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鱼礁竖板不同方形孔径对黑鲷幼鱼诱集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皓铭 谢笑艳 +7 位作者 陈丕茂 袁华荣 冯雪 佟飞 刘雁 成志健 邹剑豪 陈梓聪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2-58,共7页
建设人工鱼礁是修复海洋生境、养护渔业资源的重要措施。钢筋混凝土鱼礁是常用的人工鱼礁类型,鱼礁竖板(侧板、内部间板)方形开孔是钢筋混凝土鱼礁结构设计中主要设计参数,竖板方形孔径大小是影响鱼类诱集效果的重要因素。以人工鱼礁区... 建设人工鱼礁是修复海洋生境、养护渔业资源的重要措施。钢筋混凝土鱼礁是常用的人工鱼礁类型,鱼礁竖板(侧板、内部间板)方形开孔是钢筋混凝土鱼礁结构设计中主要设计参数,竖板方形孔径大小是影响鱼类诱集效果的重要因素。以人工鱼礁区常见的礁栖鱼类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幼鱼为研究对象,设计制作具有不同方形孔径(8、16、24、32、40 cm)的钢筋混凝土人工鱼礁竖板,在实验水池中研究了人工鱼礁竖板不同方形孔径对黑鲷幼鱼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对照组空白礁区(A1)的黑鲷幼鱼平均出现率为2.56%,放置鱼礁竖板后,B1组(孔径8 cm)的平均出现率为9.89%,其次是B3组(孔径24 m)的9.01%、B2组(孔径16 cm)的7.65%、B5组(孔径40 cm)的6.80%、B4组(孔径32 cm)的5.25%,鱼礁竖板开孔孔径分别约为黑鲷幼鱼体高(舒展鱼鳍)的2、6、4、10、8倍。统计分析说明,5组方形孔径竖板均有一定的诱集效果,其中鱼礁竖板开孔孔径为8 cm的B1组效果最好,但不同孔径之间差异不明显,且无明显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礁 方形孔径 黑鲷 诱集效果
下载PDF
外伶仃海洋牧场附近海域游泳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冯雪 戴小杰 +2 位作者 袁华荣 成志健 陈丕茂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6-201,共16页
为了解外伶仃海洋牧场附近海域游泳生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20年春季和秋季对该海域开展了资源环境综合调查,分析了游泳生物种类组成、优势种、渔获率和群落结构特征,并构建游泳生物群落结构数据矩阵,分析游泳生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 为了解外伶仃海洋牧场附近海域游泳生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20年春季和秋季对该海域开展了资源环境综合调查,分析了游泳生物种类组成、优势种、渔获率和群落结构特征,并构建游泳生物群落结构数据矩阵,分析游泳生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共采集到游泳生物73种,隶属于12目30科49属,其中鱼类最多,共有47种,虾类10种,蟹类9种,头足类4种,虾蛄类3种。相对重要性指数(Index of relative importance,IRI)分析显示,渔获物中IRI>1000的优势种有4种,分别为银鲳(Pampus argenteus)、赤鼻棱鳀(Thrissa kammalensis)、火枪乌贼(Loligo beka)和鹿斑鲾(Leiognathus ruconius),其中银鲳和赤鼻棱鳀是两季调查共同优势种。游泳生物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均呈现春季高于秋季的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显示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在不同季节存在显著性差异,物种丰富度指数(D)季节差异不显著。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PER)表明春季贡献率最高的物种为赤鼻棱鳀,秋季贡献率最高的是印度鳓,春秋季组间平均相异性为78.64%,相异性累积贡献率为42.72%。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显示:叶绿素a、水团和石油类是影响外伶仃海洋牧场附近海域游泳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表明,外伶仃海洋牧场附近海域游泳生物渔获量高密度区主要出现在岛礁近岸海域,游泳生物在不同季节群落组成差异明显,可能与生活史规律、伏季休渔政策的执行及海域重点环境因子的影响有关。研究结果可为科学合理摸清海洋牧场建设区域游泳生物群落特征和指导评估海洋牧场生态修复效果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伶仃岛 种类组成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RDA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