后第4周达到最高。模型组HIF-1α与NF-κB呈正相关(r=0.960,P=0.001);ADC值均与HIF-1α(r=-0.718,P=0.001)、NF-κB(r=-0.699,P=0.001)呈负相关。结论BCS肝脏ADC值与HIF-1α、NF-κB存在一定相关性,并与淤血缺氧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无创评估BCS肝损伤的一个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缺氧诱导因子-1Α 核因子-ΚB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大鼠模型
下载PDF
ADC值在下腔静脉梗阻型布-加综合征肝脏氧化应激损伤中的应用初探
8
作者 朱楠 刘亚 +6 位作者 成德雷 袁支忠 郑磊 刘超 齐吴娟 袁昊 陈丽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00-105,共6页
目的:探讨ADC值在下腔静脉梗阻型布-加综合征(BCS)大鼠模型肝脏氧化应激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13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常规清洁饲养)、模型组(60只,结扎大鼠肝后段下腔静脉)和假手术组(60只,不结扎下腔静脉)。... 目的:探讨ADC值在下腔静脉梗阻型布-加综合征(BCS)大鼠模型肝脏氧化应激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13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常规清洁饲养)、模型组(60只,结扎大鼠肝后段下腔静脉)和假手术组(60只,不结扎下腔静脉)。模型组及假手术组各分为4个亚组(1、4、8、12周组,每亚组15只)。观察各组在不同时间点肝脏ADC值的变化,以各组肝脏HE染色情况,检测各组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结果:模型组ADC值呈现先下降后升高趋势(第4周最低),始终低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型组术后MDA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始终高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均P<0.05);SOD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始终低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均P<0.05)。模型组ADC值与MDA呈负相关,与SOD呈正相关,SOD与MDA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ADC值与BCS的肝脏淤血缺氧后的氧化应激损伤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动态评估BCS肝脏淤血缺氧损伤的新的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氧化应激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下载PDF
布加综合征模型大鼠缺氧相关因子与表观扩散系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9
作者 朱楠 张甜甜 成德雷 《浙江医学》 CAS 2020年第16期1694-1698,1711,I0003,共7页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BCS)模型大鼠肝脏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NF-κB、MRI表观扩散系数(ADC)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135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5只,常规饲养),模型组(60只,部分结扎大鼠肝后段下腔静脉)...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BCS)模型大鼠肝脏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NF-κB、MRI表观扩散系数(ADC)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135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5只,常规饲养),模型组(60只,部分结扎大鼠肝后段下腔静脉)和假手术组(60只,开腹后仅作缝合),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各分4个亚组(第1、4、8、12周亚组,各15只)。观察各组大鼠肝脏ADC值、免疫组化及HE染色的变化,分别采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肝脏HIF-1α、NF-κB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ADC值先下降后升高(第4周最低),且低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P<0.05)。模型组HIF-1α、NF-κB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均P<0.05),均在第4周达最高。模型组HIF-1α与NF-κB呈正相关,两者均与ADC值呈负相关。模型组大鼠肝脏HE染色病理损伤以12周组最显著。对照组及假手术组HIF-1α、NF-κB免疫组化均无阳性染色;模型组HIF-1α、NF-κB阳性染色以第4周最显著。结论BCS模型大鼠肝脏ADC值与HIF-1α、NF-κB呈负相关,3者均与肝组织淤血缺氧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无创评估BCS肝损伤的新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缺氧诱导因子 核因子 磁共振 表观扩散系数
下载PDF
布加综合征模型中的DTI、IVIM及DKI研究初探
10
作者 朱楠 刘亚 +3 位作者 李大鹏 张陈 任江涛 成德雷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18期116-117,共2页
目的:探讨大鼠布加综合征(BCS)模型中的DTI、IVIM及DKI应用价值。方法:将BCS大鼠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实验组,各20只。比较各组DTI、IVIM及DKI参数差异。结果:实验组除DTI中FA值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无统计学差异之外,其他参数均与对照... 目的:探讨大鼠布加综合征(BCS)模型中的DTI、IVIM及DKI应用价值。方法:将BCS大鼠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实验组,各20只。比较各组DTI、IVIM及DKI参数差异。结果:实验组除DTI中FA值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无统计学差异之外,其他参数均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DTI、IVIM及DKI可用以评估BCS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DTI IVIM DKI 肝损伤
下载PDF
BCS大鼠模型肝氧化应激损伤中的DWI应用初探
11
作者 朱楠 刘亚 +4 位作者 乔静 张甜甜 陈星星 李大鹏 成德雷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11期216-217,共2页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在下腔静脉梗阻型布加综合征(BCS)大鼠模型肝脏氧化应激(OS)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模型组(60只)和假手术组(60只)。观察各组在不同时间点的ADC值的变化。检测各组MDA、SOD...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在下腔静脉梗阻型布加综合征(BCS)大鼠模型肝脏氧化应激(OS)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模型组(60只)和假手术组(60只)。观察各组在不同时间点的ADC值的变化。检测各组MDA、SOD的变化。结果:模型组ADC值低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P<0.05)。模型组MDA(SOD)值高于(低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P均<0.05)。结论:ADC值可作为动态评估BCS肝脏淤血缺氧损伤的一个新的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氧化应激 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下载PDF
大鼠布加综合征血管再通治疗后的DWI应用
12
作者 朱楠 刘亚 +4 位作者 陈星星 李贺 李大鹏 张陈 成德雷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17期247-248,共2页
目的:评价大鼠布加综合征(BCS)血管再通治疗后的DWI应用价值。方法:将BCS大鼠分为对照组(15只),介入组(15只),比较两组ADC值及病理表现差异。结果:对照组肝脏ADC值呈下降趋势。介入组PAT术后肝脏ADC呈上升趋势,介入组ADC值明显高于对照... 目的:评价大鼠布加综合征(BCS)血管再通治疗后的DWI应用价值。方法:将BCS大鼠分为对照组(15只),介入组(15只),比较两组ADC值及病理表现差异。结果:对照组肝脏ADC值呈下降趋势。介入组PAT术后肝脏ADC呈上升趋势,介入组ADC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DWI可用以评估BCS介入术后疗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DWI 介入 肝损伤
下载PDF
静脉化疗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7
13
作者 刘亚 吕维富 +3 位作者 成德雷 周春泽 刘开才 方伟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66-971,共6页
目的评价静脉化疗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NSCLC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联合组42例,行静脉化疗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对照组43例,行单纯静脉化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 目的评价静脉化疗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NSCLC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联合组42例,行静脉化疗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对照组43例,行单纯静脉化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肿瘤标志物、血常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并发症、局部有效率及远期生存率差异。结果联合组术后3个月总有效率为71.4%,明显高于对照组39.5%(P<0.05),联合组术后3个月鳞癌有效率为64.7%,腺癌有效率为76.0%;对照组静脉化疗后3个月鳞癌有效率为41.2%,腺癌有效率为38.5%。联合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4.7个月,对照组为7.6个月,联合组1、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9.2%、28.6%,对照组为34.6%、14.0%,联合组生存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5.503,P=0.019)。Ⅲb期联合组患者中位生存期15.9个月,对照组为8.3个月,联合组1、2年累积生存率为68.0%、36.0%,对照组1、2年累积生存率为38.5%、15.4%,Ⅲb期联合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χ~2=5.934,P=0.015)。Ⅳ期联合组中位生存期为8.6个月,对照组为6.3个月,联合组1、2年累积生存率为45.8%、17.6%,对照组1、2年累积生存率为22.1%、11.8%,Ⅳ期联合组2年累积生存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46,P=0.229)。联合组术后1个月CEA下降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血常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化疗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中晚期NSCLC是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静脉化疗 ^125I粒子
下载PDF
情景模拟式微课在介入医学外周血管疾病住院医师规培中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成德雷 周春泽 +1 位作者 董丽 朱义江 《安徽医专学报》 2022年第5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式微课教学方法在介入医学外周血管疾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某医院影像科2020级和2021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30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入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根据介入医学外周血管疾病...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式微课教学方法在介入医学外周血管疾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某医院影像科2020级和2021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30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入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根据介入医学外周血管疾病教学要求采用情景模拟式微课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的PPT教学模式,对比分析情景模拟式微课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在提升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教师及学生教学感受方面的差异。结果:研究组学员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学员对授课内容理解程度、课程感兴趣度、教师满意度和教学整体评价四个方面评价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科学的、合理的情景模拟式微课教学可使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教学可视化,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帮助学员训练临床思维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模拟式教学 微课教学 介入医学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复合地佐辛在肝包膜下肿瘤微波消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开才 吕维富 +5 位作者 鲁东 肖景坤 周春泽 成德雷 刘亚 方伟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52-655,共4页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凯纷)复合地佐辛对经皮肝癌微波消融(MWA)消融范围累及肝脏包膜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 2017 年 12 月至 2018 年 7 月接受局麻下 CT 引导经皮穿刺肝癌MWA 消融范围累及肝包膜的患者 40 例,随机分为 A 组(n=20...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凯纷)复合地佐辛对经皮肝癌微波消融(MWA)消融范围累及肝脏包膜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 2017 年 12 月至 2018 年 7 月接受局麻下 CT 引导经皮穿刺肝癌MWA 消融范围累及肝包膜的患者 40 例,随机分为 A 组(n=20)和 B 组(n=20),A 组采用氟比洛芬酯(1 mg/kg)术中静脉麻醉镇痛复合地佐辛(0.1 mg/kg)术前肌注镇痛,B 组单纯使用地佐辛(0.1 mg/kg)术前肌注。记录两组患者术中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心率以及氧饱和度;观察术中患者不良反应率;记录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t 检验,χ2 检验等分析镇痛效果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灶大小及病灶距肝脏包膜的最近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不同时间点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脉氧饱和度以及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两组诸生命体征变化趋势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 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 1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 两组患者手术开始后 5 min、20 min、2 h 疼痛VAS经重复测量的多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满足球形条件(P>0.05),并进行多变量方差分析显示 A、B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735,P<0.05),对 A、B 两组每个对应时间点患者的疼痛 VAS 进行比较,发现两组患者手术开始后 5 min,20 min 疼痛 VAS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08、0.483,P>0.05),手术开始后 2 h A 组患者疼痛 VAS 明显低于 B 组,有统计学意义(F=5.104, 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地佐辛可以安全有效地控制消融范围累及肝脏包膜的经皮肝癌 MWA中的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地佐辛 镇痛 肝癌 微波消融
下载PDF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和脂多糖在布-加综合征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楠 张甜甜 +7 位作者 吕维富 成德雷 周光亚 陈维仕 刘宝来 任江涛 鲁东 周春泽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2-267,共6页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脂多糖(LPS)在布-加综合征(BCS)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部分结扎大鼠肝后段下腔静脉构建BCS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n=20)、模型组(n=20)和假手术组(n=20),各组又...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脂多糖(LPS)在布-加综合征(BCS)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部分结扎大鼠肝后段下腔静脉构建BCS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n=20)、模型组(n=20)和假手术组(n=20),各组又分4亚组(1、3、6、12周组)。收集肝组织作免疫组织化学、苏木精-伊红和Masson染色,检测i NOS、PDGF-B和LPS表达。结果模型组LPS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01)。模型组i NOS、PDGF-B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01);各亚组i NOS、PDGF-B mRNA和蛋白表达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模型组i NOS与PDGF-B、LPS呈正相关;肝纤维化与LPS呈正相关,与PDGF-B呈负相关。结论 BCS病损与修复是一复杂过程,i NOS、PDGF-B和LPS可能分别在BCS病程不同阶段发挥侧重不同的作用,如何调节它们在纤维化中的平衡,也许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肝纤维化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脂多糖
下载PDF
甲磺酸阿帕替尼在实体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前鹏(综述) 成德雷(审校)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0年第1期172-181,共10页
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新生血管的形成可以为周围组织提供能量及氧气,从而保证血流灌注。但在肿瘤患者中,血管新生出现失控,并加剧疾病进展及预后恶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受体(VEGFR)为诱导... 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新生血管的形成可以为周围组织提供能量及氧气,从而保证血流灌注。但在肿瘤患者中,血管新生出现失控,并加剧疾病进展及预后恶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受体(VEGFR)为诱导新生血管生成的重要调控途径。甲磺酸阿帕替尼作为国产自主研制出的抗血管生成药物,其本质为小分子的络氨酸激酶(tyrosine kinase,TK)抑制剂,其通过特异性地抑制VEGFR-2通路发挥抗血管生成作用,进而达到抗肿瘤的作用。目前国内相关指南已把其列入,特别是对于初始化疗治疗失败的晚期胃癌,其他如肺癌、乳腺癌、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等相关临床研究正在积极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阿帕替尼 抗血管生成 实体肿瘤
下载PDF
土三七致肝窦阻塞综合征19例的影像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丽丹 刘开才 +4 位作者 吕维富 邓克学 王朋 周春泽 成德雷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讨土三七致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的CT、MRI表现及病理特征,旨在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的HSOS患者的影像资料及病理结果。结果:14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示肝脏体积增大,密度不均匀,腹腔中重度积液... 目的:探讨土三七致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的CT、MRI表现及病理特征,旨在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的HSOS患者的影像资料及病理结果。结果:14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示肝脏体积增大,密度不均匀,腹腔中重度积液;动脉期肝动脉增粗、扭曲,门静脉期及实质期肝实质呈斑片状不均匀强化,肝静脉三大分支走行处的肝实质强化程度较其余部分肝实质高且均匀。5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示肝实质不均匀,冠状位示肝段下腔静脉纤细或扁平,但血流通畅。病理检查见肝细胞水肿、变性,部分坏死,肝窦明显淤血、扩张,汇管区扩大,纤维结缔组织轻度增生。结论:土三七致HSOS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反映了其病理特征,对该病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三七 肝窦阻塞综合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病理
下载PDF
大鼠下腔静脉型巴德-吉亚利综合征动物模型的制备 被引量:1
19
作者 方伟伟 成德雷 +3 位作者 吕维富 朱楠 陈晓明 刘开才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743-747,共5页
目的通过部分结扎大鼠肝后段下腔静脉(IVC)建立IVC阻塞型巴德-吉亚利综合征(BCS)模型。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36只健康成年SD大鼠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对模型组大鼠以3F微导管部分结扎肝后段IVC,对照组仅暴露肝后段IVC,其余处理相同。术... 目的通过部分结扎大鼠肝后段下腔静脉(IVC)建立IVC阻塞型巴德-吉亚利综合征(BCS)模型。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36只健康成年SD大鼠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对模型组大鼠以3F微导管部分结扎肝后段IVC,对照组仅暴露肝后段IVC,其余处理相同。术后第28天取外周静脉血行肝功能检查,术后第84天和第85天分别行腹部超声和DSA,评价IVC阻塞程度及侧支静脉形成后处死大鼠,对肝脏、脾脏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建模成功率83.33%(15/18)。术后第28天,模型组大鼠静脉血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移酶和总胆红素均较对照组升高(P均<0.05);术后第84天和85天腹部超声及DSA检查均证实模型组大鼠存在IVC阻塞,肝内及肝外侧支静脉形成。光镜下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严重脂肪样变性,肝小叶中央静脉及其周围肝血窦扩张、淤血,汇管区纤维增生和轻度纤维化;电镜下可见肝细胞内细胞器减少,存在局限性水肿,胞质内大量脂滴堆积,粗面及细面内质网扩张,周围线粒体减少,肝细胞核膜裂隙增宽等改变。结论部分结扎大鼠肝后段IVC可成功制备IVC阻塞型BCS,为BCS研究提供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德-吉亚利综合征 模型 动物 腔静脉 病理学
下载PDF
TACE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疗效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1
20
作者 刘开才 吕维富 +2 位作者 周春泽 成德雷 方伟伟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31-336,共6页
目的探讨TACE治疗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85例HCC合并PVTT患者的资料,其中475例接受TACE治疗(TACE组),210例接受支持治疗(支持治疗组)。比较2组患者生存时间,采用Cox模型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TACE治疗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85例HCC合并PVTT患者的资料,其中475例接受TACE治疗(TACE组),210例接受支持治疗(支持治疗组)。比较2组患者生存时间,采用Cox模型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685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6.3个月,其中TACE组和支持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1个月、5.2个月(P=0.002)。TACE组和支持治疗组患者6、12、24个月累计生存率分别为57.30%、27.30%、12.10%和37.90%、12.20%、3.10%。单因素分析显示,Child-Pugh分级、HCC病灶最大径、谷氨酰转肽酶水平、癌栓分型可能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多元Cox风险比例模型显示,Child-Pugh分级和癌栓分型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Ⅰ、Ⅱ型癌栓患者中,TACE组和支持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8个月、5.5个月,2组6、12、24个月累计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Ⅲ、Ⅳ型癌栓患者中TACE治疗组和支持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3个月、4.5个月,2组6、12、24个月累计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2)。结论对HCC合并PVTT患者行TACE治疗有效,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为Child-Pugh分级和癌栓分型;对Ⅲ、Ⅳ型癌栓患者TACE未见明显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门静脉 癌栓 化学栓塞 治疗性 生存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