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权力与民间社会在两岸治理结构中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4
1
作者 成正 杨冬琴 《理论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45-47,共3页
尽管公权力和民间社会在两岸治理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功能,但两岸关系仍停留于不完全治理结构阶段。这种不完全治理的原因在于政治精英主义主导两岸治理、两岸人民参与治理的两个"极端"倾向以及跨域治理中公权... 尽管公权力和民间社会在两岸治理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功能,但两岸关系仍停留于不完全治理结构阶段。这种不完全治理的原因在于政治精英主义主导两岸治理、两岸人民参与治理的两个"极端"倾向以及跨域治理中公权力与民间社会的不信任与失衡。要实现两岸合理治理结构,需要树立"主权在民"治理理念,积累社会资本,发挥民间社会治理的效用以及建立公权力与民间社会良性互动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两岸关系 公权力与民间社会 不完全治理 治理结构
下载PDF
两岸民间社会比较分析——基于民间社会指标(CSI)理论和实践 被引量:2
2
作者 成正 盘毅 《理论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34-37,共4页
民间社会的复杂性和抽象性使得学者更倾向于理论研究和经验验证,而民间社会指标体系(CSI)可以将复杂而异质的民间社会的发育、发展状况用量化的、可以相互比较的民间社会钻石图展现出来。根据实证比较,可以看出两岸民间社会具有对话和... 民间社会的复杂性和抽象性使得学者更倾向于理论研究和经验验证,而民间社会指标体系(CSI)可以将复杂而异质的民间社会的发育、发展状况用量化的、可以相互比较的民间社会钻石图展现出来。根据实证比较,可以看出两岸民间社会具有对话和合作的空间,两岸民间社会力量显然还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两岸民间社会将是影响两岸和平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峡两岸 民间社会 CSI 结构和环境 价值与影响
下载PDF
重大事项决定权行使过程中地方人大与党委、政府之间决策权力配置机制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成正 《人大研究》 2013年第1期29-32,共4页
重大事项决定权是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赋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定职权,它代表着国家权力机关的地位,体现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威,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是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然而,一些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在行使该项职权的过... 重大事项决定权是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赋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定职权,它代表着国家权力机关的地位,体现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威,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是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然而,一些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在行使该项职权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够完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何用好用活地方人大重大事项决定权,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是当前及今后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拟就重大事项决定权行使过程中地方党委、人大、政府三者之间决策权力配置关系,从理论层面探讨构建地方人大与党委、政府之间科学合理的决策权力机制,推动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用好用活重大事项决定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事项决定权 地方人大 地方党委 权力配置 决策 政府 国家权力机关 人民当家作主
下载PDF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政治学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成正 王龙国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71-74,共4页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是我国对台的一项基本政策,有效地回应了长期割裂的两岸关系现实。它为完成中国现代化任务以及海峡两岸和平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和良好的政治环境;它是和平共处原则在处理台湾问题的灵活运用和新的创举;...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是我国对台的一项基本政策,有效地回应了长期割裂的两岸关系现实。它为完成中国现代化任务以及海峡两岸和平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和良好的政治环境;它是和平共处原则在处理台湾问题的灵活运用和新的创举;它为海峡两岸提供了政治整合以及政治权力分配的思维路径;它体现了两种不同民主制度共存的可行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它为两岸政治秩序提供了和平发展的构建模式。"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方针为构建两岸和谐发展和统一关系,将继续发挥重大的框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国两制 和平统一” 制度回应 政治功能
下载PDF
大陆“软实力”与“大陆形象”塑造 被引量:4
5
作者 成正 王龙国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47-50,共4页
"大陆形象"是中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在两岸和平发展氛围下,作为一种"软实力"的"大陆形象"日益凸显。良好的"大陆形象"塑造有利于大陆同胞增强自信心和竞争力、有利于对... "大陆形象"是中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在两岸和平发展氛围下,作为一种"软实力"的"大陆形象"日益凸显。良好的"大陆形象"塑造有利于大陆同胞增强自信心和竞争力、有利于对台湾地区形成吸引力,促进两岸交流与合作,更是关系到中国形象的前途和命运。由于西方社会媒体、台湾政党政治以及台湾媒体市场化取向扭曲了"大陆形象",中国大陆需要对"大陆形象"作明确的形象定位。积极发展信息公开、媒体解限、文化交流等"软实力",获取台湾同胞的认可。要注重提高公众形象意识,注重民间力量对塑造"大陆形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实力” “大陆形象” 凝聚力
下载PDF
建立健全人大常委会党组向同级党委请示报告制度的思考和建议 被引量:1
6
作者 成正 《人大研究》 2017年第7期11-14,共4页
一、请示报告制度建立的历史脉络 "党内请示报告制度作为实现党的民主集中制领导的有效工作机制,是保证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以贯彻执行的重要制度。"其经历了起步、探索、确立、规范、受挫、恢复、健全等阶段。
关键词 请示报告制度 建党初期 重大事项决定权 一府两院 国家权力机关 人事任免权 地方组织法 政治生活 人大换届 人大会议
下载PDF
两岸地方政府跨域共治机制浅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成正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8-71,共4页
"九二共识"以及现有区域治理实践为两岸地方政府共同治理奠定了基础。在高阶政治议题尚未根本解决情况下,两岸地方政府间可以先行对区域内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以及文化教育等"面对面"事务共同治理。两岸地方政府... "九二共识"以及现有区域治理实践为两岸地方政府共同治理奠定了基础。在高阶政治议题尚未根本解决情况下,两岸地方政府间可以先行对区域内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以及文化教育等"面对面"事务共同治理。两岸地方政府可以协商借鉴已有的模式,以事务性为导向,在认识自身资源优劣势的基础上沟通并形成共识,加强制度建设并引导民间社会推动两岸共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二共识” 共同事务 治理路径
下载PDF
试论台湾政治发展过程中的“中间路线”——“第三条道路”理论视角 被引量:1
8
作者 成正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11年第5期40-46,共7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政党为解决资本主义发展危机推出了"第三条道路"政治哲学。尽管"第三条道路"不等同"中间路线",但其"超越左与右"理念可以借鉴用于分析台湾政治发展。"第三条道路&qu...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政党为解决资本主义发展危机推出了"第三条道路"政治哲学。尽管"第三条道路"不等同"中间路线",但其"超越左与右"理念可以借鉴用于分析台湾政治发展。"第三条道路"在台湾主要表现为:李登辉超越族群和省籍对立,提出"新台湾人"口号;陈水扁提出"新中间路线",借掩盖意识形态"独统"之争来赢得选举;马英九执政以来试图整合台湾社会蓝绿二元分化,实现蓝绿共主。展望未来,"中间路线"在选举政治的台湾仍有市场,但阻力重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条道路” “中间路线” 挑战和机遇
下载PDF
“开放协调法”与两岸社会整合 被引量:2
9
作者 成正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29-32,共4页
"开放协调法"作为欧盟整合过程中的一种新治理模式,为两岸整合提供了新视角。"开放协调法"对整合过程中"社会整合"理念的强调,启示着两岸社会整合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开放协调法"对辅助性原则... "开放协调法"作为欧盟整合过程中的一种新治理模式,为两岸整合提供了新视角。"开放协调法"对整合过程中"社会整合"理念的强调,启示着两岸社会整合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开放协调法"对辅助性原则的强调有利于既保持差异性又实现共同目标;"开放协调法"的参与性特征可以推动两岸整合过程中的多层次治理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协调法 欧盟整合 台湾问题 两岸整合
下载PDF
从国际法“主权、承认、继承”来探讨一个中国 被引量:1
10
作者 成正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83-86,共4页
台湾和祖国大陆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自从1945年台湾光复后就一直保持完整,"两岸一中"是现存事实,具有国际法规定的法理基础和两岸人民认可的合法性。国际法中国家主权与主权权利不是对等和并排关系,而是主次和"... 台湾和祖国大陆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自从1945年台湾光复后就一直保持完整,"两岸一中"是现存事实,具有国际法规定的法理基础和两岸人民认可的合法性。国际法中国家主权与主权权利不是对等和并排关系,而是主次和"母子"关系。一个中国之主权不容分割,在国际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但在主权共有的基础上两岸人民分享主权权利;国际法从未对"中国"这一国家承认发生变化,只是对"中国政府"的"政府承认"有过变化;国际法规定"政府继承"是新政权对旧政权在所有影响国家的国际权利和义务的事务方面的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 一个中国 台湾 主权 承认 继承
下载PDF
新时代中西方政党监督比较及其启示 被引量:1
11
作者 成正 戴辉礼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26-29,共4页
伴随着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政党监督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虽然中西方政党监督的理论基础、动机和目的、监督方式方法以及政党监督中党际关系、对党际监督和党内监督的侧重点等方面存在差异,但都代表着人类政治文明在不同的政治文化... 伴随着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政党监督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虽然中西方政党监督的理论基础、动机和目的、监督方式方法以及政党监督中党际关系、对党际监督和党内监督的侧重点等方面存在差异,但都代表着人类政治文明在不同的政治文化背景下的创新成果。西方国家政党监督机制存在阶级、金钱、自律等方面的局限。我们党要坚持以党内监督为主,在立足国情基础上适当借鉴西方政党间监督的合理因素,不断完善政党监督机制,增强监督合力,提高监督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监督 政治制度 比较 启示
下载PDF
两岸政治定位与“一中三宪” 被引量:1
12
作者 成正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40-42,共3页
随着"九二共识"的不断空洞化以及法理保障的缺乏,维护和保障两岸和平发展的持续性发展难度加大。两岸关系的发展需要对"你是谁,我是谁,我们谁"作出清晰的认知和共识,两岸政治定位激发了两岸学者的探讨和各种主张的... 随着"九二共识"的不断空洞化以及法理保障的缺乏,维护和保障两岸和平发展的持续性发展难度加大。两岸关系的发展需要对"你是谁,我是谁,我们谁"作出清晰的认知和共识,两岸政治定位激发了两岸学者的探讨和各种主张的提出。台湾学者张亚中提出"一中三宪"的定位基于两岸现实,符合两岸发展方向和中国前途,也为完善"九二共识"提供了思路。但是"一中三宪"还存在诸多质疑之处,值得学术界考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定位 “一中三宪” “第三宪”
下载PDF
从国际法“主权、承认、继承”来探讨“一个中国”原则 被引量:1
13
作者 成正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65-68,共4页
台湾和祖国大陆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自从1945年台湾光复后就一直保持完整,"两岸一中"是现存事实,具有国际法规定的法理基础和两岸人民认可的合法性。国际法从未对"中国"这一国家承认发生变化,只是对"... 台湾和祖国大陆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自从1945年台湾光复后就一直保持完整,"两岸一中"是现存事实,具有国际法规定的法理基础和两岸人民认可的合法性。国际法从未对"中国"这一国家承认发生变化,只是对"中国政府"的"政府承认"有过变化;国际法规定"政府继承"是新政权对旧政权在所有影响国家的国际权利和义务的事务方面的替代。一个中国之主权不容分割,在国际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两岸人民分享主权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 一个中国 台湾 主权 承认 继承
下载PDF
两岸文化交流合作路径与融合发展启示
14
作者 成正 熊必军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96-102,共7页
中华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引领,是推动两岸融合乃至实现祖国统一的强大精神动力。伴随着近代以来中国的衰落,西方文明的涌入,尤其是"台独"势力"去中国化"的策动,台湾主流社会虽仍以中华文化正统自居,... 中华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引领,是推动两岸融合乃至实现祖国统一的强大精神动力。伴随着近代以来中国的衰落,西方文明的涌入,尤其是"台独"势力"去中国化"的策动,台湾主流社会虽仍以中华文化正统自居,但不可否认出现了亚文化、甚至价值理念的差异。幸而,蕴藏于两岸社会的中华文化得到源源不断的传承,并没有被人为或外来冲击所隔断。近年来中国大陆综合实力日益增强,为中华文化的兴盛奠定了基础,当前两岸文化融合呈现难得的机遇。推动两岸文化融合,需要以"建构论"为指导,营造两岸文化共有的外部环境,突出两岸教育领域的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功能,加大两岸青少年交流以建构既有传承又有创新的新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两岸民间文化 融合路径
下载PDF
厦金深度融合模式和路径研究
15
作者 成正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78-84,共7页
自两岸分治以来,曾经为两岸战场前沿的厦金两地,经过民间交流和两岸公权力的推动,已经成为两岸共同生活圈的一个缩影。厦金两地的融合,大局上来说维护了两岸和平,推动两岸关系的创新发展,区域上来说实现了厦金共同繁荣。经过多年的探索... 自两岸分治以来,曾经为两岸战场前沿的厦金两地,经过民间交流和两岸公权力的推动,已经成为两岸共同生活圈的一个缩影。厦金两地的融合,大局上来说维护了两岸和平,推动两岸关系的创新发展,区域上来说实现了厦金共同繁荣。经过多年的探索,学术界和公权力部门大体提出了厦金经济合作区、厦金特区、厦金旅游协作区、厦金次区域合作区、"一国两制"试验区等模式,这些模式为今后厦金深度融合奠定了基础。模式的成型还依赖方案和细节的落实,今后厦金深度融合还需要两地共同规划、产业相互嵌入、共同治理社区、实现软硬件互通等路径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金融合 模式 路径
下载PDF
长征路上毛泽东领导核心地位形成过程及启示
16
作者 成正 《龙岩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4-19,共6页
毛泽东在长征过程中全党全军的领导核心地位的形成和确立是一个复杂、渐进的过程。在长征前期、中期、后期,毛泽东始终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以当时政治现实为依据,坚决与"左"倾错误路线和右倾分裂主义不断斗争,并在纠正"左&... 毛泽东在长征过程中全党全军的领导核心地位的形成和确立是一个复杂、渐进的过程。在长征前期、中期、后期,毛泽东始终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以当时政治现实为依据,坚决与"左"倾错误路线和右倾分裂主义不断斗争,并在纠正"左"、右错误路线中形成了比较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战略思想,树立和巩固了其在全党全军的核心地位,最终带领党中央和红军取得长征的胜利。其中,毛泽东的领导和长征取得胜利所反映出的革命理想和政治现实并重、不讲派系只打胜仗、珍惜党的平台施展才能、敢于担当赢得威信的经验在当今仍具有较强的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征 毛泽东 领导核心地位 启示
下载PDF
政治文化世俗化对两岸关系发展的影响分析
17
作者 成正 王龙国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15-18,共4页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背景下,随着两岸交流沟通的不断深入,两岸在政治文化上趋向于向世俗化方向发展,这一过程体现出务实性、理性化、参与性、民意性、通俗性以及和谐性等特征。本文从政治文化之体系、过程、政策等层面就政治文化...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背景下,随着两岸交流沟通的不断深入,两岸在政治文化上趋向于向世俗化方向发展,这一过程体现出务实性、理性化、参与性、民意性、通俗性以及和谐性等特征。本文从政治文化之体系、过程、政策等层面就政治文化世俗化对两岸关系发展的影响作出分析,认为政治文化的世俗化利大于弊,是发展趋势,是两岸关系和平、和谐发展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化 世俗化 两岸关系 功效
下载PDF
试论民进党的政党使命发展趋势
18
作者 成正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46-49,共4页
民进党的使命源自党外民主运动以及成立后内部权力争夺政治妥协中形成。从过去24年的历史来看,民进党不是简单的"台独党",除了少量的目的性"台独"外,工具性"台独"是多数民进党人的内心真实和政党使命特... 民进党的使命源自党外民主运动以及成立后内部权力争夺政治妥协中形成。从过去24年的历史来看,民进党不是简单的"台独党",除了少量的目的性"台独"外,工具性"台独"是多数民进党人的内心真实和政党使命特征。近来民进党主席蔡英文提出"十年政纲"再次唤起了民进党作为一个政党的使命。若民进党再次执政,则需落实以"民主"为党的使命;共民合作导向,提升其竞争力;尝试阶层政党政治,凝聚选民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进党 政党使命及特征 前瞻
下载PDF
和平发展背景下“反独促统”新思维
19
作者 成正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47-49,共3页
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讲话为两岸关系指明了和平发展方向。两年来,两岸公权力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构建了和平发展愿景,逐渐制度化了两岸共同经济利益,从而推动... 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讲话为两岸关系指明了和平发展方向。两年来,两岸公权力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构建了和平发展愿景,逐渐制度化了两岸共同经济利益,从而推动了两岸和平发展进程。这种背景下,"反独"的新任务就在于化被动为主动,如何与民进党接触、交流,并达成共识。"促统"就在于站在民族高度如何实现两岸公权力之间的政治谈判。"反独促统"工作的关键在于两岸民间社会的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独 促统 民间社会
下载PDF
民间社会在两岸关系发展中的角色与功能
20
作者 成正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34-36,共3页
二十多年来,两岸民间社会力在两岸关系中扮演着催化,桥梁与纽带等重要角色。民间交流有助于维护两岸和平发展,减少两岸不同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等所产生的对立与疏离,以增强相互认同;民间交流提供个人、社团、企业、与民间组... 二十多年来,两岸民间社会力在两岸关系中扮演着催化,桥梁与纽带等重要角色。民间交流有助于维护两岸和平发展,减少两岸不同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等所产生的对立与疏离,以增强相互认同;民间交流提供个人、社团、企业、与民间组织更为多元的对话管道,以谋求降低冲突的解决成本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社会力 桥梁作用 引导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