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2
1
作者 成红兵 吴森斌 +1 位作者 刘明之 吴锦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65-67,共3页
为了对前臂游离皮瓣在修复口腔颌面部癌肿切除后软组织缺损中的远期疗效进行评价,对1985年6月~1994年5月间施行该手术的26例患者作了平均4年6个月的随访。通过检测皮瓣的外形、颜色、质地、温度、感觉、粘膜化程度,前... 为了对前臂游离皮瓣在修复口腔颌面部癌肿切除后软组织缺损中的远期疗效进行评价,对1985年6月~1994年5月间施行该手术的26例患者作了平均4年6个月的随访。通过检测皮瓣的外形、颜色、质地、温度、感觉、粘膜化程度,前臂供区的外形,手的血供和对手功能的影响等项目,进行了综合分析。20例中受区综合功能均为优;供区综合功能优16例,疗效稍差4例。原因是游离皮瓣时切断桡神经浅支所致。认为,前臂游离皮瓣在治疗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中仍是一个值得应用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损伤 软组织缺损 前臂皮瓣 修复
下载PDF
CD2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英文) 被引量:4
2
作者 成红兵 李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9期7402-7406,共5页
背景:随着椎弓根钉的发展,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能够提供坚强内固定使损伤脊柱获得多平面稳定,同时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等优点,现已大量应用于胸腰椎骨折治疗当中。目的:观察CD2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远期疗效。方... 背景:随着椎弓根钉的发展,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能够提供坚强内固定使损伤脊柱获得多平面稳定,同时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等优点,现已大量应用于胸腰椎骨折治疗当中。目的:观察CD2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1/2008-01南通市中医院骨伤科收治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72例,均采用CD2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于治疗前后、末次随访时拍摄腰椎正侧位X射线平片,观察置入后与随访时椎体前后缘的平均高度、植骨融合情况、脊柱后凸cobb角的变化;其中27例置入前、末次随访均行CT检查,评价椎管内占位情况;Frankel分级评价神经系统的恢复;腰痛末次随访按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分。结果与结论:7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0.5~8年,平均48个月。X射线观察置入后椎体的前、后缘高度及cobb角复位分别为6.55,2.69mm、25.7°,随访时矫正的丢失为2.29,1.74mm、2.6°。CT随访的27例中原椎管占位率为10%~75%,末次随访时为5%~24%。在末次随访中20例存在蛋壳现象。有神经部分损伤的患者按Frankel分级均有1级以上的恢复,完全性脊髓损伤者有部分恢复。Oswestry评分结果:0%23例,2%29例,3%5例,6%5例,8%4例,10%1例,56%1例,57%1例,80%1例,87%2例。全部患者中发生钉棒松动1例,棒断裂1例,螺钉松动2例,螺钉断裂1例。提示CD2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能够很好地恢复椎体的高度、生理弧度及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 胸腰椎骨折 内固定 疗效分析 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弯棒旋转法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成红兵 李佳 《脊柱外科杂志》 2010年第2期95-98,共4页
目的测量正常人胸腰段生理前弯角度的范围(T11~L2),对于胸腰段骨折的患者,利用理论值折弯棒并旋棒,观察矫形效果。方法测量50例正常人胸腰段脊柱矢状位Cobb角及30例胸腰段骨折患者的目标椎体术前、术后矢状位Cobb角。结果正常人目标脊... 目的测量正常人胸腰段生理前弯角度的范围(T11~L2),对于胸腰段骨折的患者,利用理论值折弯棒并旋棒,观察矫形效果。方法测量50例正常人胸腰段脊柱矢状位Cobb角及30例胸腰段骨折患者的目标椎体术前、术后矢状位Cobb角。结果正常人目标脊椎Cobb角、弯棒矫形后脊椎Cobb角运用配对设计的秩和检验,得出正常人目标脊椎Cobb角与弯棒矫形后目标脊椎Cobb角差值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测量正常人胸腰段椎体的生理前弯角度,并按照此角度作为Basis脊柱内固定系统旋棒的角度参考值,能够较好的还原骨折前此段椎体的生理弧度;同时也能获得胸腰椎矢状面的重建,因此弯棒旋棒法治疗胸腰椎骨折对恢复胸腰段脊柱正常生理弧度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内固定器
下载PDF
“┐”型切口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成红兵 潘丞中 +3 位作者 曹涌 王洪 胡克苏 朱建炜 《中华医学全科杂志》 2002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通过临床技术改进,减少前路手术出血多、创伤大等问题。方法:采用第10-12肋胸膜外腹膜后径路并改进手术操作程序。结果:临床上对58例胸腰椎骨折伴截瘫患者进行的前路手术均获得成功,技术改进后术中失血量平均435ml,手术操作... 目的:通过临床技术改进,减少前路手术出血多、创伤大等问题。方法:采用第10-12肋胸膜外腹膜后径路并改进手术操作程序。结果:临床上对58例胸腰椎骨折伴截瘫患者进行的前路手术均获得成功,技术改进后术中失血量平均435ml,手术操作时间平均137min。随访6-18mo,平均9mo。术后患者恢复正常脊柱序列,无植骨块塌陷及高度丢失现象,无内固定失败;神经功能获一级以上恢复者达95%;结论:通过临床技术改进,能有效的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减轻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切口 胸腰椎骨折 手术治疗 截瘫 前路手术
下载PDF
岛状皮瓣移植临床应用30例报告
5
作者 成红兵 侍德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1988年第2期216-,共1页
以血管或血管神经为蒂的岛状皮瓣移植术自1985年1月至今共施行各种岛状皮瓣移植术30例共计33块,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男21例、女9例。年龄4~68岁,平均30.5岁。所取33块岛状皮瓣种类:跖内侧3块,
关键词 岛状皮瓣 皮瓣移植术 血管神经 拇指末节指腹 临床应用 跟部 虎口区 尺侧 环指 背侧
下载PDF
显微外科技术再造拇指20例报告
6
作者 成红兵 侍德 +3 位作者 张其恭 刘璠 吴菊 陈建中 《南通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3期224-226,289,共3页
报告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再造拇指20例。其中手指部双岛状皮瓣移植11例,显微血管吻合游离拇趾趾甲瓣移植5例,游离第2足趾移植3例,利用残指转位再造拇指1例。除1例拇趾趾甲瓣坏死外,余19例均获成功,再造指拇的外形及功能均令人满意。
关键词 显微外科 拇指再造 岛状皮瓣
下载PDF
带蒂腹股沟轴型皮瓣在急症手外伤的应用
7
作者 成红兵 施红光 侍德 《南通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1期31-32,46,共3页
报告采用带蒂腹股沟轴型皮瓣修复急症手外伤创面14例。皮瓣全部成活,取得较好疗效。文中对带蒂腹股沟轴型皮瓣的应用解剖、设计、手术注意点及优缺点等进行了讨论。此法简便迅速、成功率高,适宜推广到广大基层医院应用。
关键词 轴型皮瓣 腹股沟皮瓣 手外伤
下载PDF
显微外科治疗腕部切割伤87例疗效评价
8
作者 成红兵 程映华 《南通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314-315,共2页
对腕部切割伤致屈指肌腱、正中神经、尺神经及桡、尺动脉断裂患者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修复,将资料完整的87例用TAM法及正中神经、尺神经损伤评定标准进行检测,屈指肌腱评级标准优良率达91.95%,正中神经及尺神经功能恢复优... 对腕部切割伤致屈指肌腱、正中神经、尺神经及桡、尺动脉断裂患者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修复,将资料完整的87例用TAM法及正中神经、尺神经损伤评定标准进行检测,屈指肌腱评级标准优良率达91.95%,正中神经及尺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87.50%及78.79%。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与受伤时间、损伤的严重性及神经生长速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割伤 显微外科 屈指肌腱 腕部损伤 疗效
下载PDF
逆行指动脉桥式皮瓣的应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谢仁国 汤锦波 +1 位作者 成红兵 侍德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81-182,共2页
目的 探讨桥式指动脉皮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997年 10月始 ,根据手指解剖于邻指近节设计指动脉皮瓣 ,逆行与受区形成桥式交叉蒂 ,临床应用 30例 35指 ,移位修复手指远侧指间关节背侧及指端腹侧的皮肤缺损 ,皮瓣范围 1.5 cm×... 目的 探讨桥式指动脉皮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997年 10月始 ,根据手指解剖于邻指近节设计指动脉皮瓣 ,逆行与受区形成桥式交叉蒂 ,临床应用 30例 35指 ,移位修复手指远侧指间关节背侧及指端腹侧的皮肤缺损 ,皮瓣范围 1.5 cm× 1.0 cm~ 2 .0 cm× 2 .0 cm。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 ,随访 1~ 6个月 ,修复手指不臃肿 ,色泽质地好 ,外形满意 ,供区隐蔽 ,对供指功能无影响。结论 指动脉桥式皮瓣 ,操作简便 ,成活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桥式皮瓣 皮肤缺损 临床应用 手术方法 逆行指动脉桥式皮瓣
下载PDF
足动静脉脉冲系统与低分子肝素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12
10
作者 朱建炜 董启榕 +1 位作者 成红兵 郑祖根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0-371,共2页
目的比较观察足部动静脉脉冲系统和低分子肝素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96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动静脉脉冲组(A组)32例,术后即刻使用,24h×7d;低分子肝素组(B组)34例,术... 目的比较观察足部动静脉脉冲系统和低分子肝素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96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动静脉脉冲组(A组)32例,术后即刻使用,24h×7d;低分子肝素组(B组)34例,术后12h首次使用,每日1次,连用7d;对照组(C组)30例,未予任何干预措施。所有患者术后7d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DVT发生率A组15.6%,B组11.7%,C组40.0%(明显高于前两组,P<0.05);近端DVT发生率A组3.1%,B组2.9%,C组20%(与前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动静脉脉冲系统和低分子肝素均可显著降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动静脉脉冲系统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对药物预防DVT的软组织副作用有顾虑时是一个良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动静脉脉冲系统 低分子肝素 髋关节置换
下载PDF
胸腰段脊柱侧前方改良入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司军 成红兵 +4 位作者 潘丞中 曹涌 王洪 胡克苏 朱建炜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3期137-139,共3页
目的:探索胸腰段脊柱侧前方新型入路。方法:研究胸、腰段层次解剖的差别及复杂肌肉走行、毗邻和神经支配关系,汲取既往入路的各自优点,设计了独特的“┓”形切口、改良的“胸膜外 腹膜后”入路。新型入路由同一手术组医生操作,临床应用... 目的:探索胸腰段脊柱侧前方新型入路。方法:研究胸、腰段层次解剖的差别及复杂肌肉走行、毗邻和神经支配关系,汲取既往入路的各自优点,设计了独特的“┓”形切口、改良的“胸膜外 腹膜后”入路。新型入路由同一手术组医生操作,临床应用2 6例胸腰段疾患,均行减压、植骨及Z形钛钢板内固定。结果:手术时间75~180min ,平均135min ,输血量2 0 0~80 0ml,平均4 2 3ml。术中无一例胸膜破裂,术后摄片示矫形优良,矢状位指数(sagittalindex ,SI)术后平均矫正10 3°,内固定物植入无一错误,无胸腔积液、深部感染,无脊髓损伤加重,术后恢复快。2 6例患者中13例获随访8~34个月,未见腰背肌肉失神经表现,内植物无失败,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提高至少1级占83. 2 % (10 / 12 )。摄片或CT扫描示融合成功,无假关节形成。随访期间SI轻度丢失1°~5°,平均2 5°。结论:新型“┓”形切口改良入路适应证广(T11- L2 ) ,技术难度低,损伤小,出血少,暴露充分,利于操作,手术时间缩短,还能避免加重脊髓、神经根及胸膜损伤,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脊柱 临床应用 侧前方 Frankel 钛钢板内固定 手术时间 index 无脊髓损伤 CT扫描示 假关节形成 神经支配 内固定物 胸腔积液 深部感染 术后恢复 神经表现 腰背肌肉 随访期间 切口改良 技术难度 胸膜损伤 min 入路
下载PDF
非手术方法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6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俊杰 丁训艳 +1 位作者 夏小鹏 成红兵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132-2133,共2页
目的:探讨非手术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减少手术带来的风险及术后并发症或后遗症。方法:采用骨盆牵引,手法整复,骶管阻滞及口服中药的方法,依次进行治疗。结果: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上述方法综合治疗,临床获得满意疗... 目的:探讨非手术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减少手术带来的风险及术后并发症或后遗症。方法:采用骨盆牵引,手法整复,骶管阻滞及口服中药的方法,依次进行治疗。结果: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上述方法综合治疗,临床获得满意疗效,腰腿症状明显减轻,甚至完全消失,可正常工作和生活。其中优82例,良9例,可3例,差2例。病程越短患者治疗效果越好。对82例进行1年的随访,无复发现象,远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牵引 推针 封闭疗法 中药疗法
下载PDF
轴型皮瓣在手部创面的应用
13
作者 成红兵 《交通医学》 1998年第4期417-419,共3页
采用各种带血管的轴型皮瓣修复手部创面273例,结果成活270例,成功率为98.9%,作者对各种不同手部创面采用何种轴型皮瓣修复进行了详细地讨论,认为在手部创面的修复中轴型皮瓣具有血供好、疗程短、疗效好等优点。
关键词 手部创面 皮瓣 应用 治疗 轴型皮瓣
下载PDF
颈椎桥型锁定融合器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丹华 葛许锋 +2 位作者 成红兵 卢荣 马烽烽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桥型锁定融合器(ROI-C)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ROI-C对脊髓型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5例(共32间隙)进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手术,记录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并比较术前和术后1、3、6个月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目的探讨颈椎桥型锁定融合器(ROI-C)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ROI-C对脊髓型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5例(共32间隙)进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手术,记录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并比较术前和术后1、3、6个月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及椎间隙高度。结果本组患者随访时间均超过6个月,手术时间(78.40±52.34)min,手术出血量(86.00±22.73)mL。术后各时点,患者的JOA评分均高于术前,VAS评分均低于术前,椎间隙高度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各时点之间的JOA评分、VAS评分及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OI-C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颈椎椎间融合器,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能有效恢复椎间隙高度,重建颈椎生理曲度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 颈椎桥型锁定融合器
下载PDF
前路植骨加Z-plate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建炜 董启榕 +1 位作者 成红兵 王以进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0-102,共3页
目的对椎体间植骨加Z_plate内固定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采用新鲜成人胸腰椎标本(T12-S1)10具,制成前、中柱损伤模型,分别以Z_plate和椎体间模拟植骨后加Z_plate固定,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研究,并应用于临床。结果椎体间植骨加Z_pl... 目的对椎体间植骨加Z_plate内固定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采用新鲜成人胸腰椎标本(T12-S1)10具,制成前、中柱损伤模型,分别以Z_plate和椎体间模拟植骨后加Z_plate固定,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研究,并应用于临床。结果椎体间植骨加Z_plate固定比单纯Z_plate固定脊柱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前路植骨加Z_plate固定可以加强失稳脊柱的稳定性,对损伤脊柱的重建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植骨 前路内固定器 生物力学 治疗
下载PDF
胸腰椎损伤分型及评分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6
作者 夏小鹏 成红兵 +4 位作者 刘鹏 徐丽丽 周斌 马培德 姜江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7期1430-1431,共2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损伤分型及评分系统(TLIC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1例胸腰段骨折患者,给予TLICS评分。≤3分者保守治疗,=4分者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式,≥5分者手术治疗。随访半年,采用ODI评分评价功能障碍改善率。结果:31例患者行保... 目的:探讨胸腰椎损伤分型及评分系统(TLIC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1例胸腰段骨折患者,给予TLICS评分。≤3分者保守治疗,=4分者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式,≥5分者手术治疗。随访半年,采用ODI评分评价功能障碍改善率。结果:31例患者行保守治疗,50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半年后,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均无疗效差者,功能改善优良率分别为93.6%和92.0%(χ2=0.067,P=0.796)。结论:胸腰椎损伤分型及评分系统对判断手术适应症有重要意义,以此为基础的治疗方式选择,患者均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胸腰椎损伤分型及评分系统 手术适应症
下载PDF
脊柱前后路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建炜 成红兵 +3 位作者 潘丞中 曹涌 王洪 胡克苏 《中国骨伤》 CAS 2003年第4期222-223,共2页
我院自1994年1月-2001年11月应用后路Luque及椎弓根钉(Steffee、SF、TSRH)和侧前方(Z-plate)等5种不同器械进行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203例,经过5个月~6年(平均3.4年)的随访,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脊柱前后路内固定器 胸腰椎骨折 临床比较 椎弓根钉 手术治疗
下载PDF
三种胸腰椎前路内固定器的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建炜 成红兵 +2 位作者 王以进 潘臣中 王洪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93-95,共3页
目的 :对三种胸腰椎前路内固定器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 :采用新鲜成人胸腰椎标本 (T12 ~S1) 15具 ,制成前、中柱损伤模型 ,分别以DunnⅢ、NTP、Z plate固定 ,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研究。结果 :胸腰椎骨折采用三种前路内固定器固... 目的 :对三种胸腰椎前路内固定器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 :采用新鲜成人胸腰椎标本 (T12 ~S1) 15具 ,制成前、中柱损伤模型 ,分别以DunnⅢ、NTP、Z plate固定 ,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研究。结果 :胸腰椎骨折采用三种前路内固定器固定后 ,在脊柱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方面 ,NTP、Z plate均优于DunnⅢ (P <0 0 5 ) ,而NTP和Z plate无显著性差别 (P >0 0 5 )。结论 :NTP和Z plate系统符合脊柱的生物力学 ,能有效恢复失稳脊柱的稳定性 ,是较为理想的前路内固定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内固定器 生物力学 胸腰椎骨折 损伤模型
下载PDF
交通伤致多发性骨折的治疗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建炜 董启榕 成红兵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38-339,共2页
回顾性分析了15 2例多发性骨折脱位的临床资料,探讨其诊治原则。结果:本组15 2例患者中,17例死亡(死亡率为11.2 % ) ,其中7例死于出血性休克,4例死于严重脑外伤,4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手术治疗多发骨折脱位... 回顾性分析了15 2例多发性骨折脱位的临床资料,探讨其诊治原则。结果:本组15 2例患者中,17例死亡(死亡率为11.2 % ) ,其中7例死于出血性休克,4例死于严重脑外伤,4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手术治疗多发骨折脱位14 7例,优良率达92 %。认为交通伤的院前急救十分重要,首先应处理危及生命的严重合并伤与并发症,在全身情况稳定的情况下,积极处理开放性损伤与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伤 骨折 治疗
下载PDF
三种胸腰椎前路内固定器的生物力学评价(英文)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建炜 董启榕 +2 位作者 朱建泉 成红兵 王以进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6期151-153,共3页
背景:胸腰椎前路内固定器械可分为两类:一类为以Kaneda代表的钉棍系统,一类为以Z-plate等代表的钉板系统。它们均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但这类器械均为国外进口,价格昂贵,国内普通患者难以承受。作者在各种胸腰椎前路钢板系统和国人... 背景:胸腰椎前路内固定器械可分为两类:一类为以Kaneda代表的钉棍系统,一类为以Z-plate等代表的钉板系统。它们均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但这类器械均为国外进口,价格昂贵,国内普通患者难以承受。作者在各种胸腰椎前路钢板系统和国人脊柱解剖特点的基础上,研制出一套适合国人胸腰椎形态学特点的前路新型钛合金钢板(NTP)。目的:对DunnⅢ,NTP,Z-plate等3种前路内固定器生物力学进行比较,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设计:抽样调查。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和南通市虹桥医院放射科。对象:实验于2003-05/08在上海大学生物力学工程研究所完成。选择15具健康成年人体新鲜脊柱标本。方法:采用新鲜成人胸腰椎标本(T12~S1)15具,制成前、中柱损伤模型,分别以DunnⅢ、NTP、Z-plate固定,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研究。主要观察指标:测量3组标本在轴向压缩、前屈、后伸、侧屈等4种工况下的载荷—应变变化,载荷—位移变化。结果:15具成年人体新鲜脊柱标本,均进入结果分析。在最大载荷500N下,Z-plate平均应变最小为410uε,NTP平均应变其次为430uε,而Dunn平均应变最大477uε;脊柱的平均纵向位移,Z-plate组最小为2.23mm,NTP组为2.38mm,而Dunn组的平均纵向位移为2.85mm。胸腰椎骨折采用三种前路内固定器固定后,在脊柱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方面,NTP、Z-plate均优于DunnⅢ(P<0.05),而NTP和Z-plate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NTP和Z-plate系统符合脊柱的生物力学,能有效恢复失稳脊柱的稳定性,是较为理想的前路内固定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内固定器 生物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