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中国接骨学骨折微创与外固定技术的临床实践与智能化思考
1
作者 成永忠 白金广 +2 位作者 王朝鲁 温建民 连智华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9期795-797,共3页
中国接骨学(Chinese Osteosynthesis,CO)一词源于尚天裕教授主编的《中国接骨学》[1]。CO学派是在继承传统中医骨伤理论、技法的基础上融合现代医学、生物力学等的发展成果,也是我们今天创新发展的源泉[2]。赵勇等[2]通过文献研究,总结... 中国接骨学(Chinese Osteosynthesis,CO)一词源于尚天裕教授主编的《中国接骨学》[1]。CO学派是在继承传统中医骨伤理论、技法的基础上融合现代医学、生物力学等的发展成果,也是我们今天创新发展的源泉[2]。赵勇等[2]通过文献研究,总结了中国接骨学在治疗骨折方面有独特优势,取得了明显效果。基于中国接骨学的微创与外固定技术的临床实践,取得了临床证据,克服了骨折手术治疗周期长、方法单一的弊端,使骨折愈合后的并发症得到了有效控制。人工智能与骨科学的融合发展呈蓬勃态势,未来中国接骨学的徒手骨折复位技术是否可以实现智能化,智能化是否是中国接骨学的未来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接骨学 外固定 骨折
下载PDF
拟X线,MRI及MSCT 3D技术联合诊断在踝关节骨折Lauge-Hansen分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刘超 成永忠 +5 位作者 张伟 韩雪 于洋 吴龙 宋彦涛 闫威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8期149-151,共3页
目的探讨X线,MRI及MSCT 3D技术联合诊断在踝关节骨折Lauge-Hansen分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筛选2019年2月~2021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选取其中100例作为目标患者,分析单独X线、MSCT 3D技术以及MRI检测与联... 目的探讨X线,MRI及MSCT 3D技术联合诊断在踝关节骨折Lauge-Hansen分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筛选2019年2月~2021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选取其中100例作为目标患者,分析单独X线、MSCT 3D技术以及MRI检测与联合检测的检出率,分析踝关节骨折患者Lauge-Hansen分型及分度情况,分析单独X线、MSCT 3D技术以及MRI检测与联合检测Lauge-Hansen分型的符合率,分析Lauge-Hansen分型评估与MRI检测韧带损伤的诊断结果,分析三者联合检测踝关节骨折的诊断价值。结果(1)100例手术判定为踝关节骨折的患者,三者联合对踝关节骨折检测检出率最高为100%,X线检出率最低为85%,MSCT 3D技术检出率为94.00%,MRI检出率为93.00%。(2)踝关节骨折患者Lauge-Hansen分型中,旋后外旋型有25例,旋前外旋型有15例,旋后内收型有18例,旋前外展型有32例,旋前背屈型有10例。(3)对踝关节骨折Lauge-Hansen分型判断最为准确的是三者联合检测,其符合率为99%,X线检测的符合率最低为80%,MSCT 3D技术检测的符合率为94.00%,MRI检测的符合率为93%。(4)经分析,MRI对Lauge-Hansen分型评估的灵敏度为98.90%(90/91),特异度为77.78%(7/9),准确度为97.00%。(5)通过分析可得,三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8.99%(98/99),特异度为100%(1/1),准确度为99.00%。结论X线,MRI及MSCT 3D技术联合诊断在踝关节骨折Lauge-Hansen分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作为诊断踝关节骨折的有效方式,三者联合,对骨折类型及损伤程度进行准确判断,为临床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 MRI MSCT 3D技术 诊断 踝关节骨折Lauge-Hansen分型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及MRI技术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分型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效能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刘超 张伟 +2 位作者 于洋 耿进朝 成永忠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6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分型诊断与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303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及MRI扫描检查,记录其骨折位置及Lauge-Hansen分型。以术中病理检测结...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分型诊断与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303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及MRI扫描检查,记录其骨折位置及Lauge-Hansen分型。以术中病理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及MRI对踝关节骨折分型及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采用多层螺旋CT及MRI扫描踝关节骨折部位,CT及MRI单项检查与病理检测结果一致性一般(Kappa=0.442,Kappa=0.621),二者联合则与病理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849)。术后6个月,MRI对旋后外翻(SER)型骨折解剖复位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多层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13,P<0.05)。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及MRI技术可以更精确地分析踝关节分型和骨折复位质量,对评估患者预后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磁共振成像(MRI) Lauge-Hanse分型
下载PDF
构建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研究核心结局指标集的探索与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桐桐 李多多 +2 位作者 蒋科卫 王朝鲁 成永忠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9期901-904,共4页
桡骨远端骨折(distal radius fractures,DRF)相关研究中存在结局指标与测量工具不统一、疗效评定标准不一致等问题,导致研究存在偏倚风险,临床上无法提供高质量的证据。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外研究者达成共识,构建桡骨远端骨折核心结局... 桡骨远端骨折(distal radius fractures,DRF)相关研究中存在结局指标与测量工具不统一、疗效评定标准不一致等问题,导致研究存在偏倚风险,临床上无法提供高质量的证据。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外研究者达成共识,构建桡骨远端骨折核心结局指标集(core outcome sets of DRF,COS-DRF)。考虑到国外现有COS-DRF不能体现中医诊疗的特点,我国目前缺乏关于DRF临床研究相关结局指标及测量工具的标准,并未建立中医临床研究的COS-DRF。因此,在目前国内已有COS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查阅文献、专家共识等提出DRF临床研究的结局指标和测量工具清单,在桡骨远端骨折的中医临床研究中,将开展核心结局指标集的构建,并通过临床实践优化更新。COS-DRF或桡骨远端骨折核心指标测量工具集(CMS-DRF)将会经过2~3轮专家共识或德尔菲法的构建,总结出适合中医临床研究、为临床提供优质证据的方法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结局指标 中医 疗效评价 临床研究 桡骨远端骨折
下载PDF
闭合复位半环形外固定架与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伏敏睿 史长龙 +4 位作者 高景华 李路广 李建国 成永忠 吴钟凯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9期815-820,共6页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弯针配合半环形外固定架与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60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弯针配合半环形外固定架与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60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分为外固定组和内固定组,各30例。外固定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9.29±2.35)岁;左侧14例,右侧16例;采用闭合复位、弯针配合半环形外固定架治疗。内固定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48.96±1.87)岁;左侧15例,右侧15例;采用MIPPO治疗。治疗前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包括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长、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主动活动时间和切口愈合等级等围手术期资料,Johner-Wruhs评分,最小疼痛完全负重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SF-36量表和并发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外固定组切口长度(1.36±0.86)cm和术中出血量(10.83±5.73)ml,优于内固定组的切口长度(12.74±3.12)cm及出血量(86.47±8.90)ml(P<0.05)。两组患者随访时间(6.23±1.89)个月。外固定组术后开始主动活动时间(1.50±0.54)d和最小疼痛完全负重活动时间(108.87±3.43)d,晚于内固定组开始主动活动时间(1.15±0.98)d和最小疼痛完全负重活动时间(105.27±3.68)d(P<0.05)。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SF-36量表评分均逐渐增加,VAS均逐渐降低,术后1、6、3个月两组VAS及SF-36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手术时间外固定组(35.42±9.31)min,短于内固定组(74.22±7.81)min(P<0.05)。术中均无血管神经损伤,术后皮肤坏死外固定组为0例,内固定组为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架与钢板内固定均为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较好方法,外固定架固定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外固定架 钢板内固定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CO踝架”治疗三踝骨折临床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赵继阳 陈洋 +3 位作者 成永忠 郭盛君 温建民 赵建勇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9期798-803,共6页
目的:评价中国接骨学(Chinese Osteosynthesis,CO)理论指导下按照三踝骨折独立分型揭示骨折移位规律指导手法复位,并配合外固定踝架治疗三踝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18例三踝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其... 目的:评价中国接骨学(Chinese Osteosynthesis,CO)理论指导下按照三踝骨折独立分型揭示骨折移位规律指导手法复位,并配合外固定踝架治疗三踝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18例三踝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53例采用手法复位配合外固定踝架穿针固定治疗(观察组),65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患肢非负重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1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及术后1年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之间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4~70(35.28±14.66)个月。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患肢非负重时间、术后1个月VAS及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VAS低于对照组(t=3.343,P=0.001),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9.091,P=0.000),观察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t=5.034,P=0.000),观察组患肢非负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11.960,P=0.000),观察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4.007,P=0.000)。术后1年两组患者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17,P=0.678)。观察组出现2例针孔感染,3例<2 mm的复位丢失;对照组发生3例手术切口感染;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46,P=0.504)。结论:以CO接骨学理论为指导,按照三踝骨折独立分型揭示的骨折移位规律,指导手法复位及CO踝架分型治疗三踝骨折,能减少术中出血,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接骨学 手法复位 外固定架 三踝骨折
下载PDF
基于“一气周流”理论探讨湿热型膝痹的治疗
7
作者 张玉衡 赵月纯 +1 位作者 成永忠 桑志成 《天津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期46-50,共5页
膝痹病是骨科常见的慢性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清代医家黄元御在其著作《四圣心源》中提出“一气周流”理论,强调脏腑气机不能流通是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本文将湿热型膝痹的发病机制与“一气周流”的思想联... 膝痹病是骨科常见的慢性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清代医家黄元御在其著作《四圣心源》中提出“一气周流”理论,强调脏腑气机不能流通是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本文将湿热型膝痹的发病机制与“一气周流”的思想联系起来,认为此病发生根本在于“湿阻中土,肝气不升”,提出“扶土燥湿,达木通阳”为本病治疗之法,临床治疗常选用黄芽汤、四妙丸、天魂汤等经典方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气周流 湿热型膝痹 扶土燥湿 达木通阳
下载PDF
拇外翻微创截骨术后“8”字绷带固定对截骨端背侧移位影响的尸体研究
8
作者 邰耀 成永忠 +6 位作者 陈奕历 李润民 陈雨欣 程大鹏 王文 温建民 蒋科卫 《中医药导报》 2023年第8期71-75,共5页
目的:探讨“8”字绷带外固定控制中西医结合拇外翻截骨术后截骨端背侧移位的效果。方法:采用9具自然解冻成人新鲜尸体标本的双下肢(18足)第一跖骨,通过中西医结合拇外翻微创截骨术并手法整复后,将每个标本的左足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配到... 目的:探讨“8”字绷带外固定控制中西医结合拇外翻截骨术后截骨端背侧移位的效果。方法:采用9具自然解冻成人新鲜尸体标本的双下肢(18足)第一跖骨,通过中西医结合拇外翻微创截骨术并手法整复后,将每个标本的左足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配到对照组或实验组,右足则自动分到另一组。实验组行“8”字绷带外固定,对照组使用部分螺纹克氏针内固定,固定完成后,所有模型分别接受300、600、750 N的轴向载荷力并记录截骨端背侧移位数值。比较两种固定方式下前足受轴向压力时截骨端背侧移位的差异。结果:两种固定方式间背侧移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8”字绷带外固定与部分螺纹克氏针内固定在控制中西医结合拇外翻截骨术后截骨端背侧移位方面有相近的固定效果,推荐在临床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外翻 中西医结合微创截骨术 8字绷带 部分螺纹克氏针 背侧移位 尸体
下载PDF
三踝骨折的独立分型 被引量:26
9
作者 成永忠 温建民 +6 位作者 马少云 桑志成 赵勇 徐颖鹏 蒋科卫 张崇辉 王雷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8期483-486,共4页
目的:探讨并总结与三踝骨折的独特移位规律相对应的独立分型,改进其复位与固定方法。方法:根据42例三踝骨折患者的术前X线片,根据其有无距骨移位和移位方向以及有无下胫腓分离进行分型,并与传统分型进行比较。结果:三踝骨折可分为稳定型... 目的:探讨并总结与三踝骨折的独特移位规律相对应的独立分型,改进其复位与固定方法。方法:根据42例三踝骨折患者的术前X线片,根据其有无距骨移位和移位方向以及有无下胫腓分离进行分型,并与传统分型进行比较。结果:三踝骨折可分为稳定型(12例)和非稳定型(30例)。非稳定型又分为3型:Ⅰ型(距骨外脱位型)16例,其中,Ⅰa型(无下胫腓分离的距骨外脱位型)5例;Ⅰb型(有下胫腓分离的距骨外脱位型)11例;Ⅱ型(距骨外后脱位型)8例,其中,Ⅱb型(无下胫腓分离的外后脱位型)5例,Ⅱb型(有下胫腓分离的外后脱位型)3例;Ⅲ型(距骨后脱位型)6例,其中,Ⅲa型(无下胫腓分离的后脱位型)2例,Ⅲb型(有下胫腓分离的后脱位型)4例。结论:根据X线片可对三踝骨折进行独立分型。三踝骨折的独立分型突出了距骨脱位和下胫腓分离两个反映踝关节损伤程度的重要因素,深化了对三踝骨折移位规律的认识,并对其手术适应证的选择、预后判断、手术顺序的安排等均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踝骨折 分类法 距骨脱位 下胫腓分离 分型 移位规律 脱位型 手术适应证 稳定型 Ⅱb型
下载PDF
改良Ilizarov外固定器治疗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 被引量:10
10
作者 成永忠 温建民 +4 位作者 赵勇 桑志成 蒋科卫 刘庆生 张连仁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742-744,共3页
目的 :应用改良Ilizarov外固定器治疗复杂的踝关节骨折脱位。方法 :对 2 4例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采用手法复位 ,闭合穿针改良Ilizarov外固定器固定进行治疗。结果 :本组2 4例中优 12例 ,良 10例 ,差 2例 ,总优良率 91.67%。骨折的平均愈... 目的 :应用改良Ilizarov外固定器治疗复杂的踝关节骨折脱位。方法 :对 2 4例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采用手法复位 ,闭合穿针改良Ilizarov外固定器固定进行治疗。结果 :本组2 4例中优 12例 ,良 10例 ,差 2例 ,总优良率 91.67%。骨折的平均愈合时间为 7.5周。结论 :应用改良Ilizarov外固定器治疗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疗效满意 ;应用橄榄针穿针弹性固定下胫腓联合分离 ,符合生物学固定的原则 ,是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 脱位 ILIZAROV外固定器 治疗
下载PDF
正骨手法配合三维骨科牵引固定架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11
作者 成永忠 赵继阳 +7 位作者 温建民 赵建勇 郭盛君 桑志成 常德有 闫安 王雷 张宽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40-42,共3页
目的:评价正骨手法配合三维骨科牵引111定架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12月-2011年1月通过正骨手法配合新型改良外固定器治疗三踝骨折病人22例,根据X线表现、患者主诉及AOFAS评分系统对惠足功能恢复进行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正骨手法配合三维骨科牵引111定架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12月-2011年1月通过正骨手法配合新型改良外固定器治疗三踝骨折病人22例,根据X线表现、患者主诉及AOFAS评分系统对惠足功能恢复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经过10~25个月的随访,本组22例病人,其中优17例,良34例,一般2例;总优良率:90.9%。结论:正骨手法配合三维骨科牵引固定架治疗三踝骨折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 外固定架 正骨手法
下载PDF
三踝骨折独立分型有限元分析及其在外固定架治疗三踝骨折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9
12
作者 成永忠 赵继阳 +6 位作者 温建民 赵建勇 韩广普 钱秀清 刘志成 郭盛君 桑志成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75-575,587,共2页
目的: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初步探讨分析三踝骨折独立分型的生物力学机制的可行性,并应用三踝骨折独立分型方法指导外固定架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案,探讨其指导意义。方法:用成人踝部的CT扫描图像,三维重建踝关节结构,建立包含韧带的踝... 目的: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初步探讨分析三踝骨折独立分型的生物力学机制的可行性,并应用三踝骨折独立分型方法指导外固定架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案,探讨其指导意义。方法:用成人踝部的CT扫描图像,三维重建踝关节结构,建立包含韧带的踝关节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初步力学分析;应用三踝骨折独立分型方法指导外固定架治疗三踝骨折,对其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应变较大值主要位于外踝上缘、距骨后突、距骨外突、胫腓前韧带、距腓后韧带,指导临床应用中,经过10到25个月的随访,本组22例,其中优17例,良3例,一般2例,差0例,总优良率:90.9%。结论:有限元模分析方法可用于模拟三踝骨折独立分型的生物力学机理分析,三踝骨折独立分型方法指导外固定架治疗三踝骨折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踝关节 骨折 外固定架
下载PDF
手法复位配合新型小夹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成永忠 侯汪洋 +3 位作者 程灏 谭剑 祝建飞 陈诚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90-591,618,共3页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配合新型小夹板与手法复位配合传统小夹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探寻提高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的外固定新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配合新型小夹板与手法复位配合传统小夹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探寻提高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的外固定新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手法复位后,实验组采用新型小夹板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小夹板固定治疗,治疗6周后分别对2组患者运用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进行评分比较。结果:实验组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手法复位配合新型小夹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关节功能康复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骨折外固定装置 外固定 小夹板
下载PDF
手法在外固定器治疗三踝骨折脱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成永忠 温建民 +6 位作者 马少云 桑志成 赵勇 徐颖鹏 张崇辉 孟北江 王雷 《中医正骨》 2006年第4期22-22,共1页
关键词 三踝骨折/治疗 中医整骨术 手法 临床研究
下载PDF
Kapandji技术治疗C1、C2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15
作者 黄睿 郑佑相 +4 位作者 林子超 卓惠勇 金志新 张铭珍 成永忠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Kapandji技术治疗C1、C2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收治60例C1、C2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成Kapandji技术治疗组(观察组)和石膏固定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影像学评估:掌倾... 目的探讨Kapandji技术治疗C1、C2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收治60例C1、C2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成Kapandji技术治疗组(观察组)和石膏固定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影像学评估:掌倾角、尺偏角、桡骨茎突高度的测量数据,GartIand-WerIey的腕关节功能评分,优秀率情况。结果影像学评估,术前数据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的数据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的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数值术后3个月差于术后即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腕关节Gartland-Werley评分,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的数值,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秀率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对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石膏固定治疗组比较,采用Kapandji技术组术后并发症较少,利于腕关节功能恢复,患者易于接受,是C1、C2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不错选择,适宜在基层和社区医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1、C2型桡骨远端骨折 Kapandji技术 Gartland-Werley评分
下载PDF
肿痛安胶囊治疗风痰瘀血阻络型膝骨关节炎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成永忠 王鹏 +1 位作者 赵继阳 温建民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1-182,共2页
目的:观察肿痛安胶囊治疗风痰瘀血阻络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8例风痰瘀血阻络型膝骨性关节炎病人分为试验组66例和对照组22例。试验组给予肿痛安胶囊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万通筋骨片口服治疗。治疗周期4周,应... 目的:观察肿痛安胶囊治疗风痰瘀血阻络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8例风痰瘀血阻络型膝骨性关节炎病人分为试验组66例和对照组22例。试验组给予肿痛安胶囊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万通筋骨片口服治疗。治疗周期4周,应用症状体征评分法及WOMAC评分法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2组在改善症状方面均有显著效果(P<0.005),2组组间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痛安胶囊对于膝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痛安胶囊 膝骨关节炎 风痰瘀血阻络型
下载PDF
外固定器背伸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外踝顶针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成永忠 温建民 +5 位作者 王雷 常德有 桑志成 刘志成 张昆亚 徐颖鹏 《中医正骨》 2010年第3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外固定器背伸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时使外踝骨折稳定的踝关节固定位置。方法:应用手术截骨方法制作三踝骨折的尸体标本模型。复位后安装外固定器,并应用6根顶针复位与固定。于外踝顶针下表面贴应变片,并与应变仪导线连接。通过... 目的:探讨外固定器背伸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时使外踝骨折稳定的踝关节固定位置。方法:应用手术截骨方法制作三踝骨折的尸体标本模型。复位后安装外固定器,并应用6根顶针复位与固定。于外踝顶针下表面贴应变片,并与应变仪导线连接。通过调整踝关节固定复位器,分别使踝关节固定于背伸中立、背伸内翻、背伸外翻3种位置。用试验机控制加载,应用应变仪采集顶针应变数据。结果:将踝关节分别固定于背伸中立位、背伸内翻位、背伸外翻位时,外踝外后侧顶针与外侧顶针随加载出现的应变值均较小;但3种位置相比,背伸中立位固定时外踝骨折的稳定性稍好。结论:应用外固定器治疗三踝骨折时,使外踝骨折稳定的最佳踝关节固定位置可能是背伸中立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器 骨折 踝关节 三踝骨折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外固定器背伸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后踝顶针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成永忠 温建民 +6 位作者 洪军 常德有 桑志成 王林侠 王雷 闫安 张宽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64-765,777,共3页
目的:探讨外固定器背伸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时使后踝骨折稳定的最佳踝关节固定位置。方法:应用手术截骨方法制作三踝骨折的尸体标本模型。复位后安装外固定器,并应用6根顶针复位与固定。于后踝顶针下表面贴应变片,并与应变仪导线连接。... 目的:探讨外固定器背伸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时使后踝骨折稳定的最佳踝关节固定位置。方法:应用手术截骨方法制作三踝骨折的尸体标本模型。复位后安装外固定器,并应用6根顶针复位与固定。于后踝顶针下表面贴应变片,并与应变仪导线连接。通过调整踝关节固定复位器,使踝关节固定于背伸中立、背伸内翻、背伸外翻3种位置。用试验机控制加载,应用应变仪采集顶针应变数据。实验结果经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后踝骨折背伸中立位比背伸内翻位及背伸外翻位固定稳定。结论:外固定器背伸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时后踝骨折稳定的最佳踝关节固定位置是背伸中立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器 踝损伤 生物力学 生物医学研究
下载PDF
手法复位新型外固定架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 被引量:4
19
作者 成永忠 赵继阳 +4 位作者 赵丽君 陈彦飞 温建民 桑志成 常德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26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配合新型外固定架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1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具有完整病例资料的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34例,回顾性分析手法复位配合新型外固定架的临床疗效。结果 34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配合新型外固定架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1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具有完整病例资料的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34例,回顾性分析手法复位配合新型外固定架的临床疗效。结果 34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6个月,骨折治疗均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根据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表评定临床疗效,优19例,良12例,可3例,优良率达91.2%。结论手法配合新型外固定架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疗效确切,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型桡骨远端骨折 外固定架 治疗
下载PDF
骨折三期治疗对骨生长因子FGF-2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2
20
作者 孙永生 温建民 +6 位作者 吴林生 李莉 韩凤岳 徐颖鹏 桑志成 胡海威 成永忠 《中国骨伤》 CAS 2004年第4期222-226,共5页
目的 :观察骨折三期治疗对FGF 2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表达的影响。方法 :16 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取 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 ,其余SD大鼠双胫骨上 1/ 3段前部的中点造成 2mm× 1 5mm的缺损。术后随机平均分为模型对照组、一期治疗组和三期治疗... 目的 :观察骨折三期治疗对FGF 2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表达的影响。方法 :16 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取 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 ,其余SD大鼠双胫骨上 1/ 3段前部的中点造成 2mm× 1 5mm的缺损。术后随机平均分为模型对照组、一期治疗组和三期治疗组 ,每组于不同的时间点分别处死 6只 ,取材 ,常规组织学检查 ,免疫组化法检测标本中的FGF 2 ,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①缺损区内血肿细胞、炎性细胞、间充质细胞、成骨细胞、新形成骨细胞FGF 2表达呈强阳性 ,成熟骨细胞阴性或微弱阳性 ;②骨折后三组FGF 2表达阳性细胞数和平均光密度值均即明显增高 ,但是 ,中药治疗组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 (P <0 0 5 ) ,三期治疗组有高于一期治疗组的趋势 ,FGF 2表达高峰出现时间中药治疗组显著早于模型组 ,三期治疗组较一期治疗组提前了 80 %。结论 :中药治疗能显著促进骨折愈合过程中FGF 2的表达 ,三期治疗明显强于一期治疗 ,因此对骨折进行分期辨证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三期治疗 骨生长因子 FGF-2 实验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