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科住院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预防和治疗 被引量:8
1
作者 成登菊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2年第3期390-391,共2页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是指应用抗生素后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常见的医源性腹泻。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AAD日益增多。研究显示,儿童是发生AAD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儿童的免疫力低,如长期反复应用抗生素易导致菌群失调,特别是重症...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是指应用抗生素后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常见的医源性腹泻。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AAD日益增多。研究显示,儿童是发生AAD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儿童的免疫力低,如长期反复应用抗生素易导致菌群失调,特别是重症监护病房和住院时间长的患者。本研究采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通用名:贝飞达)微生态制剂治疗,预防或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取得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住院患者 治疗 预防 双歧三联活菌胶囊 肠道菌群失调 儿科 重症监护病房
下载PDF
实行早期干预防治新生儿黄疸的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成登菊 《基层医学论坛》 2011年第28期927-928,共2页
目的观察出生1周内新生儿黄疸的动态变化及早期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20例生后24 h内入院的新生儿利用经皮胆红素测定仪每日进行同一部位的皮肤测定,根据新生儿不同病情对超过胆红素值安全范围的或每日黄疸指数增加明显的及时给予光... 目的观察出生1周内新生儿黄疸的动态变化及早期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20例生后24 h内入院的新生儿利用经皮胆红素测定仪每日进行同一部位的皮肤测定,根据新生儿不同病情对超过胆红素值安全范围的或每日黄疸指数增加明显的及时给予光疗或药物治疗。结果 120例住院新生儿中发生黄疸104例,发生率为86.67%;发生病理性黄疸11例,发生率为9.17%;无1例发生胆红素脑病。结论对于可能发生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进行监测和早期干预治疗,可大幅度降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从而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黄疸 干预 胆红素脑病
下载PDF
口腔护理在预防新生儿院内感染中的作用 被引量:7
3
作者 李学珍 成登菊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5年第12期1092-1093,共2页
关键词 院内感染 口腔护理 新生儿 预防 重症感染者 医院感染 菌群紊乱 抗生素
下载PDF
几种小儿退热药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学珍 成登菊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5年第12期951-952,共2页
关键词 临床疗效比较 退热药 小儿 持续高热 对乙酰氨基酚 临床表现 急性感染 不良反应 功能紊乱 降温措施
下载PDF
先天性梅毒误诊原因分析
5
作者 李学珍 成登菊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85-585,共1页
关键词 误诊原因分析 先天性梅毒 性病 上升趋势 成人 改革 引发 经济发展
下载PDF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P选择素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成登菊 秦桂秀 张小莉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99-200,共2页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临床意义 P选择素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含量 血清 damage 围产期窒息 brain
原文传递
P-选择素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被引量:1
7
作者 成登菊 秦桂秀 张小莉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04年第S1期4-6,共3页
P-选择素作为黏附分子选择素家族的主要成员,是一种主要存在于血小板α-颗粒和血管内皮细胞webel-Palada小体的颗粒膜蛋白,当内皮细胞或血小板受到刺激时,P-选择素迅速表达于细胞表面,在缺血性脑损伤、血栓形成和炎症反应中起主要作用... P-选择素作为黏附分子选择素家族的主要成员,是一种主要存在于血小板α-颗粒和血管内皮细胞webel-Palada小体的颗粒膜蛋白,当内皮细胞或血小板受到刺激时,P-选择素迅速表达于细胞表面,在缺血性脑损伤、血栓形成和炎症反应中起主要作用。该文主要介绍P-选择素的主要特性和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 P选择素
原文传递
抗生素序贯疗法联合转移因子治疗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成登菊 《中国实用医刊》 2015年第16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抗生素序贯疗法联合转移因子治疗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80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儿童随机分成两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序贯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转移因子口服液。观察两组疗效... 目的:探讨抗生素序贯疗法联合转移因子治疗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80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儿童随机分成两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序贯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转移因子口服液。观察两组疗效、症状改善时间、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白细胞计数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退热时间、咳嗽时间、住院时间为(2.41±0.59)、(4.84±1.56)、(5.25±1.17)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3.47±0.48)、(6.45±1.93)、(6.97±1.4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 CRP、PCT、白细胞计数水平显著降低,观察组 CRP、PCT、WBC 计数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抗生素序贯疗法联合转移因子能有效治疗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具有症状改善时间短、炎症恢复快、不良反应少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序贯疗法 口服转移因子 儿童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原文传递
20例新生儿梅毒误诊原因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学珍 成登菊 《新生儿科杂志》 2005年第5期218-219,共2页
近年来,随着成人梅毒增多,新生儿梅毒的发病明显增多.作者2000年1月~2003年12月共误诊20例新生儿梅毒,做如下分析.
关键词 新生儿梅毒 误诊原因分析 增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