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我国世界自然遗产的开发与保护 被引量:3
1
作者 卢仲康 成清扬 《镇江高专学报》 2006年第2期71-73,共3页
我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开发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应采取措施,实现我国世界自然遗产的有效保护、适度开发、永续利用。
关键词 世界自然遗产 遗产开发 遗产保护
下载PDF
活化石博物馆—澳大利亚 被引量:2
2
作者 卢仲康 成清扬 《化石》 2001年第2期20-22,共3页
关键词 澳大利亚 植物区系 动物区系 特有种 古老性
下载PDF
江苏火山口景区——北固山
3
作者 成清扬 卢仲康 《地球》 2001年第4期31-32,共2页
北固山位于镇江市区东北长江边,其势险要,是陡峻的矶头,素有“京江第一山”之称。梁武帝萧衍赞其行胜,题为“天下第一江山”。北固山海拔53米,长约400米,分前、中、后三峰,名胜古迹多集中予后峰,山虽小,却闻名中外。
关键词 景区 江苏 镇江市 东北 集中 市区 名胜古迹 梁武帝 萧衍 天下
下载PDF
东方石雕艺术宝库——云岗石窟
4
作者 成清扬 卢仲康 《地球》 2008年第4期23-25,共3页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千米的武周山南麓,其山顶起伏绵延叫云冈,在绵延1千米的山崖上,自东向西排列着许多依山而凿的洞窟。它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云冈石窟是举世公认的与印度的阿旃陀石窟为代表的犍陀罗佛教艺术、阿富汗巴米扬...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千米的武周山南麓,其山顶起伏绵延叫云冈,在绵延1千米的山崖上,自东向西排列着许多依山而凿的洞窟。它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云冈石窟是举世公认的与印度的阿旃陀石窟为代表的犍陀罗佛教艺术、阿富汗巴米扬石窟为代表的巴米扬佛教艺术齐名的东方艺术瑰宝,也是国内外学术界公认的中国三大石窟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冈石窟 石雕艺术 东方 佛教艺术 大同市 阿富汗 学术界 国内外
下载PDF
紫鹊界秦人梯田
5
作者 成清扬 卢仲康 《地球》 2006年第1期28-29,共2页
紫鹊界秦人梯田,地处湖南新化县水车镇,在雪峰山中部,横亘于数十座深山幽谷之中。她集自然美、古仆美、形态美、文化美于一体,兼有广西龙胜梯田的秀美、云南哈尼梯田的大气、菲律宾巴纳韦梯田的险峻、越南沙坝梯田的飘逸,特色鲜明... 紫鹊界秦人梯田,地处湖南新化县水车镇,在雪峰山中部,横亘于数十座深山幽谷之中。她集自然美、古仆美、形态美、文化美于一体,兼有广西龙胜梯田的秀美、云南哈尼梯田的大气、菲律宾巴纳韦梯田的险峻、越南沙坝梯田的飘逸,特色鲜明,风格独具,具有“梯田王国”之美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田 新化县 雪峰山 自然美 形态美 菲律宾 大气 沙坝
下载PDF
粤北韶石山
6
作者 成清扬 卢仲康 《地球》 2005年第4期30-30,共1页
韶石山位于韶关市曲江县北部周田镇,纵横约200平方公里,跨越曲江、仁化两县。它是一片石峰群,由三十六石组成,古称蜡烛山。属丹霞地貌。
关键词 广东 韶关市 韶石山 丹霞地貌 自然景观 矿物成分
下载PDF
论历史上回族的形成与空间迁移——与金其铭先生商榷 被引量:1
7
作者 卢仲康 成清扬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68-272,共5页
对金其铭《中国人文地理概论》中有关回族的形成与空间迁移、分布提出不同看法。分析了回族大跨度迁移来华的原因,提出至明代才形成一个民族,最后分析回族遍天下的情况。
关键词 回族形成 空间迁移 中国
下载PDF
梅关古驿道
8
作者 卢仲康 成清扬 《地球》 2005年第6期24-24,共1页
梅岭古有“台岭”,“塞上”、“大庾”之称,是中国五岭之一。梅岭位于大余县城南10公里处。是江西和广东两省的分水岭,海拔746米。这里不仅是地理气候的分界线,它还是古代两个民族、两种不同文化区域的分界线。梅岭南面是古代蛮族... 梅岭古有“台岭”,“塞上”、“大庾”之称,是中国五岭之一。梅岭位于大余县城南10公里处。是江西和广东两省的分水岭,海拔746米。这里不仅是地理气候的分界线,它还是古代两个民族、两种不同文化区域的分界线。梅岭南面是古代蛮族部落文化区域,岭北是属中原的汉族文化区域。两种文化住这里交融,造就了特有的历史文化风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驿道 文化区 地理气候 历史文化 分界线 分水岭 古代
下载PDF
论镇江市小城镇的发展与类型
9
作者 卢仲康 成清扬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2期42-45,79,共5页
关键词 结构体系 地域差异 镇江市 小城镇 发展 类型
下载PDF
谈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成因与防治
10
作者 卢仲康 成清扬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年第1期52-56,共5页
1998年度长江流域大气环流异常,副热带高压位置异常偏南且稳定少动,西南气流盛行,冷空气南侵频繁,形成连续暴雨,造成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由于江河防洪标准偏低,长江中上游水土流失现象加剧;由于人水争地日趋严重,围湖造田,降... 1998年度长江流域大气环流异常,副热带高压位置异常偏南且稳定少动,西南气流盛行,冷空气南侵频繁,形成连续暴雨,造成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由于江河防洪标准偏低,长江中上游水土流失现象加剧;由于人水争地日趋严重,围湖造田,降低了湖泊的调蓄能力与河道的行洪能力,使今年的长江洪涝灾害更加严重。因此,加强水利建设,实行综合治理,才能从根本上防治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洪涝灾害 大气环流 水土流失 水利建设 防治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