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引导下酒精硬化治疗单纯性肝囊肿91例临床分析
1
作者 成新玲 高鹏 刘小平 《洛阳医专学报》 2003年第1期61-62,共2页
目的 总结分析CT引导下单纯性肝囊肿穿刺酒精硬化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CT定位,取最佳穿刺点、进针深度及角度,常规消毒、麻醉,穿刺针按预定途径刺入囊腔,抽尽囊液注入适量无水酒精,根据囊肿大小决定酒精冲洗的次数,最终注入少量酒精... 目的 总结分析CT引导下单纯性肝囊肿穿刺酒精硬化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CT定位,取最佳穿刺点、进针深度及角度,常规消毒、麻醉,穿刺针按预定途径刺入囊腔,抽尽囊液注入适量无水酒精,根据囊肿大小决定酒精冲洗的次数,最终注入少量酒精保留并嘱病人拔针后俯、仰卧位及左右侧卧位各5min,半年后复查,大的囊肿可再次治疗。结果 118个囊肿穿刺全部成功,56个囊肿完全消失(47.5%),显效58个(49.1%),好转4个(3.4%)。结论 CT引导下穿刺抽液注射硬化剂治疗肝囊肿方法简单、快捷、安全、效好、价廉、适应范围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 硬化治疗 单纯性肝囊肿 临床分析 无水酒精
下载PDF
CT对周围型小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
2
作者 成新玲 高鹏 刘小平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3年第2期64-65,共2页
关键词 CT 周围型小肺癌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CT多平面重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诊断价值
3
作者 成新玲 刘小平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CT)多平面重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400例临床以腰腿痛为主诉,拟诊为腰椎间盘突出或为排除其而申请CT检查的病人,以每一个椎间盘为单位,将一组连续、薄层 CT轴扫图像利用多平面重建软件...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CT)多平面重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400例临床以腰腿痛为主诉,拟诊为腰椎间盘突出或为排除其而申请CT检查的病人,以每一个椎间盘为单位,将一组连续、薄层 CT轴扫图像利用多平面重建软件根据需要进行不同角度重建,一般做矢状或斜面重建,比较轴扫与重建图像各自特点。结果重建后图像可以观察突出椎间盘的上下、前后关系,其在鉴定轴位图像不能确定椎间盘有否突出的病历及鉴别诊断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结论CT多平面重建图像是轴位图像的重要补充,非常适用于基层缺乏磁共振成像(MRI)设备的医院及受经济条件限制的病人,应列为常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 CT 多平面重建 诊断
下载PDF
320排容积CT血管造影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军委 成新玲 +5 位作者 董志辉 王华 高鹏 莫哲恒 刘庆生 杜诗霖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5年第17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320排容积CT静脉造影(CTV)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临床证实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CT静脉造影资料,与血管造影(DSA)及Doppler超声(US)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20排容积CT诊断血栓46例,其中... 目的:探讨320排容积CT静脉造影(CTV)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临床证实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CT静脉造影资料,与血管造影(DSA)及Doppler超声(US)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20排容积CT诊断血栓46例,其中急性期血栓26例,陈旧性血栓20例,以DSA及超声作对照,320排CT显示急性期血栓的诊断符合率为100%,诊断陈旧性血栓的符合率为93.8%。结论:320排容积CT静脉血管成像技术对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积CT 静脉造影 血栓 下肢
下载PDF
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静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附232例病例报道 被引量:3
5
作者 杜丽苹 成新玲 +5 位作者 李彦州 温志国 李晓建 赵松峰 胡灵 梁德安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475-477,共3页
目的:通过总结232例常见静脉疾病患者的典型血管成像(CTA),揭示外周静脉疾病的病因及转归。方法:用16排螺旋CT对232例静脉疾病患者行CT血管成像检查,并进行血管3D重建。结果:诊断符合率达92%,能较清楚的显示静脉病变及其与周围组织及占... 目的:通过总结232例常见静脉疾病患者的典型血管成像(CTA),揭示外周静脉疾病的病因及转归。方法:用16排螺旋CT对232例静脉疾病患者行CT血管成像检查,并进行血管3D重建。结果:诊断符合率达92%,能较清楚的显示静脉病变及其与周围组织及占位病变的关系。结论: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静脉疾病术前的诊断、术后随访观察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诊断具有全面、详细、准确等优点,应积极推行及研究,这将对进一步提高静脉疾病诊疗水平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静脉疾病 诊断 血管疾病
下载PDF
螺旋CT血管造影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高鹏 成新玲 +3 位作者 董志辉 杜诗霖 刘庆生 陆方方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8年第1期76-78,共3页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由脑部血液供给障碍所引发的一种脑实质病变,该病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若未及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极有可能导致病情恶化,遗留肢体瘫痪、失语等后遗症。早期治疗可促进缺血半暗带脑细胞...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由脑部血液供给障碍所引发的一种脑实质病变,该病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若未及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极有可能导致病情恶化,遗留肢体瘫痪、失语等后遗症。早期治疗可促进缺血半暗带脑细胞功能及脑血供恢复,有助于受损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患者 螺旋CT血管造影 颈动脉斑块 检出率 cerebral 神经功能恢复 脑实质病变 脑细胞功能
下载PDF
急性肺栓塞CT阻塞指数与右心室重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高鹏 成新玲 +3 位作者 董志辉 莫哲恒 刘庆生 陆方方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年第4期265-267,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患者CT阻塞指数与右心室重构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因胸痛临床疑诊急性肺栓塞行CT肺动脉造影(CTPA)并确诊的患者,共110例。根据CT图像,分析计算出Qanadli CT阻塞指数及右心室重构系数。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患者CT阻塞指数与右心室重构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因胸痛临床疑诊急性肺栓塞行CT肺动脉造影(CTPA)并确诊的患者,共110例。根据CT图像,分析计算出Qanadli CT阻塞指数及右心室重构系数。分析右心室重构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CT阻塞指数及CT所见的差异,并进一步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急性肺栓塞患者CT阻塞指数与右心室重构的相关性。结果本组患者男性50例,女性60例,年龄(50.0±11.3)岁。CT阻塞指数平均为40.6%,其中右室重构阳性组CT阻塞指数平均62.5%,高于阴性组的22.1%(P<0.01),阳性组右室重构系数(1.4±0.1)与阴性组(0.6±0.1)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CT阻塞指数与右室重构系数呈正相关(r=0.87,P<0.01)。结论急性肺栓塞患者CT阻塞指数与右室重构呈正相关。CTPA不仅可以准确诊断急性肺栓塞,而且可通过量化的右心重构信息来判断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体层摄影术 CT阻塞指数 心室重构
下载PDF
头颈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CT表现及文献复习
8
作者 高鹏 成新玲 +3 位作者 董志辉 张翔亚 陆方方 范真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24期F0003-F0004,共2页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又称木村病(Kimura 病),是一种罕见的病因未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好发于头颈部,尤其是腮腺区,常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该病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多发,并且男性多见,文献报道男女比例为3.5∶ 1...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又称木村病(Kimura 病),是一种罕见的病因未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好发于头颈部,尤其是腮腺区,常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该病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多发,并且男性多见,文献报道男女比例为3.5∶ 1-10∶ 1 [1] 。 木村病发病率较低,相关的影像学报道较少,本文通过对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木村病的CT及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影像诊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头颈部 腮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在胰腺癌患者分期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9
作者 徐凌燕 成新玲 董志辉 《临床研究》 2017年第2期40-41,共2页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在胰腺癌患者分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以在我院治疗的48例肝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另外选取48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分别行CT灌注成像,比较两组患者相关参数.结果 CT灌注完成后,观察组的PS、PS/BF值均显著...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在胰腺癌患者分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以在我院治疗的48例肝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另外选取48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分别行CT灌注成像,比较两组患者相关参数.结果 CT灌注完成后,观察组的PS、PS/BF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BF、BV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在胰腺癌患者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显著,BF、PS、BV及PS/BF等可作为胰腺癌CT灌注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 胰腺癌分期 分类 诊断
下载PDF
CT引导下细孔钻颅穿刺在脑出血引流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成新玲 王艳 李娜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609-610,共2页
关键词 脑出血 引流术 CT 钻颅穿刺
下载PDF
320排CT血管造影图像后处理技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军委 成新玲 +6 位作者 高剑波 董志辉 高鹏 莫哲恒 雷其良 王华 曾卫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讨320排CT静脉造影(CTV)不同图像后处理技术对显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DSA及CTV证实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56例,对比直接法CTV不同图像后处理方法对下肢深静脉栓子的检出率。结果:56例中,CTV结合DSA共确诊... 目的:探讨320排CT静脉造影(CTV)不同图像后处理技术对显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DSA及CTV证实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56例,对比直接法CTV不同图像后处理方法对下肢深静脉栓子的检出率。结果:56例中,CTV结合DSA共确诊栓子128处,MPR及CPR正确显示124处(96.88%)、VR正确显示95处(74.22%)、MIP正确显示86处(67.19%),MPR及CPR对栓子诊断准确率高于其他2种后处理图像(χ~2=26.57和38.27,均P<0.05),VR与MIP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3,P>0.05)。结论:320排CT直接法CTV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 下肢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四期增强扫描在小肝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军委 成新玲 +4 位作者 高剑波 董志辉 曾卫 高鹏 莫哲恒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8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小肝癌四期增强扫描在小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自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经64排螺旋CT四期增强扫描诊断为小肝癌,随后经病理或临床综合资料证实的病例30例,男性28例,女性2例,年龄32~76岁,平均(54±6)岁。30例中包含3... 目的探讨小肝癌四期增强扫描在小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自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经64排螺旋CT四期增强扫描诊断为小肝癌,随后经病理或临床综合资料证实的病例30例,男性28例,女性2例,年龄32~76岁,平均(54±6)岁。30例中包含34个小肝癌病灶,2例为手术后复发病例。分析小肝癌四期增强扫描的特点及各期图像对病灶的检出率;按照病理类型分组,分析各组间强化峰值有无差异。结果 34个小肝癌病灶,动脉早期呈高密度者14个,检出率为41%;动脉晚期呈高密度者28个,检出率为82%,其中4个动脉早期呈高密度的病灶在动脉晚期显示为等、低密度;双动脉期显示为高密度的病灶31个,检出率91%。门静脉期显示低密度病灶29个,检出率为85%,延迟期显示为低密度灶32个,显示率94%。18例获得病理结果,分为2组,中分化组12例,高分化组6例,中分化组强化峰值及病灶大小均大于高分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VCT四期增强扫描有较高的小肝癌检出率,能更好的提供小肝癌的强化特征,为推断小肝癌的恶性程度提供依据,有助于临床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措施、判断疗效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诊断
下载PDF
先天性大血管异常合并主动脉夹层2例报告
13
作者 田利平 倪佳 +4 位作者 王晓阳 马惠芳 金军 成新玲 李明琰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08年第2期88-89,共2页
关键词 先生性 大血管异常 主动脉夹层
下载PDF
CT引导下锥颅穿刺留管治疗超急性期脑出血临床研究
14
作者 张丽雅 成新玲 吕涵青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1年第1期61-61,共1页
目的 :通过对 12 8例急性期脑出血实行CT引导下锥颅穿刺留管治疗的效果分析 ,探讨其手术治疗可行性。方法 :12 8例超急性期脑出血均实行CT引导下锥颅穿刺留管抽血治疗。结果 :9例因血肿扩大终止治疗。 119例接受该方法治疗患者 :基本痊... 目的 :通过对 12 8例急性期脑出血实行CT引导下锥颅穿刺留管治疗的效果分析 ,探讨其手术治疗可行性。方法 :12 8例超急性期脑出血均实行CT引导下锥颅穿刺留管抽血治疗。结果 :9例因血肿扩大终止治疗。 119例接受该方法治疗患者 :基本痊愈 16例 ,显著进步 6 8例 ,进步 2 2例 ,无变化 8例 ,恶化 3例。结论 :CT引导下锥颅穿刺留管抽血治疗 ,是一种简单、安全、快捷、行之有效的血肿清除方法。特别适用于脑出血急性期急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急性期脑出血 CT引导 锥颅穿刺留管 治疗
下载PDF
肺肿瘤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涛 蔡丰 +2 位作者 成新玲 林强 严洪珍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 探讨肺肿瘤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 (IADHS)影像学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 6例经病理证实的肺肿瘤并发IADHS患者的临床、胸片、胸部CT和MRI表现。结果 小细胞肺癌和支气管类癌具有异位分泌抗利尿激素功能 ,有些患者临床... 目的 探讨肺肿瘤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 (IADHS)影像学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 6例经病理证实的肺肿瘤并发IADHS患者的临床、胸片、胸部CT和MRI表现。结果 小细胞肺癌和支气管类癌具有异位分泌抗利尿激素功能 ,有些患者临床表现为顽固性低钠血症。胸部CT和MRI检查优于胸片。结论 影像学检查对IADHS诊治非常重要 ,对不明原因的顽固性低钠血症患者 ,详细的影像检查除外肺肿瘤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 肺肿瘤 影像学诊断
原文传递
不同低剂量螺旋CT在泌尿系结石临床检查中的应用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庆生 成新玲 《中国实用医刊》 2016年第23期63-65,共3页
目的研究对比不同低剂量螺旋CT在泌尿系结石临床检查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医生检查泌尿系结石提供可靠依据。 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11月泌尿系结石患者144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1组、研究2组、研究3组,每组36例。对照组... 目的研究对比不同低剂量螺旋CT在泌尿系结石临床检查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医生检查泌尿系结石提供可靠依据。 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11月泌尿系结石患者144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1组、研究2组、研究3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研究1组[体质量指数(BMI)≥25.00 kg/m2]采用120 mA剂量,研究2组(BMI祝18.50~25.00 kg/m2)采用90 mA剂量,研究3组(BMI≤18.50 kg/m2)采用60 mA剂量。观察四组患者的诊断效果。 结果研究1、2、3组诊断准确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在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不同低剂量螺旋CT检查泌尿系结石诊断均有效果,既能保证准确性又能降低辐射剂量,减少对患者的伤害,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低剂量 螺旋CT 泌尿系结石 应用效果
原文传递
螺旋CT对Cockett综合征诊断的临床意义
17
作者 杜丽苹 成新玲 +1 位作者 温志国 梁德安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9-189,共1页
我院于2005年8月至2007年8月应用CT、(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22例左下岐髂静脉进行了外在形态学的观察,并确诊Cockett综合征患者,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22例患者,均经CT血管成像检查确诊为Cockett综合征,其中... 我院于2005年8月至2007年8月应用CT、(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22例左下岐髂静脉进行了外在形态学的观察,并确诊Cockett综合征患者,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22例患者,均经CT血管成像检查确诊为Cockett综合征,其中男14例,女8例;年龄46~83岁,平均69岁。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首9例,深浅静脉瓣膜功能小全者11例,不明原I划下忮水肿者2例。22例中15例为单纯左下肢病变,7例为双下肢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血管成像 综合征诊断 COCKETT综合征 临床意义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血管成像检查 下肢病变 临床资料
原文传递
肺动脉CT不同管电压及对比剂剂量的成像质量与辐射剂量比较
18
作者 刘庆生 成新玲 《中国实用医刊》 2016年第21期87-89,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肺动脉CT不同管电压及对比剂剂量的成像质量与辐射剂量,进而制定合理的CT肺动脉成像方案。方法选择接受检查的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5例。两组分别应用不同的对比剂剂量和管电压,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肺动脉CT不同管电压及对比剂剂量的成像质量与辐射剂量,进而制定合理的CT肺动脉成像方案。方法选择接受检查的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5例。两组分别应用不同的对比剂剂量和管电压,比较两组肺动脉节段的CT值、对比噪声比、信噪比、背景噪声水平、静脉伪影显示情况、肺动脉影像评分与辐射剂量。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对比噪声比、信噪比、背景噪声水平、静脉伪影显示情况以及辐射剂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肺动脉影像评分与肺动脉节段的CT值方面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动脉CT成像选择较低对比剂剂量和管电压能够获取较好的肺动脉成像,不仅能够满足临床诊断的需求,同时可以减少对比剂用量和辐射剂量,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CT肺动脉成像 对比剂剂量 管电压 成像质量 辐射剂量
原文传递
鼻赘样皮肤转移性鳞状细胞癌一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丁 周会行 +1 位作者 李军红 成新玲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05-405,共1页
患者男,65岁,因鼻部红斑10余年,红肿、增大20天就诊。患者于10多年前起,鼻部反复出现红色丘疹、脓疱,可自行消退,遗留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伴有鼻尖部皮肤增厚。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酒渣鼻,未予治疗。20天前,鼻尖部突然明显... 患者男,65岁,因鼻部红斑10余年,红肿、增大20天就诊。患者于10多年前起,鼻部反复出现红色丘疹、脓疱,可自行消退,遗留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伴有鼻尖部皮肤增厚。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酒渣鼻,未予治疗。20天前,鼻尖部突然明显红肿、增大,不伴有疼痛。体检:一般情况尚可,体形消瘦,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各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皮肤科检查:鼻尖部明显红肿、增大,表面未见红色丘疹和脓疱,无触痛。血常规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癌 皮肤转移性 皮肤科检查 鼻赘 毛细血管扩张 红色丘疹 医院就诊 浅表淋巴结
原文传递
支气管类癌的CT表现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涛 蔡丰 +1 位作者 严洪珍 成新玲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37-239,共3页
目的 总结支气管类癌的CT表现 ,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5例经病理证实的支气管类癌的临床和CT检查结果。结果 全组 2 5例中典型类癌 17例 ,不典型类癌 8例。中心型 17例 ,其中起源于叶支气管 8例 ,段支气管 7例 ,主支... 目的 总结支气管类癌的CT表现 ,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5例经病理证实的支气管类癌的临床和CT检查结果。结果 全组 2 5例中典型类癌 17例 ,不典型类癌 8例。中心型 17例 ,其中起源于叶支气管 8例 ,段支气管 7例 ,主支气管 2例 ;周围型 8例。中心型类癌较小 ,直径 0 5~ 3 2cm(平均 1 9cm) ,边缘光滑 ,1例见瘤内钙化。周围型类癌较大 ,直径 2 0~ 18 0cm(平均 5 4cm) ,边缘光滑 ,瘤内常见坏死区。结论 胸部CT扫描对显示支气管类癌非常有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类癌 CT 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