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生素降阶梯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1
作者 成长青 马志青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1期57-59,62,共4页
目的分析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对重症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本院纳入的60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单一抗生素治疗,观察组采取抗生素降阶梯疗法,观察... 目的分析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对重症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本院纳入的60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单一抗生素治疗,观察组采取抗生素降阶梯疗法,观察患者疾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疾病疗效、病症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比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均比对照组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肺炎以抗生素降阶梯疗法干预的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病情减轻,该疗法的安全性尚可,可作为重症肺炎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降阶梯治疗 重症肺炎 不良反应 疗效
下载PDF
丹参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继发性脑水肿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成长青 马志青 《中外医疗》 2020年第13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丹参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继发性脑水肿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该次研究对象为方便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使用醒脑静... 目的探讨丹参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继发性脑水肿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该次研究对象为方便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使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继发性脑水肿体积以及脑水肿消退速度、治疗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优良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脑水肿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脑水肿体积比对照组小(t=4.862,P<0.05);脑水肿消退速度比对照组快(t=3.124,P<0.05);观察组的ADL评分优良率(88.00%)比对照组(68.00%)高(χ^2=4.500,P<0.05)。结论丹参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可以有效消除患者继发性脑水肿,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醒脑静 高血压性脑出血 继发性脑水肿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基于血液学指标及危急重症评分探讨其对急危重症患者预后评估作用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常丰收 肖丽萍 +2 位作者 成长青 马志青 崔玉萍 《中外医疗》 2019年第25期91-93,共3页
目的研究急危重症患者实施血液学指标及危急重症评分在危急重症患者的预后评估作用。方法方便选择2017年7月-2018年12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急危重症患者2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设为实验组,其中实验组29例患者中死亡8例设为死亡组,存活21例... 目的研究急危重症患者实施血液学指标及危急重症评分在危急重症患者的预后评估作用。方法方便选择2017年7月-2018年12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急危重症患者2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设为实验组,其中实验组29例患者中死亡8例设为死亡组,存活21例设为存活组,同时选取同时期在该院住院治疗的普通住院患者29例设为参照组,对比实验组和参照组血液学指标及危重症评分及死亡组和存活组血液学指标及危重症评分。结果实验组红细胞分布宽度、凝血酶原活动度、乳酸、快速急诊内科评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为(15.76±2.66)%、(72.97±21.84)%、(5.93±3.24)mmol/L、(8.97±2.24)分、(3.27±1.05)分,参照组分别为(12.68±1.15)%、(83.82±14.96)%、(1.66±0.57)mmol/L、(6.61±1.08)分、(2.46±0.81)分(t=5.723 4、2.207 1、6.989 7、5.110 6、3.289 2,P=0.000 0、0.031 4、0.000 0、0.000 0、0.001 7)。实验组红细胞分布宽度、乳酸、快速急诊内科评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凝血酶原活动度水平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红细胞分布宽度、凝血酶原活动度、乳酸、快速急诊内科评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为(14.34±2.66)%、(79.63±10.08)%、(2.53±0.48)mmol/L、(6.02±2.54)分、(2.36±1.02)分,死亡组分别为(17.02±2.84)%、(61.31±13.14)%、(10.22±5.62)mmol/L、(10.61±4.48)分、(5.13±2.18)分(t=2.382 1、4.024 7、6.401 7、3.496 6、4.711 0 P=0.024 5、0.000 4、0.000 0、0.001 6、0.000 0),存活组乳酸、快速急诊内科评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凝血酶原活动度水平明显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危重症患者与普通住院患者而言,其血液学指标与危急重症评分具有极大差异,通过对其指标与评分加以评估,可判断危重症患者实际情况,是其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应予以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危重症 血液血指标 危急重症评分 预后评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