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肺动脉肉瘤的CT及临床病理特征
1
作者 陈丽 林一锱 +5 位作者 张培贵 夏瑞可 成维鹏 李军 王建澍 高源统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487-491,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动脉肉瘤(PPAS)的CT及病理特征表现。方法:对13例PPAS的CT图像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CT上主要观察肿瘤部位、范围、形状、密度、周围组织侵袭及转移等情况,同时分析肿瘤病理表现,总结其特征表现。结果:肿瘤主体...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动脉肉瘤(PPAS)的CT及病理特征表现。方法:对13例PPAS的CT图像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CT上主要观察肿瘤部位、范围、形状、密度、周围组织侵袭及转移等情况,同时分析肿瘤病理表现,总结其特征表现。结果:肿瘤主体位于主肺动脉-肺动脉干12例,位于肺动脉干1例;肿瘤累及肺动脉肺叶分支9例。13例PPAS病变段肺动脉明显局限性增粗,相应区域主肺动脉及近端肺动脉完全性或部分充盈缺损,呈铸型、息肉样或结节状改变,病变段肺动脉内壁边界模糊不清。其中5例病变向动脉壁外侵犯,穿透血管壁,于纵膈内形成肿块;1例侵入左肺静脉主干内,形成息肉样肿块影;1例继发左肺上叶结节状孤立性转移瘤。平扫肿瘤呈不均匀等密度或稍低密度,增强后动脉期见不均匀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延迟期强化减低。肺内多发小片状、片状渗出实变灶4例,其中渗出实变灶伴空洞1例;心包少量积液2例,胸腔少量积液2例。镜下肿瘤细胞主要由不规则血管腔隙、梭形细胞构成,部分区域有黏液样变,部分区域见坏死,细胞核大异型。免疫表型:瘤细胞Vimentin弥漫阳性,CD34和CD31呈阳性。结论:PPAS多侵犯主肺动脉和左右肺动脉干,易累及2个以上部位;病灶多呈铸型、息肉样或结节状,平扫呈密度不均匀,增强呈不均匀强化;肿瘤有较强的侵袭性;瘤细胞Vimentin弥漫阳性,CD34和CD31呈阳性。这些表现能够对PPAS认识和诊断提供一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动脉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YL-1型硬通道钻孔引流术结合立体定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因素分析
2
作者 刘彬 丁磊 +5 位作者 成维鹏 范鹏坤 汪岩 张兵 任超 马修尧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11期1142-1146,共5页
目的探究YL-1型硬通道钻孔引流术结合立体定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2019年8月~2022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110例,采用随机法分成两组,观察组55例,采用YL-1型硬通道钻孔引流术结合立体定向治疗;对照组55... 目的探究YL-1型硬通道钻孔引流术结合立体定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2019年8月~2022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110例,采用随机法分成两组,观察组55例,采用YL-1型硬通道钻孔引流术结合立体定向治疗;对照组55例,采用单纯YL-1型硬通道钻孔引流术。比较两组病人的围术期指标、神经受损情况以及预后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病人预后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的围术期指标、神经受损情况以及预后情况皆优于对照组(P<0.05);入院NIHSS评分(OR=2.504,P<0.05),手术方式为单纯微创钻孔引流(OR=1.881,P<0.05)、病程>24小时(OR=2.782,P<0.001)以及破入脑室(OR=2.252,P<0.05)是病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病人病程的延长、脑室破裂和严重的神经功能受损与预后不良相关,结合立体定向的微创术治疗对于脑出血病人预后的改善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 高血压 脑出血 预后因素 YL-1型硬通道 钻孔引流术
下载PDF
双微导管技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及对病人神经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马修尧 任超 +5 位作者 刘彬 成维鹏 胡萍 丁磊 周肖 范鹏坤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9期915-917,共3页
目的 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IWNA)病人采用双微导管技术治疗疗效及对病人神经功能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2017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IWNA病人55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采用双微导管介入治疗;对照组27例,采用支... 目的 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IWNA)病人采用双微导管技术治疗疗效及对病人神经功能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2017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IWNA病人55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采用双微导管介入治疗;对照组27例,采用支架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和术后6个月NIHSS评分和ADL评分变化以及术后6个月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6.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7.14%)少于对照组(3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NIHSS评分低于术前,而ADL评分高于术前,组内术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6个月NIHSS评分[(8.76±0.87)分]低于对照组[(9.82±0.96)分],ADL评分[(57.82±5.43)分]高于对照组[(64.52±5.1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微导管技术治疗IWNA疗效较好,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微导管技术 颅内宽颈动脉瘤 疗效 神经功能
下载PDF
美罗培南持续泵入联合注射用乌司他丁治疗重症肺炎的效果 被引量:15
4
作者 成维鹏 王磊 +1 位作者 蔡振华 郭圣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25期92-95,107,共5页
目的探讨美罗培南持续泵入联合注射用乌司他丁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9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取美罗培南静脉滴注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美罗培南持续泵入联合注射用乌司他丁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9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取美罗培南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采取美罗培南持续静脉泵入联合注射用乌司他丁静脉滴注治疗,均持续治疗7 d。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细菌清除情况,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后炎性指标、肺功能指标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及细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咳嗽咳痰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退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降钙素原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和最大呼吸中期流速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罗培南持续泵入联合注射用乌司他丁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较佳,能有效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提高细菌清除效果,减轻炎症反应,并改善肺功能,用药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罗培南持续泵入 乌司他丁 重症肺炎 细菌清除率 肺功能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轻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5
作者 尉玉杰 王磊 +2 位作者 井慎 成维鹏 刘磊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5年第4期289-290,共2页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轻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9例轻度ARDS患者采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分析治疗前与治疗后2 h的呼吸频率(RR)、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 O2)、氧合指数(Pa O2/Fi O2)等指标的...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轻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9例轻度ARDS患者采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分析治疗前与治疗后2 h的呼吸频率(RR)、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 O2)、氧合指数(Pa O2/Fi O2)等指标的变化。结果:39例患者中,30例实施成功,成功率76.9%,治疗2 h后RR、HR、Sp O2、Pa O2/Fi O2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NIPPV治疗失败9例,失败者立即改用气管插管行有创正压通气治疗,治疗2 h后与治疗前的观察指标(RR、HR、Pa O2/Fi O2、Sp O2)无明显改善(P>0.05),死亡3例,病死率7.69%。结论:对轻度ARDS患者选用NIPPV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支持治疗手段,实施NIPPV失败者应及时改用有创正压通气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分析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病原菌监测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王磊 尉玉杰 +2 位作者 井慎 高静 成维鹏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5-6,共2页
①目的了解综合性ICU获得性感染的流行病学及细菌耐药性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②方法对本院ICU所有分离的细菌菌株、真菌菌株及细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调查。③结果医院获得性感染中仍以G-菌为主占69.7%,其次为真菌19.4%、G+菌10.9%... ①目的了解综合性ICU获得性感染的流行病学及细菌耐药性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②方法对本院ICU所有分离的细菌菌株、真菌菌株及细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调查。③结果医院获得性感染中仍以G-菌为主占69.7%,其次为真菌19.4%、G+菌10.9%。在细菌感染中,G-菌占86.5%,G+菌占13.5%。G-菌仍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占21.7%。G+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为主33.3%。耐药性方面,细菌耐药性严重,真菌耐药性较轻。④结论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严重,且呈多重耐药。应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原则,根据药敏选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病原菌监测 院内感染 耐药
下载PDF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7
作者 王磊 李莫振 成维鹏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9期953-956,共4页
目的观察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宿州市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收治的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 目的观察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宿州市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收治的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n=40)予以常规液体管理治疗,研究组(n=40)给予PICCO监测,并依据血流动力学结果对液体滴注速度、类型等调整,在必要时可予以脱水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后的血氧饱和度(SPO 2)、心率(HR)、尿量、血压(收缩压、舒张压)、乳酸、血气指标[氧合指数(PaO 2/FiO 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SPO 2、心率、尿量、收缩压、舒张压、乳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研究组患者的心率[(89.66±16.75)次/min]及乳酸水平[(2.21±0.54)m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07.44±17.47)次/min,(3.59±2.10)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尿量[(137.44±50.27)mL/h]、收缩压[(129.34±14.36)mmHg]、舒张压[(97.47±4.47)mmHg]及SPO 2[(0.99±0.0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20.37±29.36)mL/h,(114.56±13.64)mmHg,(84.32±5.30)mmHg,(0.76±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PaO 2/FiO 2[(224.23±21.36)%]与PaCO 2[(37.57±10.07)mmH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87.57±20.14)%,(17.89±9.42)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常规液体管理治疗相比,感染性休克患者在常规液体管理治疗基础上在PICCO监测指导下展开救治,可更有效降低患者的心率和乳酸水平,提高血压和尿量,改善患者血气指标,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 氧合指数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乳酸
下载PDF
伪膜性肠炎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磊 高静 成维鹏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2年第7期22-23,30,共3页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发生伪膜性肠炎(PMC)的临床表现及其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诊治的9例PMC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在使用广谱抗生素过程中出现腹泻并伴有不同程...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发生伪膜性肠炎(PMC)的临床表现及其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诊治的9例PMC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在使用广谱抗生素过程中出现腹泻并伴有不同程度其他症状,肠镜检查均有典型表现。经口服万古霉素、甲硝唑及生态制剂金双岐,支持对症处理后,8例治愈,1例死于深部真菌感染。结论在危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肠功能保护,警惕PMC的发生。一旦出现腹泻应尽早考虑PMC的可能,早期行内镜检查、粪厌氧菌培养等,以明确诊断,早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膜性肠炎 危重症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5例重度光气中毒并发ARDS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尉玉杰 王磊 +2 位作者 井慎 成维鹏 李莫振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487-488,共2页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急性光气中毒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5例急性光气中毒致ARDS患者,在"NPPV治疗窗"内全部采用NPPV治疗,观察患者的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急性光气中毒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5例急性光气中毒致ARDS患者,在"NPPV治疗窗"内全部采用NPPV治疗,观察患者的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镇静剂使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采用NPPV疗法治疗的5例ARDS患者均救治成功,全部康复出院。使用呼吸机时间为72~90小时,平均为76.5小时。住院时间最短7天,最长22天,平均住院时间13.8天,无1例使用镇静剂,随诊均无通气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对急性光气中毒致ARDS患者,采用NPPV治疗,是有效的、可行的。与气管插管有创正压通气相比,无创正压通气疗法具有无创性,患者痛苦小,不需要使用镇静剂,能缩短住院时间,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气 中毒 ARDS 无创正压通气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灌洗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
10
作者 成维鹏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年第A02期2008-2009,共2页
目的:分析纤维支气管灌洗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间收治的68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病人,将其以随机分配方式分参照组与试验组各34例,参照组选择的是常规的治疗方法,试验组则选... 目的:分析纤维支气管灌洗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间收治的68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病人,将其以随机分配方式分参照组与试验组各34例,参照组选择的是常规的治疗方法,试验组则选择纤维支气管灌洗疗法,对比两组病人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参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概率是67.65%,试验组治疗后的总有效概率是88.24%(P<0.05);对两组治疗后咳嗽咳痰持续、肺部啰音消失、机械通气、抗菌药使用、感 染控制及发热等时间指标相比,发现除了咳嗽咳痰持续的时间外,其余指标试验组均比参照组改善用时更短(P<0.05);参照组病死率为26.47%(9/34),试验组病死率为8.82%(3/34)(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与肺部感染合并症病人临床采取纤维支气管灌洗术进行治疗效果可观,安全可靠,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灌洗 重型颅脑损伤 肺部感染
下载PDF
严重多发伤在ICU的监护与治疗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磊 尉玉杰 +2 位作者 井慎 高静 成维鹏 《临床医学》 CAS 2011年第3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外科重症监护室(ICU)在多发伤监护及治疗上的作用。方法总结2005年1月至2009年7月接受ICU监护和治疗的145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严重多发伤在ICU处理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如复苏、外科病情变化的监护及重要脏器的功能支持... 目的探讨外科重症监护室(ICU)在多发伤监护及治疗上的作用。方法总结2005年1月至2009年7月接受ICU监护和治疗的145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严重多发伤在ICU处理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如复苏、外科病情变化的监护及重要脏器的功能支持;并提出预防及治疗对策。结果本组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4例(9.66%),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7例(11.72%),应激性溃疡伴出血38例(26.2%);其治愈率分别为71.42%(10/14)、47.06%(8/17)、84.21%(32/38)。全组总存活率为90.34%(131/145),病死率为9.66%(14/145)。结论在ICU能对一些危重患者可能发生的器官、系统衰竭的征象进行及时、系统、连续地严密监测和处理,以防止致命性并发症的出现,从而为专科治疗赢得宝贵时间。ICU治疗在严重多发伤的抢救治疗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强调严重多发伤抢救建立在重症监护平台上的多科室共同协作的抢救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多发伤 重症监护 治疗
原文传递
无创及有创正压通气治疗光气中毒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2
作者 尉玉杰 王磊 +2 位作者 井慎 成维鹏 李莫振 《临床医学》 CAS 2011年第11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PPV)及有创正压通气(IPPV)治疗光气中毒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9例光气中毒致ARDS患者,随机分别采用NPPV及IPPV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机使用时间...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PPV)及有创正压通气(IPPV)治疗光气中毒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9例光气中毒致ARDS患者,随机分别采用NPPV及IPPV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镇静剂使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9例患者均康复出院。NPPV治疗组5例患者中,平均使用呼吸机时间76.5 h,平均住院时间13.8 d,均未使用镇静剂,均未发生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IPPV治疗组4例患者中,平均使用呼吸机时间82.5 h,平均住院时间22.2 d,均需要使用镇静剂,有2例患者出现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NPPV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明显短或少于IPPV治疗组。结论对光气中毒致ARDS早期患者,选择NPPV与IPPV治疗,都是有效可行的;两者相比,NPPV具有无创性,不需要使用镇静剂,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疗效优于IPP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气 中毒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无创正压通气 有创正压通气
原文传递
251例严重多发伤的加强监护救治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尉玉杰 高静 +1 位作者 成维鹏 李莫振 《中华全科医学》 2012年第1期57-58,共2页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救治方法及原则。方法采集2003年1月-2010年9月SICU收住的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符合严重多发伤的诊断标准(ISS)≥16分,其中16~20分65例,21~30分79例,3...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救治方法及原则。方法采集2003年1月-2010年9月SICU收住的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符合严重多发伤的诊断标准(ISS)≥16分,其中16~20分65例,21~30分79例,31~40分67例,41~50分28例,≥51分12例。251例患者中,治愈224例,抢救成功率89.24%;死亡27例,病死率10.76%。死亡原因:重型颅脑损伤19例,多器官功能衰竭4例,失血性休克3例,DIC 1例。结论创伤早期收住SICU行加强监护抢救、有效的液体复苏、采用损伤控制外科手术止血、术后行重要脏器的严密监测与支持、及时防治感染并发症等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多发伤 监护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